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以浙江海岛地区单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常规施肥配施4 500 kg·hm-2有机肥(M1)和常规施肥配施9 000 kg·hm-2有机肥(M2),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养分累积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相比,M1和M2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分别增产14.0%和19.7%;而M2的水稻产量又显著高于M1处理。施用有机肥(M1和M2)相较于单施化肥显著提高了水稻氮、磷和钾养分积累量。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pH值,防止土壤酸化。与CF相比,施用有机肥(M1和M2)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硝态氮和速效磷的含量,M2处理的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更加明显。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配施有机肥既可提高水稻产量,又能提升土壤肥力,是水稻生产上一种较合理的养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长期定位小区试验(6年),探究不同用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水稻-油菜轮作土壤质量的影响,为水旱轮作种植条件下化肥减量,培育健康土壤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和理论依据。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三种不同施用量有机肥处理(M1、M2、M3分别施用有机肥2 250、4 500、9 000 kg·hm-2),共5个处理,各施肥处理氮养分含量相同。结果表明,与CF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总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对土壤田间持水量影响不明显;M3处理提高土壤pH 0.36个单位;各有机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M2、M3处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F、M1处理,M3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CF、M1和M2,施用有机肥不能提高土壤全钾含量;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有机肥施用量响应更为敏感,均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等氮用量下,长期施用有机肥能改善稻田土壤物理性状,提升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状况。在稻油水旱轮作模式下,结合秸秆还田,每季有机肥施用量要高于或等于4 500 kg·hm-2时才有较好的培肥效果,9 000 kg·hm-2的有机肥施用量效果最佳,氮肥替代量可达32%~64%。  相似文献   

3.
毛竹林经营过程中为提高鞭笋产量而重施化肥造成竹林生态退化和竹笋品质降低,引进菌解小分子鱼肽肥,通过研究不同肥料配施方式对毛竹鞭笋产量及竹林土壤生态因子的影响,探明菌解小分子鱼肽肥对毛竹生理生态的作用机制。以相同经营现状的毛竹笋用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肥料配施处理(CK为750 kg·hm-2复合肥、T1为375 kg·hm-2复合肥、T2为“375 kg·hm-2复合肥+150 kg·hm-2菌解小分子鱼肽肥”、T3为“375 kg·hm-2复合肥+300 kg·hm-2菌解小分子鱼肽肥”)进行施肥,于鞭笋笋期统计鞭笋产量,测定土壤养分元素质量分数、土壤酶活性、叶片叶绿素以及叶片养分元素质量分数等指标,分析各指标在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性和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750 kg·hm-2复合肥处理相比,“375 kg·hm-2复合肥+150 kg·hm-2菌解小分子鱼肽肥”和“3...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生物炭对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和构树幼苗生长的影响,选择贵州喀斯特石漠化退耕还林区石灰性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分析4种不同处理(施复合肥处理为NPK,炭肥混施处理施肥量相同,按施炭量为土壤干质量的1%、2%、4%分别记为RH_1、RH_2、RH_4)下土壤理化性质和构树生长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施炭量处理都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毛管孔隙率和总孔隙率,增加了土壤自然状态下的质量含水量、饱和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且随施炭量的增加变化越显著;单施肥处理和3种施炭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各养分含量随着稻壳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肥处理和3种施碳处理对植物株高胸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增长有显著的影响,与CK处理相比,仅RH_4处理对植物根系生物量的增加有显著影响。