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及其对作物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的淋洗剂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效果,笔者研究利用水、石灰水、EDTA溶液、水+石灰水(即先用水淋洗后,再用石灰水淋洗)、水+石灰水+EDTA溶液(即先用水淋洗后,再用石灰水淋洗,最后用EDTA溶液淋洗)等5种淋洗方法处理尾矿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土壤。结果表明:水、石灰水以及EDTA溶液等均能提取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其中EDTA提取的能力最强,水其次,而石灰水最弱;水稻、玉米、大豆和南瓜等4种作物在不经过修复的污染土壤上不能正常发芽生长,而在修复后的土壤上都能正常发芽,但水处理和EDTA溶液处理的土壤,种子发芽后很快死亡,而其他处理的作为仍可继续生长;石灰水或水+石灰水处理的土壤,作物生物量较高;在污染土壤上生长的作物均能吸收重金属,其中大豆和水稻吸收能力较强。这些结果表明,可以利用石灰来修复重金属尾矿污染的土壤,在修复的土壤上生长的大豆和水稻重金属含量较高,在作物布局上要尽量避免种植这2种作物。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分下腐殖酸对杨树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杨树高产栽培水肥措施,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低水(W1)、常规水分(W2)和高水(W3)三种水分条件下,配施腐殖酸(M)和单施无机肥对杨树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水条件下,配施腐殖酸与单施无机肥处理杨树总生物量无显著差异,而在常规水和高水条件下有显著差异。低水、常规水和高水条件下,杨树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14.60 g、96.03 g和230.00 g,差异明显。相同水分下,配施腐殖酸降低了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了铵态氮含量;提高土壤有机碳量,增加土壤腐殖质的活性;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脲酶活性在低水和常规水分下,施腐殖酸处理高于单施无机肥处理,差异显著,高水条件下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施腐殖酸在低水条件下发挥不了其活性作用,在常规水分和高水下施腐殖酸对杨树养分生长和土壤肥力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腐殖酸类肥料对碱性植烟土壤pH及烤烟产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索施用腐殖酸类肥料对碱性植烟土壤pH及烤烟产质量影响,2005年在河南许昌烟区进行了腐植酸复合肥施用量(0、150、300、600kg/hm^2)的4个不同施用量的肥料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腐殖酸类肥料可降低土壤的pH值,施用量愈大,降低幅度愈大,同时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升高,土壤容重下降;施用腐殖酸复合肥不影响烟株前期发育,但会推迟成熟期,施用300~600kg/hm^2腐殖酸复合肥烟株农艺性状较好,烟叶的经济性状较好;施用适量300kg/hm^2腐殖酸复合肥烟叶主要化学成分较协调、评吸质量较好。综合降土壤pH值效果及烟叶生长、农艺性状、产质量情况,在豫中碱性植烟土壤环境,建议腐殖酸复合肥施用量为300kg/hm^2。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陇中旱农区马铃薯优质高产的微肥配施量,开展铁、锌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营养影响的研究。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锌、铁肥为参试因子,其中锌、铁肥各设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锌肥(0、20、40 kg/hm2)、铁肥(0、10、20 kg/hm2),共计9个处理。结果表明,铁、锌肥单施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有效锌和铁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Fe2Zn0、Fe0Zn2产量较Fe0Zn0提高15.0%、19.5%,Fe2Zn2较Fe0Zn0产量提高21.5%;Fe2Zn0较Fe0Zn0铁含量提高12.4%,Fe0Zn2较Fe0Zn0锌和铁含量提高10.8%和9.8%;Fe2Zn2的产量、淀粉、铁和锌含量分别较Fe0Zn0显著提高21.5%、3.4%、17.3%和13.6%。