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宁夏引黄灌区小麦垄作节水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小麦垄作栽培试验:春小麦全生育期在降水量为89.2 mm条件下,灌水量为3 183m3/hm^2,比传统的平作栽培的小麦灌水量5 131.5 m3/hm^2节水38%,抗倒伏,锈病、白粉病等发病轻;冬小麦全生育期在降雨量为101 mm、灌水量为4 582.5m3/hm^2条件下,4个冬小麦品种(系)垄作栽培试验的单产为6 691.5~7 350kg/hm2,垄作小麦播种量为210kg/hm2的处理比播种量为240kg/hm^2处理省种30%,而产量提高0.5%~7.9%.“烟农19号”和2个新培育的冬小麦品系2002AW5012、2002AW5011适于垄作,其产量水平为9 295.5~9 636kg/hm^2,比对照品种“宁冬6号”增产10.5%~14.5%.  相似文献   

2.
四川是草地资源大省,属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草地2 086.67万hm^2,占全省地域面积的43.0%,其中,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3个地方的天然草原面积达到了1 640.00万hm^2(可利用草原1 413.33万hm^2),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78.6%;盆周山区和盆地丘陵区分布446.67万hm^2草山草坡,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21.4%。2017年末,全省保留种草面积287.54万hm^2,其中,人工种草99.07万hm^2,改良种草188.47万hm^2。据监测,2017年全省各类饲草产量2 725.3亿kg,折合干草788.0亿kg。由于近年来四川草牧业发展速度加快,牛羊等草食牲畜数量增多,现有的饲草生产已经不能满足草牧业发展的需要,全省每年都要向外购买饲草,养殖成本加大,四川草牧业发展迫切需要优质高产饲草品种和配套栽培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2002-2003年,丹阳市连续两年示范种植两系法亚种间超级杂交粳稻获得成功.实产11077.5-11300kg/hm^2,比当地推广的常规品种9915增产稻谷1702.5~1950kg/hm^2。基本达到农业部制定的超级稻产量目标,增幅为18.2%~20.8%,增收2724~3120元/hm^2。为提高水稻单产、解决粮食短缺和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简而易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不同耕作方式对北方寒地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在北方寒地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可行性,进行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温度的试验研究并进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残茬覆盖对土壤层早期有明显的增温效应。保护性耕作的土壤耕作层地温比传统翻耕地温高,且随深度加深而差异减小,其中免耕覆盖处理增温幅度最大。从产量上看,免耕覆盖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达到8749.07kg/hm^2,比传统耕作高926.33kg/hm^2,增产11.84%;耙茬覆盖处理的产量为8686.39kg/hm^2,比传统高863.65kg/hm^2,增产11.04%。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和免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春季北方冷凉地区土壤温度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施氮水平的控制,研究农田土壤水盐分布和向日葵的产量变化规律,为改善盐碱地作物生长环境,增加产量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选取大同盆地,采用覆膜宽垄沟灌(G)和水平畦灌(Q)2种耕作灌溉方式,设置3种施氮水平,施氮量分别为156kg/hm^2(N1)、260kg/hm^2(N2)、364kg/hm^2(N3),以平作不施氮(QN0)为对照组,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用量分别45.7和54.84kg/hm^2。灌溉定额为340mm。结果表明:在不施氮条件下,沟灌垄上0~40cm电导率EC1∶5比水平畦灌电导率低15%~30%,沟中0~40cmEC1∶5比水平畦灌低40%~50%。40cm以下土层,沟灌土壤垄上和沟中EC1∶5比水平畦灌低20%~40%。而在施氮条件下,沟灌垄上0~40cm表层EC1∶5和水平畦灌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二者表层EC1∶5都略微增加,沟灌沟中0~40cmEC1∶5较水平畦灌低40%~60%。40cm以下沟灌沟中EC1∶5比畦灌低40%左右。在相同的灌水量下,沟灌沟中0~40cm表层含水率低于垄上覆膜表层含水率,而在整个生育期内除了降雨影响外,覆膜沟灌含水率均在10%~23%,与不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260kg/hm^2的施氮时,向日葵生长最优,盘径22.5cm、千粒重192.30g、籽粒产量4893.8kg/hm^2。综上分析,采用覆膜沟灌且施氮量在260kg/hm2左右能改善土壤水盐状况,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6.
