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胡强 《中国猪业》2021,16(5):38-43
本试验研究不同天数的批次化生产模式对大白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按猪场原有生产节奏随机选择1~6胎正常大白母猪进行试验。试验分为3组,分别按7 d批、21 d批、28 d批导入批次化配种模式。试验均采用相同的定时输精和同期分娩技术,共收集432头大白母猪的繁殖记录。结果表明,21d批次比7d批次窝产活仔数提高了1.13头,差异显著(P<0.05);28 d批次比7 d批次降低了木乃伊胎数0.60头,差异极显著(P<0.01);21 d批次比28 d批次死胎数高0.85头,差异极显著(P<0.01);窝总仔数与死胎数呈正相关(r=0.386,P<0.01);窝总仔数与木乃伊胎数呈正相关(r=0.196,P<0.01);木乃伊胎和死胎数呈正相关(r=0.122,P<0.05);初生窝重—活仔数回归方程y=2.221+1.251x。  相似文献   

2.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提供了养殖户对所有BMSs管理优势和劣势、劳动效率和生物安全水平的看法。然而,应该提到的是,这些结果是基于养猪者的看法,这意味着对农场的卫生状况感到满意并不意味着该模式具有更好的卫生状况。因此,为了证实这些结果,应该对动物的健康状况和农场的一般卫生状况进行定量的生物安全测量,以作为本次调查的补充研究进行观察和测量。在本研究中,还应对达到较好的卫生和健康条件进行经济比较。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使用的是单变量分析,单变量分析假设变量是线性相关的。如Toma等人(2013)所述,根据先前确定的假设,为了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进行结构方程建模的验证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河南省南阳地区的4个种鸡场不同批次的肉种鸡和蛋种鸡,8个规模场的海兰、罗曼蛋鸡,以及5个疑似禽白血病鸡场进行禽白血病的病原学调查,结果显示所检测的4个种鸡场7个批次其350份样品中,白血病P27抗原平均阳性率为9.1%(0~36%);正常商品鸡场的400份样品中,白血病P27抗原平均阳性率0;5个疑似免疫抑制性病的场的250份样品,白血病P27抗原平均阳性率为548%(12%~92%)。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传统的连续生产养殖模式已难以适应猪场的高水平发展。尤其是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养猪业受到很大影响,批次化生产技术在母猪生产管理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对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希望对广大养殖户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1批次化生产概念批次化生产管理最早是应用在工业生产当中,逐渐被母猪等畜禽养殖生产所应用。母猪的批次化生产技术起源于20年前的欧洲,目前已在欧美等国广泛应用。随着猪场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养殖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养猪的要求,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逐渐被国内养猪界重视。  相似文献   

5.
两个试验研究了DDGS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健康状态的影响。试验1评估了增加DDGS的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试验处理组包括:对照组(处理1);O%DDGS组(处理2)(阶段2DDGS的添加水平为O%,阶段3DDGS的添加水平为30%);5%DDGS组(处理5)(阶段2DDGS的添加水平为5%,阶段jDDGS的添加水平为30%);j0%DDGS组(处理4)(阶段2和阶段5DDGS的添加水平均为30%)。总的来说,与对照组和处理2组相比,仔猪在阶段2和阶段3DDGS的添加水平为30%时,仔猪的体重显著下降(22.1vs25.1和24kg;P=0.003)。另外,与对照组相比,仔猪在阶段2或阶段5DDGS的添加水平为5%或30%时,其日增重显著降低(422.7或390vs468.2g;P=0.003)。然而,仔猪在第2阶段DDGS的添加水平为0%时,其体重、日增重和日采食量与对照组接近。试验2评估DDGS、乳糖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处理1为对照组,处理2为20%乳糖组,处理3为15%DDGS组,处理4为乳糖+DDGS组。试验日粮在阶段1(0~14d)饲喂,相同日粮在阶段2(14~28d)饲喂。与不添加DDGS组相比,在阶段2期问,仔猪(在第1阶段采食了DDGS)有较高的日增重(576.2v8554.6g)和日采食量(814.9vs75I.6g)。仔猪在第1阶段添加乳糖极显著改善了日增重(214.7Vg177.2g)和料重比(741Vs660.5g/kg),有显著增加采食量的趋势(289.5vs267.6g;P=0.09),在阶段2,添加乳糖有显著降低日增重的趋势(557.7Vs575.1g;P=0.09)。在两个试验中,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粪便微生物分析作为健康状态的指标。在两个试验中,没有观察到试验日粮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的影响。相对于微生物相似性和多样性而言,试验日粮可以明显影响粪便微生物组成(试验1)和乳酸茵数量(试验2),乳糖和DDGS被观察到显著影响罗伊氏乳酸茵的数量(P〈0.05)。试验1的结果表明,降低仔猪早期阶段日粮DDGS的水平可能对仔猪生产性能无不良影响;然而,当高水平的DDOS(30%)被推迟在保育的较晚阶段添加时,可以维持仔猪的生产性能。试验2的结果表明,乳糖可以加入含有DDGS的保育日粮,帮助维持仔猪的生产性能,DDGS和乳糖可能影响粪便微生物组分。  相似文献   

