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探究油茶对2种常见牧草的化感作用,本研究以紫花苜蓿、紫云英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了不同浓度油茶鲜叶浸提液下2种牧草种子的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生理指标。结果显示:油茶对2种牧草种子的萌发在总体上呈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应;不同浓度的油茶鲜叶浸提液对2种牧草幼苗苗高、根长、鲜重、干重以及活力指数整体上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抑制根的增粗;油茶对紫花苜蓿幼苗的丙二醛、叶绿素a及叶绿素b含量整体上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这三个指标在紫云英中改变不显著;从化感综合指标可以得出,油茶鲜叶浸提液对紫花苜蓿和紫云英有较明显的化感促进作用。本研究为油茶与紫花苜蓿和紫云英间作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线麻秸秆浸提液对不同大豆品种的化感作用,采用室内发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线麻秸秆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根系生长、鲜重和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线麻秸秆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各项指标均有一定影响,发芽指数、根毛数量、根鲜重对线麻秸秆浸提液最敏感,不同大豆品种对线麻秸秆浸提液的敏感程度不同,感病品种最为敏感,抗病品种较不敏感,且随着线麻秸秆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对大豆的化感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
不同作物秸秆腐解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作为麦田恶性杂草之一,给中国小麦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探究农作物秸秆在节节麦生态防治方面的作用,本试验采用了滤纸培养皿法和小杯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玉米、油菜、水稻秸秆及稻壳腐解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根长、苗高和干重5项生物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浓度为6.25 mg/mL时,玉米、油菜秸秆腐解液对节节麦幼苗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对其他测定指标均为抑制作用。稻壳腐解液除了对根长具有抑制作用外,对其他指标均具有促进作用。水稻秸秆腐解液对5项指标均具有促进作用。当浓度大于50 mg/mL时,4种秸秆腐解液对5项指标均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总体来说,作物秸秆腐解液对节节麦的化感作用强弱依次为玉米秸秆、油菜秸秆、稻壳、水稻秸秆,且对根的化感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浓度的根际土壤浸提液(0.25、0.5、1mg·mL^-1)对马尾松种子及一年生幼苗进行处理,研究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马尾松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为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发芽率;对种子的胚根长、胚轴长、鲜重和干重的化感效应顺序为胚根长>胚轴长>鲜重>干重。浸提液浓度在0.25~0.5mg·mL^-1范围内时,对幼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均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超过其临界值就开始表现为抑制作用;随着根际土壤浸提液浓度增加,幼苗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综合分析认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高浓度的根际土壤浸提液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杨敬军 《中国种业》2013,(12):56-58
以培养皿为小区,在实验室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中匙叶翼首草种子浸提液对甘青5号青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匙叶翼首草种子不同浸提时间的浸提液对青稞的化感作用效果不同,且出现了浸提液对青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短时间浸提液促进、长时间浸提液抑制的双重效应。且浸提48h的浸提液对青裸种子发芽抑制作用最大,浸提24h促进作用最大。匙叶翼首草种子不同浸提时间的浸提液对青稞的根系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不同影响同样反映了不同程度的化感效应,同时彼此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益民  薛泽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0):179-182
研究蜀葵种子水浸液对西瓜和枸杞的化感作用,为植物化感作用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采用生物测定法,用不同浓度的蜀葵种子水浸液处理西瓜、枸杞的种子和幼苗,研究其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蜀葵种子水浸液对西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枸杞幼苗的苗高、鲜重有促进作用;(2)当蜀葵种子水浸液浓度为0.005 g/mL、0.010 g/mL时对枸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浓度为0.020 g/mL时对枸杞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根长、根鲜重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综上,蜀葵种子水浸液可抑制西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对枸杞幼苗的苗高、鲜重的增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滤纸法,以小白菜为受体,依据种子发芽性状和幼苗生长性状对杨梅叶浸提液的化感活性进行测定,并采用GC-MS对其化感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杨梅叶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浸提液浓度为0.1 g/m L时,对小白菜种子的发芽性状有促进作用,随着杨梅叶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小白菜种子发芽性状都受到抑制,当浸提液浓度为0.4 g/m L时,与对照组相比小白菜种子发芽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小白菜幼苗生长性状也逐渐受到抑制,各性状受抑制的程度有差异。杨梅叶浸提液中初步鉴定出54种化感物质,主要是烷烃、醚、苯醌、酚、酯、烯、醇、酮、酰胺等,含量最高的是二十一烷,其次是beta-香树脂醇。  相似文献   

8.
