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硅在燕麦抗秆锈病过程中的生理功能,以易感秆锈病的燕麦品种‘ 坝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分别浇灌含不同浓度(0、0.5、1.0、1.5、2.0、2.5和3.0 mmol/L)K2SiO3的营养液,测定燕麦幼苗秆锈病抗性,叶片光合性能,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接种秆锈菌条件下,施用1.5 mmol/L K2SiO3可显著提高燕麦幼苗抗秆锈病能力及叶片的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与0 mmol/L(CK)相比,燕麦幼苗干和鲜重分别提高90.91%和74.71%,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18.67%,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分别提高51.47%、285.71%、285.71%和27.78%,最大荧光(Fm)、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合性能指数(PIABS)分别提高19.62%、7.69%和5.8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高35.66%和28.88%,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含量分别降低50.00%、27.45%和16.62%。总之,外源施用K2SiO3能提高燕麦抗秆锈病的能力,且以1.5 mmol/L为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镁对茶树光合及光保护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镁对茶树的光合及光保护的响应及茶树的适宜镁肥用量,以 ''陕茶1号''为试材,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镁营养水平对茶树生长、光合特性及光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镁素浓度的升高,茶树幼苗的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 (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 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则呈现相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总鲜质量与PnGsTr  Fv/Fm、Fv/Fo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总叶绿素、Y(Ⅱ)呈不显著正相关,与Y(NO)呈不显著负相关;0.1 mmol/L镁素处理的茶树生物量高于0.4 mmol/L,而缺镁(0 mmol/L)和0.8 mmol/L镁素处理的生物量显著降低。究其原因,缺镁和0.8 mmol/L镁素处理可能抑制PSⅡ反应中心光能利用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热耗散等保护性调节机制和光化学反应不足以将叶片吸收的所有光能完全消耗,茶树可能受到光抑制或光破环,导致茶树光合器官遭受到损伤,光合能力降低,抑制茶树生物量的积累;而适宜浓度的镁素(0.1 mmol/L)可能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进而加强光合作用和光保护作用,促进茶树生长。因此,缺镁茶园可通过适量施镁促进茶树生长,具体用量需结合茶园土壤的镁素水平等因素再行确定。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候选基因BMPR-1BBMP15与东弗里生羊♂和湖羊♀的杂交F1代(东湖F1羊)产羔数间的关联性,评估东弗里生羊作为引入品种的经济利用价值,使用PCR-RFLP技术对东湖F1羊和湖羊的BMPR-1BBMP15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东湖F1羊与湖羊群体内均未检测出BMP15基因的FecXI突变。BMPR-1B基因FecB突变位点在湖羊群体中检测出AG、GG两种基因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064和0.936,优势基因型为GG型,等位基因A、G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032和0.968,优势基因为等位基因G;在东湖F1羊群体中检测出AA、AG和GG 3种基因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146、0.683和0.171,优势基因型为AG型,等位基因A、G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88和0.512。表明对产羔有利的G等位基因可以通过东弗里生和湖羊杂交遗传给后代,可作为其分子育种的辅助选择标记。湖羊AG型与GG型个体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东湖F1羊 GG型、AG型个体产羔数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0.01<P<0.05),GG型与AG型个体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东湖F1羊产羔数与BMPR-1B基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麻醉剂丁香酚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稚鱼耗氧率与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稚鱼经2-30 mg/L的丁香酚麻醉2 h后,耗氧率呈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麻醉浓度为2、4 mg/L组稚鱼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 mg/L浓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8-30 mg/L的5个浓度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西伯利亚鲟幼鱼经60-180 mg/L的丁香酚麻醉10 min后,各试验组间幼鱼血液中磷离子、总蛋白、总胆固醇、血糖、尿素、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试验组幼鱼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90-180 mg/L浓度组幼鱼血液中的镁离子浓度高于对照组;120-180 mg/L浓度组幼鱼血液中的谷草转氨酶浓度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间白蛋白与乳酸脱氢酶浓度波动较大。以上结果初步表明,8-30 mg/L丁香酚可应用于西伯利亚鲟稚鱼的短途运输中,60-90 mg/L丁香酚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血液生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西瓜短侧枝突变体slb的光合特性,为西瓜短侧枝突变体的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西瓜短侧枝突变体slb和正常长侧枝品系GWAS-38为材料,测定坐果期第10~15节功能叶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荧光动力学参数(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效率(ETR))以及气孔的密度、长度和开度。【结果】与正常长侧枝GWAS-38相比,西瓜短侧枝突变体slb功能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均无显著变化,但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了9.52%。短侧枝突变体slb功能叶的PnGsCiTr分别较正常长侧枝GWAS-38极显著降低了46.0%,75.0%,18.8%和47.0%。与正常长侧枝GWAS-38相比,短侧枝突变体slb功能叶的F0极显著升高了17.9%,而FmFv/FmFv′/Fm′、ΦPSⅡqP和ETR均无显著差异;气孔密度极显著增加了140.2%,而气孔长度和开度分别极显著下降了32.1%,40.4%。【结论】气孔限制是导致西瓜短侧枝突变体slb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转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京2杨为材料,采用qRT-PCR分析方法确认其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无性系中可以正常表达。