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3个品种幼龄牛的育肥和屠宰试验表明,在科学饲养管理条件下,幼龄牛的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及肉的品质都有明显地提高。夏洛来杂种牛的产肉力最高,在平均日增重上,夏洛来比西门塔尔和草原红牛分别增加148g和212g,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程葆春 《当代畜牧》2013,(12):49-50
对21~23月龄的12头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安格斯与黄牛级进杂交二代优质改良牛进行60d强度育肥,测定分析4个品种牛的生长指标、屠宰指标、肉的品质3个指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在生长指标上西门塔尔平均日增重1506g,夏洛来平均日增重为1390g,利木赞平均日增重为1054g,安格斯平均日增重为823g。结果表明,西门塔尔和夏洛来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他之间差异均极显著。在屠宰指标上,西门塔尔屠宰率为57.86%,净肉率为50.22%,肉骨比6.57,夏洛来屠宰率为60.28%,净肉率为51.47%,肉骨比5.41,利木赞屠宰率为57.80%,净肉率为50.48%,肉骨比为6.91,安格斯的屠宰率为57.48%,净肉率为48.81%,肉骨比为5.67。结果表明夏洛来的屠宰率与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之间差异极显著,其他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对净肉率而言,夏洛来、利木赞、西门塔尔与安格斯之间差异极显著;夏洛来与西门塔尔、利木赞之间差异显著;利木赞与西门塔尔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品种的肉骨比差异不显著。在肉品质这一指标上,嫩度、眼肌面积、优质肉的比例中西门塔尔最佳。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择15月龄的体重相近的、健康的、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草原红牛、红安格斯牛等4个高代杂交品种肉牛,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180天后进行屠宰.取背最长肌研究肌肉组织结构与肌肉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面积上:草原红牛最大其次是夏洛来、西门塔尔,红安格斯牛最小,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肌纤维根数上:红安格斯牛最多,其次为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草原红牛最少,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肌肉剪切力上:草原红牛最大其次是夏洛来、西门塔尔,红安格斯牛最小,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说明肌肉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面积越大、肌纤维根数越少的肌肉剪切力越大,肌肉嫩度越差,肌肉组织结构是影响肌肉嫩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利木赞杂种一代牛育肥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木赞杂种一代牛不同方式育肥试验结果表明,在科学饲养管理条件下,利木赞杂种一代牛的平均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及肉的品质都有明显的提高.杂种一代牛的平均日增重在放牧期和舍饲期,比相同饲养条件下的草原红牛分别增加161 g和180 g,屠宰率和净肉率均高于草原红牛.  相似文献   

5.
河北黄牛改良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根据杂交组合试验结果和生产条件,制订了河北黄牛改良区域规划;北部承德地区以肉牛为主,用夏洛来牛或肉乳兼用西门塔尔牛改良,张家口坝上继续搞好草原红牛的培育,山区和广大平原区以肉乳兼用牛为主,用西门塔尔牛改良;城市郊区和工矿区以乳用牛为主,用黑白花牛改良。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肉牛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2001年日历年度饲养牛301多万头,约占全国饲养量2.28%,作为产肉用途的牛有226多万头,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中东部的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品种有蒙古牛、科尔沁牛、草原红牛、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及其杂交后代等。  相似文献   

7.
天农肥育牛用添加剂饲喂肉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年龄2~3岁,体重300~400千克的夏洛来杂公牛,西门塔尔杂交牛及黑白花公牛等品种牛共20头,用天津农学院研制的“天农肥育牛用添加剂”进行了肥育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牛平均日增重1.282千克,对照组牛为1.012千克,试验组比对照组牛平均头日增重多0.27千克,经t经验两组牛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经济收益比对照组头日净协1.93元。  相似文献   

8.
三元杂交牛12和18月龄肉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择健康无病、发育正常、膘情中等的夏洛来×西门塔尔×本地牛(夏西本)、皮埃蒙特×西门塔尔×本地牛(皮西本)、利木赞×西门塔尔×本地牛(利西本)、西门塔尔×西门塔尔×本地牛(西杂二代)各10头,从6月龄开始育肥,测定其增重、饲料消耗及其12和18月龄的屠宰成绩。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以皮西本、利西本较高,分别为0.96kg、0.90kg,并与西杂二代差异显著(P<0.05);饲料消耗以皮西本较少,每kg增重消耗精、粗饲料分别为4.03kg和5.98kg。以皮西本和利西本2个杂交组合的屠宰成绩较好,18月龄屠宰率分别为61.50%、61.17%,净肉率分别为52.59%、49.21%。各组试验牛的高档肉块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9.
利木赞牛杂交改良对草原红牛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纯种草原红牛和含1/2利木赞血缘的改良草原红牛各16头在相同营养水平和饲养条件下进行10个月的集中舍饲育肥,研究了2组牛生长速度、产肉率及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和嫩度等肉质水平。结果显示, 改良牛的体高、体长、胸围、体质量、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等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草原红牛(P<0.01或P<0.05),改良牛的眼肌面积比草原红牛增8.39%,大理石花纹等级和嫩度剪切力值也略大于草原红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利木赞牛对草原红牛的肉用性能改良效果显著,且对草原红牛的肉质没有明显影响,草原红牛保持了其原有肉质好的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10.
育肥牛用增肉剂处理后有一定的增重和产肉效果。本试验把24头牛按年龄、品种、体重分成3组,两个试验组16头牛在耳背侧皮下埋植进口与国产两种增肉剂。其结果表明,埋植国产增肉剂的试验Ⅰ组比对照组增重提高31.07%(P<0.01);埋植进口增肉剂的试验Ⅱ组比对照组提高22.82%(P<0.05),西门塔尔杂种牛、夏洛来杂种牛和本地牛都比对照组增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实用技术     
怎样选购肉用架子牛一、选购肉用品种架子牛不同品种的架子牛增重速度差异很大。肉用杂种牛具有产肉性能好、增重快、效益高、肉质好等特点,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肉用杂种架子牛日增重达2千克以上,而一般牛仅在1千克左右。因此,要选购夏洛来、西门塔尔、利木赞等...  相似文献   

