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20%寡聚酸碘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为了明确20%寡聚酸碘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开发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新型药剂,[方法]采用大田药效实验的方法,以40%稻瘟灵EC和75%三环唑WP为对照药剂,对20%寡聚酸碘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大田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75%三环唑WP 25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10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1500倍稀释液>40%稻瘟灵EC 10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20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3000倍稀释液,防效分别为97.32%、95.48%、93.51%、91.21%、87.32%、和79.57%。P=0.05水平上,20%寡聚酸碘1000倍稀释液与对照药75%三环唑WP 2500倍稀释液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相当,20%寡聚酸碘1500倍稀释液与对照药40%稻瘟灵EC 1000倍稀释液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相当,并且喷施20%寡聚酸碘稀释液与喷施对照药和清水的小区相比,水稻长势更加旺盛。[结论]20%寡聚酸碘对水稻稻瘟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为水稻稻瘟病防治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寡聚酸碘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证实,寡聚酸碘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为获得寡聚酸碘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人员以宁南霉素为对照药剂,进行了20%寡聚酸碘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田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为20%寡  相似文献   

3.
10%浏阳霉素乳剂防治茶橙瘿螨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浏阳霉素是从土壤中的灰色链霉菌浏阳变种在发酵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杀螨活性物质。应用10%浏阳霉素乳剂对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 Watt)进行了室内药效测定、田间小区试验、大田示范试验和大面积防治。结果表明:室内对茶橙瘿螨用1000倍液防治,10d后防效达95.3%,1500倍液防效达89.3 %。田间小区试验用1000倍和1500倍防治茶橙瘿螨,10d后校正防效分别达86.9%和85.6%;大田示范试验用1200倍液防效在5d后达86.1%,30d后防效仍达57.9%;大面积推广使用1000倍液药后5d、15d、30d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80.6%、71.2%、43.8%。与对照药剂灭虫灵防治效果基本相当,但比辛硫磷的持效期长。是一种在无公害茶园中值得推广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筛选防治辣椒疫病的最佳药剂和剂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引进3种药剂进行不同剂量防效试验,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药后10d,药剂处理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0%以上,可以作为清镇市辣椒疫病治疗的最佳药剂,以抑快净1200倍液、抑快净15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98.97%和95.25%,其次是克露800倍液和克露1000倍液,防效分别为89.05%和86.97%。  相似文献   

5.
寡聚半乳糖醛酸防治苹果花叶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寡聚半乳糖醛酸对苹果花叶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寡聚半乳糖醛酸水剂稀释300~500倍,对苹果花叶病防效达87.81%~92.08%。其防效比对照药剂20%病毒的防效81.11%高, 比对照区增产20%~23%。是防治苹果花叶病较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6.
<正>为筛选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有效药剂,确定10%寡聚酸碘·丙硫菌唑悬浮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建立10%寡聚酸碘·丙硫菌唑悬浮剂防治水稻恶苗病使用技术,上海贯发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辽宁东港市、吉林通化市和吉林梅河口4地采取水稻浸种  相似文献   

7.
毒氟磷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自主创制新抗病毒药剂--30%毒氟磷WP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效果以及探讨防治该病的理想药剂组合,采用喷雾施药法对30%毒氟磷WP、25%吡蚜?噻虫嗪SC、10%醚菊脂MG、8%宁南霉素AS的单用或混用处理。结果表明,在大田分蘖初期,以25%吡蚜?噻虫嗪SC 375 mL/hm2和30%毒氟磷WP 990 g/hm2的药剂组合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66.67%,25%吡蚜?噻虫嗪SC、10%醚菊脂MG、30%毒氟磷WP和8%宁南霉素AS的防效分别为50.51%、33.33%、33.33%、17.12%;在收割期,以25%吡蚜?噻虫嗪SC 375 mL/hm2和30%毒氟磷WP 990 g/hm2的药剂组合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73.24%,25%吡蚜?噻虫嗪SC 375 mL/hm2、10%醚菊脂MG 450 g/hm2、30%毒氟磷WP 990 g/hm2和8%宁南霉素AS 750 mL/hm2处理组的防效依次是46.48%、45.07%、43.66%、42.25%。同时,测产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增产效果最明显的是25%吡蚜?噻虫嗪SC 375 mL/hm2和30%毒氟磷WP 990 g/hm2组合,增产值为292.35%,而25%吡蚜?噻虫嗪SC、10%醚菊脂MG、30%毒氟磷WP和8%宁南霉素AS的增产值为249.75%、230.7%、208.65%、104.7%。因此,为有效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可采用本研究中的杀虫剂和抗病毒剂的联合处理。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防治射干叶枯病的适宜药剂,2016年7-8月在贵州省长顺县进行了申嗪霉素、戊唑醇、苯醚甲环唑药剂防治射干叶枯病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处理对射干叶枯病均有良好防效,2次药后10d的防治效果均在65%以上,3次药后15d的防治效果均在74%以上。防治射干叶枯病,在优先使用生物农药申嗪霉素的基础上,做到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为简要介绍了宁南霉素的主要作用及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棉花采取“宁南霉素拌种+喷施”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效果较好,平均防效为87.5%。  相似文献   