6.
母猪批次化生产模式是利用现代化的生物技术,根据不同类别母猪繁殖生产群体的规模大小,分别对其进行批次化生产和管理,以达到同时期发情、同期排卵、同期配种和同期分娩的目的。批次化生产将原有的连续式管理模式(即每天或每周都有断奶、配种、分娩及销售)的工作,改为在短时间内完成,且间隔分明有规则,便于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的实行。这种批次化生产模式将猪群形成批次来管理,有助于实现整体的饲喂管理、免疫接种、查情、配种、妊娠检测、转舍和分娩等;同一批次出生的仔猪也便于统一饲养管理和免疫,利于促进生产的均衡性,提升猪群的整齐度以及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生物安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浙江省宁波市南美白对虾主养区虾肝肠胞虫(EHP)、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的流行规律,2021年3—9月,在宁波市鄞州、象山、宁海、奉化等地区的15个养殖场共采集119批次南美白对虾养成期样本,采用PCR方法检测EHP和DIV1。结果显示:EHP批次阳性率为26.9%(32/119),DIV1批次阳性率为10.9%(13/119),EHP+DIV1混合感染批次阳性率为2.5%(3/119);EHP批次阳性率在各个养殖区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象山的DIV1批次阳性率最高,为30.4%(7/23),显著高于奉化(P<0.05),但与其他两地差异不显著(P>0.05);EHP批次阳性率在体长3 cm以上的虾样中显著高于小于3 cm的虾样(P<0.05),而DIV1批次阳性率在不同体长对虾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EHP批次阳性率4—5月显著低于6—9月(P<0.05),DIV1批次阳性率7—8月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EHP在体表发红症状的批次中未检出,在其余症状的批次中均有检出,DIV1在有体表发红症状的批次中阳性率较高,为91.0%(10/11)。结果表明:EHP在宁波市流行严重,主要流行于体长大于3 cm的养殖中后期对虾,前期感染症状不明显;DIV1流行得到一定的控制,现主要流行于体长3~6 cm的对虾,体表发红是DIV1感染的重要病症;两种病原在夏季都有较强的流行趋势,需针对性加强防控。本监测初步掌握了宁波市南美白对虾中EHP和DIV1的流行规律,为宁波市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智慧养殖业是指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对养殖生产全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以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智慧养殖业中应用到的电子信息技术有以下几种。(1)物联网(IoT)技术:通过在养殖场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收集养殖场的环境数据,实时监测动物的生长状况、行为习惯等,为养殖场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2)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养殖动物的生长规律、疫病预防和控制要点等,从而提高养殖效益。(3)人工智能(AI)技术:对养殖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实现对养殖场的自动化管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疫病诊断,自动识别患病动物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疫病传播风险。(4)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养殖场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方便养殖户、兽医、专家等各方进行沟通交流,为养殖户提供智能服务。(5)云计算技术:将养殖场的数据存储在云端,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以为养殖场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模拟。(6)3S 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对养殖场的地形、地貌、土壤等进行全面调查,为养殖场选址、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总之,电子信息技术在智慧养殖业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养殖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保障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9.
根据母猪所处的不同繁殖阶段,对猪场内存栏母猪进行科学规划,并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进行干预处理,使同一母猪群达到同期发情、定时输精、同时产仔的批次化生产。本研究于2018年6月份开始对凌源市两个养殖场内八个批次猪群进行了"批次化生产"技术应用试验,结果显示,该项技术看似高难,实则技术简单,易操作,给养殖户管理猪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深受养殖户欢迎。  相似文献   

