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不同贮运性西瓜果皮显微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30个不同贮运性西瓜品种果皮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耐贮运型果实表皮细胞角质层厚、外果皮细胞层数多、石细胞团大、排列较紧密等;不耐贮运型果实表皮细胞虽然角质化,但角质层薄或细胞间隙角质层薄,外果皮细胞层数、石细胞团数较大幅度地减少(小),中果皮中较小而密的细胞减少或消失.据此认为,西瓜果实贮运特性是果皮各层结构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周皮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和商业价值,采用石蜡切片法对4年生巨尾桉韧皮部周皮形成过程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周皮形成于每年的2月下旬至5月上旬,距树皮外表面900μm深度附近的位置,并随树龄增长而加深。依据细胞形态结构特征和发生顺序,将周皮形成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1)细胞脱分化前:将会形成周皮的位置,细胞处于相对静止状态;(2)细胞脱分化期:将会形成周皮的位置,细胞发生脱分化,逐步恢复分裂能力;(3)木栓形成层形成期:脱分化后的细胞开始分裂,形成木栓形成层并逐渐连续;(4)木栓层形成期: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木栓层,向内分生栓内层;(5)径向伸展层形成期:木栓形成层发生径向伸展,变异为径向伸展层;(6)木栓层细胞分离期:部分木栓层细胞发生脱落,落皮层从周皮上分离。在径向伸展层形成期,木栓形成层细胞径向壁发生先破裂解体再重构的现象,为细胞伸展过程中的细胞壁化学键断裂学说提供了直观证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穿龙薯蓣根状茎进行了发育解剖学研究。穿龙薯蓣根状茎成熟结构主要分三部分: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在基本组织里的维管束。周皮由木栓层、栓内层和木栓形成层组成;组成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后期体积增大、细胞壁加厚;维管束为外韧有限维管束,无束中形成层。根状茎顶端为生长点,原分生组织细胞有鳞片包被。初生分生组织分化为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散生的原形成层束。以后分别分化为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顶端下部原表皮内侧有初生增厚分生组织存在,其衍生细胞数目的增多及其体积增大及维管束的生长是根状茎增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对山药地上珠芽的发生规律进行解剖学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山药珠芽发生于主茎或侧枝顶端向下第三节位的叶腋处。由叶腋表皮下1~2层细胞进行平周分裂,增加细胞层数,随后第二、三层细胞进行平周和垂周分裂,形成一团分生组织的珠芽原基。在外观上呈现嫩绿色球形小珠芽时,内部已分化出顶芽及多处根原基。顶芽和根原基的基部均有壳状区,形成与内部结构的分界,并对芽和根向外方生长有着一定的影响。幼嫩珠芽的结构,最外为一层表皮,表皮以内的数层薄壁细胞排列较为紧密,其内方有三、四层分生组织组成的分生带,珠芽中部的薄壁细胞富含淀粉及蛋白质颗粒,外韧有限维管束散生于薄壁细胞之间。成熟珠芽与之相比,最外为木栓质表皮,其内方为木栓形成层形成的周皮。由于分生带的作用,中部薄壁细胞数量增多,并伴随着细胞的增大,形成了成熟珠芽的一定形态和体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茄科植物果实的微形态学特征和差异,明确茄子对褐纹病的抗性与茄子果皮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扫描电镜对16个抗病性不同的茄子品种的果实表皮结构进行比较观察,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茄子品种进行抗病类型划分。【结果】抗病茄子品种表皮厚度在75~105μm,果实表皮细胞角质层厚,外果皮细胞层数多,细胞排列非常紧密;感病品种表皮厚度在65μm以内,果实表皮细胞角质层薄,外果皮细胞层数少,细胞排列疏松。经聚类分析,高抗病品种(系)聚为第1类,抗病品种聚为第2类,所有的感病品种被聚成第3类。【结论】茄子的抗病性与果皮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关系。抗病品种的果皮普遍较厚,感病品种的果皮较薄,但也有果皮薄而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1.胚芽鞘为包住胚芽的套状结构,其生长是有限的。它的结构分为外表皮、内表皮和中部的薄壁组织,薄壁组织中并有两束维管束。 2.高粱的胚芽为苗端的雏形。苗端的原分生组织为原套和原体结构。原套呈一层细胞,行垂周分裂。原体为多层细胞行多向分裂。原始细胞不明显。 3.在原套发生叶原基的下方为初生延长分生组织。它分为三种组织系统——表皮原、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原形成层在下端束数较多。随着幼叶的分化,每轮原形成层形成的叶迹分别进入幼叶。 4.苗端的侧生组织有叶原基,叶原基由原套衍生细胞产生。  相似文献   

7.
