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93年4-9月与法国农科院合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和红皮云杉球果种实害虫危害调查的初步总结得出:危害兴安落叶松球果的害虫以球果花蝇属为主,共5种,落叶松球果花蝇。贝加尔球果花蝇,黑胸球果花蝇,稀球果花蝇和斯氏球果花蝇。其中斯氏球果花蝇在我国是首次报首为新记录。这几咱花蝇造成的落叶松要被害率,其中有些地区可达100%,平均为63%。以黑胸球果花蝇为绝对优势种,占花蝇种群数量的53%。兴安落叶松种子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球果花蝇的视觉诱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1996年在黑龙江省太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附近进行了落叶松球果花蝇(Strobitomyiaspp)的视觉诱捕试验。结果表明.黑胸球果花蝇为该地区的优势种.并首次发现了黄尾球果花蝇进一步探明了该地区落叶松球果花蝇的种团由6种组成。球果花蝇的种团结构及种群的雌雄性比在不同年份,不同林地有变化。挂于树冠上的蓝杯诱辅器诱捕效果优于设在树梢的黄板诱捕器,二者差异显著,挂于树冠南侧的蓝杯请捕器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三个方位。蓝杯诱捕器对雌雄蝇的诱捕效果因花蝇种群在不同年份的性比变化而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球果花蝇是中国东北地区落叶松球果种子的重要害早。国内对这一种团的种类的组成,生物学特性,防治及测报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目前,在东北地区落叶松球果内已知有7种:黑胸球果花蝇,贝加尔球果花蝇,稀球果花蝇,斯氏球果花蝇,落叶松球果花蝇,黄尾球果花蝇,方氏球果花蝇。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落叶松球果花蝇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6 ̄1997年,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科研技术推广站兴安叶松种子园内,研究了球果花蝇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并用抑食肼进行了防治试验。花蝇种团及其优势种黑胸球果花蝇成虫的羽化盛期为5月中旬。在4月下旬及5月上旬的旬平均气温较高的年份成虫羽化期短。羽化集中。产卵盛期为5月中旬,幼虫孵化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初。从6月上、中旬开始,幼虫陆续发育成熟。雨天脱果落地化蛹,6月下旬为化蛹盛末期,研究了卵的有效积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球果花蝇属双翅目花蝇科球果花蝇属昆虫,主要寄生于落叶松属植物。该文从花蝇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以及落叶松球果花蝇在虫蛹、幼虫、成虫的生长特点介绍了花蝇的发生规律,并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最近V.Michelsen博士(1988)对世界的球果花蝇属各种进行了形态研究和评述。他把18种球果花蝇建立起Strobilomyia新属,并在评述中,把我国东北产的melaniola作为北美的viaria的异名。它们是否同种?本文对黑胸球果花蝇Strobilomyia melaniola (Fan)两性成蝇及其蛹的形态特征进行补充描述并同近缘种viaria和sibirica进行比较。从比较结果来看,melaniola与苏联的sibirica相近之处较多,而与北美的viaria相近之处较少。因此我们认为V. Michelsea博士把melaniola作为北美的viaria的异名是不合适的。它是一个独立的地理亚种或种。  相似文献   

7.
对丽江球果花蝇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物学习性进行了记述,并对其分布及危害状况进行了调查.该虫在丽江市及迪庆州1年发生1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或土中越冬;成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旬产卵,5月中旬开始孵化;经30 d左右的危害,末龄幼虫于6月中旬落地化蛹;该虫以幼虫取食喜马拉雅落叶松幼嫩种鳞及种子,球果被害率为22.65%~78.70%.  相似文献   

8.
黑胸球果花蝇是辽宁省落叶松球果及种子的严重害虫。一年或二年一代,以蛹在地被物下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羽化,5月上中旬产卵,5月中旬出现幼虫,6月下旬幼虫老熟脱果落地化蛹。害虫发育与温度及寄主物候有相关性:成虫羽化始期是由4月1日算起积温达143℃的日期,日平均气温需达10℃左右;产卵始期日平均温度需达15℃。成虫羽化与雄花粉散落、产卵始期与种鳞开张、幼虫老熟与种鳞硬化都具有一致性。防治试验表明:树冠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杀成虫,500倍杀球果内的幼虫,杀虫率分别为50%及75~95%。  相似文献   

