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讨淀粉在马铃薯块茎中积累规律, 及催化其生物合成的 4种关键酶。从而为马铃薯的淀粉品质改善提供合理依据。以淀粉含量不同的马铃薯品种 ‘东农 308’ 和 ‘延薯 4号’ 为材料, 在马铃薯匍匐茎顶端膨大后开始测定马铃薯叶片与块茎中的淀粉合成关键酶、 淀粉动态积累量以及直链淀粉动态积累量。研究结果表明, 这 4种关键酶在淀粉合成积累过程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强弱, 继而控制淀粉生物合成的开始与速率, 并影响马铃薯直链、 支链淀粉的合成与积累。且 ‘东农 308’ 淀粉含量以及淀粉各组分含量在各时期都要高于 ‘延薯 4号’ , 这也是由于 ‘东农 308’ 的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高于 ‘延薯4号’ 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熟性马铃薯各生育时期功能叶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熟性马铃薯各生育时期功能叶几种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为早熟马铃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以马铃薯早熟品种‘东农303’和中晚熟品种‘延薯4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了马铃薯功能叶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三种酶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马铃薯功能叶的SOD活性在整个生育时期始终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在苗期最高,然后急剧下降,在块茎形成期略有上升;CAT活性在苗期最高,之后下降,在花期和块茎形成期间变化微弱;POD活性在现蕾期达到最高,之后下降,块茎形成期活性最低。‘东农303’的SOD、CAT及POD的酶活性在全生育期中都高于‘延薯4号’,说明尽管早熟品种生育时期较短,但其功能叶的生理生化功能仍很旺盛。  相似文献   

3.
评价了东北地区不同马铃薯品种苗期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筛选出对氮素响应度高的马铃薯基因型,为马铃薯氮高效利用基因型的选育和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比较了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在3个供氮水平下苗期获取氮素能力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在不同供氮水平下,不同基因型马铃薯积累氮素能力差异显著。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东农310、延薯4号、克新13号和克新22号4个马铃薯品种的氮素积累量增加幅度显著,对氮素的响应度高;而东农308、东农311、东农312、东农316、延薯9号、延薯7号、克新19号7个马铃薯品种的氮素积累量增加幅度较小,对氮素的响应度低。对氮素响应度高的基因型其硝酸还原酶活性(NRA)、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和根系活力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增加幅度较高,而叶绿素值(SPAD)的增加幅度较小;其氮素积累量、NRA、GSA、根系活力和SPAD值的增加幅度稍高于对氮素响应度低的基因型。对低氮和高氮条件下马铃薯氮素积累量与NRA、GSA、SPAD、根系活力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RA和GSA能更好地反映马铃薯苗期积累氮素能力,比SPAD值和根系活力的可靠性更好,NRA和GSA的强弱可以作为评价马铃薯苗期积累氮素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马铃薯不同品种块茎矿质营养元素钾、铁和锌含量的差异,选取了20个四倍体马铃薯栽培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开展1年两地的田间试验,测定了块茎中钾、铁、锌3种矿质元素含量,比较了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块茎的钾、铁和锌含量在马铃薯品种间、地点间以及品种和地点互作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块茎中钾、铁含量的变幅较小,而锌含量存在丰富的变异。供试品种中以东农310、克新22号、克新27号的钾元素含量较高,均在300mg/100g FW以上;东农310、大西洋、定薯3号、中薯5号、费乌瑞它、克新12号、东农308的铁含量在2.20mg/100g FW以上;克新12号、东农308和克新22号的锌含量大于0.80mg/100g FW。所有供试品种中东农310的钾、铁含量最高,克新12号的锌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干旱严重限制了马铃薯的生产,为了筛选高抗旱性马铃薯品种,本研究对全国主栽的40份马铃著栽培品种在旱棚内进行田间人工控水种植,通过测定各品种的抗旱系数、抗旱指数、株高胁迫系数和失水力4个指标,筛选出高抗旱性材料4份,分别是晋早1号、晋薯8号、冀张薯8号和延薯6号,中抗旱性品种有冀张薯12号、克新19号、东农310、云薯202、闽薯1号、延薯8号、丽薯6号、云薯304、延薯7号等9份材料,其余品种均为低抗旱或不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苗期块茎钾素含量以及其他相关生理特性随供钾水平不同的变化规律,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东农310、延薯4号和中薯5号在3个供钾水平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K_0、K_1、K_2这3种供钾水平下,不同品种块茎钾素含量差异显著,且东农310苗期的钾素含量远高于中薯5号以及延薯4号。对低钾和高钾条件下马铃薯钾素含量与叶绿素(SPAD)、根系活力(RV)、丙二醛含量(MDA)、蔗糖合成酶(SS)以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钾素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根系活力以及相关酶活性成为影响钾素含量的限制因素;而在高钾条件下,钾素含量与SPAD呈正相关,而与其他均呈负相关。因此,随着钾素供给水平的提高,钾素的供应量成为块茎钾含量提高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以东北地区选育的2个高淀粉马铃薯品种东农310和克新2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钾量对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块茎形成过程中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同施钾量处理马铃薯品种东农310和克新22号块茎中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颗粒凝结性淀粉合成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分支酶(SBE)都呈现先增加、达到峰值后又开始下降的单峰曲线变化。