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萱草(Hemerocallis fulva)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模拟干旱及复水环境的方式,测定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抗氧化物酶的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研究干旱胁迫和复水对萱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的进行,轻度、中度以及重度干旱处理组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复水后都有所恢复,但仍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5)。(2)叶绿素含量整体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复水后均增加,轻度、中度干旱胁迫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相对电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直至28 d,复水后各处理组的相对导电率均明显下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轻度、中度、重度干旱处理下的丙二醛(MDA)含量都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复水后各处理组都迅速下降,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在3个处理组中均呈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复水后各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均明显下降,但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各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2.
盆花浇水常说要“见湿见干”或“间湿间干”,也常说“干透浇透,不干不浇,浇则浇透”。那么究竟盆土干到什么征候是“干透”?盆土又湿到什么程度算“浇透”呢?这要深究、细察,认真领会盆花浇水的火候。水是花卉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一般植物的含水量约占其鲜重的75~80%,有些花卉还要高。因而盆土的含水状况和放置环境的空气湿度,是决定盆花好坏、死活的关键。首先要了解不同种类的花卉,在其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需水的自然习性。浇水时还要看天气阴晴,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梭梭应对干旱胁迫和水分刺激的分子调控机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正常浇水(对照,CK)、干旱胁迫组(轻度干旱胁迫组,LWS;中度干旱胁迫组,MWS;重度干旱胁迫组,SWS)和复水组(RSWS)梭梭的转录组和转录因子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据经de novo拼接共获得74 641条非冗余Unigene,N50长度1 537 bp,对转录组数据比对、注释后共检测到56个转录因子家族、1 307个转录因子编码基因。与对照组相比,干旱胁迫组和复水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均以下调表达方式为主,其中,AP2-EREBP、MYB、bHLH、WRKY、NAC、ABI3VP1家族基因在各胁迫组中均表达且表达数较多。复水组中偏向通过增加AP2-EREBP、WRKY和NAC家族上调编码基因数量来实现梭梭幼苗对水分刺激的应答调节;而干旱组更偏向下调AP2-EREBP和bHLH的编码基因数量来实现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干旱组和复水组测序结果的表达量(FPKM)与用荧光定量PCR法得到的基因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分别为0.947 8(P0.01),0.967 2(P0.01),结果证实了2种处理产生的差异表达基因数据的有效性。综合而言,AP2-EREBP、MYB和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对梭梭干旱胁迫具有正负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消落带植物南川柳(Salix rosthornii Seemen)的耐旱特性,为消落带种群构建和植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在盆栽条件下,对南川柳1年生幼苗采用控水方式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同时设置对照组进行正常灌溉,并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电解质渗漏(EL)、丙二醛(MDA)等一系列与植物耐旱能力相关的生理指标以及抗氧化性酶活性的变化,系统讨论了南川柳对干旱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南川柳幼苗叶片具有较强的水分保持能力,并且在复水后有相对较快的恢复能力;10天和20天的干旱胁迫对南川柳叶片电解质渗漏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随胁迫时间的持续,EL和MDA都显著升高。在干旱胁迫下,南川柳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CAT对胁迫最为敏感,而POD响应相对较为缓慢;在复水20天后3种酶活性有所恢复,但均未恢复到对照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糜子SAMS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干旱复水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糜子抗旱节水研究中获得的一个与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基因同源性较高的EST序列为基础, 采用RT-PCR技术从糜子中分离到一个SAMS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mSAMS), 全长1 293 bp, 编码396个氨基酸, 具有SAMS典型的N端结构域、中间结构域及C端结构域。糜子、马铃薯、拟南芥、甜菜、大麦、荔枝、番茄和水稻8种植物SAMS的氨基酸序列多重比较分析表明, 不同植物的SAMS的氨基酸相似程度非常高(92%~97%), 其中糜子与水稻的相似性最高(97%), 说明SAMS基因在植物进化中非常保守。PmSAMS基因在糜子幼苗干旱及复水过程中的半定量RT-PCR表达模式分析表明, 在干旱早期(土壤含水量36%)诱导该基因大量表达, 而干旱程度更严重时(土壤含水量为24%)其表达受到严重抑制, 表达量比对照还低; 严重干旱后复水2 h, 其表达量增强至干旱早期的表达量, 而复水6 h后表达量降低至对照(干旱处理前)水平。可见, PmSAMS基因的表达涉及糜子响应干旱胁迫及干旱后复水过程, 可能是糜子抗旱节水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于农作物抗旱节水性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气孔导度及根部ABA与CTK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氮素条件下的玉米苗(西玉3号),进行干旱后复水处理。对玉米植株叶片水势,气孔导度和根系ABA,ZR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素增强了植物对干旱的敏感性,高浓度的CTK可保持气孔开张。适宜的处理,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7.