9.
我国危害球果的球果花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果花蝇属(Lasiomma Stein)隶花蝇科花蝇亚科。目前全世界已知有24种2亚种,分布于我国的有15种。本属中至少有9种是危害松柏科球果的。特别是落叶松,是我国北方优良树种。球果花蝇是它的主要种子害虫,由于种子受害失收,严重影响造林工作。据大兴安岭地区林业科研站收集当地多年来落叶松球果和种子受害的情况说明:平均球果被害率81%,种子受害程度也达78%,其中球果花蝇是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0.
1988年6月末至7月初,在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尔旗汁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母树林内、对危害落叶松球果的花蝇进行了危害调查,球果受害率天然林为97.0%,人工林为99.3%,种子家害率各为73.2%,82.5%。经调查数据及各生境因子进行数量化多元分析。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境内,花蝇的危害率不同。花蝇对生境条件的要求具有双重性,即在大范围内需较高的温度,在小范围内需要温度低,湿度大的生境。花蝇发育  相似文献   

11.
在大兴安岭地区种子园,连续12年调查了落叶松球果被害率及其相应气象因子,利用SPSS统计软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球果被害率的主要气候因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法,建立了球果被害率与4月份平均气温X10、1月份最低气温X13之间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
稻秆潜蝇为中国南方山区和半山区水稻的主要害虫。通过2000—2005年的调查试验研究,初步探明水稻稻秆潜蝇种群发生规律、影响因子与为害损失,研究提出了以成虫盛发至卵孵盛期为防治适期,秧田平均每百株有卵10粒,株危害率1%以上,大田平均每丛水稻有卵1粒,株危害率3%~5%的防治指标;明确稻秆潜蝇卵为均匀分布,幼虫为聚集型分布,建立了序贯抽样、简易“查定”和GIS监测预警技术,组建了包括数据库管理、逐步回归预测、种群动态模拟的计算机系统;改进稻秆潜蝇测报办法,提出“狠治一代压基数,巧治二代保丰收”的防治新策略及其适用的农业、物理、化学防治技术,初步形成适于中国南方特点的水稻稻秆潜蝇综合防治与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生产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84~1986年进行的3个试验作聚类分析的结果,可将棉花抗红铃虫的11个鉴定指标分成5类,即(1)卵量。(2)幼虫侵入孔,虫道和侵入率。(3)青铃活虫数,存活率和害籽率。(4)羽化孔数。(5)每斤籽花含虫量,百铃籽花含虫量,僵黄花率。  相似文献   

14.
张立志  葛玉祥  袁德生  戎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398-4399,4462
[目的]研究松鼠种群动态特征及其对食物因素的响应机制。[方法]2007~2012春、秋季分别在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样线法开展松鼠种群调查,同时收集樟子松结实量数据。[结果]樟子松结实量对松鼠春季种群密度有显著影响。红花尔基保护区松鼠的种群密度处于持续下降中。[结论]食物资源变化对松鼠的种群密度有显著影响,需要对松鼠种群密度动态开展持续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豇豆荚螟在北京地区红小豆田为害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普查、定点调查和灯光诱集的方法明确了北京地区豇豆荚螟Marucavitrata发生特点及其在红小豆田的种群消长规律,采用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该虫的有效药剂.结果表明,豇豆螟幼虫共有5个龄期,低龄幼虫喜食红小豆细嫩的花蕊,造成落花、落蕾.幼虫钻入豆荚时取食红小豆种子,有转荚为害习性.成虫对黑光灯和高压汞灯趋性不明显.北京地区豇豆荚螟发生为害开始于红小豆的始花期,集中在红小豆盛花期,豆花、豆荚上的幼虫数量在8月末达到高峰.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当红小豆田中的豇豆荚螟幼虫数在防治指标(百花/荚虫数5~6头)以上时,稀释1000倍液的5%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红小豆田豇豆荚螟幼虫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剂高氯甲维盐和阿维菌素,而且持效期在20d以上,具有明显的保花护荚作用.  相似文献   