增施钾肥对东农310和克新22号块茎淀粉合成中AGPase和GBSS活性影响比较大,而对SSS和SBE的活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品系)‘克新一号’、‘夏坡蒂’、‘K1’和‘K2’组培苗为试验材料,以不同浓度的甘露醇和山梨醇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组培苗生育进程及试管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遭受干旱胁迫下,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叶片数、株高均会随干旱胁迫而降低;不同马铃薯品种叶和茎干物质量的变化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不同品种马铃薯的试管薯结薯总数与大中薯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出现降低趋势,低浓度(0.1 mol/L)的甘露醇和山梨醇会诱导结薯提前,推测可能是马铃薯面临干旱胁迫的一种应对机制。本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节水抗旱技术研究及抗旱品种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地区不同品种马铃薯适水种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内蒙古地区46个气象站点1965—2014年逐日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插值做出了马铃薯发芽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的旬平均温度和降雨量空间分布图,根据国内外对几种主要马铃薯品种耗水规律的研究,选择出内蒙古各地区适宜种植的马铃薯品种。结果表明:在降雨量为400~450 mm的内蒙古东北部部分地区,适宜种植菜用品种‘克新1号’、淀粉加工品种‘陇薯3号’和油炸薯条品种‘布尔班克’;在降雨量为300~400 mm的东部大部分地区,最适宜种植菜用型品种‘费乌瑞它’和‘克新1号’,其次适合油炸品种‘夏波蒂’、‘布尔班克’和‘大西洋’;而在降雨量为200~ 300 mm的中部地区,适宜‘费乌瑞它’、‘夏波蒂’、‘布尔班克’的种植,但不会达到最优产量;而在降雨量偏少的中西部地区,若存在灌溉条件,可通过覆膜等措施种植‘费乌瑞它’、‘夏波蒂’、‘布尔班克’;而在降雨量为100 mm以下的西部地区,由于块茎形成期的温度超过块茎生长的最适温度,该地区并不适宜马铃薯的种植。该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种植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干腐病会导致马铃薯在窖藏过程中发生腐烂,影响薯块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为黑龙江省马铃薯干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观察镰刀菌对马铃薯块茎的侵染过程,对不同抗性的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和大西洋)块茎在黄色镰刀菌侵染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侵染2d时,马铃薯薯块内部出现了菌丝和孢子的积累;侵染16d时,薯块严重腐烂,其中克新1号块茎的病斑面积约占44.44%,大西洋的病斑面积约占89.34%。在显微结构观察中发现,侵染3d时,黄色镰刀菌已经在马铃薯块茎中大量积累,在侵染过程中薯块细胞的细胞壁呈现加厚和破损的现象,抗性马铃薯品种的受害病症出现相对较晚。克新1号相对大西洋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1.
徐建欣  杨洁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145-152
为揭示干旱胁迫对陆稻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此研究以‘白花山’、‘旱谷’和‘小红米’3 个具有不同抗旱能力的陆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PEG模拟水分胁迫法,对其5 个理化指标在水分胁迫下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OD、POD与CAT等保护酶在轻度的PEG渗透胁迫下,3 个供试陆稻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在严重胁迫下,大部分品种表现为先少量上升后剧烈下降或直接下降的趋势,严重胁迫T3、中度胁迫T2、轻度胁迫T1 对保护酶活力的影响表现为T3>T1>T2,且在各浓度的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其保护酶的活性均表现为高抗品种‘白花山’>中抗品种‘旱谷’>低抗品种‘小红米’。MDA含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以及胁迫时间延长不断上升的趋势,且上升的速度表现为低抗品种‘小红米’>中抗品种‘旱谷’>高抗品种‘白花山’。可溶性糖的总体趋势表现为高抗品种‘白花山’>中抗品种‘旱谷’>低抗品种‘小红米’、T3>T2>T1>T0(CK)。由此可以看出,陆稻在干旱胁迫下通过增加渗透调解物质含量,降低水势来提高其抗旱能力;并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来减轻干旱胁迫所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3个烤烟品种(系)在安顺烟区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优选适应安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品种,以‘2010-6’、‘A18’、‘贵烟2号’3个烤烟品种(系)为参试品种,以‘K326’为对照在安顺西秀区进行生产试验,分别从生长状况、农艺性状、抗病性、产量及烟叶评吸质量等方面对各参试品种(系)及对照进行分析比较,鉴定参试品种(系)对当地土壤、栽培、烘烤条件的反应和再生产价值。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在安顺市西秀区的综合表现来看,均好于对照品种‘K326’,其中以‘贵烟2号’表现最好,‘2010-6’、‘A18’略优于对照品种‘K326’。3个参试品种(系)可作为安顺市特色优质补充品种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在干旱环境下提高空气湿度能否减弱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损伤,对受试材料进行初步研究。通过采用人工气候箱控制环境的温湿度,盆栽试验的方法,设置土干气湿(DH)、土干气干(DL)、土湿气湿(WH)、土湿气干(WL)4个处理组,进行一段时间的干旱,随后复水作业至W水平。通过对不同处理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参数等的测定,研究不同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对大豆苗期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指标数据的变化趋势大体上都是WH>WL>DH>DL。随着干旱程度加剧,植物生命活性变弱,数值逐渐下降。气孔关闭是光合效率低的重要原因。土壤湿度是植物生长的显著限制因子,提高空气湿度能对植物的干旱损伤起到缓解作用。复水后处理组能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空气湿度高环境下复水后恢复较低湿的快,较之耐旱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4.
