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毛虫是一种繁殖力很强的害虫,它能够远距离迁飞、传播,扩散非常迅速,对松树危害特别严重。笔者根据生产实践,现提出防治松毛虫的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根据松毛虫秋季气温下降时下树越冬和春季气温回升时上树取食的活动规律,可进行树干塑料围环阻隔害虫上树、涂毒环触杀害虫和扒树盘及地下施药等。具体方法如下: 1、塑料围环:在松毛虫上树前,把宽4厘米的塑料条围树干缠绕,相互重叠1~2厘米,用图钉在重叠处按住,由于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杨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并对树干涂毒环、树干围缚毒绳、树上喷药、树下喷药四种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及投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树干涂毒环,树上喷25%灭幼脲3号2000~2500倍液是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拟除虫菊酯类是一种新型化学农药。具有触杀速效、低毒、用量少、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为探索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达到把松毛虫消灭在上树为害之前的目的。我们根据北方松毛虫冬季在树下越冬的习性,将国产与进口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制成药剂含量不同的毒笔,采取围绕树干涂毒环的方法,对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进行了上树前的阻杀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松毛虫可分为落叶松毛虫与油松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主要危害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等,老龄幼虫危害最为严重,特别是越冬后的幼虫,取食量大增,被害林木常常大片光秃以致枯死,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1生活史   落叶松毛虫与油松毛虫的生活史基本相似,大多 1年发生 1代,以 3~ 4龄幼虫在树干基部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下卷曲越冬。翌年春 4~ 5月,油松毛虫在日平均气温达到 5.7℃、落叶松毛虫在日平均气温达到 8~ 10℃时上树危害, 6月中旬结茧化蛹, 7月上旬开始羽化, 8月初出现秋代幼虫, 10月份下树越冬。   2…  相似文献   

5.
中国森林食叶害虫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森林食叶害虫研究概况。化学杀虫剂是防治食叶害虫的主要手段,在树干上涂毒环、打孔注药可防治多种食叶害虫。松毛虫赤眼蜂和白僵菌已被大量应用。利用病毒治虫正在发展。用黑光灯诱杀可降低害虫密度。  相似文献   

6.
树干涂毒环防治杨毒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干涂毒环防治杨毒蛾杨毒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危害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4月下旬左右,杨树展叶时幼虫上树取食叶片,严重时可将整株叶片吃光。该虫有晚上上树取食,天明下树藏匿的习性,故可采用涂毒环的方法防治。药液配制:柴油10~20份,20%速灭杀丁或...  相似文献   

7.
用毒环毒绳防治杜仲夜蛾李建林,吕永财(略阳县森防站)利用杜仲夜蛾3龄以后幼虫黎明前下树潜伏,傍晚上树取食的习性,以及其老熟幼虫下树入土化蛹的习性,在树干上涂刷毒环或绑扎毒绳,以阻杀幼虫。该法不仅能克服全树喷药带来的污染,而且还具有省时省工、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8.
室内试验表明,配制毒环药膏对杨尺蠖成虫毒杀快、效果好,50min死亡率达100%。在树干30~50cm处缠透明胶带,在其下缘涂2cm宽药膏毒环,防治杨尺蠖雌成虫、幼虫上树产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越冬马尾松毛虫幼虫蛰伏树干调查查准、查清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幼虫基数是指导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中龄林以上的马尾松林分内,碍于林木数量大、树干高等原因,给调查越冬虫口基数尤其是蛰伏树干2m以上的幼虫数量带来很大困难。多年来,我们对越冬马尾松毛虫蛰伏树干幼...  相似文献   

