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2010年盛夏人工增雨防控太湖蓝藻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佳  陈钰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4):232-237
研究旨在客观分析2010年盛夏江苏气象部门环太湖人工增雨降温防控太湖蓝藻的实际效果,科学论证人工增雨防控蓝藻的可行性。收集增雨作业位置、时间等信息,结合高空风向风速,确定了作业影响区、非作业对比区。综合利用2个区域内气象站降水与气温观测资料、太湖蓝藻遥感监测资料,开展增雨效果区域回归分析、降温效果区域对比分析、作业前后太湖蓝藻面积变化实况分析。结果发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后太湖地区平均增雨量达10.9 mm,增幅达11%,同时云中下沉气流增强,导致向地面输送的冷空气增强,太湖地区气温迅速下降,降幅1~2℃。增雨降温对防控太湖蓝藻初期繁生、中期扩展、降低污染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蓝藻堆积对水环境和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富营养化是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针对湖泊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Cyanobacteria)爆发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湖泊富营养化常导致蓝藻生物量的增加,水质恶化。本实验于2012年8月12日至9月3日研究添加蓝藻的围隔和对照植被区的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铵氮(NH4 -N)、叶绿素a浓度以及植物生长的区别,并采用自然状态下的水体,研究了蓝藻堆积对水环境和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蓝藻的围隔中TN、TP以及叶绿素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区域;蓝藻堆积的围隔中,沉水植物群落总生物量下降,而对照区沉水植物生物量则大量增加;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 Morong)、伊乐藻和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 A. Bennett)等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下降,但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的生物量略有增加。由此得出,蓝藻堆积导致水环境营养盐含量增加,藻类密度增加,沉水植物群落受到抑制,大部分沉水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但对狐尾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世界竹荚鱼的产量2010年后有所下降,需加强竹荚鱼渔场乃至后备渔场的研究。根据2012年1—8月、2013年12月—2014年6月、2015年1—8月中国大型拖网渔船在大西洋中部海域佛得角海岸的竹荚鱼渔捞日志资料以及遥感获取的海洋环境数据,利用渔获量重心法数理统计、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等方法,对该海域中层拖网平均CPUE的月变化、中心渔场的时空变动、CPUE与各影响因子(叶绿素a浓度、海表温度、经度、纬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12月—2014年6月、2015年1—8月的渔场平均CPUE的月变化较为类似,2012年1—8月较前二者存在较大差异。月平均CPUE在不同年份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各年份渔场产量重心均在4或5月份达到渔场最南端,在4或5月份以前月份,渔场产量重心基本由北向南移动;在4或5月份以后月份,渔场产量重心由南向北移动。GAM模型分析竹荚鱼CPUE与海洋环境因子(叶绿素a浓度、海表温度、经度、纬度)发现,最适SST区间为19.5~21℃,最适叶绿素a浓度区间为5.473~6.685 mg/m3,经度集中在16°30′W附近,纬度集中在18°N位置附近。SST在CPUE上的回归极显著(P0.01),纬度在CPUE上的回归显著(P0.05),叶绿素a浓度和经度在CPUE上的回归不显著(P0.05)。本渔场作为开发竹荚鱼的单鱼种渔场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4.
大气O3浓度升高对玉米光合作用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了大气O3浓度升高对玉米(Zea mays L.)叶片光合作用、籽粒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内,与对照相比,在高浓度O3(80nmol/mol)条件下,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下降(P〈0.05),而胞间CO2浓度先降低后升高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这说明使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由气孔限制逐渐转变为非气孔限制。与对照相比,高浓度O3处理植株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降低,叶绿素a/b值则先降低后升高。但是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高浓度O3处理植株的叶绿素a、叶绿素(a+b)含量与叶绿素a/b值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叶绿素b含量变化不同;O3浓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使玉米籽粒品质下降,其中蛋白质和淀粉含量降低,而粗脂肪和蛋脂总量略有升高;百粒重、穗粒数和穗粒重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说明O3浓度升高降低了玉米的光合能力,籽粒品质受到影响,抑制了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5.
芽孢杆菌防控水产养殖中蓝藻水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睿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27-31
蓝藻暴发是水产养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概述了蓝藻水华的成因、危害以及主要的防控措施。采用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进行生态防控是治理蓝藻水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文章介绍了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的应用以及在藻类调控方面的作用方式和机制,并对其在抑制有害藻类生长和修复水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NaCl胁迫对莴苣幼苗生长和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不同浓度(50,100,150,200 mmol/L)NaCI胁迫对莴苣幼苗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植株株高和根长生长都受到明显的抑制;叶片中叶绿素(Chl)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50 mmoL/L NaCl处理中Chl含量却有所增加,盐胁迫对叶绿素a(Chla)的影响大于叶绿素b(Chlb).在盐胁迫下净光合速率(Pn)呈下降趋势,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变化趋势与Pn相一致;50 mmol/L NaCl处理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G8和胞间CO2浓度(Ci)呈相同的变化趋势,此时Pn的下降主要是气孔限制,而在100~200mmol/L NaCI处理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Gs和Ci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此时Pn的下降主要是非气孔限制.  相似文献   

7.