以伞形科柴胡属植物银州柴胡(Bupleurum yinchowense)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结合组织透明法对银州柴胡茎和叶的结构发育进行研究,以期为柴胡属植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银州柴胡茎的发育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以及次生生长4个阶段,茎尖顶端分生组织分为原套和原体;茎的初生分生组织包括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原表皮发育为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发育为皮层、髓射线和髓,原形成层发育为维管束(由初生韧皮部、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组成);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维管柱包括维管束、髓射线和髓;银州柴胡茎有微弱的次生生长,髓射线位置细胞的细胞壁常明显加厚。叶的发育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初生生长3个阶段;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有气孔分布,为无规则型;栅栏组织由1层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由6~8层细胞组成;叶脉维管束为外韧维管束,其上下方均未观察到纤维分布;茎棱角的皮层、初生韧皮部、髓周围以及叶脉韧皮部均分布有分泌道;叶脉维管束木质部上方的组织中,分泌道有或无;银州柴胡茎和叶分泌道均为裂生型。结果表明,银州柴胡茎和叶的结构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套袋和不套袋红将军苹果果实果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套袋果实果皮角质膜变薄,光滑均匀度好,没有明显的"V"形凹陷,表皮细胞形状近圆形;不套袋果角质膜变厚,光滑均匀度差,有较深的"V"形凹陷,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另外,套袋后果实的表皮细胞壁变厚,改变了表皮细胞的排列方式,减少了表皮细胞层数,降低了机械组织的厚度及层数。套袋对红将军果皮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果皮结构的变化与贮藏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杜仲根组织分化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根为主根系。根尖顶端原始细胞分旱层为中柱原、皮层原和表皮-根冠原。整个根尖基本生长速率,自原始细胞向基端320μm前后最大,1200μm处下降到最小。原始细胞最初无分化,向基100μm处开始分化为初生分生组织,210μm处中柱鞘开始分化,500μm处出现最早筛管分子,620μm处出现最早导管分子,1300μm处表皮成熟形成根毛,2500μm处初生结构分化完成。内皮层凯氏带不明显,中柱鞘由一层细胞构成。木质部束多数为二原型,另外有三原、四原和五原型。韧皮部薄壁细胞形成许多橡胶丝。初生结构形成后,维管形成层即活动,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同时皮层第二层细胞分裂形成第一次的木栓形成层,产生周皮。次生韧皮部的轴向系统中也分化产生橡胶丝。侧根原基由木质部放射棱顶端中柱鞘细胞发生,根尖及成熟结构与主根相同。  相似文献   

10.
甘薯形态结构对茎线虫病的抗性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薯抗茎线虫病品种鲁薯-78066和胜利百号块根周皮的木栓层细胞有4 ~ 5层,并在细胞壁上沉积有较多的木栓质。表皮接种线虫结果表明,这种形态结构可有效阻止马铃薯腐烂线虫侵入。感病品种粟子香和徐薯18的周皮不发达,只有1 ~ 2层木栓层细胞,而且木栓质极少,线虫能在24h内从表皮直接侵入。甘薯抗病和感病品种的地上茎和地下茎髓部均可受到该线虫危害。抗病品种鲁薯-78066和胜利百号在地下茎和块根顶端连接部位与感病品种粟子香和徐薯18相比较,抗病品种木质部薄壁细胞的壁厚,木质化程度高,导管数量多,线虫不能够穿过这种结构进一步扩展。抗、感品种薯块表皮的伤口有利于线虫侵入,表皮和皮层变成黑褐色,呈糠皮状,但线虫不能进入木栓形成层危害块根皮层以内的组织。  相似文献   

11.