针对黑龙江省玉米长期连作及玉米秸秆还田的普遍现象,研究了腐解不同时间(0、60、120、180、240、300d)及不同浓度(0.03125、0.0625、0.125、0.25、0.5gDW/mL)的玉米秸秆腐解液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腐解液对玉米种子的萌发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低浓度(0.125gDW/mL以下)的腐解液对玉米种子萌发有促进的作用,高浓度(0.25gDW/mL以上)则抑制作用比较明显;随玉米秸秆腐解时间的延长,腐解液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呈逐渐减弱趋势,60d秸秆腐解液各浓度处理下玉米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幼苗的胚根长度、胚轴长度和鲜重相对于其他处理偏低,180d和240d腐解液各浓度处理下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略高于其他时期腐解液同浓度条件下的处理,幼苗的胚根长度、胚轴长度和鲜重也高于其他时期腐解同浓度条件下的处理,且240d的腐解液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9.
草地早熟禾对多年生黑麦草种苗化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地早熟禾8个品种为供体,按照培养皿生物检测方法,研究其浓度为10%的茎液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两个品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茎叶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的发芽率、根长、苗长及幼苗鲜重等均存在化感作用的潜势,其中肯塔基对多年生黑麦草的化感抑制最强,普拉蒂尼对荣誉种子萌发、公园对荣誉的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阔叶丰花草水浸提液对5种作物(西瓜、水稻、萝卜、辣椒和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阔叶丰花草水浸提液对5种作物种子的发芽率、幼苗茎长和根长均有较强的化感作用,并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化感效应明显增强.当浸提液浓度为0.05 g/mL时,5种受体作物的化感综合效应强弱顺序为西瓜>萝卜>水稻>番茄>辣椒.其根部比茎部的化感作用更敏感,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强,但对辣椒和番茄的茎表现出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玉米、小麦秸秆水浸提液对蔬菜种子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瓜、生菜、茄子种子为受试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玉米、小麦秸秆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作物秸秆对蔬菜种子的影响有抑制、促进、促进/抑制双重作用和无显著作用等多种形式.玉米水浸提液对黄瓜种子活力指数、幼苗根长和鲜质量显著抑制,对苗高和干质量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对生菜、茄子种子的发芽和根系生长显著抑制,对苗高和鲜质量均表现促进/抑制双重作用.小麦秸秆水浸提液对黄瓜苗高、鲜质量表现促进作用;对生菜种子活力指数和幼苗根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苗高和鲜质量均表现促进/抑制双重作用;对茄子发芽率显著抑制作用,对其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均表现双重作用.根据化感敏感指数,玉米秸秆水浸提液对受体蔬菜的化感作用强于小麦;生菜对秸秆浸提液最敏感,茄子次之,黄瓜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物炭浸提液对水稻发芽及幼苗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不同生物炭浸提液对水稻种子进行培养,研究生物炭种类对水稻萌发和幼苗发育的潜在影响。3 种生物炭为竹炭、烟杆炭和稻杆炭,生物炭浸提液梯度为原液(1:5)、10 倍稀释液和50 倍稀释液,处理培养后观察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情况。烟杆炭原液处理培养后第3 天水稻种子发芽率只有8.7%,远低于对照的43.3%,芽根长度、干鲜重等指标也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所有低浓度的生物炭浸提液对水稻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竹炭10 倍浸提稀释液的发芽率比对照高9.3%,烟杆炭和稻杆炭50 倍浸提稀释液的发芽率比对照高11.3%,但芽根长度、干鲜重等指标大部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本结果初步证明高浓度烟杆炭对水稻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适当的生物炭用量则有益于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3.
沼肥配施化肥对稻田生态系统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本项研究的室内和田间试验按水稻生长阶段分为三部分进行,首先通过沼液浸种和清水浸种来比较沼液对水稻发芽的影响;其次,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沼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再次在本田中继续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沼肥配施化肥对水稻的农艺性状,产量、稻米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证明:沼液浸种可提高稻谷的发芽率,沼肥与化肥配施可提高秧苗素质和稻谷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和土壤农化性质。  相似文献   

14.