10.
生物农药防治棚室秋番茄病毒病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番茄病毒病发生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生物农药香菇多糖 赤.吲乙.芸苔和宁南霉素 赤.吲乙.芸苔防治番茄病毒病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大棚秋季番茄病毒病发生较重情况下,每hm2用0.5%香菇多糖AS 3000mL 碧护WP 600g、8%宁南霉素AS 900mL 碧护WP 600g,7天施药1次,连续施用4次,药后10天、17天、26天和35天,防治效果均在88%、87%、78%和67%以上,且两药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香菇多糖 赤.吲乙.芸苔极显著高于盐酸吗啉胍(对照药剂) 赤.吲乙.芸苔,宁南霉素 赤.吲乙.芸苔显著高于盐酸吗啉胍 赤.吲乙.芸苔。香菇多糖 赤.吲乙.芸苔和宁南霉素 赤.吲乙.芸苔不仅可以作为防治病毒病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防治病毒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1.
生防细菌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及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田间筛选到对水稻纹枯病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的生防菌H50,G22,B34,分别测定了菌液浸种及喷施处理对水稻纹枯病菌无融合菌丝群AG-1的防治效果和对水稻产量因素影响,分别以黄绿木霉,井风霉素,清水为实验对照,结果表明,用H50,G22及B34浸种处理,其中B34防效相对较好,可达到48.74%,H50对分蘖数,株高和实粒数有较好 促进作用,喷施处理中,H50防效达60.75%,三种生防菌和井风霉素混施处理,防效可达67.96%,显著高于井风霉对照,菌液混施处理和H50菌液对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穗长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6种嘧菌酯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延缓病原菌对嘧菌酯抗药性的产生,开展了6种嘧菌酯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氟酰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剂、75%甲硫?嘧菌酯水分散粒剂、75%戊唑醇?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和32%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4种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均高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5%井岗霉素水剂,防治效果分别为82.50%~86.68%、73.87%~85.33%、73.20%~84.75%和73.71%~82.63%。  相似文献   