2010年春季微山湖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0年4月对微山湖不同水域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进行调查,并就环境因子对其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山湖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6.29 μg/L,表现为入湖河道>航道区>养殖区;初级生产力均值为188.67 mgC/(m3?d),表现为入湖航道>养殖区>湖区航道;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总氮、总磷对微山湖叶绿素a含量影响显著;总磷含量对入库河流叶绿素a含量影响显著。总磷含量对微山湖、入湖河流初级生产力影响显著;磷酸盐含量对入湖河流初级生产力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铅胁迫对糯玉米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铅胁迫对糯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玉米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随铅胁迫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铅胁迫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浓度铅处理对糯玉米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高浓度铅处理对糯玉米幼苗生长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铅胁迫对3种豆类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梯度铅污染对3种豆类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了解3种豆类作物之间对Pb抗性的比较,通过温室盆栽实验,测定6种Pb2+处理浓度(0 mg/kg、100 mg/kg、500 mg/kg、1000 mg/kg、2000 mg/kg和3000 mg/kg)下3种豆类作物豌豆(Pisu sativum L.)、麦黑豆(Glycinemax (L.) merr.)和黑芸豆(Phaseolus vulgaris L.)的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Pb2+(≤1000 mg/kg)对3种作物的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Pb2+(2000 mg/kg和3000 mg/kg)对麦黑豆的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及豌豆的叶绿素a含量有抑制作用,对黑芸豆的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及豌豆的总叶绿素含量则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黑芸豆的叶绿素b含量在100~3000 mg/kg Pb浓度下有促进作用,而豌豆和麦黑豆的叶绿素b含量在一定浓度(1000 mg/kg和100 mg/kg)下有促进作/用;麦黑豆叶绿素a/b值在100~3000 mg/kg Pb浓度胁迫下没有明显变化。3种作物脯氨酸含量与土壤中铅含量呈显著相关,随Pb2+浓度的升高,麦黑豆的脯氨酸含量增高,黑芸豆的脯氨酸含量降低。3种作物的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在6种Pb2+处理浓度下有显著差异性(P<0.05)。  相似文献   

10.
扎龙湿地叶绿素 a浓度的协同克里格插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扎龙湿地叶绿素a含量的空间分布情况,可以为水环境质量监测提供依据.选取分布在扎龙湿地西北部的克钦湖,中部的仙鹤湖,西南部的南山湖等3个较大的湖为研究区,采用协同克里格方法,以随机抽取的48个采样点的叶绿素a含量数据为目标变量,并以这48个采样点的反射率数据为辅助变量,对3个湖水中叶绿素a含量进行插值分析.结果表明:克钦湖的水体叶绿素a浓度分布总体上是南湖比较低,北湖较高,总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增.仙鹤湖的叶绿素a浓度大致趋势是东部偏中心的位置浓度较高.南山湖的水体叶绿素a浓度总体比较高,西北-西南区域比东北-东南区域高.这与同步的水质采样数据基本一致,反映了3个湖富营养化状态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太湖银鱼的种类分布、种群生物学和捕捞量现状,通过抽样调查、生物学测量及基于捕捞日志的捕捞产量统计分析,对太湖银鱼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有3 种银鱼,分别为大银鱼、陈氏短吻银鱼和乔氏短吻银鱼,陈氏短吻银鱼所占比例最高,3 种银鱼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冬季(12月份)生物学测定表明,大银鱼平均体长为102.7~160.8 mm,平均体重3.0~15.4 g;短吻银鱼春群平均体长为69.3~71.6 mm,平均体重为0.9~1.3 g;短吻银鱼秋群平均体长为30.5~44.2 mm,平均体重为0.1~0.2 g; 每100 g 短吻银鱼中春群占62.7%~96%,太湖短吻银鱼以春群为主;2010—2013 年太湖银鱼捕捞量为1185~2052 t,年间变化较大。本研究获得了关于太湖银鱼的最新基础数据,为加强太湖银鱼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气温变化和分期播种对获嘉县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分析气温变化和分期播种对获嘉县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利用线性分析方法,依据1960—2010年的气温资料统计显示,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在冬春季有明显变暖,夏季反而有降低的趋势,最低气温全年都表现为变暖的趋势。同时,通过2010—2011年冬小麦的分期播种试验,从气象因子对小麦生育发育期的影响分析研究,确定小麦适宜播种期,并找出影响获嘉县小麦关键生育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温度的适宜指标,同时找出影响小麦后期产量的灌浆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日照是影响灌浆速度的主导气象因子,温度是限制因子,其他气象因素的影响一般为间接作用,为在生产中提高小麦产量方面制定相应的科学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育阶段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揭示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机理,以‘吉单27’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3年在佳木斯市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分期播种试验,通过调整播期改变玉米生育期内的气象条件,分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抵御阶段性不良气象因子的胁迫并实现玉米高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产量构成要素与不同生育阶段的多个气象因子显著相关。