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几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防治瓠瓜枯萎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8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和EC50值。结果表明,咪鲜胺、烯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分别为0.08526, 0.81147和1.03912 mg/L,证明这3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代森锰锌、三唑酮和百菌清的EC50值分别为99.33022, 128.4983和112.112 mg/L,抑菌效果不佳。咪鲜胺的室内毒力最强,可在生产中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菌和玉米茎基腐菌的室内毒力。针对高效药剂,以孙云沛法评价各配比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己唑醇和咯菌腈对小麦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最高,EC50值分别为0.094 mg/L和0.312 mg/L;咪鲜胺和己唑醇对玉米茎基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最高,EC50值分别为0.088 mg/L和0.593 mg/L。己唑醇和咯菌腈按照不同比例复配对小麦纹枯病菌没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咪鲜胺和己唑醇按照1:5、1:2和1:1比例复配对玉米茎基腐病菌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效果,其中1:5配比的共毒系数为212.2,增效作用最为显著,生产上可考虑用于上述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 Botrytis cinerea)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多菌灵、速克灵、扑海因、烯唑醇和三唑酮对草莓灰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233 mg/L、0.0421 mg/L、0.1724 mg/L、0.2837 mg/L 、0.3021 mg/L和0.3263 mg/L。其中,草莓灰霉病菌对咪鲜胺最敏感(EC50值为0.0233 mg/L)。  相似文献   

4.
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苗圃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田间筛选出防治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高效药剂,对甲基硫菌灵、咪鲜胺锰盐、多菌灵、百菌清、咪鲜胺等5种杀菌剂在发病苗圃进行常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最好,2000倍液药后28天防效达到82.99%;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次之,2000倍液药后28天防效达到78.20%;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参试浓度防效均在50%以下。初步结论表明,25%咪鲜胺乳油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为苗圃防治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较好药剂,推荐使用浓度为2000倍。  相似文献   

5.
旨在鉴定出潺菜病叶病原菌和筛选出防治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ur)的最佳药剂。本试验对潺菜病叶进行了组织分离,经过纯化鉴定病原菌为寄生疫霉。试验使用7种杀菌剂并采用了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来测定对寄生疫霉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8 h,百菌清的EC50值为13.60 mg/L,毒力指数较大,对寄生疫霉菌抑制效果非常显著;恶霜锰锌和代森锰锌的EC50值为16.99、28.62 mg/L,抑制效果较显著;甲霜锰锌、霜霉威和烯酰吗啉的EC50值分别为为56.23、57.16、60.71 mg/L,效果一般;二氯异氰的EC50值为319.21 mg/L,毒力效果较差;药后24 h各药剂对寄生疫霉的抑制效果与药后48 h抑制效果相似。在7种杀菌剂中百菌清对寄生疫霉抑制率最高,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引起万宁长丰镇槟榔炭疽病的病原菌,并筛选出7种有效防治药剂。采集种植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致病性进行测定,再结合形态特征观察以及菌株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常见药剂对胶孢炭疽菌的室内毒力。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对胶孢炭疽菌菌落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0.022 mg/L,其次为97%戊唑醇、97%腈菌唑、95%吡唑醚菌酯、98.3%嘧菌环胺、97%三唑酮、96%肟菌酯,EC50值分别为:1.316、3.680、3.779、29.605、35.730、125.092 mg/L。鉴定万宁长丰镇槟榔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咪鲜胺、戊唑醇对胶孢炭疽菌毒力强。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戊唑醇2 000倍液,咪鲜胺1 000倍液2种药剂对槟榔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可以作为槟榔炭疽病的田间防治药剂。本研究结果可为槟榔炭疽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7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通过测定7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效筛选对番茄早疫病的最优菌剂。对番茄早疫病叶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提纯,鉴定出病叶上的病原菌为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采用含毒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番茄茄链格孢菌的防效。结果表明:药后48 h,世高和施加乐的EC50值分别为0.27、0.81 mg/L,毒力指数最大,对茄链格孢菌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效果;唑菌胺酯和克菌星的防效良好,EC50值为1.29、1.54 mg/L;扑海因和敌力脱也有较高的防效,EC50值为2.07、2.79 mg/L;大生防效较低,EC50值为5.17 mg/L。药后72 h,各药剂对番茄茄链格孢菌的防效与48 h相似。  相似文献   