答:豆瓣绿也称椒草,为胡椒科豆瓣绿属(椒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株形不大,品种繁多。常见的有西瓜皮椒草、皱叶豆瓣绿、塔椒草等品种,可作为观叶植物用小盆栽种,点缀书桌、电脑桌、办公桌、窗台等处。 豆瓣绿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耐干旱,虽然对空气湿度要求不高,能在空气干燥的居室内正常生长,但在空气湿润的环境中植株生长更繁茂,更具生机。生长适温20一30℃,在此条件下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注意浇水宁少勿多,以免因土壤过湿引起根部腐烂。春、夏、秋三季适当遮荫,太强的光线会导致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短期高温高湿处理对沼泽小叶桦的光合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及其恢复效应,采用盆栽实验,利用人工智能气候室,研究了沼泽小叶桦在3个不同的温度湿度处理时的光合作用等生理特征的变化,及其经过10天高温高湿处理后在对照条件下的恢复效应。结果显示:高温高湿(30~40℃,90%)会抑制沼泽小叶桦叶片的光合等生理作用以及其生长。但经过短时间高温高湿处理后,沼泽小叶桦的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光合等生理指标均能即时恢复;叶绿素、脯氨酸等指标恢复较缓。说明沼泽小叶桦对短时间高温高湿处理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能够通过自身生理调节来适应外界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可以在上海及周边滨海城镇绿化造林进行引种运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氮处理对玉米氮素诊断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娟娟  梁银丽 《作物学报》2011,37(7):1259-1265
SPAD-502叶绿素仪与Dualex-3多酚仪均可诊断作物的氮素营养状况, 为了探讨不同水分条件下该指标对作物施氮量的响应, 以玉米品种Pioneer 38B84为研究对象,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 研究3个土壤水分水平(干旱、干旱后复水和水分良好)和4个施氮水平(0、50、50+75和200 kg hm-2), 即12个处理对植物含氮量、SPAD值、Dualex值以及SPAD/Dualex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植物含氮量、SPAD值和SPAD/Dualex比值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Dualex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干旱胁迫初期, 植物含氮量、SPAD值和SPAD/Dualex比值迅速下降, Dualex值迅速增加;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推进, 各指标逐渐呈相反趋势变化。干旱复水后, 植物含氮量、Dualex值和SPAD/Dualex比值逐渐恢复, 然而SPAD值恢复较小。SPAD值(r=0.92)、Dualex值(r= -0.86)及SPAD/Dualex(r=0.63)值与植物含氮量呈极显著的相关性, 但试验后期, 由于生长阶段的不同, SPAD值和Dualex值与植物含氮量在干旱条件下(SPAD:r=0.90;Dualex:r= -0.83)的相关性高于在水分良好条件下(SPAD:r=0.39; Dualex:r= -0.44)。通过比较不同水分条件下, SPAD值、Dualex值和SPAD/Dualex值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 发现Dualex值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均能较好地反应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植物抵御和适应干旱胁迫的过程中,细胞中的氧化还原水平的调节十分重要,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是细胞氧化还原调控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酶。砂藓(Racomitrium canescens)是一种具有强抗旱和旱后复水能力的藓类植物,其中能够响应干旱处理的基因和蛋白质可能与其抗旱特性功能相关。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在砂藓干旱处理转录组数据中呈上调表达的过氧化氢酶基因,将其命名为RcCAT,我们对这个基因的CDS序列进行了克隆和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砂藓复水和快速脱水过程中RcCAT具体的表达变化进行了检测。RcCAT的CDS全长1560 bp,编码含有51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序列。对RcCAT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RcCAT相对分子质量为58.6 kD,理论等电点为6.52,不含有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具有过氧化氢酶的保守结构域,与其它苔藓植物中的一些过氧化氢酶序列同源性较高,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在砂藓的复水和快速脱水过程中,RcCAT的表达水平均呈现快速大幅度的变化趋势,具有表达变化峰值,说明该基因具有能够快速响应干旱胁迫的可能性。本研究为从基因表达水平研究过氧化氢酶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挖掘砂藓抗旱机制提供基础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大豆脂肪酸含量,改善大豆品质,通过施用硫素,揭示其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寻找3个基因型品种最佳施硫水平。选用‘黑农37’(HN37)、‘黑农44’(HN44)‘黑农48’(HN48)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硫处理(即每千克土壤施用单质硫0、0.02、0.04、0.06 g)。采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对成熟大豆籽粒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基因型大豆籽粒中脂肪酸含量均有所增加。同一处理不同品种NH44含量增加较为明显,同一品种不同处理S3条件下各脂肪酸含量增加较为明显。并且在S3条件下,HN37和HN48籽粒中出现了微量的豆蔻酸;HN44籽粒中亚油酸和硬脂酸2种脂肪酸含量均远高于其他品种;HN48籽粒中油酸的含量最高;HN44、HN48和HN37三个基因型大豆籽粒中α-亚麻酸和棕榈酸含量差异不明显。