可以说明施用生物炭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构树苗期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及根系发育,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小麦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 NE)推荐施肥对冬小麦化肥减量效果、产量效应、经济效益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本文对杭州湾南岸冬小麦主要种植区的3个小麦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小麦专家推荐施肥较农户习惯施肥量显著降低,氮、磷、钾肥分别降低了71.08、15.92、35.58 kg·hm-2;小麦专家推荐施肥较农户习惯施肥平均增产80.0 kg·hm-2,试验点氮、磷、钾养分内部效率平均为7.72、9.84、16.19 kg·kg-1,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平均为39.83、17.83、58.75 kg·kg-1,氮、磷、钾养分农学效率平均为7.72、9.84、16.19 kg·kg-1,氮、磷、钾养分回收率平均为39.83%、17.83%、58.75%,均高于农户习惯施肥处理;小麦养分专家推荐施肥较农户习惯施肥的经济效益平均增加200.0元·hm-2,增加了农户收入,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可以在杭州湾南岸小麦主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置间伐施肥、间伐未施肥、未间伐未施肥3种处理,研究广西六万林场柳杉人工纯林间伐与施肥 措施对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的影响,测定土壤N、P、K 有效性与林分平均树高、胸径。结果表明,在0~20 cm 土层中, 间伐施肥林地的速效钾含量与未间伐未施肥林地间差异显著,但有效磷和水解氮含量变化不明显;20~40 cm 土层 中,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不规律,差异均不显著。间伐施肥处理下的林分比其他两种处理条件下林分的林木树高及胸 径生长量要高,间伐施肥条件的林木胸径生长与未间伐未施肥林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水解性氮与柳杉林木胸径生 长有显著相关性,上层土壤速效钾含量与上、下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间伐、施肥的同步实施可改善 林地养分环境,提高柳杉近熟林林分生长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黑龙江省极早熟地区高粱生产提质增效,以常规磷酸氢二铵+大粒尿素、施肥量为纯氮180 kg·hm-2作为对照,其他处理施肥量均为纯氮150 kg·hm-2,通过田间比较试验,研究不同肥料对高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复混肥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长效缓释肥和复合肥,与常规施肥差异显著。常规减氮施肥较常规施肥增产5.41%,但差异不显著。目前生产中氮肥用量偏多,纯氮用量在150 kg·hm-2即可满足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张家港沿江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稻麦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于2014—2021年建立长期测土配方施肥定位观测试验。处理包括常规施肥处理、测土配方施肥处理和无肥处理,分析并测定稻麦产量、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结果表明,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年均降低氮磷施用量分别为135和46.5 kg·hm-2,且稻麦产量并未显著降低,稻麦平均产量分别可达8 490和6 480 kg·hm-2。同时,通过稻季增施钾肥24 kg·hm-2,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常规施肥,进一步降低了钾元素亏缺导致的减产风险。  相似文献   

9.
通过化肥减量试验得出水稻最佳施肥方案,从而指导水稻科学施肥、杜绝过量施用化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提质增效,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参数修改完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当地紫泥田、中性土壤、中等肥力的水稻田,处理2(普通推荐施肥+有机肥)小区产量最高,效益最好,处理4(普通推荐施肥量减20%+有机肥)相比处理2产量略减,但减肥效果较好,综合比较,推荐当地水稻有机无机配施最佳施肥量为氮肥470 kg·hm-2、磷肥600 kg·hm-2、钾肥96 kg·hm-2,同时增施商品有机肥3000 kg·hm-2。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板栗林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施用不同肥料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土壤性质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布置了肥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施用有机肥还是施用化肥处理,与不施肥比较,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的质量分数都有显著提高,并随着化肥施肥量的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明显上升。处理1(复合肥2 250 kg.hm-2)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是不施肥处理(处理5)的1.18,1.58和2.71倍;处理2(2倍处理1)则分别是对照的2.48,2.88和2.98倍,而全有机肥处理4(菜籽饼5 400 kg.hm-2)则分别是对照的1.84,2.10和1.58倍。施用有机肥土壤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明显高于(P<0.05)施化肥土壤。有机肥也明显增加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质量分数,处理3(1/2处理1加1/2处理4)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质量分数是对照的1.15和1.15倍,处理4则是对照的1.57和1.43倍。试验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效养分,而有机肥较无机肥更有利于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改善。表4参26  相似文献   

11.
