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少、根少、叶少、叶小、苗小、苗弱,春季发育进程快,在播种措施上需以增施肥料、选用适于晚播早熟的小麦良种和加大播种量为重点,抓好以下五项措施:一、增施肥料,以肥补晚由于晚播小麦具有冬前苗小、苗弱、根少、没有分蘖或分蘖很少,以及春季起身后生长发育速度快、幼穗分化时间短等特点;并且由于晚播小麦与棉花、甘薯等作物一年两作,消耗地力大,棉花、甘薯等施用有机肥少;加上晚播小麦冬前和早春苗小,不宜过早进行肥水管理等原因,必须对  相似文献   

2.
结合生产实际,调查研究新郑地区豆茬晚播小麦的生育特性。以2018年国审中强筋小麦新品种豫丰11为材料,从播量、播种深度等播种技术,施肥、浇水等肥水运筹以及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制剂施用等田间管理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豆茬晚播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从而为新郑地区豆茬晚播小麦实现高产优质提供参考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产量和品质亦随之降低。因此,晚播小麦的一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都必须在争取早播种的前提下,依据当地当时的生态条件,因地制宜选用适宜品种,适度增加播种量精细播种,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采用催芽播种,地膜覆盖等争早技术,夺取晚播小麦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新沂市晚播小麦的成因及其生长发育特点,提出应对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包括选用良种、加大播量、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增施肥料、科学管理、适时收获等,对提高晚播小麦的产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介绍了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品种、抢时催芽播种、科学管理肥水、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小麦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良种、增加播种量、抢时播种、精细整地、浸种催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7.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种植技术是指小麦种植因各方面原因而导致错过最佳播种时间,无法适期播种,在播期延后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该文介绍了晚播小麦的生长特点,并具体介绍了优选良种、增施肥料、适当增加播量、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促弱转壮以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技术要点,以期确保小麦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8.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种植技术是指小麦种植因各方面原因而导致错过最佳播种时间,无法适期播种,在播期延后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该文介绍了晚播小麦的生长特点,并具体介绍了优选良种、增施肥料、适当增加播量、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促弱转壮以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技术要点,以期确保小麦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9.
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适期播种、田间管理、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小麦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24-25
为探索晚播小麦在南阳市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形成特点,给科学指导晚播麦田管理提供试验依据,市农技站进行了小麦晚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市在1月16日之前播种,6月13日之前能正常成熟收获,晚播小麦只要技术与管理措施跟上,能接近或达到适期播种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现阶段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提供可以高产稳产的晚播小麦品种,选择了一些小麦品种进行了不同播期、播量的产量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选用适合晚播的小麦优良品种晋麦66号,结合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完全可以达到高产稳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关中和渭北麦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良好,光照充足,热资源丰富,是优质专用强筋和中筋小麦的优生区;采用轮作倒茬,精细整地,测土配方施肥,适当降低氮磷比,选用优质强筋小麦良种,进行种子包衣,适期晚播,培育冬前壮苗,春季化学调控,后期叶面喷氮,蜡熟末期收获等配套栽培技术,能有效提高优质专用强筋小麦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对缓解供需矛盾,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淮北地区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组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淮北地区不同生态点和不同播期条件下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正交设计和多年多点稳定性评价相结合,研究了安徽省淮北地区北部、中部和南部区域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组装。结果表明,稳产性较高的处理有:品种为‘烟农19’和‘皖麦52’,施氮量240 kg/hm2,基追比例5:5~4:6,密度120~180万苗/hm2,促控措施以中耕划锄和美洲星叶面肥为主;‘周麦22’则以施氮量300 kg/hm2,基追比例5:5,密度180万苗/hm2的稳产性较高。