观察和比较福建省10个主栽橄榄品种果实形态及外果皮、中果皮的结构.结果表明,橄榄不同品种在果实形态、角质层、外果皮表皮细胞、中果皮外侧机械组织层细胞、果肉两型细胞(薄壁细胞和厚壁细胞)、细胞壁加厚特征、榄脂道腔大小及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具品种特征.橄榄果实角质层厚,表皮细胞外壁厚,排列紧密,果肉外层机械组织层细胞型小而且细胞壁厚,层次多,果肉两型细胞差异不大,且小型厚壁细胞量多,细胞壁厚,榄脂道腔大,分布近果沿皮部且密集为橄榄果实耐贮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果梅的日本品种“莺宿”、江苏品种“南农1号”和福建的腊梅、桃梅、花点梅、大沛梅及黄梅等品种(或优株,下同)外果皮和中果皮的结构.结果表明,这些品种在表皮毛、腊质层、外表皮细胞、中果皮细胞的大小、形状及胞壁加厚等方面有差别,各具特征,指出采用冷冻切片法研究果梅不同品种外果皮和中果皮的结构特征,可为果梅的加工和种质资源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对发展果梅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沙01是库尔勒香梨芽变品种,果实品质良好但硬度较小不耐储运,从果实组织结构角度研究分析两个品种的硬度差异。【方法】在果实成熟期采用石蜡切片法,对2个梨品种果实角质膜、表皮细胞、单宁细胞、薄壁细胞、团围薄壁细胞及石细胞团进行观察。【结果】沙01和库尔勒香梨的角质膜厚度分别为5.44和9.44 μm;沙01的表皮细胞和单宁细胞层数较少,且纵横径比分别为0.60和0.35,细胞多表现为细长,而库尔勒香梨的细胞层数较多,且纵横径比分别为0.67和0.48,细胞多表现为短粗;沙01和库尔勒香梨果肉中的石细胞团直径分别为287.16和362.04 μm,团围薄壁细胞长度分别为343.06 和262.71 μm。果实带皮硬度与果实角质膜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去皮硬度与单宁细胞纵横径比、石细胞团直径以及薄壁细胞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宁细胞横径和团围薄壁细胞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薄壁细胞宽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库尔勒香梨和沙01果皮和果肉组织均存在差异,其中果皮组织中的角质膜厚度与表皮细胞层数,果肉组织中的单宁细胞层数和形状,薄壁细胞形状和大小及石细胞团直径是影响两者果实硬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水分是果蔬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对于维持果实感官品质以及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采后果实由于被切断了组织与母体的联系,使得果实水分因蒸发和呼吸作用而减少,继而引发了包括失重、皱缩、变色、软化、易遭受病原菌侵染和加速衰老等一系列问题,大大降低了采后果实的耐贮性和抗病性,并直接影响到果实的商品价值和经济价值。尽管采前、采收、采后众多因素均会影响采后果实水分的丧失,但作为控制水分流失的直接屏障,表皮组织在果实水分保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果实表皮组织作为切入点,着重从果实表皮组织结构(包括表皮细胞、角质层、自然孔道以及毛状体等)、表皮组织化学成分(包括蜡质、角质、多糖和酚类等)、控制果实表皮水分流失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与水分控制相关的蜡质基因、蜡质代谢调控)等 3 个方面,围绕果实表皮组织对采后失水的影响进行综述;同时,对当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更深入探索表皮组织在采后果实品质保持机制和寻求控制果实水分损失方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e leaf development of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var.maki Endl.started from the leaf primordium formed by the cell division in shoot apical meristem.During the leaf development,three resin canals from the inferior part of vascular bundles firstly began to differentiate,then protoxylem in vascular bundles differentiated from adaxial side to abaxial side.Meanwhile,a layer of parenchyma cells from the inferior part of protoderm developed into the sclerenchyma,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young leaves.When xylem became mature basically,transfusion tissue,phloem and accessory transfusion tissue began to differentiate,so mesophyll tissue finally differentiated into developmental palisade cells and sponge cells.The thicker cuticle was formed in the lateral side of epidermal cells at the same time of differenti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inner structure of leaves.Therefore,the developmental palisade cells and the cuticle in the leaf structure of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var.maki Endl.is greatly significant for photosynthesis and transpiration when it grows in arid and cold regions.  相似文献   

16.
邵世光  许云华  师敏  张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06-11408
对牛蒡根进行了发育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牛蒡根初生结构中,内皮层细胞具木质加厚,在对应初生木质部脊的部位具有通道细胞。维管形成层活动,产生含大量薄壁组织化的次生维管组织;位于次生韧皮部中的额外形成层活动,产生部分维管组织;木栓形成层活动,形成大量的、形态不规则的栓内层,三者共同作用形成牛蒡的肉质直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对裂果性不同的中阳木枣、稷山板枣、赞皇大枣、冬枣、梨枣、壶瓶枣等枣品种,进行了成熟期果实果皮及果肉解剖结构的观察测定。结果表明:枣外果皮由外向内由角质层细胞、表皮细胞和亚表皮细胞组成,但表皮和亚表皮细胞不易区分,共有细胞3 ̄6层。角质层厚度及其是否发生龟裂与裂果性没有密切的相关性,而表皮的厚度与裂果密切相关,表现为“耐裂品种”比“较耐裂品种”和“不耐裂品种的表皮”要厚。此外,角质层细胞、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果肉细胞排列较紧密且果肉细胞间空腔较少的枣品种果实较耐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