施硫对3个大豆品种脂肪酸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硫量有利于提高大豆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施硫量对不同基因型大豆7S和11S球蛋白亚基组成及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硫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球蛋白的含量,改善期品质。选用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黑农48’(高蛋白)、‘黑农37’(中间型)和‘黑农44’(高油)3种大豆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S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单质硫0、0.02、0.04、0.06 g)。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方法,对成熟大豆籽粒球蛋白亚基组成和含量2个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大豆品种中,7S球蛋白由α′、α、γ、β 4个亚基组成;11S球蛋白由酸性亚基和碱性亚基组成;各种亚基分子量在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处理中均以S3水平下蛋白含量最高,对不同品种施用硫肥时,以高油品种提高球蛋白含量效果显著。施用硫肥对3个大豆品种的7S和11S球蛋白各种亚基组成都没有影响,对分子量的大小影响很小。施用硫肥对3个大豆品种中的7S和11S球蛋白和亚基含量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施用硫肥有利于提高各品种球蛋白和亚基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硫素对不同大豆品种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硫是生物体重要组成成分,与大豆膳食纤维代谢密切相关,确定最佳施硫量,对改善大豆品质,提高大豆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不同施硫量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3个主栽大豆品种,‘黑农37’(HN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HN44,高油品种)、‘黑农48’(HN48,高蛋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每个品种设4个处理组(即每Kg土壤分别施单质硫0、0.02、0.04、0.06,即S1、S2、S3、S4)。采用酶-重量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膳食纤维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处理大豆总膳食纤维含量, HN48和HN37在S3处理含量最高,HN44在S2处理含量最高;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大豆总膳食纤维含量,在4个施硫条件下均表现出HN48含量最高,其次是HN37和HN44;在不同品种不同处理中,大豆总膳食纤维含量峰值出现在HN37的S3水平下;施硫对3个大豆品种膳食纤维含量有影响,合理适量的施硫可有效提高大豆籽粒膳食纤维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此试验主要研究不同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探索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膳食纤维的含量,改善其品质。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kg土壤施纯N和K2O各为0.033 g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P处理(即每kg土壤分别施纯P2O5 0、0.033、0.067、0.100 g)。采用酶-重量法测定了不同大豆品种总膳食纤维的含量。同一品种P3处理大豆总膳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P1、P2、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大豆品种P3处理总膳食纤维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6.45%、4.86%、7.65%,不同品种同一处理都是‘黑农44’总膳食纤维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总膳食纤维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P3处理总膳食纤维含量最高。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总膳食纤维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总膳食纤维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鼓粒期干旱对春大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大豆生育后期合理灌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试验在2016—2017年采用8个春大豆品种为材料,于收获后用Foss1241测定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并进行产量计算,以此探讨鼓粒期干旱对春大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鼓粒期干旱条件下,‘黑农37’蛋白质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而‘合丰46’变化最小;‘黑农61’脂肪含量升高最为明显,‘绥农29’脂肪含量升高幅度最小;‘黑农65’百粒重下降最为明显,‘黑农45’百粒重下降幅度最小;‘黑农65’产量降低幅度最大,而‘黑农44’、‘黑农37’和‘黑农45’产量降低幅度均较小。本试验表明,鼓粒期干旱会使大豆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升高,百粒重下降,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番茄品种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番茄品种对南方根据线虫的抗性情况,采用温室内盆栽番茄人工接种法, 鉴定了江苏及周边地区栽培的17个番茄品种对南方根结线虫 (Meloidogyne incognita) 的抗性程度。结果表明,天宝316表现高抗;以色列A316和粉果310表现中抗;秦樱3号、布鲁诺以及瑞星华美表现出抗病;奥米多9号、欧亚奇以及美国903表现出感病性;苏红2003、美国大红、合作903、台湾圣女、多彩水果番茄、奥利、黄贵妃樱桃番茄以及荷兰紫圣果表现出高感病性。携带Mi基因的番茄品种能够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很好抗性,笔者利用引物SCAR F及SCAR R进行特异性检测发现,天宝(KF015736)、瑞星华美(KF015735)及多彩水果(KF015734)均获得720bp条带,与Heinz 1706(DQ437766)Mi基因同源性达到100%。  相似文献   

17.