早播和晚播条件对产量有减产效应,以10月15日播种较为适宜。早播条件下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该选择冬性、半冬性品种,适当减低密度,返青期以镇压和化控为主。晚播条件下的小麦高产栽培应该选择半冬偏春性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增加施肥量,生长后期喷施叶面肥增强籽粒灌浆强度,有利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播期对不同感温性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分别以2个弱春性(郑麦9023、04中36)和半冬性(西农979、矮抗58)小麦品种为试验对象,通过5个不同播种期(10月1日、10月7日、10月14日、10月21日、10月28日)的设置,研究播期对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播期推迟,小麦株高呈下降趋势;晚播推迟小麦的出苗期和三叶期,总生育天数缩短;不同播期中,弱春性品种的生育时期均较半冬性品种提前。弱春性品种早播或晚播均影响群体产量形成,籽粒产量下降,适期播种(10月14日)最好;半冬性品种应适时早播,播量一致的前提下以10月1日播种籽粒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豫北地区不同感温性小麦品种选择适宜播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临沂市冬小麦生产的影响,确定合理播期和适宜的田间管理措施。利用2001—2021年临沂市气象资料和农业农村部门苗情调查数据,同时参考1962—2000年临沂市历史天气数据,采用线性趋势性预测对小麦生育期温度、积温以及主要生育期日期和持续时间进行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临沂市冬小麦适播期和各生育期均对气候变化发生了不同的响应,适播期为10月8—19日,最佳播期为10月11—14日;分蘖期出现反复降温频率变高,促进了小麦冬前抗寒锻炼,利于形成壮苗;冬前积温增多和越冬期延迟,间接推迟了适播期,为上一季玉米晚收创造了条件;返青大幅提前和返青后积温显著增加,大幅缩短了小麦停止生长和越冬时间,增加了冬小麦实际生长时间,有利于冬小麦苗情转化;拔节期大幅提前,使小麦更容易遭受晚霜冻(冷)害和倒春寒;4月和5月温度下降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提供了更好的气候条件,特别是5月温度下降既减少了干热风的发生机率又利于小麦后期灌浆。确定了临沂市冬小麦适播期,为小麦全生育期田间管理和高产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1983-1987年在江苏淮南地区稻板茬上进行一系列试验表明:少免耕小麦具有早发、根量较多集于表土、中后期易脱力早衰等特性。其高产群体的形成可从下列方面数量化地归纳成生长模式:小麦生理年龄与季节进程优化同步;茎蘖动态与生育进程优化同步;LAI及干物量依生育进程合理发展。模式的调控,首先应在最佳播种期内,据茬口、墒情优选少免耕播种方式与配套播种程序;其次据供肥需肥特性,因土确定基、追肥数量,按苗类决定拔节孕穗肥施用时期与数量;并还以化学措施与农艺结合的方法控制草害与小麦倒伏。  相似文献   

17.
在江苏省沿江地区麦茬上,应用2BGZ—5型耕整播种机,作少(免)耕旱直播稻的一系列高产栽培试验。直播稻营养生长期短,分蘖素质差,前中期干物质积累量低,中后期白根率高而根系活力强,每穗颖花量少。通过主攻穗大。提高个体生产力,增加每亩载花量为高产的有效途径,与此相配套的技术体系是抢时早播,实现合理基本苗,采用稳健促进的肥水管理模式,促使群体提前1.5—2.0叶龄够苗,中后期均有较大的生长量,并强化病虫草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一体化匀播栽培技术对新疆南疆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一体化匀播和常规条播2种不同的播种方式,研究不同播种方式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条播相比,匀播处理有利于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提高,增大了叶面积指数(LAI),促进干物质的积累,有效提高了籽粒产量。与常规条播相比,匀播处理节省整地、撒肥及播种作业费1 320元/hm2,节约肥料投入成本421.5元/hm2;2年籽粒产出效益分别增加了5.93%(2017年)和22.75%(2018年)。【结论】冬小麦一体化匀播具有高产、节本增效、肥料利用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后移量对稻套麦产量的影响,探讨其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7个处理,其中稻套麦10月25日播种,拔节肥按不同尿素施用量分5个处理:A:150 kg/hm2;B:225 kg/hm2;C:300 kg/hm2;D:375 kg/hm2;CK1:0kg/hm2。收稻后旋耕撒播小麦(茬后种麦)分2个处理,分别为CK2:于11月5日播种;CK3:于11月15日播种。稻套麦大田用种量225kg/hm2,茬后种麦大田用种量150 kg/hm2。[结果]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施用拔节肥225 kg/hm2后其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及经济系数均高于其他施氮处理以及不施氮处理CK1。但与稻茬后撒播小麦相比,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稻套麦产量要低于适期茬后种麦水平,高于迟播小麦。[结论]该研究可为稻套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西巨胚1号品种特性及在攀西高原稻区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通过对西巨胚1号、合系22-2、昌米011在生育期、农艺性状、分蘖力、穗部性状和品质性状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播期、播量、栽插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西巨胚1号在攀西高原稻区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西巨胚1号在攀西高原稻区种植中表现出胚大、米质较优、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攀西高原地区3月下旬播种,用种量为60~75 kg/hm2,基本苗120万~150万株/hm2,早施分蘖肥,重施基肥,补施穗粒肥,科学灌水,注意病、虫、草、鸟害防治。[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改进西巨胚1号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和生产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