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转基因无性系的株高和地径显著提高,同时叶片全氮质量分数上升。进而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ique, NMT)对植株根部NO3-吸收情况的检测发现,在含有0.5 mmol/L NO3- 测试液中转基因无性系NO3-吸收速率大于非转基因植株。此外,研究还发现,转基因无性系的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R)活性显著提高。可见:vgb的表达能提高杨树的氮素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前期从四季秋海棠叶片中克隆得到的R2R3型MYB转录因子BsMYB62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干旱胁迫下的功能。【方法】对四季秋海棠MYB62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明确BsMYB62基因在四季秋海棠根、茎、叶、雄花和雌花5个组织部位中的表达情况;构建BsMYB62基因的过表达载体转化到拟南芥,观察过表达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植株在萌发期和幼苗期遭受干旱胁迫时的生长表型、种子萌发和根长情况,测定各株系在幼苗期干旱胁迫处理时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以及转基因株系中BsMYB6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BsMYB62定位于四季秋海棠的细胞核,其在根、茎、叶和雌雄花中均有表达,其中以根和茎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在MS培养基中,野生型拟南芥和3个BsMYB62过表达转基因株系(OE1、OE2和OE3)的发芽率和长势均无显著差异,而在200 mmol/L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培养基中,OE1、OE2和OE3在胁迫处理后前2 d的发芽率及主根长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拟南芥,幼苗长势也明显优于野生型。置于培养土中干旱胁迫1 d时,OE1、OE2和OE3的BsMYB62即被显著诱导;干旱胁迫13 d时,OE1、OE2和OE3的Fv/Fm、叶绿素含量、Pro含量以及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拟南芥,而MDA含量则显著低于野生型拟南芥。【结论】BsMYB62基因通过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光合潜能和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其对干旱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鉴定ste20-like基因在黄曲霉生长、分生孢子形成、菌核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其侵染性,并比较其与ste20基因功能的差异,以A.flavus NRRL3357为研究对象,对两个基因进行相似度比对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同源重组策略获得单基因缺失菌株Δste20Δste20-like和双基因缺失菌株ΔdoubleΔste20-like&ste20),并分析基因敲除对菌株生长、分生孢子形成、菌核形成、黄曲霉毒素B1(AFB1)生物合成和侵染功能的影响。应用pyrG的双向遗传筛选成功获得Δste20Δste20-likeΔdouble;与野生型相比,单基因缺失和双基因缺失突变株的生长速率、分生孢子量、菌核数量以及侵染能力都显著降低,在毒素合成方面,Δste20Δste20-likeΔdouble菌株分别降低约76%、93%和72%;突变株之间比较发现,ste20-like缺失对生长速率的影响大于ste20基因;突变株之间的分生孢子产生量无显著差异;Δste20无菌核产生而Δste20-like还有少量菌核产生;Δste20-like菌株产生的毒素显著低于Δste20Δdouble菌株。ste20-like基因正调控黄曲霉生长、分生孢子生成、菌核形成、AFB1生物合成,并影响黄曲霉分生孢子对粮油种子的侵染能力。与ste20基因功能相比,ste20-like基因在调控黄曲霉生长、毒素合成方面对菌株的影响方面较显著,而在菌核形成方面ste20的基因调控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犊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西门塔尔杂交犊牛24头,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不同组方的中草药添加剂。90 d后供试牛称重、采集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1和试验组2日均采食量和日均增重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2料重比(8.27)明显低于对照组(9.89)和试验组1(9.36);两试验组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2血清IgA水平显著高于试验组1(P<0.05);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CHO)显著高于试验组2(P<0.05);试验组2血清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1(P<0.05);3组牛的其余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可明显改善犊牛的生产性能、免疫功能,且对机体没有产生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硫化氢(H2S)对盐碱胁迫下裸燕麦光合生理的影响,为揭示H2S增强裸燕麦耐盐碱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砂培裸燕麦品种‘定莜9号’为材料,在抽穗期灌根施用50 mmol/L的盐碱溶液,同时喷施50 μmol/L 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溶液或结合灌根施用1 mmol/L H2S合成抑制剂羟胺(HA),研究H2S对盐碱混合胁迫下裸燕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黄素循环色素含量和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卡尔文循环关键酶活性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盐碱混合胁迫下,喷施NaHS可显著缓解裸燕麦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效率(WUE)的下降和胞间CO2浓度(Ci)的提高;显著提高光化学淬灭系数(qL),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和玉米黄质环氧化酶(ZEP)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以及转酮醇酶(TK)活性;降低紫黄质(V)、单环氧玉米黄质(A)、玉米黄质(Z)含量和叶黄素循环的脱环氧化状态(A+Z)/(V+A+Z)以及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化酶(RC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和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活性;缓解裸燕麦根系和地上部干质量的下降幅度;而对裸燕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m-Fo)/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和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活性无显著影响。增施HA后部分或完全逆转了上述喷施NaHS的作用。【结论】H2S通过加快叶黄素循环运转、提高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开放程度、协调卡尔文循环关键酶活性,缓解盐碱胁迫对裸燕麦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强裸燕麦耐受盐碱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