16.
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自然状态下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规律,为利用花绒坚甲控制光肩星天牛提供依据,试验采用解析木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于不同月份解析光肩星天牛危害的杨树树干,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及其天敌花绒坚甲的数量变化规律,以及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花绒坚甲在4至7月中旬的第一姊妹世代,对天牛大幼虫的寄生率增长趋势较慢;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由第二姊妹世代与当年第二代组成的混合世代,其寄生率增长趋势较快;当被害立木蛀道数达30~45条时,蛀道内花绒坚甲的种群数量最大;光肩星天牛蛀道内花绒坚甲的种群密度随天牛幼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关系为正密度反应型,符合指数关系,其寄生率模型符合负加速型。在自然状态下,1头花绒坚甲从春季第一代开始到秋季混合世代结束,最多可以寄生光肩星天牛幼虫10~12头,80%的天牛幼虫被寄生后可繁育1~4头花绒坚甲;当光肩星天牛与花绒坚甲种群数量比率为1∶1.200 4时,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致死率基本稳定在50%~70%。  相似文献   

17.
三种捕食性瓢虫的种间竞争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甦  谭晓玲  徐红星  张帆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9):3980-3987
【目的】明确多种捕食性天敌田间混合释放后的种群动态,探索瓢虫种间干扰的行为学基础和在生态位上的竞争关系。【方法】在田间农业生态系统中混合释放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及多异瓢虫,对种群发展动态连续监测;在室内对3种瓢虫的1龄幼虫对卵及4龄幼虫之间互残现象进行观察;对自然生境中3种瓢虫的猎物资源进行确认和资源等级划分,并计算各瓢虫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系数。【结果】3种捕食性瓢虫在混合种群释放后个体数量均线性上升,异色瓢虫的上升速率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各瓢虫均倾向于取食异种瓢虫的卵和幼虫,其中异色瓢虫攻击取食卵的能力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在互残后的存活数量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且伤残比例仅为龟纹瓢虫的22.3%及多异瓢虫的29.8%。基于田间观测结果,异色瓢虫共取食17种猎物,占总量89.5%,龟纹瓢虫共取食12种猎物,占总量的63.2%,多异瓢虫共取食9种猎物,占总量的47.4%。计算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多异瓢虫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713,0.393和0.304;所得生态位重叠系数异色瓢虫与龟纹瓢虫为0.992,龟纹瓢虫与多异瓢虫为0.983,异色瓢虫与多异瓢虫为0.964。【结论】异色瓢虫与其它捕食性瓢虫在田间释放时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作用。异色瓢虫可以通过较高的种间互残及攻击防御能力提高自身在营养水平低下情况时的生存概率。异色瓢虫的生态位宽度高,且与其它瓢虫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大。因此异色瓢虫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同生态位其它捕食性瓢虫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8.
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球果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4~1988年在辽宁省兴城油松种子园对直接危害油松球果的害虫进行了调查,发现有松果梢斑螟、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及金绿宽盾蝽,对这4种害虫的生活史、发生历期和生物学特性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研究区布设标准地,统计蛀杆害虫的幼虫数、羽化孔数、刻槽数、受害株率以及危害高度、树高、树龄、树种,得出标准地5项指标:平均虫口、拥挤度、被害株率、感虫株率和抗虫株率,采用ISODATA动态聚类法,得出了蛀杆害虫危害状况分类及防治对策,为三北防护林工程蛀杆害虫的管理提供科学和理论依据,以促进宁夏黄河灌区生态和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杞柳瘿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杞柳是工艺柳编的原料 ,通常种植在湖边滩地。安徽省中部约有 10 0 0 0hm2 的种植面积。杞柳瘿蚊发生频繁 ,造成很大的损失。该虫的成虫是一种黑红色的小蚊子 ,长 2 .5~ 3mm ;卵是一头稍尖的圆柱形 ,深红色 ,大小 ( 0 .15~ 0 .2 )mm× ( 0 .5~ 0 .6)mm ;幼虫蛆形 ,淡红至桔红色 ,大小 ( 1.5~ 2 )mm× ( 2 .5~ 3 )mm ;蛹纺锤形 ,桔红色 ,外有薄茧。该虫以幼虫在柳枝的顶端 (生长点 )吸汁 ,刺激生长点长成一个疙瘩。受害的柳枝降低了商品价值。该虫以幼虫在疙瘩内越冬。农民通常将柳枝的底端放在浅水中来保存柳枝 ,使之不干燥以利剥皮。在这种情况下越冬幼虫存活率高 ,成为下一年的虫源。在贮存期消灭越冬虫源是防治该虫最有效的方法。试验证明“柳瘿敌”是防治该虫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