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微晶化磷矿粉对杨树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K(不施磷肥)、SP(过磷酸钙)、普通磷矿粉(MP0)、平均粒径为7.26 μm的微晶化磷矿粉(MP1)和平均粒径为4.04 μm微晶化磷矿粉(MP2)等处理对鲁林1号杨树幼苗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MP2处理的有机酸总量与SP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出CK、MP0和 MP1处理43.55%、21.89%和10.15%;MP1、MP2和SP处理的总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CK和MP0处理;而各处理的氨基酸总量均未达差异显著水平。MP2处理的pH值分别较CK、MP0和MP1处理降低0.31、0.17和0.12个单位;SP与MP2处理的EC值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同时,SP和3个磷矿粉处理的CEC值均显著高于CK,而SP与MP0、MP1、MP2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此外,MP2处理的速效磷含量分别比CK、MP0和MP1处理显著提高35.19%、14.45%和7.85%,而3个磷矿粉处理对速效钾、交换性Ca和Mg含量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影响作用。以上分析认为,两个微晶化磷矿粉处理相比对照和普通磷矿粉处理均能明显提高杨树苗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显著提高根际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且粒径越小,其提高幅度越大。说明微晶化磷矿粉的粒径变小能提高土壤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培肥复垦土壤、提高土壤潜在的磷素有效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用不同浓度单一及混合解磷菌群对复垦土壤磷形态以及油菜产量、吸磷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解磷菌群处理相比,施入不同浓度的解磷菌群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全磷的含量,其中,效果最好的是解磷细菌群,较不施解磷菌群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全磷含量分别提高21.69%~50.42%,7.17%~25.45%,2.38%~9.52%,且在中浓度4 m L/盆处理下含量达到最大;施入解磷菌群能够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叶绿素含量,解磷细菌群作用效果最显著,分别较不施解磷菌群处理提高4.13%~41.76%,3.60%~17.90%,在中浓度4 m L/盆处理下油菜的产量和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油菜吸磷量变化不显著;不同解磷菌群处理对复垦土壤Hedley无机磷形态含量也有影响;不同解磷菌群处理的土壤H_2O-Pi、NaHCO_3-Pi、NaOH-Pi含量均高于CK处理,残渣态-P、HCl-Pi含量低于CK处理,其中,作用最显著的是中浓度4 m L/盆的解磷细菌群处理;解磷细菌群处理的土壤H_2O-Pi,NaHCO_3-Pi,NaOH-Pi含量均高于不施解磷菌群处理。施入解磷菌群可以增加土壤H_2O-Pi、NaHCO_3-Pi、NaOH-Pi含量,降低HCl-Pi、残渣态-P的含量。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中浓度的解磷细菌群处理可以促进土壤磷素的活化,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同时可显著提高作物叶绿素含量及其产量,结果可为矿区复垦土壤磷肥合理配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磷肥种类和用量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磷肥不同用量对土壤磷素、棉花全生育期磷素的有效性以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能增加棉田土壤速效磷、全磷含量、磷素活化系数以及棉花产量,土壤速效磷和磷素活化系数平均比对照处理增加302%和180%。同时,也能增加棉花对磷素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但过量施用磷肥并不能显著增加棉花产量、吸磷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棉花对磷素的吸收和干物质积累以施磷量150kg.hm-2最优。两种磷肥比较显示,重过磷酸钙对棉田速效磷含量和磷素活化系数的贡献高于磷酸二铵,分别比磷酸二铵高244%和325%。  相似文献   

4.
复合活化磷矿粉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实现中低品位磷矿粉的资源化利用,以油菜和小白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盆栽试验,对经机械化学和磷素活化剂复合活化后磷矿粉的长效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前期试验中施用重过磷酸钙处理的油菜干重、叶绿素及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经活化处理磷矿粉的。而后期试验中分别经机械化学和不同磷素活化剂(黑液污泥和低分子有机酸的钠钙盐)处理的磷矿粉,其小白菜干重、叶绿素及全磷含量均与重过磷酸钙处理的无显著差异。整个生长周期内,重过磷酸钙速效磷含量在前期(0~50天)呈线性递减,50天内减少了40 mg/kg,50天以后变化较平缓;复合活化后的磷矿粉速效磷含量呈现出缓慢升高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且在40天左右达到最高。研究表明,尽管复合活化后的磷矿粉肥效初期达不到重过磷酸钙水平,但后期则能与之相当。  相似文献   

5.