为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cv.Qinghai)高产优质栽培和大面积栽培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青海省祁连山试验田中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不同行距(A)、播种量(B)及施肥量(C)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青海草地早熟禾的地上植物量和光合特性均有一定影响。对地上植物量、种子产量、净光合速率影响的主次因素大小分别为:施肥量行距播种量,行距施肥量播种量,行距施肥量播种量;行距对地上植物量、种子产量、Pn影响极显著,对种子千粒质量、Tr影响显著;播种量对地上植物量影响极显著,对Tr影响显著;施肥量对地上植物量、种子产量、Ci影响极显著,对Pn、Tr影响显著。经分析得出青海草地早熟禾地上植物量丰产栽培最佳方案为30cm行距+4.5kg·hm~(-2)播种量+750kg·hm~(-2)施肥量;种子最佳方案为30cm行距+3kg·hm~(-2)播种量+450kg·hm~(-2)施肥量;施肥对青海草地早熟禾光合特性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不同添加量下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设施蔬菜品质、产量及氮、磷、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累积的影响。以设施番茄为试验对象,设5个处理:CK(1 500 kg·hm-2生物炭)、T1(1 500 kg·hm-2生物炭+ 7 500 kg·hm-2鸡粪肥)、T2(1 500 kg·hm-2生物炭+15 000 kg·hm-2鸡粪肥)、T3(1 500 kg·hm-2生物炭+22 500 kg·hm-2鸡粪肥)、T4(1 500 kg·hm-2生物炭+30 000 kg·hm-2鸡粪肥),测定番茄产量,可溶性糖、维生素C、硝酸盐、可滴定酸含量及土壤样品中的硝态氮、速效磷、全Cu和Pb含量。结果发现:相对于CK,T2的番茄产量增加49.31%,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达2.275 mg·kg-1和0.219 mg·kg-1,表明T2处理能够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同时,T2处理降低土壤中0~100 cm土层硝态氮、速效磷以及0~30 cm土层重金属Cu和Pb的累积及迁移;T1、T3和T4加重土壤中氮磷及重金属的累积与迁移。表明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有机肥与生物炭的合理配施可以减少有机肥的氮磷和重金属的污染,提高设施菜地土壤质量,保证蔬菜食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有机肥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不同磷肥用量(0、50、100、150 kg·hm-2,以P2O5计)基础上,设置未施有机肥对照处理和添加有机肥处理(有机肥4500 kg·hm-2),测定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植株吸磷量和磷分配比例、籽棉产量,计算了棉田磷肥利用率和磷素平衡状况.结果 表明:棉田土壤有效磷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添加有机肥的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高于未添加有机肥处理.植株累积吸磷量呈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施磷水平为150 kg·hm-2时,植株累积吸磷量整体较高.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的趋势,添加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总体高于未添加有机肥处理,且在施磷量100 kg·hm-2时最高,为5642 kg·hm-2.磷肥利用率在施磷量10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时达到最优,为37.24%;随施磷量的增加,棉田土壤磷素盈余量呈增加的趋势,在施磷量10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时,棉田磷素收支开始出现盈余,盈余量为16.82 kg·hm-2.综上,在磷肥减施条件下有机肥添加可通过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调节棉花磷素吸收和分配来影响棉籽产量;在综合考虑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产量、磷肥利用率和棉田磷素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建议新疆棉田磷肥施用量为10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14.