1999和 2 0 0 0年的示范研究结果显示 ,茶园微喷灌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增效作用。 2年平均 ,微喷灌比地面灌减少灌水量 50 .3% ,产量比地面灌增加 4 2 .2 % ,灌溉水的水分生产率则由 0 .0 57kg/m3 提高到 0 .2 0 8kg/m3 ,增加了 2 6 4 .9%。  相似文献   

7.
2000年辽宁秋季农机作业形势十分严峻。一是特大旱灾,造成农业减产50亿kg,经济损失100亿元。农民减收,农民购机用机的能力下降。二是国家连续7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柴油价格同比增加48.9%,全省秋季农机作业成本增加4.4亿元,上涨345元/hm^2左右。三是农机作业任务艰巨,秋季机械翻灭茬作业量112.4万hm^2,机械收获20.8万hm^2,机械秸秆还田8.2万hm^2。  相似文献   

8.
1.1实际产量 据市统计局年报显示。丹阳市今年夏粮总面积2.598万hm^2,单产3885kg/hm^2,总产100867t。分别比去年-0.033万hm^2. 1095kg/hm^2, 27568t,其中小麦面积2.444万hm^2,单产3930kg/hm^2,总产96042t,分别比去年-0.063万hm^2、 1125kg/hm^2, 25786t;油菜总面积0.868万hm^2,单产2145kg/hm^2,总产18557t,分别比去年-0.034万hm^2、 540kg/hm^2, 4147t。统计结果表明,今年的夏熟产量大大好于去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耕农抗旱宝”对柴达木地区马铃薯生长的影响,选出在其种植过程中的最佳施用量,本试验以马铃薯“青薯6号”为供试材料,以施用不同量(22.5、27、31.5kg/hm^2)“耕农抗旱宝”为试验组,以不施用“耕农抗旱宝”为对照组,在青海省香日德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其对马铃薯土壤含水率、不同生育期形态特征、叶绿素、脯氨酸、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增大,在“耕农抗旱宝”施用层,同层土壤含水率降幅表现为对照组>试验组;施用“耕农抗旱宝”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结构;施用量为31.5kg/hm^2时,有利于马铃薯地上部分的积累;施用量为22.5kg/hm^2时,植株的光合效率最高;施用量为27kg/hm^2时,叶片脯氨酸含量最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随“耕农抗旱宝”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施用量为27kg/hm^2时,产量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较对照组高13.2%、52.26%。综合考虑,“耕农抗旱宝”施用量取27kg/hm^2时最有利于马铃薯产量的积累和节水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选系HZ14095作母本、自选系N182作父本组配成杂交玉米品种宿单617。2017—2018年的区域试验证明,平均产量10 077 kg/hm2,比对照增产9.77%,增产点达93.7%。2018年的生产试验证明,平均产量9 748.5 kg/hm2,比对照增产8.8%,增产点达到95.0%。2019年,宿单617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农采样器对北京周边典型农作区春季土壤风蚀进行了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延庆和大兴的留茬覆盖比传统翻耕分别减少风蚀量31.51%和45.61%;昌平免耕比耙耕减少风蚀量13.43%。如按年风蚀天数100天计算,延庆免耕地和翻耕地年风蚀量分别为8.45t/hm^2和12.337t/hm^2;大兴免耕地和翻耕地年风蚀量分别为3.073t/hm^2和5.65t/hm^2;昌平免耕与耙耕相比,年风蚀量分别为5.578t/hm^2和6.443t/hm^2。说明裸露农田风蚀对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保护性耕作可以明显减少农田扬沙扬尘,为北京周边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论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牧交错区实施的农艺与机械化技术方案、措施及实施效果.以农牧交错区的典型代表武川地区为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技术模式,总结了实施效果.经检测,麦类增产75~90kg/hm2,增幅为7%左右;油菜籽增产45~120kg/hm2,增幅为4%~7%;马铃薯由于带状保护而增产约900kg/hm2,增幅为6%左右;节省作业费50~255元/hm2;增收节支效益为270~480元/hm2.