10.
两组试验用来评估当在蒸汽压片玉米(SFC)日粮中添加玉米DDGS和苜蓿干草(AH)或者玉米青贮(CS)的肉牛的胴体品质、瘤胃发酵或日粮代谢的影响。在试验1中,358头体重为353±13kg的杂交母牛被用来评估玉米DDGS和AH(或CS)对肉牛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日粮分为4组,分别为:SFC-CS日粮,即蒸汽压片玉米(SFC)和11%青贮料(CS);DDGS-CS日粮,即蒸汽压片玉米(SFC)和11%青贮料(CS)以及25%DDGS;SFC-AH日粮,即蒸汽压片玉米(SFC)和6%AH;DDGS-AH日粮,即SFC和25%DDGS以及6%AH。所有的牛每天自由采食,试验时间为97d。结果显示,饲喂DDGS没有影响肉牛的平均日增重(ADG,P=0.19)、干物质采食量DMI(P=0.14)以及饲料转化率(P=0.67)。饲喂CS的肉牛要比饲喂AH的肉牛的DMI高(P=0.05),但ADG(P=0.56)和G:F(P=0.63)没有太大差别;各处理组的肉牛热胴体重(HCW)、屠宰率、皮下脂肪厚度以及牛肉产量、质量等级的差别也不大(P〉0.20);饲喂CS组的肉牛相对饲喂AH肉牛有降低大理石花纹评分分数的趋势。在第2个试验中,12头荷斯坦奶牛用来评估各种日粮的肉牛瘤胃发酵和日粮代谢的差异。结果显示,饲喂后14h所有处理组的肉牛瘤胃pH值低于5.8,饲喂25%的DDGS组的肉牛瘤胃的乙酸和丙酸的比率较低(P=0.02),但瘤胃乳酸浓度要比未添加DDGS组的高(P=0.02)。饲喂25%的DDGS组的肉牛瘤胃氨气浓度有所下降(P〈0.01)。这说明当在肉牛蒸汽压片玉米日粮中添加DDGS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1.
<正>做好仔猪饲养管理工作,是降低仔猪死亡率的关键。对养猪业的深入调查发现,饲养人员对仔猪饲养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或者没有正确的应用饲养管理技术,仔猪死亡率较高,对肉猪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只有合理的应用饲养管理技术,才能使仔猪健康成长,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1产前充分准备养猪场生产经营规模较大,需要有计划的按照批次进行集中性的分娩产仔。这种方式不仅便于对仔猪进行饲养和并窝,还有利于仔猪分群,由多个母猪代养,从而有效提升仔猪  相似文献   

12.
采用Meta分析评估饲喂中草药对羔羊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和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羔羊培育以及中草药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查阅文献后筛选纳入17篇文献35个对照研究626只断奶羔羊,利用森林图分析整体效应量,采用Meta回归分析探讨异质性来源,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稳定性,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表明:饲喂中草药显著提高了羔羊平均日增重(P=0.004)和试验末体重(P=0.003),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01);饲喂中草药显著改变了羔羊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浓度(P<0.001),亚组分析中IgG无显著差异,IgA(P=0.002)和IgM(P=0.001)浓度显著升高;饲喂中草药对羔羊瘤胃发酵参数无显著影响;敏感性分析和漏斗图分析表明,合并效应量分析结果稳定可靠且研究仅存在少量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提示,饲喂中草药对羔羊生长有促进作用,但需注意适口性和添加比例,中草药对羔羊的免疫调控作用可能被过度评价,其对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探讨同一蜜源生产的蜂蜜中淀粉酶活性与养蜂生产的关系。试验测定了2011年、2012年和2014年石榴花期不同批次生产的36个蜂蜜样品淀粉酶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石榴花期不同生产批次蜂蜜其淀粉酶值存在差异,第四批次蜜组酶值最高。第一批次蜜与第二批次蜜间差异显著(P=0.039)、与三、四批次蜜间差异极显著(P0.01);二、三、四批次蜜组间酶值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同蜜源生产的蜂蜜中淀粉酶活性受生产批次的影响,不同生产批次蜜样其淀粉酶活性有差异,随着生产批次的持续递增淀粉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试验.笔者分析了蜜蜂授粉对蓬安“100”号锦橙果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蜜蜂授粉使果树座果率、平均株产量和一级果产量分别增加了155%(P=0.016)、59.7%(P〈O.001)和29.9%(P=0.035);同时果形指数改善了5.40%(P〈0.001),果心大小降低了14.0%(P=0.01),果汁VC含量增加了22.5%(P=0.03)。因此,蜜蜂授粉可显著提高蓬安“100”号锦橙果品产量并改善果品质。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评估刺五加多糖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200只360日龄的同批次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量添加组饲喂基础日粮+400 mg/kg刺五加多糖,中量添加组饲喂基础日粮+800 mg/kg刺五加多糖,高量添加组饲喂基础日粮+1600 mg/kg刺五加多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量添加组产蛋率、哈夫单位和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 <0.05),料蛋比和血清甘油三脂显著降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高量添加组哈夫单位显著提高(P <0.05),甘油三酯显著降低(P <0.05)。可见饲料添加适量的刺五加多糖可以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率,降低料蛋比,提高鸡蛋的哈夫单位和蛋壳厚度,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从而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鸡蛋品质,改善脂肪代谢。在本试验条件下,在蛋鸡饲料中添加800 mg/kg刺五加多糖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选用断奶伊拉肉兔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肉兔,分别饲喂添加0、0.3%、0.6%、0.9%和1.2%亚油酸(LA)的日粮。结果表明,在初始体质量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日粮添加LA对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9158,0.5747,0.9252),对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影响不显著(P=0.5998,0.5717,0.6603),对血清总胆固醇影响显著(P=0.0258),0.9%和1.2%添加组显著低于0和0.6%添加组(P〈0.05),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影响极显著(P=0.0006),0.9%和1.2%添加组显著低于0和0.6%添加组(P〈0.05);免疫器官肝、脾指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受日粮LA水平影响不显著(P〉0.05);日粮LA水平对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mRNA表达量影响不显著(P=0.7433),对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mRNA表达量影响极显著(P=0.0034),其中0.9%和1.2%添加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日粮添加I。A对断奶至2月龄肉兔生产性能及免疫指标无显著影响,主要影响机体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越夏率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探讨引进紫花苜蓿品种在长沙地区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为我国北亚热带地区紫花苜蓿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劲能5010”的越夏率最高,“热浪”的越夏率次之,“甘农5号”的平均越夏率最低|(2)品种对2016年鲜产量有影响的趋势(P =0.070),对2017年的鲜产量无显著影响(P > 0.05),但是茬次对鲜产量有显著影响(P < 0.05)|(3)茬次对株高、干鲜比和叶茎比均有显著影响(P < 0.05),品种对株高有显著影响(P < 0.05),对干鲜比和叶茎比无显著影响(P > 0.05),而品种与茬次的交互作用对株高无显著影响(P > 0.05),对干鲜比和叶茎比有显著影响(P < 0.05)|(4)茬次对紫花苜蓿叶茎中的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 < 0.05)。本试验条件下,“劲能5010”表现出较好的越夏率和生产性能,更适应南方亚热带的气候条件。 [关键词] 紫花苜蓿|生产性能|营养价值|亚热带地区  相似文献   