8.
12种杀菌剂对牡丹黄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春玲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122-125
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牡丹黄斑病的有效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分析12种药剂在10mg/L质量浓度下对牡丹黄斑病的相对抑制率,测定12种杀菌剂对牡丹黄斑病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在10mg/L质量浓度下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强,相对抑制率为(65.19±2.80)%;其次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相对抑制率为(64.81±4.49)%;32%叶斑净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弱,相对抑制率为(25.56±4.01)%。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嘧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最小,为2.6268mg/L。其次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EC50值次之,为2.9781mg/L。32%叶斑净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的毒力最弱,EC50值最大,为26.3957mg/L。研究结果为牡丹黄斑病的大田防治提供药剂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9.
2种常见番茄致病真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筛选能同时有效抑制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晚疫病菌生长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供试病原菌的EC50值,并通过EC50值比较病原菌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菌对25%啶菌噁唑EC、25%咪鲜胺EC表现敏感,对50%腐霉利WP、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 B WP表现中抗;番茄晚疫病菌仅对25%啶菌噁唑EC表现敏感,对25%咪鲜胺EC、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B WP表现中抗,对50%腐霉利WP则表现高抗。2种病原菌对2×108 cfu/g绿色木霉菌WP和8×109 cfu/mL枯草芽孢杆菌AS较为敏感,EC50值均小于1×108 cfu/L。化学杀菌剂中啶菌噁唑,生物源杀菌剂中丁子香酚、绿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2种番茄致病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用量少且毒性低,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两种常见番茄致病真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筛选能同时有效抑制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晚疫病菌生长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供试病原菌的EC50值,并通过EC50值比较病原菌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菌对25%啶菌噁唑EC、25%咪鲜胺EC表现敏感,对50%腐霉利WP、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B WP表现中抗;番茄晚疫病菌仅对25%啶菌噁唑EC表现敏感,对25%咪鲜胺EC、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B WP表现中抗,对50%腐霉利WP则表现高抗。2种病原菌对2×108 cfu/g绿色木霉菌WP和8×109 cfu/mL枯草芽孢杆菌AS较为敏感,EC50值均小于1×108 cfu/L。化学杀菌剂中啶菌噁唑,生物源杀菌剂中丁子香酚、绿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2种番茄致病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用量少且毒性低,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四川豇豆根腐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水平,科学使用咪鲜胺可持续防治豇豆根腐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3株四川省豇豆根腐病菌对咪鲜胺的毒力曲线,建立敏感基线,评价其潜在的抗性风险。参试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的单峰曲线,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值为EC50 值0.0063±0.0028 mg/L,这个值可用来监测豇豆根腐病原菌种群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变化。参试菌株中,61.9%为敏感菌株,38.1%为低抗药性菌株,没有出现高抗药性和中抗药性菌株。因此,只要加强田间抗药性监测,在四川豇豆生产上咪鲜胺仍可作为防治豇豆根腐病的有效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12.
评价咪鲜胺对菠萝黑腐病菌的抑杀作用,优化其防治菠萝黑腐病方法,为病害防治提供实用技术。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黑腐病菌的生物活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咪鲜胺对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菠萝果实为材料,评价咪鲜胺在不同使用浓度和不同浸果时间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以优化其使用技术;测定处理后菠萝果实风味指标和咪鲜胺在菠萝果实的残留,明确咪鲜胺对菠萝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7种杀菌剂中,咪鲜胺对黑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01 μg/mL;0.05 μg/mL咪鲜胺可抑制芽管分化形成菌丝,从而严重抑制病菌的生长发育过程。用500 μg/mL咪鲜胺浸果1 min,28℃贮藏8、12、16天时,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0%~75%,防控效果稳定;处理后2 h、1天、2天、3天、4天、5天,咪鲜胺残留低于国家最高残留限量;处理后8、12、16、20天,菠萝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维生素C含量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咪鲜胺对菠萝黑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00 μg/mL咪鲜胺浸果1 min可有效防治菠萝果实采后黑腐病,保持菠萝果实的品质,不影响农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杀菌剂对三七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黑斑病是三七的主要叶部病害,年均发病率在20%-35%之间,严重时可达90%以上。为筛选可用于田间防治化学杀菌剂,选取福美双、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百菌清、烯唑醇、异菌脲、代森锰锌、多菌灵和苯酰菌胺共11种化学杀菌剂原药,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其对三七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菌丝的EC50为0.004mg.L-1,是供试杀菌剂中最低的,表明其对三七黑斑病菌敏感;丙环唑、戊唑醇、氟硅唑和烯唑醇的抑制作用较好;多菌灵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在800 mg.L-1以上。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病原菌的EC50值最小,为0.0067mg.L-1,抑菌活性最高;百菌清和福美双的EC50值分别为1.2855 mg.L-1、5.2379mg.L-1,抑制活性次之;丙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的EC50值10.6469mg.L-1~25.0169mg.L-1之间,抑菌活性一般;苯酰菌胺和多菌灵的EC50值分别为106.1958mg.L-1和199.9349 mg.L-1,抑菌活性差;戊唑醇和烯唑醇的EC50值为在300 mg.L-1,抑菌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对潺菜病叶进行了组织分离,经过纯化鉴定病原菌为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ur)。试验使用了七种杀菌剂采用了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来测定对寄生疫霉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8h,百菌清的EC50值为13.60mg/L,毒力指数较大,对寄生疫霉菌抑制效果非常显著;恶霜锰锌和代森锰锌的EC50值为16.99和28.62 mg/L,抑制效果较显著;甲霜锰锌、霜霉威和烯酰吗啉的EC50值分别为为56.23mg/L、56.23mg/L和60.71mg/L,效果一般;二氯异氰的EC50值为319.21mg/L,毒力效果较差;药后24h各药剂对寄生疫霉的抑制效果与药后48h抑制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5.
木薯炭疽病菌的室内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两个来自海南的木薯炭疽病菌菌株进行了13种杀菌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必扑尔(25%丙环唑EC)、咪鲜胺(25%咪鲜胺EC)和国光多菌灵(50%多菌灵WP)的EC50值最小,抑菌效果最好;敌克松(55%敌磺钠WP)和代森锰锌(50%代森锰锌WP)的EC50值最大,抑菌效果最差,建议生产上使用丙环唑、咪鲜胺和多菌灵等来防治木薯炭疽病。  相似文献   

16.
王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4):108-112
为明确河南省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为苹果轮纹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河南省60株苹果轮纹病菌对这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最高,EC50平均值是(1.0551±0.7765)mg/L;甲基硫菌灵次之,EC50平均值是(2.7031±0.9366)mg/L;吡唑醚菌酯最低,EC50平均值是(19.5117±11.8225)mg/L。对EC50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相互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