酸性土壤上磷矿粉释磷机理与农学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三种酸性土壤上,进行了直接施用磷矿粉的高粱幼苗试验和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严重缺磷,不施磷肥的对照处理,高粱幼苗表现出严重的缺磷症状。若以施磷(P)量为50mg/kg的过磷酸钙为参照,除JX-PR外,其它磷矿粉的肥效高于过磷酸钙的处理;四种磷矿粉的肥效一般顺序为:NPR > MPR > HJP-PR > JX-PR,与2% 柠檬酸浸提的枸溶性磷和土壤速效磷(P)的增加量相一致;从幼苗的实验结果看,土壤速效磷(P)含量与高粱幼苗干物质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磷矿粉中SiO2和CaO含量的高低影响磷矿粉直接施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集约化设施土壤磷素积累日益严重,导致土壤磷素环境风险增大。为减轻设施土壤磷素积累,在设施菜田休闲期选用短时期内生物量大、深根系的鲜食糯玉米和饲用甜高粱为供试材料,分别设计了3个不同种植密度,即糯玉米6.75万(NY1),10.50万(NY2),13.50万(NY3)株/hm~2,饲用甜高粱10.50万(TG1),15.00万(TG2),21.00万(TG3)株/hm~2,研究填闲作物磷素吸收量及其对设施土壤磷素含量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提高,2种填闲作物总生物量和总吸磷量均先增后减,饲用甜高粱处理中TG2处理吸磷量最多,为150.03 kg/hm~2,糯玉米处理中NY2,吸磷量最高,为128.80 kg/hm~2。填闲糯玉米各处理和甜高粱TG1、TG2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土壤表层总磷含量,分别降低15.2%~19.7%和10.7%~10.9%,2种填闲作物种植处理土壤表层水溶性磷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8.4%~41.0%和16.2%~26.1%,且NY2、NY3、TG1、TG2处理对阻控下层土壤水溶性磷移动效果较好。另外,填闲糯玉米处理在西兰花种植初期土壤碱性磷酸酶没有明显增加,可以控制土壤有机磷矿化,TG2处理可以降低后茬初期土壤水溶性磷含量。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设施菜田填闲糯玉米和饲用甜高粱的适宜密度分别为10.50,15.00万株/hm~2,且NY2处理对减少设施土壤磷素积累,阻控磷素向下移动效果较为明显,TG2处理对吸收设施土壤磷素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一株灰潮土解磷菌的解磷特性及其对花生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解磷菌能使土壤中被铁、铝等吸附固定的难溶性的非有效态磷转化为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磷,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从南京长江南岸的潮土中分离筛选获得了一株解磷效果好、性状稳定的解磷细菌Y1。观测了菌株Y1形态及生理生化性状,测定其16S rDNA的保守序列。通过菌株生长和发酵条件试验,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解磷能力。通过设置盆栽实验,研究了Y1菌株对花生生长的作用。实验结果初步确定菌株Y1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该菌株在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硝酸铵、初始pH 6~8、装液量为50/250 mL时,解磷效果最好。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株Y1的花生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59.0%、133.0%、18.9%,植株对N、P、K的吸收量分别比对照高73.6%、26.6%、41.0%,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本实验从灰潮土中筛选出一株高效解磷菌Y1,不仅能够促进花生的生长、产量,而且能够增加花生植株对N、P、K的吸收。该研究结果为菌株Y1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植物根际解磷细菌与植物生长发育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综述了土壤解磷细菌(PSB)的种类、数量、分布,解磷能力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目的是为解磷菌的开发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信息。众多研究表明,土壤中普遍存在能够分解矿质态磷和有机态磷的微生物,而且植物根际土壤的解磷细菌不仅数量多于土体,其种类也明显多于土体土壤。一些接种试验表明,如果条件适宜,解磷细菌可以分解许多难溶性的磷酸盐,为植物提供有效的磷素营养。除分解矿物态的磷酸盐外,解磷菌对植物还具有促生作用,其机制是解磷菌分泌的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影响。文章最后还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但磷肥的当季利用率较低,大部分被土壤固定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农业生产中过量的磷肥投入又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而磷矿资源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过量的开采也会导致日益匮乏,逐步走向枯竭。