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腐乳生产尾水的净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污染已引起水体的严重富营养化,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具有一定的净化功能。该文通过20个植物组合对腐乳生产尾水进行净化效果试验,成功筛选出了6个具有较高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组合。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生态工程技术.阐述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效果、机理,概述芦苇对污水中BODs、COD、SS、TN、IP、Cr等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菖蒲等7种水生植物为试材,用营养液培养法测定了植物对水中总磷的吸收,筛选出对水中磷净化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结果表明:菖蒲、雨久花、千屈菜、慈菇对水中总磷的去除效果较明显,是净化能力强的优势种,可作为主要植物材料,而泽泻、荇菜、水鳖净化能力较弱,不宜在污水净化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水生植物净化水体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水生植物种类和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与净化效果进行阐述,尤其指出其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强调应用水生植物在净化水体时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展望了水生植物净化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过程机理、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主要技术、不同植物净化水质的功能差异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表明:关于植物对水体修复效果的研究较为集中,但对植物修复水体的机理影响因素研究相对较少;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技术处于试验阶段的较多,应用于工程的较少;不同植物的净化效果差异研究较多,植物净化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的研究较少。关于运用水生植物修复污染水体影响因素的机理性研究、不同植物净化水体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及研究成果的工程实施和大规模应用将成为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肖龙山 《绿色科技》2014,(3):185-188
指出了当前牛栏江水污染严重,牛栏江生态廊道绿化的任务是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净化水质。探讨了绿化技术途径,包括对河岸带进行区划,确定各带(区)的功能,根据各带(区)特点,布置植物,强调在有限的空间内,千方百计地增加湿生与水生植物种植面积,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从而实现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水生植物种类繁多,适应性各异,对污废水具有不同程度的净化效果。总结了近年来水生植物净化污染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以及工业废水等应用现状,提出了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水生植物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废水净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植物作为人工湿地废水处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废水净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人工湿地生态工程中水生植物的作用,常用的植物种类及国内外对其选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态与工程研究所利用水生植物净化养鸭场废水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在现代城市景观建设中,环保和生态是两个重要的部分。水生植物不仅是营造水体景观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净化和维持景观水体水质的有效方法。因此,对水生植物对水质的保护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保意义。在分析深入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验案例,就水生植物在水体景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潘柄安  袁瑗 《绿色科技》2019,(7):160-162
指出了在城市绿地的打造中,水生植物常常被应用于水体净化,城市水资源的净化是维持城市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水生植物在生态环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类型植物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都很高,使用范围很大、使用时间也已经很久远,但是,从使用现状上来说,水生植物在景观、生态上的功效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展现。分析了水生植物本生的功能与特点,研究了水生植物的多种优点,以及在使用场地的现状上对水生植物产生的种种限制。结合城市园林水景观的需求,对水生植物资源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梳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生植物研究对于多个领域的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了更清晰地展现近年人们对水生植物的研究动态,本文主要通过对比不同水生植物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及其效果,综述水生植物在鸟类栖息地和迁徙过程中所起作用,以及新技术在水生植物研究中的应用等水生植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详述了水生植物的定义,总结了水生植物治理污水的有效的方法,为水生植物生态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调查和分析水生植物在昆明大观公园水边绿化和滨水景观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大观公园中应用水生植物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东莞生态产业园内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系统内反硝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在高温期和低温期的污水净化能力,探讨了系统建成运行3年后,2013—2015年在固定水力负荷下的污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3年,净化能力保持稳定;相对于低温期,系统在高温期的污水处理效果不明显;反硝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各单元的污水处理能力不同,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总磷、总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反硝化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表面流人工湿地相对于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各项水质指标值的去除效果不明显。作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应当重视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冬季水生植物脱氮除磷效果的研究对低温地区水体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模拟徐州小沿河冬季的自然条件,探讨了西伯利亚鸢尾、菹草、狐尾藻、伊乐藻、燕麦草5种水生植物对水体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5种水生植物都能较好地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但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脱氮除磷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依次为: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伊乐藻〉狐尾藻〉菹草;而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则随时间的变化有所改变,但总体表现为:燕麦草〉伊乐藻〉西伯利亚鸢尾〉狐尾藻〉菹草。不同月份水生植物去除水体氮磷的变化特点为:11月和3月去除效果较好,12月、1月和2月较差;而且西伯利亚鸢尾和燕麦草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受月份影响较小,表现较为稳定。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和伊乐藻可以作为冬季徐州小沿河水体氮磷去除的优选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5.
以位于绵阳市郊的涪江(东方红大桥一段)、安昌河(御营大桥-安昌河大桥)、芙蓉溪(游仙段)、仙海湖、渔父村池塘五处为样地进行水生植物种类及数量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绵阳市近郊主要水生植物有26种,分属15科,其中水葫芦、狐尾藻为均匀分布,苦草、水龙为随机分布,眼子菜、水芹、喜旱莲子草等为集群型分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通过对传统水面花草浮托进行研究开发出的一种更为实用的新型水面花草浮托。浮托及浮床连接更方便,布局更灵活,浮床固定更牢固,更利于推广应用。从生态浮床设计、水生植物选择及种植配置等方面探讨利用生态浮床种植花草净化水质和美化绿化水体及环境。    相似文献   

17.
郑州植物园景观具有典型的中原干旱地区植物园地域性特色。文章从象湖水系和中心景观轴线2方面分析地域历史文化特征的景观营造,根据黄土沟壑地貌、高压走廊绿带及雨水回用系统等景观,分析地域自然地理特征的生态设计,并通过对植物园中具有代表性的水生湿生植物观赏园和温带植物群落展示区的调查,分析温带植被的景观多样性,探讨具有景观性和生态性的植物园景观文化营造。  相似文献   

18.
蜂窝状活性竹炭帘的研制及在水净化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竹炭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和六角形分子稳固结构的性能,将竹质活性炭、壳聚糖、纤维素及添加剂合成蜂窝状活性竹炭帘应用于水污染处理,解决了传统活性炭无法固定、机械强度不足、吸附后无法脱释的问题。在生物法污水处理中,可为微生物成长环境提供生长膜,节约大量的絮凝剂,用于臭氧法污水处理降解COD可起到再生脱释,达到重复利用、持续吸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以受到富营养化威胁的城市湖泊——惠州西湖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营养程度、生物多样性情况,从生态学角度制定湖泊生态系统管理规划。规划从西湖的环境特征角度出发,结合浅水富营养湖泊多态现象理论,以恢复高等水生植物群落构建为主,结合鱼类、底栖动物调控,削减营养负荷与优化湖泊管理,达到以高等水生植物为优势的、生态系统结构合理的、自净能力与抗干扰能力强的生态系统,最终实现西湖的稳态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