钾对不同品种大白菜生长、品质及钾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在有限钾素资源条件下充分利用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遗传性状获得高产和高质,对不同品种大白菜(‘德丰1号’、‘德高8号’、‘丰抗70’、‘大江78’、‘巨龙83-24’和‘义和秋’)幼苗在低钾和高钾2种钾水平下生长及品质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钾条件下‘德丰1号’的生物量和钾积累量都是最高;除‘德丰1号’外,高钾处理的大白菜生物量明显高于低钾处理;与低钾处理相比较,高钾处理明显提高大白菜的钾积累量,但不同品种变化程度不一,‘德丰1号’变化幅度最低。施钾提高所有大白菜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表明施钾促进大白菜幼苗生长,提高营养品质,‘德丰1号’对低钾环境的适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G-ABA和S-ABA对大豆品种东农163(高油品种) 和东农42(高蛋白品种)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大豆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均表现为单峰变化趋势,其中G-ABA影响顺序为:20 mg/kg>15 mg/kg>25 mg/kg>30 mg/kg>0 mg/kg>35 mg/kg,而S-ABA影响顺序为:35 mg/kg>30 mg/kg>25 mg/kg>20 mg/kg>0 mg/kg>40 mg/kg;生育期内不同基因型大豆不同处理间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变化动态基本相同,表现为中期高,前期和后期低的趋势;但影响效果高蛋白品种明显好于高油品种。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对土壤中4种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低重金属积累的马铃薯品种,解决食物链重金属富集问题,以11个不同马铃薯品种为试材,对马铃薯植株不同器官中Cd、Pb、As和Cr的吸收和转移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参试的11个马铃薯品种中,不同基因型马铃薯不同器官鲜样中Cd、Cr、As和Pb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马铃薯根、薯皮和薯肉鲜样中,4种重金属平均含量的高低顺序为Cr>Pb>Cd>As,而在马铃薯茎叶鲜样中则为Pb>Cr>Cd>As。经测定,参试马铃薯品种薯肉中的4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食品重金属限定标准。在马铃薯各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情况分析中,Cr、As、Pb和Cd在马铃薯根系中的平均富集系数最高,Cd在马铃薯根、茎、叶的平均富集系数均大于1,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不同品种马铃薯各器官中重金属的转移系数也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Cd和As在马铃薯各器官的平均转移系数为茎>叶>薯皮>薯肉,而Cr和Pb的平均转移系数则为叶>茎>薯皮>薯肉。另外,Cd在品种‘D597’薯肉中的富集系数及转移系数都呈现最低值,表明‘D597’为Cd低吸收、低积累型品种。  相似文献   

17.
密度及追肥量对黑龙江省部分玉米品种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出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的部分高产稳产玉米品种及其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应用的参考指标,通过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品种、密度、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经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与密度间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密度与追肥量互作间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而追肥量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认为:‘郑单958’的产量最高,其次是‘东农250’;密度为71500株/hm2时产量最高,但与57000株/hm2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最适的密度与追肥量的组合为57000株/hm2,225 kg/hm2。综合各因子水平组合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可初步认定最佳处理组合为:‘郑单958’,57000株/hm2,225 kg/hm2;其次为‘东农250’,57000株/hm2,225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贵州山地茶园无性系良种比率,建立优质、高效茶园,2008年底,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四川引进20个无性系茶树良种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新培育的7个新品系,以国家级绿茶标准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其移栽成活率、树冠性状、定型修剪枝叶重、品质性状与耐寒性进行田间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贵州山区栽培的茶树品种。结果表明,试验各品种(系)修剪枝叶重均超过对照,预示有高产潜力,但耐寒性均未超过对照品种;特异品种品质突出,但其他性状表现较差;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系)有‘中茶108’和‘苔选03-22’。综合考虑认为,适宜贵州种植的特早生品种有‘龙井43’、‘乌牛早’,早生品种有‘苔选03-22’、‘中茶102’、‘中茶108’、‘中茶302’、‘龙井长叶’、‘浙农117’,中生品种有‘苔选03-10’、‘槠叶齐’等品种(系),‘白叶1号’等可在特定茶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