10.
消灭害虫,贵在不失良机。因此,掌握害虫的防治适期,是防虫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自一九六四年以来,我们在防治油松毛虫方面,采取了人工喷粉、喷雾、放烟、飞机喷粉、人工采卵摘茧、毒环、胶环、束草诱杀以及刮皮和树干基部撒药粉环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防虫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在不同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1.
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水悬浮剂对几种害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详细介绍了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水悬浮剂防治几种害虫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证明了该药对青杨虎天牛、落叶松毛虫、草地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剂持效期长达20d以上,可直接减少施药次数,降低施药费用,减少用药量,降低环境影响。根据不同害虫生活习性,可采用大面积喷雾、喷毒环、喷隔离带等不同施药方法防治。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目前松毛虫发生和防治状况,对燕山东部浅山区中常灾化学农药喷雾防治区,常灾毒环防治区和偶灾区内的赤松毛虫种群世代间数量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分别建立了人为干预情况下赤松毛虫种群世代间数量动态模型。对于进行赤松毛虫种群世代间数量动态预测和分析人为干预效果(防治效果)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触破式微胶囊剂的研制过程和杀虫机理。林间推广示范试验表明 ,触破式微胶囊剂对天牛成虫有击倒快、药效好且持效期长的特点。该剂喷施于树干上后 ,40天内都能保持对新出孔天牛成虫 90 %~ 1 0 0 %的校正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用绿色威雷杀虫剂防治落叶松毛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刚  贺崇新等 《林业研究》2002,13(2):162-163
绿色威雷是一种触破式微胶囊杀虫剂。于2001年4月在讷河市保安林场对该杀虫剂防治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T.)进行了药效试验。在越冬幼虫上树之前,分别用150,250,350,和450倍药液喷洒落叶松树干,喷洒长度(高度)为1.0, 2.5, 5.5 m。防治结果表明,喷洒150,250,350倍药液取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幼虫死亡率达97%),450倍液的防治效果为70%幼虫死亡率。绿色威雷杀虫剂可以用作春季防治落叶松毛虫越冬幼虫的一种有效的杀虫剂。推荐使用350倍液和1m的喷洒长度。表1参5。  相似文献   

15.
油松毛虫越冬状况及其对冬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峰地区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在树干垂直方向上虫口分布百分率呈递减趋势,树干不同部位越冬松毛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树干上越冬的松毛虫仅点越冬总虫口的3.7%,且保持了98%的高死亡率,不足以对冬季防治松毛虫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油松毛虫是油松林的毁灭性食叶害虫之一 ,发生严重的时候能将松针吃光 ,严重地影响了油松林的生长。如果连年受害时 ,会使松树枯死。根据油松毛虫下树越冬 ,翌年春天上树继续危害的生活习性 ,如果掌握好越冬幼虫出蛰上树的时机进行防治 ,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 3月~ 4月份 ,我们在较大面积综合防治油松毛虫的同时 ,在灵丘林场用塑料布 (4.5丝厚 )围塑料环和用溴氰菊酯喷毒环进行小面积防治试验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 试验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2 .5 %溴氰菊酯、柴油 ,药油比例为 1∶ 15 ,每公顷用药、油混合液 1.6 kg(16年生油…  相似文献   

17.
塑料薄膜环围扎树干防治落叶松毛虫文/黄建奎陈久君刘玉琴落叶松毛虫是危害落叶松的主要害虫之一,采用塑料薄膜环围扎树干防治落叶松毛虫,不但可降低防治成本,而且防治期长,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防治落叶松毛虫的好方法。落叶松毛虫有一个特殊的...  相似文献   

18.
<正> 松毛虫以幼虫在树下越冬,翌春上树继续为害。根据这一生物学特性,用毒环法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一)“毒笔”毒环:“毒笔”是由石膏、滑石粉做载体,配以速灭杀丁等菊酯类农药,加入适量防雨剂和水,调制加工成笔状制剂。在秋季幼虫下树前或春季幼虫上树前5天,于树干胸高处刮去老皮30—40厘米宽,用“毒笔”在上面划两道闭合环,即可触杀上、下树的幼虫。  相似文献   

19.
根据松毛虫以幼虫态在树下越冬,翌年上树,树干是必经之路的原理,有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采用胶环和毒环法治松毛虫经验的启示下,辽宁省阜新市化工所和沈阳农学院林学系,阜新县国家店林场,阜新市、县森保站等单位协作,经过两年研究,试制成毒粘胶环阻杀越冬幼虫上树试验初获成效。毒粘胶环系采用化学胶(要求遇水不稀释,阳光幅射不骨化,不流胶)和速效毒杀剂及乳化剂等配成,现配现用,不宜久放。化学胶主要起延长触杀剂手“使幼虫爬行迟缓,以增加中毒机率的作用。为此粘性不宜过大,过粘时即能造成“虫尸搭桥”后续幼虫从虫尸通过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 ,赤峰地区油松毛虫在树干垂直方向自下而上虫口分布百分率呈递减趋势 ,树干不同部位越冬松毛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山坡不同坡向之间 ,山坡与平地之间树干上越冬松毛虫死亡率也无显著差异 ,树干上越冬的松毛虫仅占越冬总虫口的 3.7% ,且保持了 98%的高死亡率 ,不足以对冬季防治松毛虫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