在0~10和10~30 cm土层,Fe2Zn0有效铁含量较Fe0Zn0分别显著提高15.0%和4.0%,Fe2Zn2有效锌含量较Fe0Zn0显著提高104.2%和42.9%。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铁、锌微肥单施用量分别为20...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洗盐方式对降低土壤盐分和促进蔬菜生长的影响,在大棚栽培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揭膜淋洗和灌水淋洗2种洗盐方式对设施土壤盐分分布、养分、pH及蔬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揭膜淋洗还是灌水淋洗均可促进设施土壤表层盐分向下部土层迁移,降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盐分,促进小白菜种子发芽出苗和根系生长,增加小白菜产量。2种洗盐方式对表层土壤盐分的下降量均在50%以上,小白菜出苗数提高200%以上,蔬菜产量提高65%以上。其中揭膜淋洗的洗盐效果好于灌溉洗盐。试验结果还表明,淋盐措施有助于提高土壤pH,但也导致了耕层土壤养分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Cu、Zn元素复合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用配置好的浓度为18%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同时用去离子水和5种不同配比、不同浓度的铜锌复合溶液处理杂交种,在25℃常温培养箱进行纸床培养,研究干旱对生活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5种不同配比、不同浓度的铜锌复合溶液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玉米的发芽势、发芽率、苗高、根长等生长指标,并增加幼苗的干物质积累量,且随铜锌复合溶液浓度的增加,除根数没有显著变化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分析表明:用配比为(1.2mg CuSO_4·5H_2O+250mg ZnSO_4·7H_2O)/L的铜锌复合溶液引发处理玉米杂交种能使其有效地抵御干旱条件,提高玉米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7.
Zn和EDTA对紫花苜蓿叶片光合特性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提高紫花苜蓿的抗锌能力,以3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材,采用土培法,研究Zn胁迫(250μg/kg)下,EDTA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叶片锌富集量、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 d时,紫花苜蓿叶片Zn的含量均显著增高,Zn+EDTA显著提高了苜蓿叶片对锌的吸收;大叶苜蓿品种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高于对照,大叶苜蓿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EDTA处理可提高大叶苜蓿初始荧光值、可变荧光、最大荧光值、最大光化学效率的水平。结果显示,EDTA促进大叶苜蓿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的增加,减少过剩激发能的耗散,提高光合电子传递效率,有效降低锌胁迫对紫花苜蓿叶片PSⅡ的伤害,提高大叶苜蓿的抗锌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土壤培养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同等剂量下(6 g/kg土)海泡石(S)、铁锰矿粉(F)和生物炭(B)及其组合对酸性土壤镉(Cd)、铅(Pb)、砷(As)、锌(Zn)、铁(Fe)、锰(Mn)有效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同步钝化酸性土壤镉铅砷且对中微量元素锌铁锰有效性影响小的钝化材料组合。结果表明:海泡石、铁锰矿粉、生物炭及其组合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pH,降低了土壤中Cd、Pb和As的有效态含量,组合处理降低了土壤Cd、Pb和As有效性的效果均优于单施处理。3种钝化材料及其组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中Zn的有效态性,3种钝化材料及其大多数组合降低了土壤Fe和Mn有效性。S5F1B0组合同步钝化土壤Cd、Pb和As效率均较高,该处理土壤有效态Cd、有效态Pb、有效态As和有效态Zn含量比CK分别降低了30.9%、84.5%、60.2%和32.5%,有效态Mn含量上升了19.9%。土壤中有效态Cd、Pb、Zn和Mn含量与pH均显著负相关。S5F1B0组合同步钝化复合污染土壤Cd、Pb、As的效率均较高,可适当提高土壤Mn的有效性,应用时需适当补充Zn元素。  相似文献   

9.
