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茶蛾蜡蝉又名碧蛾蜡蝉、绿蛾蜡蝉,全国大部分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近几年来,在皖南茶区逐步上升为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危害十分严重。为了做好该虫的防治工作,现将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危害性茶蛾蜡蝉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汁液为害,被害枝梢上覆盖有一层棉絮状物。并易招致煤病发生,致使芽叶生长受阻,树势衰弱,甚至芽梢枯死,引起茶叶减产和品质下降。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油茶、桃、柿、葡萄、乌桕等多种树木。2 害虫识别成虫体长6~8mm,翅展18~21mm,体和前翅粉绿色,顶角钝,臀角呈直角,翅脉、后缘、外缘及前缘一…  相似文献   

2.
日照市茶试站承担了山东省科委立项的“山东茶树害虫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课题,经过4a的调查、观察,已基本查明山东茶树害虫的种类,并总结出了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1山东茶区主要害虫的种类山东茶区主要茶园害虫有15种,其中叶部害虫12种、枝干害虫2种、地下害虫1种。按为害面积大小和为害程度的重轻依次为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叶瘿螨、角蜡蚧、绿盲蝽、蚜虫、小地老虎、大蓑蛾、褐蓑蛾、扁刺蛾、卷叶蛾、黄刺蛾、棉铃虫、木蠹蛾。其中,在茶园普遍发生,对茶树为害较重的害虫是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和螨类(茶叶瘿螨和茶橙瘿螨),俗称山…  相似文献   

3.
刺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反映危害果树和园林树木的黄刺蛾、桑褐刺蛾和窃达蛾刺等发生普遍,寄主广泛的刺蛾类害虫最新发生与的研究信息,表明铲除越冬茧、摘除虫叶、灯光诱杀是据其生物学特性制定的有效农业防治措施。生物治虫、天敌保护是防除刺蛾的必然趋势。喷雾法、打孔注药法构成了化学防治的核心内容。以化学防治为主体,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配合的防治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养虫试验和田间防治调查,初步鉴别危害肉苁蓉的害虫属目类,并研究了吐鲁番市高昌区肉苁蓉害虫有效的防治技术。室内试验表明:(1)通过人工模拟条件下,将危害肉苁蓉的害虫在室内养1个多月羽化出成虫,初步鉴别该害虫属双翅目,蝇类;(2)不同温度环境下害虫羽化所需时间不同,害虫羽化所需时间与温度成正比;(3)根据初步鉴别结果,在田间设计3种防治措施,找出对成虫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室内养虫方法和田间防治调查表明,危害肉苁蓉的害虫属双翅目、蝇类,在田间悬挂黄板可以有效减少成虫数量从而减少幼虫对肉苁蓉的危害程度。黄板离肉苁蓉花高度为10~20 cm悬挂时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防控云南茶树重要的食叶性害虫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筛选防治茶谷蛾的适用药及适用量,指导科学用药。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24~96 h 4种不同稀释倍数杀虫剂对茶谷蛾3龄幼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4种化学杀虫剂对3龄茶谷蛾幼虫的毒力作用由强到弱表现为:24~72 h时,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SC)>15%茚虫威乳油(EC)>15%唑虫酰胺SC>24%虫螨腈SC;96 h时,6%乙基多杀菌素SC>24%虫螨腈SC>15%茚虫威EC>15%唑虫酰胺SC。6%乙基多杀菌素SC与15%茚虫威EC具有较强毒杀力及速效性,可作为应急防治茶谷蛾的推荐药剂;24%虫螨腈SC发挥作用较缓,具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效应。研究结果可为云南茶区茶谷蛾的防治提供参考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茶尺蠖是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我站茶园发生的主要是油桐尺蠖,其为害的严重性,猖獗时并不次于茶毛虫;茶树被害后,叶片无存,造成严重减产。我站茶园1958年被此虫危害的茶树过50%,经积极防治,方未猖獗成灾。为彻底防治茶尺蠖(油桐尺蠖),我们在观察生活史的同时,进行了防治方法的调查研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虫情测报灯对茶树鳞翅目(尺蠖蛾科、斑蛾科、鹿蛾科、卷叶蛾科、细蛾科、蓑蛾科、豹蠹蛾科、毒蛾科、剌蛾科、螟蛾科、镰蛾科等)、鞘翅目(金龟甲科、天牛科等)、直翅目(蝗虫科、蝼蛄科、蟋蟀科等)、同翅目(叶蝉科、蛾蜡蝉科)、等翅目具有良好的诱集作用,初步明确了白蚁、金龟甲、卷叶蛾类、茶银尺蠖、茶尺蠖、油桐尺蠖、茶斑蛾、茶鹿蛾、茶白纹螟、黑跗眼天牛、茶天牛、红翅天牛等害虫的灯下年消长规律,其中部分害虫的发生规律和世代数与文献记录存在差异。LED红光杀虫灯对昆虫没有诱集作用,蓝光杀虫灯诱虫能力强于紫光杀虫灯,其中,紫光杀虫灯诱集鳞翅目能力强于蓝光杀虫灯,诱集茶树鞘翅目害虫和天敌的能力也强于蓝光杀虫灯,而蓝光杀虫灯诱集半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和蜉蝣目昆虫的能力则比紫光杀虫灯强,频振灯除了诱集中性昆虫(蚊虫和蜉蝣)的能力比蓝光杀虫灯差外,对茶树害虫和天敌的诱集能力均大大优于紫光杀虫灯和蓝光杀虫灯,尤其对天敌有很强的杀伤力。而且,频振灯的诱虫谱比紫光杀虫灯和蓝光杀虫灯更宽。  相似文献   