13.
对湖南舜皇山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群落的Patrick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指数(E)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海拔400~600 m内,R、H的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P<0.05),E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0.05);在海拔600~1500 m内,R、H的顺序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0.05),E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P<0.05);(2)在相同的植物层中,(乔木层)[(400~600 m)(R, H)]>[(600~1500 m)(R, H)](P<0.05),E变化规律与R, H相反,(灌木层)[(1000~1500 m)(R, H)]>[(600~1000 m)(R, H)]>[(400~600 m)(R, H)](P<0.05),(灌木层)[(400~600 m)(E)]>[(600~1500 m)(E)](P<0.05),(草本层)[(600~1000 m)(R, E)]>[(400~600 m或1000~1500 m)(R,E)](P<0.05),(草本层)[(600~1000 m)(E)]>[(1000~1500 m)(E)]>[(400~600 m)(E)](P<0.05)。因此,不同海拔生境异质性是形成不同样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差异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筛选出能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的化学药剂,减少农户用药盲目性,提高病害防治水平,增强新疆棉花的经济效益。[方法]通过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和序列分析鉴定4株棉花枯萎病病原菌菌株,并选取4种杀菌剂100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8%宁南霉素水剂、0.3%四霉素水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分别对编号为DD64、DD89、DD11和DD22病原菌菌株进行防治药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经鉴定,4株病原菌菌株均为强致病性菌株。抑菌率结果表明,测定北疆地区DD64和DD89菌株定,100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抑菌率最好为96.47%和95.29%,四霉素次之。南疆地区DD11和DD22菌株经测定,0.3%四霉素水剂抑菌效果理想为97.91%和99.35%,其次是100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在DD64和DD89毒力测定时发现,8%宁南霉素水剂毒力最强,EC50值为0.044 mg/L和0.046 mg/L。[结论]0.3%四霉素水剂在生产上建议在病害发生初期使用以防止病害的扩展和蔓延,100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8%宁南霉素水剂可作为轮换药剂对该类病害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试验设A(浅湿干)、B(浅水)、C(浅深浅)三个不同灌溉方式处理,进行了处理间需水量、叶面蒸腾、棵间蒸发、渗透量的测定和生育期及生物学特性、分蘖消长、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米质构成因素等的调查,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处理间的需水量动态除叶面蒸腾出现A(浅湿干210.0mm)>B(浅水204.5mm)>C(浅深浅200.7mm)差异不明显的变化趋势外,需水量、棵间蒸发、田间渗漏、灌溉量均呈现 A(浅湿干)<B(浅水)<C(浅深浅)趋势,说明种植水稻在进一步节水上有很大的潜力;②处理间的生育期及积温有随田间灌水量的增加而略有延长的趋势,株高有随之增高的明显趋势,抗倒、抗病性为A(浅湿干)>B(浅水)>C(浅深浅);③处理间分蘖消长基本相同,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均呈A (浅湿干)>B(浅水)>C(浅深浅)的趋势;④处理间的产量构成因素只有结实率和千粒重有差异,并均呈A (浅湿干)>B(浅水)>C(浅深浅)趋势。同时,碾米品质的各项指标有A处理(浅湿干)>B处理(浅水)> C处理(浅深浅)的趋势,而直链淀粉、胶稠度、蛋白质和味度值等指标则未表现出规律性变化趋势;⑤处理A(浅湿干)由于田面“水层期”较少,能明显减少棵间蒸发和渗漏,有较明显的节水效应和增产效应,并且米质不受大的影响,是最佳的高产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黄龙疫苗(HB-1)对番茄生长生理特性及番茄病毒病、早疫病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测定不同浓度HB-1对番茄表观性状及叶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测定HB-1对番茄病毒病及早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生测试验中,HB-1稀释1000、2000、3000倍液均可显著提高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其中2000倍处理条件下,POD活性比对照提高7倍以上,诱抗效果极为显著;HB-1在稀释1000~3000倍条件下,可明显提升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和叶片数,促进番茄幼苗生长。田间试验中,HB-1稀释800倍液对番茄病毒病和早疫病防治效果分别达96.40%和70.30%。表明HB-1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番茄病毒病及早疫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且可明显促进番茄幼苗生长,诱导提高POD活性,适用于番茄病毒病及早疫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开发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03~2004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氟铃·辛乳油对蔬菜上常发生的小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斜纹夜蛾及棉铃虫为有效药剂。有效使用浓度为2000~3000倍液,防效达70%~90%以上。与当地常用有效药剂40%毒死蜱乳油相比较,氟铃·辛的2000、2500~3000倍液大体分别相当于毒死蜱1000、2000倍液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辣椒抗病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辣椒应用植物免疫诱抗剂——5%氨基寡糖素AS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塑料温室大棚辣椒栽后3天、28天和幼果期施用3次,药后15、30、45和60天,抗病毒病效果氨基寡糖素750、1000倍液与三十烷醇(对照药剂)1000倍液分别为97.6%、69.0%、76.2%,94.1%、63.5%、72.9%,87.0%、63.9%、72.2%和75.5%、49.1%、54.7%;抗煤烟病效果为84.6%、71.2%、73.1%,84.1%、70.5%、72.7%,80.8%、68.8%、69.7%和72.2%、53.7%、55.6%;疫病预防效果均为100%;可以有效促进辣椒营养生长、株高增高和分枝增多等,但辣椒产量、销售收入和纯收入氨基寡糖素750、1000倍液与三十烷醇1000倍液每公顷较清水对照(CK)分别低30.2%、13.3%和18.2%,21505.92、9453.18、12995.55元及21773.92、9685.18、13199.55元。产量清水对照(CK)极显著高于氨基寡糖素750、1000倍液与三十烷醇1000倍液,氨基寡糖素1000倍液和三十烷醇1000倍液极显著高于氨基寡糖素750倍液,氨基寡糖素1000倍液与三十烷醇1000倍液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