徐建欣  杨洁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145-152
为揭示干旱胁迫对陆稻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此研究以‘白花山’、‘旱谷’和‘小红米’3 个具有不同抗旱能力的陆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PEG模拟水分胁迫法,对其5 个理化指标在水分胁迫下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OD、POD与CAT等保护酶在轻度的PEG渗透胁迫下,3 个供试陆稻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在严重胁迫下,大部分品种表现为先少量上升后剧烈下降或直接下降的趋势,严重胁迫T3、中度胁迫T2、轻度胁迫T1 对保护酶活力的影响表现为T3>T1>T2,且在各浓度的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其保护酶的活性均表现为高抗品种‘白花山’>中抗品种‘旱谷’>低抗品种‘小红米’。MDA含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以及胁迫时间延长不断上升的趋势,且上升的速度表现为低抗品种‘小红米’>中抗品种‘旱谷’>高抗品种‘白花山’。可溶性糖的总体趋势表现为高抗品种‘白花山’>中抗品种‘旱谷’>低抗品种‘小红米’、T3>T2>T1>T0(CK)。由此可以看出,陆稻在干旱胁迫下通过增加渗透调解物质含量,降低水势来提高其抗旱能力;并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来减轻干旱胁迫所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钾对不同品种大白菜生长、品质及钾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在有限钾素资源条件下充分利用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遗传性状获得高产和高质,对不同品种大白菜(‘德丰1号’、‘德高8号’、‘丰抗70’、‘大江78’、‘巨龙83-24’和‘义和秋’)幼苗在低钾和高钾2种钾水平下生长及品质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钾条件下‘德丰1号’的生物量和钾积累量都是最高;除‘德丰1号’外,高钾处理的大白菜生物量明显高于低钾处理;与低钾处理相比较,高钾处理明显提高大白菜的钾积累量,但不同品种变化程度不一,‘德丰1号’变化幅度最低。施钾提高所有大白菜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表明施钾促进大白菜幼苗生长,提高营养品质,‘德丰1号’对低钾环境的适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19.
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改善其品质。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kg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 g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P处理(即每kg土壤分别施P2O5 0、0.033、0.067、0.100 g)。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P2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P1、P3、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品种大豆P2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7%、4.3%、3.8%;不同品种同一处理都是‘黑农44’总异黄酮含量最高;在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P2处理总异黄酮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胡万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41-146
为充分发挥‘闽恢3301’系列杂交稻新品种的增产潜力,深化福建省优质高产杂交稻的选育研究,提取福建省品种审定公告的相关资料,对福建省审定的8个‘闽恢3301’系列杂交稻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2优3301’、‘Ⅱ优3301’、‘闽丰优3301’、‘全优3301’等中籼稻属重穗型品种,每穗粒数多(174.0~220.5粒),千粒重大(28.9-30.2 g),单穗重(4.39-5.19 g)是其产量优势所在;‘天优3301’、‘谷优3301’、‘连优3301’和‘泰丰优3301’等晚籼品种属于穗粒兼顾型品种;除‘谷优3301’外,其余7个品种对稻瘟病抗性较弱;影响米质的主要因素是垩白粒率(平均47.2%)和垩白度(平均9.6%)。在栽培上应注意品种的区域布局和配套栽培技术;在品种选育上应注重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稻瘟病抗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