拔节至大喇叭口期日均降水量为玉米产量的限制因子,通过影响秃尖比、穗粒数和株粒数重影响产量;吐丝至乳熟期温度为限制因子,该生育期随着日平均气温、日均最高温度、日均最低温度的升高,秃尖比减小,穗粒数、株粒数重均增加;大喇叭口至抽雄期,日照时数与秃尖比呈显著负相关,此期随着日照时数的增加秃尖比减小;乳熟到成熟期,日均相对湿度影响穗粒数、株粒数重的提升。‘吉单27’在佳木斯的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上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日均降水量,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日平均气温、日均最高温度、日均最低温度成为玉米产量提升的限制因子,在试验设定的密度条件及栽培管理水平下,产量提升主要受穗粒数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青海湖南部近54年云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青海湖南部云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与相关气候因子的关系,利用青海湖南部共和气象局1961—2014年54年的云量观测资料,分析总、低云量的变化趋势及与相关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该地平均总云量呈微弱增加趋势,而平均低云量呈显著增加趋势。突变分析表明,春季总云量在1963年发生突变,春季低云量在2003年发生突变,冬季低云量在1999年发生了突变,年、夏季和秋季低云量发生突变的时间是2002年。对总云量影响最大的是蒸发量,其次是相对湿度,再次是降水量。总云量与平均风速呈显著的负相关,低云量与平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亚洲不同生态区水稻群体遗传多样性与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不同生态区水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分化、群体特异性及其相互关系,为水稻起源及亲本遴选提供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119对SSR标记对太湖、黑龙江省和越南的440种水稻品种进行分析。结果在三个不同生态区中的太湖流域水稻中检测到783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9;在黑龙江水稻中检测到296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1;在越南水稻中共检测到374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8,这表明越南水稻和黑龙江水稻的多样性低于太湖水稻。特缺等位变异数最多的是黑龙江亚群(132),最少的是太湖亚群(4);特有等位变异数最多的是太湖亚群(284),最少的是黑龙江亚群(25)。从亚群间补充等位变异数来看:其补充等位变异数最多的是太湖亚群对黑龙江亚群的补充(447),最少的是黑龙江亚群对太湖亚群的补充(29)。利用Structure2.2软件将三个地区的440个品种分为7类血缘,发现每个血缘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本溪山区水面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和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气象因子,利用本溪市草河口气象站1953-2010年E601小型蒸发皿蒸发量、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和水汽压等气候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蒸发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山区水面蒸发与气温、降水和水汽压关系比较密切,与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风速相关较差。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气象因子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气温>水汽压>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如果年平均气温升高1℃,年水面蒸发将增大66 mm;年降水量增大10 mm,水面蒸发将减少2.7 mm;年相对湿度增大1%,水面蒸发将减少16 mm;年平均风速增大1 m/s,水面蒸发量将减少154 mm。本研究揭示了主要气象因子对本溪山区水面蒸发量的影响程度,为山区水资源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参考作物腾发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根据新疆阿克苏地区试验林场Vantage pro2型自动气象站参考作物腾发量及相关影响气象因子观测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各气象因子对参考作物腾量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气象因子对参考作物腾发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太阳辐射量,平均温度,最大温度,最小温度,平均风速及平均相对湿度。建议在设施农业中,可通过对影响参考作物腾发量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调控,来间接降低作物需水量,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洞庭湖区温光等资源配置,提高轻简化生产水平,本文探讨了洞庭湖区主要种植模式的限制因素和不足之处,从温光资源、用养结合、产品质量和种植效益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洞庭湖区油-稻两熟制种植模式的优势,并提出发掘油-稻种植模式潜力的问题和展望,建议湖区发展以免耕直播、机械化收脱、秸秆粉碎还田等技术为主的油-稻水旱轮作种植模式,为洞庭湖区资源优化配置和丰产高效种植模式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临沂小麦越冬期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临沂小麦越冬期的变化影响,合理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当地小麦生产能力,利用临沂气象台1981—2010年小麦发育期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临沂小麦越冬期期间各气象因素和越冬期变化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影响小麦越冬期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临沂市小麦越冬期间各种气象要素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1981—2010年临沂冬小麦越冬期日平均气温平均升高0.3℃/10 a,升温趋势较为明显;降水量的平均变化倾向率为-2.8 mm/10 a,有减少趋势;越冬期日照时数的平均变化倾向率为-32.9 h/10 a,有明显减少趋势。临沂小麦越冬开始期平均推迟1.5 d/10 a,返青期平均提前1.6 d/10 a,导致整个越冬期平均缩短3.3 d/10 a;期间日照时数的变化是影响越冬期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