西南旱地油菜间作紫云英和秸秆覆盖的生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地区旱地的农田生态环境脆弱, 绿肥应用匮乏, 季节性干旱是限制油菜生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在西南地区旱地引入冬季绿肥作物紫云英与油菜间作, 并结合秸秆覆盖, 探讨其对油菜光合特征、农艺性状、生物量、根系形态、油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间作紫云英和秸秆覆盖改善了油菜的根颈粗、叶片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等农艺性状, 提高了油菜根系总根长、总根体积、总根表面积和平均根系直径等根系形态及蕾薹期和开花期的根、茎、叶生物量; 还提高了油菜苗期光合作用强度, 间作和秸秆覆盖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比油菜单作分别提高了31.12%和39.89%; 但对油菜品质的影响较小。间作、秸秆覆盖和秸秆覆盖下间作的油菜群体产量分别比单作提高10.30%、13.20%和40.16%。在西南地区旱地, 间作紫云英是提高油菜产量的可行途径, 而且结合秸秆覆盖的生产效益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伴生杂草对小麦化感作用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用播娘蒿、荠菜、野燕麦、婆婆纳、泽漆5种麦田杂草不同浓度梯度(0.01~0.10gDW/ml)的水提液对小麦进行室内滤纸培养试验,并对小麦的发芽率,根长,苗高,鲜重及干重五项指标进行了全面测试,初步研究了5种麦田杂草对小麦的化感作用。统计结果表明:5种麦田杂草的水提液对小麦的发芽均有明显抑制,其中当浓度为0.10gDW/ml时RI值在-0.516~-0.846之间;而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影响因种类有差异,其中荠菜、播娘蒿、泽漆对小麦有明显抑制作用,荠菜对小麦苗高的抑制不明显,而对根长、鲜重和干重有明显抑制,最大强度RI值在-0.168~-0.582之间,播娘蒿对小麦苗高的抑制也不明显,而对根长、鲜重和干重有明显抑制,最大强度RI值在-0.170~-0.756之间,泽漆对小麦苗高、根长、鲜重和干重有明显抑制,最大强度RI值在-0.182~-0.779之间;婆婆纳则表现出一定促进作用,尤其对小麦的鲜重和干重的促进作用较明显,最大强度RI在0.012~0.173之间,野燕麦对小麦幼苗影响在供试浓度内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由荒坡地开垦形成的新垦红壤普遍存在立地条件差、土壤结构不良、保肥保水性差、生产能力低下等诸多问题,提高土壤有机碳被认为是新垦红壤快速熟化的重要途径。为了解不同类型有机物料在促进红壤有机碳提升及培肥效果的差异,选择黄筋泥和红砂土2种新垦土壤,通过室内培养方法比较研究了10种常用有机物料对土壤中各形态有机碳、速效养分及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中的有机碳的稳定性顺次为:风化煤腐殖酸>50%风化煤腐殖酸+50%猪粪/水稻秸秆堆肥>泥炭>猪粪/水稻秸秆堆肥>生活垃圾堆肥>沼渣>菌菇棒堆肥>猪粪>鸡粪>水稻秸秆>紫云英;在粘质土壤(黄筋泥)中的稳定性高于砂质土壤(红砂土)。施用风化煤腐殖酸、50%风化煤腐殖酸+50%猪粪/水稻秸秆堆肥对提升土壤腐殖质的效果最为显著。有机物施用后残留在新垦园地土壤中的有机碳主要以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存在,游离态有机碳和粗颗粒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较低。施用各类有机物料也可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轻微提高土壤CEC,但效果因有机物料不同有显著的差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对改良土壤性状效果最佳的是风化煤腐殖酸、50%风化煤腐殖酸+50%猪粪/水稻秸秆堆肥、猪粪/水稻秸秆堆肥,菌菇棒堆肥、水稻秸秆和紫云英的效果相对较差。研究建议,在改良新垦低丘红壤时,宜考虑性状不一的多类有机物料混配施用。  相似文献   

17.
绿肥轮作对早稻生长动态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评价南方稻区不同冬季绿肥种植下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运筹和水稻氮素营养性状改良提供依据。比较不同冬季绿肥紫云英、油菜、黑麦草及混播绿肥对后作水稻产量、生长动态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1)处理紫云英—早稻—晚稻(MV-R-R)的早稻产量分别比黑麦草—早稻—晚稻(RG-R-R)、油菜—早稻—晚稻(RP-R-R)、混播绿肥—早稻—晚稻(MS-R-R)高6.61%、3.29%及0.78%。(2)在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含氮率均是处理MV-RR达到最大,较其他处理平均分别高9.68%、19.72%、6.23%和8.66%。在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吸氮量均是处理MV-R-R最高,处理RP-R-R最低。(3)处理MV-R-R在分蘖期至孕穗期、孕穗期至抽穗期及抽穗期至成熟期各处理的吸收量较其他处理平均分别高出21.81%、68.73%和286.5%,且绿肥轮作条件下水稻氮素阶段吸收量及其占总吸收量的比例均以抽穗至成熟期最小,最大值所处的生育阶段则是分蘖前。因此,MV-R-R处理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改善稻田氮素循环。  相似文献   

18.
红小豆根系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作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合红小豆的接茬作物,采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对不同浓度的红小豆根系水提液下红小豆、萝卜、白菜、小麦的化感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小豆水提液对自身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具有极强的化感抑制作用;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3 种受体作物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呈现降低趋势;从幼苗的根长、幼叶长、侧根数、株高及鲜质量等形态指标上来看,只有小麦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呈现出促进作用,其余2 种受体作物均呈现出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在低浓度下差异不显著;萝卜、小麦的SOD、POD活性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白菜的2 种酶活性呈现出下降趋势;小麦、萝卜幼苗的MDA含量表现出降低,白菜MDA含量却显著增加。说明受体作物小麦可作为红小豆的轮作作物、萝卜在与红小豆轮作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