8.
茶细蛾(Caloptilia theivora Walsingham)隶属鳞翅目,细蛾科,是贵州茶园常发害虫。本文介绍了识别茶细蛾这一茶树害虫所依据的形态特征以及为害症状,通过性诱剂防治实践,分析了性诱剂对茶细蛾成虫的诱集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茶细蛾虫害的田间诊断和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从安徽省林业厅获悉,日前,该厅发出《2015年全省杨树食叶害虫和松毛虫发生成灾警示通报(第1期)》,警示今年夏季全省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面积较去年可能有较大幅度上升、松毛虫在常发区局部地区将会发生成灾,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警示通报指出,结合各种测报调查、信息分析,预测2015年7~9月,杨树食叶害虫将在部分地区大面积发生,成灾严重。发生虫种以杨小舟蛾、杨扇  相似文献   

10.
徽州区茶园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卫国 《茶业通报》2006,28(1):17-18
徽州区茶树害虫种群从少到多,不断演替,危害日趋严重,茶园大面积受害成灾时有发生。1997年和2001年假眼小绿叶蝉、2004年黑刺粉虱大发生;2003年假眼小绿叶蝉、茶叶瘿螨发生严重;1996年茶黑毒蛾、2000年和2001年茶尺蠖的局部暴发,这些害虫的发生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防治问题日益突出。1主要害虫(螨)种类及消长规律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世代多、体型小、吸汁性、趋嫩性的害虫成了茶树害虫的优势种类和种群,叶蝉、粉虱等现已成为我区茶树主要害虫。暴食性害虫如茶黑毒蛾、茶尺蠖等时有发生,亦不容忽视。1.1茶假眼小绿叶蝉我区高山茶园冬季气温较…  相似文献   

11.
不同林地管理方式对油茶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油茶的种植经营水平,研究修剪、林下养鸡、对照(CK)3种林地管理方式对油茶林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幼林林下养鸡使油茶坐果率显著降低,坐果率比对照减少了9.1%,从而使产量大幅度降低;油茶林下养鸡能使林地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有效氮含量、有效P和有效K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3.3、8.9、0.5 mg/kg;修剪能使油茶当年坐果率降低,比对照减少了4.5%,但保果率却大幅度提高,比对照增加了28.1%,产量比对照增加了0.28 kg/株。  相似文献   

12.
4个油茶品种的半致死温度与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探明油茶不同品种对高温的适应性差异,从而为高温、强光地区种植油茶提供理论依据,以油茶一年生功能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率法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22号’和‘岑软24号’4个油茶品种的耐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4个油茶品种叶片的细胞伤害率增长速度均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呈典型“S”型曲线,显著性检验均符合Logistic方程。通过计算“S”型曲线拐点求得4个油茶品种的半致死温度都超过了50.0℃,这表明4个品种都有一定的高温适应性,其中‘岑软3号’的半致死温度最高,达到58.5℃,‘岑软2号’的高温半致死温度最低为53.1℃,4个油茶品种耐高温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岑软3号’>‘岑软22号’>‘岑软24号’>‘岑软2号’。  相似文献   