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减少风蚀30%~60%,减少地表径流30%左右,对防治沙尘暴、改善农牧业生态环境和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国土面积为1707.54万km^2,人口约1.486亿,其中农业人口为518万、占总人口的35%.俄拥有全世界10%的耕地,其中50%的可耕地为黑土地.据2000年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公布的数据,1999年俄拥有的土地总面积为6.999亿hm^2,农业用地1.976亿hm^2——耕地面积为1.209亿hm^2、草场牧场面积为0.726亿hm^2.俄罗斯人均耕地面积为0.84hm^2(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多达0.94hm^2),农业在俄罗斯政治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化学钾肥配施有机肥对烟草云烟87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贵州省黔东南州烟草种植区烟草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种施钾水平,分别为0水平(K_0:0 kg/hm^2)、1水平(K_1:120 kg/hm^2)、2水平(K_2:240 kg/hm^2)和3水平(K_3:360 kg/hm^2),4个施肥处理,同时每个处理配施有机肥(菜枯,M)2 250 kg/hm^2,调查各处理烟草在生育期内烟株主要的农艺性状、病害发生情况、烘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和烟叶产量。【结果】在成熟期,K_3处理烟株各项农艺性状除节间距外均显著优于K_0处理(p<0.05),与K_0处理相比,K_3处理烟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叶片数、茎围、节间距和根体积依次分别增加了27.64%、35.16%、56.38%、35.36%、17.06%和63.03%,与K_2处理相比,K_3处理相应指标增加了2.55%、4.83%、2.21%、29.27%、16.43%、22.64%。与K_0处理相比,K_3处理烟株的赤星病、花叶病和黑胫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51.69%、41.16%和45.35%,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44.27%、28.87%和41.56%,K_2处理相应病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28.63%、22.30%、35.61%;病指数分别降低了34.68%、10.18%、31.40%。随着施钾增加烟叶产量呈增加趋势,K_3处理烟叶的产量和产值比K_0处理分别提高了26.60%和36.03%,上等烟和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5.82%和2.26%,K_3处理产值显著高于K_0、K_1、K_2处理。【结论】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K_3处理烟株大田长势好,农艺性状好,抗病能力强,可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青贮玉米是河北省粮改饲的主要目标作物。为制定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选取灌水方式和施肥量作为因子进行青贮玉米试验。灌水方式设置畦灌和沟灌两个水平,施肥量设置4个水平,肥料用量在300~750 kg/hm^+2之间。研究结果表明,沟灌与畦灌相比,株高和鲜重分别增加2.2%和3.6%,沟灌有利于青储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施肥量对青储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影响显著,施肥量600 kg/hm^+2时青储玉米生长状况和产量最好,与750、450和300 kg/hm^+2施肥量水平相比,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和鲜重分别增加0.11%~27.8%、4.01%~10.55%、1.1%~1.8%和3.6%~15.6%。青储玉米鲜重产量介于69.09至81.4 t/hm^+2之间。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青储玉米鲜重与株高和叶面积指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沟灌、施肥量600 kg/hm^+2的处理组合有助于株高和叶面积生长,因此也有助于获得较高的青储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6.