18.
批次化生产模式的优与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自逵 《猪业科学》2017,34(1):46-46
<正>2016年11月14—29日,本人专门考察了荷兰的规模猪场,对他们的批次生产模式印象非常深刻,希望能对国内猪场有所启发和帮助。猪场批次化生产模式源于工业批次化、标准化、模式化管理,能够充分挖掘猪场母猪的生产潜能,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资源避免浪费,可均匀批次化生产避免生产高峰和淡季的出现,通过数据分析可实现数据化管理并发现生产中问题,可大大减少人为  相似文献   

19.
霍宝占 《饲料广角》2011,(15):36-38
本研究分为2个试验,共有602头断奶仔猪用于该试验,旨在评估肠膜蛋白粉对保育期仔猪的生产性能的影响。在试验1中,252头初始体重为6.8kg的刚断奶仔猪被随机分为5个日粮组,分别为:1)对照组日粮(无任何特种蛋白质源);2)5%鱼粉组;3)3.5%肠膜蛋白粉组;4)6.0%发酵豆粕组;5)1.70%发酵豆粕和1.70%肠膜蛋白粉组;6)3%发酵豆粕和2.5%肠膜蛋白粉组。试验1共设置7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进行14d后,所有的猪只饲喂普通日粮(未加动物特种蛋白质源),时间持续14d。结果显示,在试验进行的第0~14d,饲喂含肠膜蛋白粉日粮的(单独添加或和豆粕一起添加)仔猪的ADG和G:F要明显好于其他处理组(P〈0.05);在整个试验期(第0~28d),饲喂含肠膜蛋白粉日粮的仔猪的ADG和G:F也要明显好于其他处理组(P=0.01)。在试验2中,350头初始体重为6.1kg的断奶7d后的仔猪被随机分为7个日粮组,分别为:1)对照组日粮(无任何特种蛋白质源);2)3%鱼粉组;3)6%鱼粉组;4)3.8%发酵豆粕组;5)7.5%发酵豆粕组;6)1.9%发酵豆粕和1.9%肠膜蛋白粉组;7)3.8%发酵豆粕和3.75%肠膜蛋白粉组。试验2共设置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试验进行14d后,所有猪只饲喂普通日粮,时间持续21d。结果显示,在试验进行的第0~14d,增加日粮中发酵豆粕的含量可有效改善仔猪的G:F(P=0.01);饲喂发酵豆粕和肠膜蛋白粉的混合物较饲喂鱼粉组也可明显改善仔猪的ADG和G:F(P〈0.05),同时也较单独饲喂发酵豆粕组明显改善仔猪的ADG和ADFI(P〈0.05)。在整个试验期(第0-28d),当增加仔猪日粮中发酵豆粕的含量可以明显改善仔猪的G:F(P=0.03)。当仔猪日粮中含有肠膜蛋白粉(不论是单独添加还是和其他蛋白质混合)均可改善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杜丰祥 《水禽世界》2006,(11):50-50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简称肾传支)属于肉鸡的冬季高发病,传播迅速,据称,一个病毒粒子即可引起全群发病,病毒对环境和消毒药剂的耐受力不强,但由于养殖户批次间隔过短,且消毒不彻底,也有养殖户连续几批都会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