以燕麦坝莜一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褐煤腐殖酸常规处理(CK),仅2011年施用腐殖酸,连续2年、连续3年、连续4年施用腐殖酸,以研究腐殖酸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从而明确腐殖酸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改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多年施用腐殖酸可增加燕麦苗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增强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有利于培肥土壤,促进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以及土壤碳、氮等养分的循环,达到提高土壤质量的目的。不同施用年限腐殖酸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响不同,连续施用腐殖酸4年的作用优于连续施用3年、2年、1年,4种处理均优于CK处理,说明土壤腐殖酸的累积效应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中多年施用腐殖酸对改善10~20cm土壤脲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作用显著,能为作物根系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素。试验发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微生物量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燕麦坝筱一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揭煤腐殖酸常规处理(CK),仅2011年施用腐殖酸,连续2年、连续3年、连续4年施用腐殖酸,以研究腐殖酸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从而明确腐殖酸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改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多年施用腐殖酸可增加燕麦苗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增强土壤蔗糖酶、服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有利于培肥土壤,促进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以及土壤碳、氮等养分的循环,达到提高土壤质量的目的。不同施用年限腐殖酸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响不同,连续施用腐殖酸4年的作用优于连续施用3年、2年、1年,4种处理均优于CK处理,说明土壤腐殖酸的累积效应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中多年施用腐殖酸对改善10~20cm土壤脉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作用显著,能为作物根系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素。试验发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微生物量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高羊茅草坪上不同缓控释氮肥土壤硝态氮残留与淋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缓控释氮肥在高羊茅草坪土壤中硝态氮的运移,通过渗滤池和小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筛选适合高羊茅草坪的环境友好的新型肥料。结果表面:不同种类的缓控释氮肥处理比尿素处理均能减少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淋溶量。而且在0~90 cm土层中,PCU60处理比PCU30和IU处理减少硝态氮含量及降低淋溶效果更明显。综上所述,缓控释氮肥可有效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含量及淋失,是一种环境效益突出、应用前景广泛的新型肥料。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微肥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研制的保水剂性能的影响,采用6种微肥的农用浓度和饱和浓度进行保水剂测试,通过反复吸水试验观察保水剂性能及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硼砂和钼酸铵溶液基本不影响保水剂的形态结构,其他4种二价金属微肥溶液均会不同程度地破坏保水剂结构完整性,使保水剂从颗粒状变成片状;吸入微肥的保水剂吸水倍数均会降低并会呈现微肥颜色,但多数在去离子水处理下吸水倍数能逐渐提高,硼砂、硫酸锰饱和溶液处理的保水剂吸水倍数为78.2 g/g、4.83 g/g,经去离子水处理后达347 g/g、277 g/g,0.2%的硫酸锌、硫酸铜溶液处理的保水剂吸水倍数为74.4 g/g、60.0 g/g,经去离子水处理后达367 g/g、232 g/g。因此,微肥会降低保水剂吸水倍数,加快保水剂降解速度,但保水剂依然能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为提高土壤水肥利用率,合适浓度微肥同此保水剂一起施用更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阿特拉津给土壤带来的污染问题以及寻找吸附效果较好的活性炭基质,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了阿特拉津溶液和悬浮液经煤、木、果和竹质4种生物炭处理后的残留量,并对其在阿特拉津溶液和土壤中的吸附动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煤质活性炭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和10 mg/L的阿特拉津溶液和悬浮液的吸附效果较好,其吸附率为5.651%~68.42%;当阿特拉津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煤质活性炭在40 min时对阿特拉津溶液的吸附率高达23.49%;与对照组相比,当阿特拉津的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土壤中阿特拉津经煤质活性炭处理42天后的残留浓度最低,活性炭吸附率达到91.39%。综上,煤质活性炭能有效降解溶液及土壤中阿特拉津含量,这将为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改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不同前处理条件对土壤NO3-N、NH4-N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大棚土壤,研究了土样预处理方式、KCl浸提液浓度和液土比对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的土壤NO3-N、NH4-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预处理方式、KCl浸提液浓度和液土比都影响土壤NO3-N、NH4-N的含量测定结果。风干、烘干的土样预处理方式对土壤NH4-N、NO3-N含量测定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新鲜土< 风干土<烘干土; 用2 mol/L KCl溶液作为浸提液,液土比5:1 测定大棚NO3-N含量,测定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5.