13.
生物菌肥对油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提高油茶的施肥技术水平,采用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方式对油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生物有机肥能显著促进油茶幼林的生长,且效果好于一般有机肥。追生物复合肥显著促进油茶幼林生长,且效果好于一般复合肥,施肥量以0.1 kg/株效果最好;追施生物复合肥能显著提高油茶成林的产量,以0.4 kg/株效果最好。油茶幼林追肥N、P、K配比以12-4-4的效果最好,成林追肥以N、P、K配比以10-6.7-3.3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油茶简化修剪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油茶简化修剪后树体光合特性,为油茶合理修剪和构建高光效树体结构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试验和光合因子观测,利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简化修剪后的油茶成年树光合日变化及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简化修剪后,油茶光合能力明显增强,净光合速率较对照明显提高;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光照强度、空气温度、气孔导度、叶面水汽压亏失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各影响因子影响大小顺序是: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光照强度>气孔导度>相对湿度;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因时间而异。研究证明,简化修剪能显著改善油茶树体光合性能,是油茶成年树树体调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油茶象甲成虫对油茶寄主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油茶象甲对油茶寄主的选择性趋性,为中国油茶抗虫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应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室内测定又分为强迫性和选择性取食、产卵以及嗅觉反应测定的方法,测定油茶象甲成虫对不同油茶树种、品系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结果发现:油茶象甲对油茶2个树种、3个品系均能造成危害,导致采果前落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虫为害所致;6月份,该虫对其他1个树种、3个品系的取食、产卵趋性均大于广宁红花油茶;该虫在油茶叶片上不产卵,当果皮厚度大于其能蛀入最大值时不产卵;雌成虫出土初期对油茶嫩芽的趋性大于果实和成叶,交配产卵期对油茶果实的趋性大于嫩芽和成叶。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拦蓄径流和泥沙量以及减少养分流失的马尾松林下套种模式,以马尾松林下不同套种模式为研究对象,包括马尾松对照,马尾松林下套种油茶,马尾松林下油茶+花生以及马尾松林下油茶+大豆,对其产流产沙量和养分流失进行全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产流产沙量与降雨量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雨季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分别约占全年的84.47 %和86.08%。产流产沙还受到降水多寡的影响,在旱季比雨季对产流产沙的影响更为明显。径流量和产沙量均表现为显著相关(P<0.05)。与马尾松对照相比,套种油茶后年产流产沙和养分流失量均表现为略为增加,而在油茶林下套种花生和大豆后,产流产沙和养分流失量明显减少。表明在马尾松林下仅采取套种油茶的模式,可能会促进产流产沙,增加养分的流失,而在油茶林下增加种植绿肥的模式,能有效拦蓄径流泥沙量,减少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油茶对2种常见牧草的化感作用,本研究以紫花苜蓿、紫云英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了不同浓度油茶鲜叶浸提液下2种牧草种子的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生理指标。结果显示:油茶对2种牧草种子的萌发在总体上呈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应;不同浓度的油茶鲜叶浸提液对2种牧草幼苗苗高、根长、鲜重、干重以及活力指数整体上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抑制根的增粗;油茶对紫花苜蓿幼苗的丙二醛、叶绿素a及叶绿素b含量整体上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这三个指标在紫云英中改变不显著;从化感综合指标可以得出,油茶鲜叶浸提液对紫花苜蓿和紫云英有较明显的化感促进作用。本研究为油茶与紫花苜蓿和紫云英间作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德威乐植物营养剂对油茶果实及叶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叶面喷水、淋施300倍液、喷施300倍液、喷施600倍液4种处理方法对油茶幼果喷施、土壤淋施德威乐植物营养剂,并设空白对照,探索不同处理方法对油茶保果率、果实和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对照保果率为51.04%,喷600倍液处理保果率最高,比对照提高31.70%,喷300倍液处理比对照提高21.39%,淋300倍液处理比对照提高15.65%;德威乐植物营养剂也可促进油茶果实的膨大和叶片的生长,但对不同系列油茶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油茶保果率,对普通油茶喷施营养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果表明:对于四会普通油茶,各处理方法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且10 mg/L 2,4-D和0.3%尿素的处理保果率最高,都达到63.33%,各处理对果实的影响,对于单果重、横径、果皮厚、籽数、鲜籽重这些指标,部分处理跟空白对照有显著差异,其中德威乐植物营养剂800倍处理单果重和鲜籽重平均值分别是空白对照的2.87、3.13倍;对于林科院苗圃普通油茶,30 mg/L萘乙酸+0.3%尿素处理保果率最高,达63.33%,但各处理方法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对果实的影响,除了横径,其他指标的各处理跟空白对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不同油茶物种在热带气候区的适应性,在泰国清迈省开展引种种植试验并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越南油茶和高州油茶在泰国清迈的适应性最好,不同地点引种的平均保存率分别达92.5%和92.7%,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茶梨、宛田红花油茶、普通油茶的适应性居中,平均保存率分别为40.0%、66.7%和46.6%;广宁红花油茶、毛蕊红山茶、浙江红花油茶的适应性最差,不适于在热带地区种植。此外,在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度是影响引种油茶树体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海拔高度引种的油茶成活率、株高、地径以及冠幅、分枝情况差异明显,引种海拔越高,普通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毛蕊红山茶和茶梨的成活率也升高,低海拔地区引种的普通油茶、宛田红花油茶、毛蕊红山茶和茶梨冠幅则相对较小。本研究结果为热带地区油茶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