所以如何提高土壤难溶性磷的利用率成为研究的难点问题,解磷微生物由于可以转化土壤中的无效磷被作物吸收利用,同时具有改善土壤、生态无污染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掌握国内外解磷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状况,从而为解磷微生物在土壤磷资源利用方面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对土壤中解磷微生物的种类、土壤分布特点、解磷机理以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概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虽然目前对解磷微生物的研究经历了较长时间,但研究基础比较薄弱,应用研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农业应用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解磷微生物肥料的研制处于初始阶段,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开展解磷微生物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土壤磷素吸收利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几种磷矿粉中磷和钙溶出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间歇实验方法,研究4种磷矿粉在1M NH4OAC(pH4.8)酸性溶液中磷和钙溶出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磷矿粉中磷的溶出分为2个阶段,0~30min为快反应过程,30min后为慢反应过程,它能较好地符合Elvoich方程,磷的溶出速率(b)与枸溶性磷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主要受磷矿粉中SiO2和碳酸钙含量的影响,枸溶性磷含量愈高,磷的溶出速率愈大,溶出磷的浓度也愈高。磷矿粉中钙的溶出也符合Elvoich方程,且与游离的碳酸钙含量有关,与其他磷矿粉不同,在PR1中钙的溶出浓度较高,很可能来自于碳酸钙的溶解。因而,磷矿粉不仅可以提供磷素营养,还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钙素营养。  相似文献   

11.
曾炜铨  宋波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1):290-294
为降低高铅污染土壤对农作物的毒害,通过采用水浸取、DTPA浸取单步浸取试验,研究不同类型修复剂对广西环江、阳朔2个地区的高铅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加水平的增加,各个修复剂对土壤pH增加幅度的大小顺序是:有机肥>磷矿粉>钙镁磷肥>生石灰,磷矿粉、有机肥能够提高供试土壤的pH。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高、中、低)均显著降低土壤DTPA-Pb含量,分别为32%~72%、31%~57%;而磷酸二氢钾对水溶态铅含量的影响与之相反,增加了水溶态铅含量1~3.4倍,过磷酸钙(高)显著地降低了水溶态铅含量,降低水溶态铅含量约88%。有机肥能够通过降低土壤水溶态铅的含量,增加了DTPA的浸取率。对供试土壤S-1,生石灰、有机肥、磷矿粉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水提取态铅的含量,土壤水提取态铅含量均为低浓度处理>高浓度处理;对供试土壤S-2,有机肥、磷矿粉在不同施加浓度均显著地降低了水溶态铅的含量,降低为41%~55%。  相似文献   

12.
4种不同钙素化肥对大蒜产量及叶片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钙素化肥对大蒜产量及叶片性状的影响,以硫酸钙、氯化钙、过磷酸钙、钙镁磷肥4种钙素化肥为试验材料,钙肥用量为100 kg/hm2 CaO,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大蒜产量、叶长、叶宽和叶厚的结果,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4种不同种类的钙素化肥处理均比空白对照(CK)增产,增加幅度为15.48%~36.11%,且差异显著;叶长、叶宽和叶厚也比对照增加,叶长增加1.40%~6.06%、叶宽增加3.94%~10.50%,叶厚增加0.42%~25.20%,且差异显著;在3个试验地点大蒜产量的排序相同:硫酸钙>氯化钙>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空白对照(CK);3个试验地点的所有钙肥处理的叶长、叶宽和叶厚值增加,以硫酸钙的增加效果最好,4种钙肥处理间的差异在不同试验点表现不一。在碱性石灰性土壤的大蒜种植地区,施用适量的硫酸钙、氯化钙、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有明显的增产和促进叶长、叶宽、叶厚生长的作用;在4种钙肥中硫酸钙效果最好,所以,在施用钙肥时可以根据土壤的需要优先选择硫酸钙肥是大蒜生长改善、产量增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Tracer studies using 32P labelled superphosphate and rock phosphate were conducted in microplots in a field experiment on rice-rice-greengram cropping system. The trial revealed that in all the rice crops studied, P uptake and P use efficiency were higher in superphosphate treated plots than in rock phosphate applied ones. P uptake was improved with organic manuring through application of green manure or crop residues like long rice stubbles. While superphosphate performed well either with or without organic manuring, rock phosphate performed fairly well only with organic manuring. Fairly good P use efficiency could be obtained in the system when green manuring and rock phosphate application in the first crop was followed by superphosphate and long stubble incorporation in the second crop. Apparent recovery values also showed nearly the same results. But tracer studies were found to be definitely superior in the evaluation of fertilizers.  相似文献   

14.