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的影响,以国家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施氮磷肥(NP)、单施有机肥(M)、氮肥配施有机肥(NM)、磷肥配施有机肥(PM)、氮磷肥配施有机肥(NPM)8个处理,应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研究了30 a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肥较CK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磷含量;与CK相比,施用化肥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微生物量氮、磷含量显著提高;除NM处理外,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较CK处理均显著提高。长期单施化肥、有机肥和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微生物量C∶N显著低于CK处理,等量施磷处理(P、NP、PM、NPM)的微生物量C∶P、N∶P均低于CK和其余施肥处理,而NM处理的微生物量C∶P、N∶P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全氮(F=13.9,P=0.002)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影响最大,解释了微生物量变化的5.3%,各理化性质的影响顺序为全氮全磷pH有机质;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磷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氮与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正相关。长期单施化肥使土壤酸碱度发生改变,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抑制作用。而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增强微生物对碳、氮、磷等元素的吸收利用,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施肥方式对糜子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于2019年在山西河曲进行试验,以河曲大红糜子为材料,选用不同配比的有机肥(羊粪)、生物菌肥、尿素和复合肥,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糜子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配比对糜子产量和品质性状显著影响,复合肥和有机肥(F+Y)配施显著提高糜子籽粒产量(GY)、净光合速率(Pn)、钙(Ca)和铁(Fe)含量,显著减低直链淀粉含量(AC);相关性分析发现,籽粒产量(GY)和净光合速率(Pn)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镁(Mg)与铁(Fe)呈极显著正相关,值为0.68,直链淀粉含量(AC)与醇溶蛋白含量(Gli)、钙(Ca)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值分别为-0.66和 -0.50;主成分分析发现,糜子各性状指标分为4个主成分,分别代表糜子食味品质、营养品质、产量指标和蛋白营养品质,综合得分以复合肥和有机肥(F+Y)处理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复合肥(187.5 kg·hm-2)与有机肥(1.5×10 kg·hm-2)配施是糜子获得优质高产的主要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华南酸性红壤区甜玉米减磷增效措施,分别在福建诏安和琅岐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磷处理(对照,0 kg/hm2;农户常规,化学磷肥135 kg/hm2+有机肥 6 000 kg/hm2,撒施;恒量监控,化学磷肥35 kg/hm2,穴施;有机替代,化学磷肥17.5 kg/hm2+有机肥434 kg/hm2,穴施)对甜玉米产量、磷素累积量、磷肥利用效率和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恒量监控和有机替代处理的甜玉米产量、生物量和磷素累积量与农户常规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与农户常规处理相比,恒量监控和有机替代处理均可以提高甜玉米的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回收利用率。3)恒量监控和有机替代处理的平均产投比分别较农户常规处理提高39.8%和36.5%,平均每kg产量的碳排放量较农户常规分别下降14.9%和13.2%。因此,恒量监控和有机替代处理可以满足甜玉米稳产需求,同时可以提高磷肥利用效率、增加收益和减少碳排放,是减磷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不同土壤管理对茶园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为茶园管理提供基础,在千岛湖地区的茶园中分别设置了常规施肥(CF)、50%有机肥替代化肥(COF)、在CF基础上施用调理剂(CFC)、在CF基础上覆盖稻草(CFM)等 4个处理3次重复的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动态监测了不同处理的径流量、径流水中氮、磷浓度并计算氮、磷流失量。