311饱和最优设计在肥料推荐施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311饱和最优设计方法,推算玉米氮磷钾推荐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最高产量的氮磷钾肥组合为:N225kg/hm^2,P2O5 150kg/hm^2,K2O 180kg/hm^2;最高收益的氮磷钾肥组合为:N2O5,7kg/hm^2、P2O5 150kg/hm^2、K2O 148.9kg/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水稻蓄雨间歇灌溉模式节水减排效益。【方法】以鄱阳湖区双季早晚稻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和测坑试验,研究了水稻蓄雨间歇灌溉模式对灌溉定额、排水定额、降雨有效利用率、产量、稻田水分生产率,以及氮、磷排放量的影响,并与间歇灌溉和常规淹水灌溉试验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与淹水灌溉、间歇灌溉相比,蓄雨间歇灌溉灌排水量、灌排次数明显减少。双季早晚稻年平均灌水量分别减少975m^3/hm^2和1251m^3/hm^2,年平均灌水次数分别减少8次和7.5次;年平均排水量分别减少729 m^3/hm^2和893 m^3/hm^2,年平均排水次数分别减少5.8次和3.1次;蓄雨间歇灌溉降雨有效利用率明显提高。早稻降雨利用率分别提高12.40%和9.14%,晚稻分别提高6.84%和6.42%;蓄雨间歇灌溉模式下,双季早晚稻总氮排放量年平均减排7.64 kg/hm^2和3.12 kg/hm^2,减排幅度34.93%和14.26%;双季早晚稻总磷排放量0.180kg/hm^2和0.095kg/hm^2,减排幅度37.25%和70.59%。【结论】蓄雨间歇灌溉模式具有明显的节水、减排和提高降雨有效利用率的效果,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8.
1.当前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玉米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逐年加大,玉米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根据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玉米播种总面积为2760万hm^2,同比增长67.4万hm^2,增幅2.5%。其中东北地区播种面积为948万hm^2,同比增长49.4万hm^2,增幅5.5%,华北黄淮地区播种面积为1074万hm^2,同比增长15.7万hm^2,增幅1.5%。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统计局12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33亿斤,增长0.3%。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属历史上第二高产年。其中玉米4318亿斤、减少73亿斤,下降1.7%;稻谷4171亿斤、增加30亿斤,增长0.7%;小麦2595亿斤、增加19亿斤,增长0.7%;其他粮食作物1274亿斤、增加58亿斤,增长4.8%。2017年,各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  相似文献   

20.
土壤养分有效性是影响重金属富集植物的重要因素,为研究炭肥混施下土壤养分缓释特征及芥菜镉富集趋势,试验设置施肥比例(分别为基准施肥量的0、20%、40%、70%、100%,基准施肥量为N 350 kg/hm^2、P_2O5180 kg/hm^2、K_2O 180 kg/hm^2)以及施炭比例(炭肥质量比0、3%、9%)完全组合设计。结果表明:基于Logistic曲线模型模拟炭肥混施下土壤养分缓释特征及镉富集趋势效果较好,均方根误差占实测平均值的3. 29%~8. 37%且R2不小于0. 957 0。炭肥混施下土壤养分高效缓释的施肥比例区间为0. 99%~55. 18%,相比未施炭的有效氮、有效磷最大缓释效率值分别提升49. 17%~90. 00%、13. 25%~37. 35%,高效缓释下土壤养分含量提高17. 38%~40. 93%。镉富集下芥菜生物量通过土壤养分高效缓释增长119. 65%~263. 36%,且地上部相比根部的生物量高效累积最大效率值提高166. 67%~300. 00%,有效氮、有效磷响应区间分别扩大150. 00%、12. 51%,为镉由根部向地上部的转运提供动力基础;芥菜镉含量、富集系数在土壤养分高效缓释区间增长97. 79%~201. 96%。为满足芥菜镉高效富集并兼顾肥料节约,通过模型反算得炭肥混施策略优化为:9%施炭下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肥的比例分别为60. 58%、61. 32%、21. 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