非灭菌条件下VA菌根真菌促进玉米吸收磷,氮营养的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非灭菌条件下在田间小区研究了潮土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 sp)玉米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每公顷60kgP2O5的条件下接种VA菌根,植株含磷量,含氮量,生长状况、产量及品质均高于未接种的植株。石灰性土壤由于高pH值的缘故,使得磷矿粉+VAM处理的效果比VAM+过磷酸钙的处理稍差,无外加磷源公接种VA菌根的处理,其效果接近于施磷肥的对照。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合华北地区推广的中轻度Cd污染麦田土壤的原位修复措施,对比7种调理剂和3种耕作栽培措施的修复效果。以河南省北部某地区因污水灌溉导致Cd污染的麦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用不同调理剂(钙肥、硅肥、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生物质炭、骨炭)、叶面肥和不同耕作栽培措施(深耕、深松和密植),在小麦季进行大田修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过磷酸钙对土壤pH的增加作用以及土壤有效态Cd含量、根系和籽粒中Cd含量的降低作用最显著。钙肥对土壤有效态Cd和籽粒中Cd含量的降低效果仅次于过磷酸钙,但其降低茎叶中Cd含量的作用最显著。硅肥有效地抑制了Cd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钙镁磷肥增产效果最显著,深耕处理对20~40 cm土壤总根长增加作用最显著。生物质炭和深耕处理对土壤有效态Cd和植株不同部位Cd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骨炭和叶面肥处理虽然未降低根系中Cd含量,却降低了茎叶和籽粒中Cd含量。深松和密植处理的修复效果不明显,且密植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籽粒Cd含量相关度最高的因素是茎叶Cd含量和土壤pH。综合修复效果和修复成本,施用过磷酸钙是华北地区轻度Cd污染麦田土壤修复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6.
晋南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对晋南地区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状况和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晋南地区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总量由南往北呈增加趋势,显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变化规律;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微生物总量和脲酶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保持相对稳定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总量呈明显正相关,但生物总量的增加量远大于有机质的增加量,这可能是温室土壤有机质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稀土微肥对烟草镉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添加外源有效态Cd的土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稀土微肥对烟草生长发育及Cd吸收的阻止效应。结果表明:Cd胁迫抑制烟草的生长发育,降低N、P、K、Ca、Mg、Zn的吸收,促进Cu的吸收。施用稀土微肥0.4 g/kg土(相当于900 kg/hm2),可缓解Cd胁迫对烟草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抑制作用,降低烟叶Cd含量,当Cd添加浓度为1.2 mg/kg时,中下部烟叶Cd含量较未施用稀土微肥处理降低19.7%。供试土壤条件下(未添加Cd),施用稀土微肥0.4 g/kg土,降低烟草对Cd、Zn、Cu的吸收,促进烟草对K的吸收,上部烟叶和中下部烟叶Cd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23.4%和7.84%,K含量提高14.1%和9.51%。Cd在烟草中的分布规律为中下部叶>上部叶>烟秆。  相似文献   

18.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微生物生长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合理培肥提供理论支持。依托红壤旱地长期定位试验,取样分析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及防线菌含量。表明有机肥的长期施入增加了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磷肥有助于土壤可培养细菌的生长,氮肥有助于真菌的生长,抑制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生长。土壤不平衡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有很大的影响,对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起抑制作用。施用有机肥有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结构,保持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