结果表明,茶园地表径流量介于1 049.3~1 417.3 m3·hm-2,稻草覆盖显著降低了茶园地表径流量的25.4%~26.0%(P < 0.05);茶园地表氮、磷径流损失量介于1.48~2.23 kg·hm-2,0.39~0.54 kg·hm-2,与CF相比,COF、CFC和CFM处理的氮流失量分别减少了24.8%、11.1%和33.9%,磷流失量分别降低了26.5%、24.8%和29.8%;径流水中不同形态氮、磷浓度与地表径流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 < 0.01),相关系数介于﹣0.55~﹣0.75。为降低茶园氮磷面源污染流失风险,今后在茶园土壤管理中可优先推广稻草覆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陕西省城固县稻茬冬闲田开展冬播绿肥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四个绿肥品种中,紫云英、紫花苕子和白花豌豆越冬成活率高,土壤覆盖率大,春季返青早,植株生长快,地上部分生物量大,分别比对照大粒蚕豆增产6 312 kg·hm-2、5 850 kg·hm-2、 {4 788 } kg·hm-2,增幅分别为46.5%、43.1%、35.3%,适宜城固县大面积推广种植;大粒蚕豆越冬成活率低、土壤覆盖率低、地上部分生物量小,不宜在城固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肥对黄壤性水稻土磷平衡及农学阈值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效磷(Olsen-P)的演变特征及土壤磷素的累积状况,分析土壤磷素累积与土壤有效磷的响应关系,明确Olsen-P的农学阈值及合理磷肥施用量,为西南黄壤地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择试验中6个处理分别是不施肥(CK)、偏施氮钾肥(NK)、常量氮磷钾肥(NPK)、常量有机肥(M)、减1/2有机肥+减1/2氮磷钾肥(1/2 M +1/2 NPK)和常量有机肥+常量氮磷钾肥(MNPK)。分析西南黄壤性水稻土19年(1995-2013)土壤Olsen-P含量与植株吸磷量,研究土壤Olsen-P的变化规律及土壤累积磷盈亏状况,通过Mitscherlich方程模拟作物相对产量对土壤Olsen-P的响应关系,明确西南黄壤性水稻土的农学阈值,并分析Olsen-P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结果】长期施用磷肥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Olsen-P含量,各施磷处理Olsen-P年增长速率在0.72-2.47 mg·kg-1·a-1,其中MNPK处理Olsen-P增长速率最大,NPK处理最小,主要与施肥量的高低有关;有机肥配施化学磷肥比单施化学磷肥和单施有机肥更能有效地促进作物对磷素的吸收;不施磷处理土壤磷素一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处理土壤磷素盈余量为176-1 200 kg·hm-2,其中MNPK处理磷素盈余量最高;土壤累积磷盈余量与土壤Olsen-P增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土壤中磷素每盈余100 kg·hm-2,NPK、M、1/2M+1/2NPK、MNPK处理Olsen-P含量分别提高4.0、2.0、3.2和2.0 mg·kg-1;土壤每年磷盈亏和Olsen-P含量与磷肥施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磷肥用量(纯P)17.4 kg·hm-2时土壤磷盈亏呈持平状态,西南黄壤性水稻土Olsen-P的农学阈值为15.8 mg·kg-1;对应的施肥量(纯P)为每年37.2 kg·hm-2·a-1。【结论】土壤有效磷随土壤磷素盈余而变化,同时与磷素投入量密切相关,当磷肥用量(纯P)为17.4 kg·hm-2·a-1土壤磷素呈持平状态。当磷肥用量(纯P)为37.2 kg·hm-2·a-1时,可获得较高作物产量,磷肥当季利用率高,且磷素在土壤中累积较少。当磷肥用量(纯P)大于37.2 kg·hm-2·a-1时,作物产量对磷肥用量无响应,大量磷素累积在土壤中,增加土壤磷素的流失风险。土壤中累积磷盈余量一定的情况下,西南黄壤性水稻土长期单施化学磷肥提升土壤Olsen-P的速率大于施用有机肥处理。  相似文献   

20.
以宁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研究施氮量(0、75、150、225、300kg·hm-2)对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变化、植株磷素吸收、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植株磷素吸收均以拔节至开花期为积累高峰期,且随施氮量增加,磷素吸收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N225处理最高。磷肥施用显著提高0~40cm土层速效磷质量分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呈降低趋势。土壤-小麦系统磷素平衡呈明显的阶段性,播种至拔节期磷素出现大量的盈余,拔节至成熟期磷素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观亏缺。在全生育期,2品种磷素表观盈余量均以N225处理最低,N0处理最高。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和磷素平衡特征,宁麦9号和豫麦34在105kg·hm-2的施磷量基础上可分别再降低P2O5用量7kg·hm-2和10kg·hm-2,配施225kg·hm-2施氮量,能够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并减少磷素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