添加生物炭对设施菜田土壤氮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究生物炭田添加对设施菜田土壤氮迁移的影响,在设施黑土菜田进行常规水肥(WF)、常规水肥+生物炭(WFB)、80%水80%肥+生物炭(80%WFB)处理的田间对比试验,系统研究生物炭施加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内,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施加生物炭(WFB、80%WFB)可明显降低不同土层铵态氮、硝态氮淋失量;施加生物炭的WFB、80%WFB处理铵态氮淋失量在0~60 cm土层比对照(WF)降低了52.87%、49.39%(P<0.05);施加生物炭的WFB处理硝态氮淋失量在0~40 cm土层比对照(WF)降低了32.22%(P<0.05)。茄子生育期内,施加生物炭的WFB、80%WFB处理可以增加苗期、初果期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抑制土壤硝态氮淋失,对盛果期、拉秧期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无影响。综上,生物炭的施加能有效抑制设施菜田土壤氮的淋失迁移。  相似文献   

16.
生物腐植酸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碳含量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土壤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性质都有重要的影响。增加土壤碳的含量不但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研究了从有机废弃物发酵产物中提取的生物腐植酸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有机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增加土壤总有机碳的含量,其中腐植酸+化肥处理能在较长的时间内(10~40天)保持土壤有机碳含量,其土壤有机碳碳含量增加了1.6%~10.5%。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腐植酸+化肥处理土壤水溶性碳含量增加了2.7%~20.1%。施肥处理能保持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腐植酸添加量为400 mg/kg时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17.
苯唑草酮是玉米田新型广谱苗后除草剂,为了评价苯唑草酮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苯唑草酮在5 种土壤中的吸附特性,以及腐殖酸对苯唑草酮吸附影响。结果表明:苯唑草酮在5种土壤中的吸附规律符合Freundich 吸附等温方程,吸附系数分别为农安黑钙土9.44、永吉白浆土8.98、梨树黑土16.02、前郭苏打盐碱土7.83、柳河灰棕壤29.37。苯唑草酮在灰棕壤中为中等易吸附,在其余4种土壤中较难吸附。自由能绝对值ΔG变化小于40 kJ/mol,属于物理吸附。土壤对苯唑草酮的吸附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阳离子交换量也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与pH呈明显的负相关。腐殖酸吸附系数为177.40,说明腐殖酸对苯唑草酮有很强的吸附性。在黑土和盐碱土中添加腐殖酸后,吸附系数为17.98和9.80,说明腐殖酸对苯唑草酮在土壤中的吸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间作绿肥对幼龄茶园土壤锌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茶园间作绿肥对幼龄茶园土壤有效锌及养分含量的变化影响。[方法]采用花生、黄豆、绿豆和茶肥1号4种绿肥进行幼龄茶园田间间作试验,调查分析了间作绿肥对土壤pH、有机质、有效锌、氮、磷、钾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树幅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间作绿肥有利于幼龄茶园土壤有效锌含量的提高,且在埋青后1个月提高效果明显,依次为绿豆>黄豆>茶肥1号>花生;间作绿肥提高了幼龄茶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锌含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0.941**)呈极显著负相关。4种绿肥均提高了茶树株高、树幅、枝干粗和存活率,间作花生效果最为明显。[结论]该试验筛选出绿豆和花生2种绿肥适宜在幼龄茶园中间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强茶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咸水冰融化与土壤入渗过程不同盐分离子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拟试验及大田试验研究了咸水冰融化过程及土壤入渗过程不同盐分离子迁移分布规律,以期揭示咸水冰融水水质变化机理及咸水结冰灌溉对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咸水冰融化过程各离子含量均急速下降,但不同离子融出速度不同,各离子融出比例高低次序为Cl->Mg2+>K+>Na+>SO42->Ca2+>HCO3-;离子融出速度的不同,导致融水离子组成发生变化,最终使融水钠吸附比下降,pH值上升。咸水结冰灌溉使0~80 cm土体中除HCO3-增加6.85%以外,其余各离子均表现为下降,各离子淋出比例由高到低为Mg2+>Cl->Ca2+>Na+>K+>SO42->HCO3-;Cl-、Na+淋出比例不是最高,但在总淋出盐分中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2.01%和21.96%。咸水结冰灌溉改变了土壤的离子组成,使土壤表层产生碱化趋势,因此,咸水结冰灌溉应当配合一定措施防止土壤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