12.
一、品种:要选择最优的杂交肉牛品种,如夏洛来、西门塔尔杂交一代公牛的育肥效果较好,平均日增重1.25kg和1.12kg。我国的良种黄牛如秦川牛、南阳牛等,平均日增重也可达到1kg以上。  相似文献   

13.
草原红牛导入利木赞血后产肉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随机选择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体重接近、身体健康的7月龄公牛33头,按血缘关系分为三组,草原红牛、含1/2及1/4利木赞血分别为10头、13头和10头。试牛进行为期326 d的育肥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分析了体重、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及背最长肌肉样中粗蛋白、粗脂肪、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结果草原红牛导入利木赞血后育肥牛出栏体重、日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均有显著提高;肉中粗脂肪含量随着外血量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粗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则相反;肉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无明显变化。表明草原红牛导入利木赞血后可以提高草原红牛的产肉性能且对草原红牛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不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肉牛小肠黏膜绒毛结构的差异性,试验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方法对4个不同品种成年肉牛的小肠绒毛结构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和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西门塔尔牛的绒毛长度最长,与夏洛莱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草原红牛和利木赞牛比较均差异极显著(P<0.01);草原红牛的绒毛宽度最大,与夏洛莱牛和西门塔尔牛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利木赞牛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草原红牛的隐窝深度最深,与其他品种牛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夏洛莱牛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值最大,与利木赞牛和西门塔尔牛比较均不显著(P>0.05),与草原红牛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不同品种肉牛性成熟时期小肠黏膜的绒毛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预示着不同品种肉牛的消化吸收能力、饲料利用率、生长速度等生产性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对脂肪代谢的影响,进而提高牛肉品质,试验选择红安格斯牛[纯种红安格斯(♂)与蒙古牛(♀)杂交后代]、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红牛和夏洛莱牛[纯种夏洛莱(♂)与蒙古牛(♀)杂交后代]等4种杂交肉牛各6头,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180 d后进行屠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背最长肌LPL基因mRNA表达量,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背最长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草原红牛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肉牛(P0. 05),肌内脂肪含量高低顺序为草原红牛夏洛莱牛中国西门塔尔牛红安格斯牛,组间均差异显著(P0. 05);LPL基因mRNA表达量草原红牛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肉牛(P0. 05),LPL基因mRNA表达量顺序为草原红牛夏洛莱牛中国西门塔尔牛红安格斯牛,组间均差异显著(P0. 05)。说明LPL基因对脂肪合成代谢有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阐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草原红牛和夏洛莱牛各6头,分为4组,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180 d,屠宰,采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测定背最长肌PPARγ基因mRNA表达量,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背最长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草原红牛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牛(P0.05),顺序为草原红牛夏洛莱牛西门塔尔牛红安格斯牛;草原红牛PPARγ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肉牛(P0.05),顺序为草原红牛夏洛莱牛西门塔尔牛红安格斯牛。说明PPARγ基因对脂肪合成代谢有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利用草原红牛和肉用群体(含1/4利木赞血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牛,按营养水平分为高、低营养水平组,进行育肥、屠宰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高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5);肉用群体高营养组在日增重和饲料报酬上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肉用群体高营养组的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5)。  相似文献   

18.
选择不同杂交品种肉牛和本地黄牛共40头,即西黄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夏黄牛(夏洛来牛×本地黄牛)、皮黄牛(皮埃蒙特牛×本地黄牛)的F1和黄牛(本地黄牛)公牛各10头,进行了100d育肥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夏黄牛(1334g)、西黄牛(1309g)和皮黄牛(1121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黄牛(827g,P0.05),西黄牛和夏黄牛平均日增重也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而西黄牛和夏黄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夏黄牛(61.3%)、西黄牛(60.8%)和皮黄牛(58.2%)屠宰率均显著高于黄牛(51.2%,P0.05),杂交组肉牛屠宰率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个杂交组肉牛净肉率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虽然西黄牛和夏黄牛净肉率间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却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P0.05)。3个杂交组牛肉眼肌面积均比黄牛大,而杂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西黄牛和皮黄牛牛肉大理石纹状度较好,夏黄牛肉嫩度不如西黄牛、皮黄牛和黄牛。4个组之间牛肉的pH和灰分没有差异(P0.05),但是黄牛肉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3个杂交组牛(P0.05),皮黄牛肉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牛。  相似文献   

19.
不同杂交品种肉牛育肥效果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不同杂交品种肉牛和延边牛共 2 0头 ,即西黄牛 (西门塔尔×延边牛 )、夏黄牛 (夏洛来×延边牛 )、皮黄牛 (皮埃蒙特×延边牛 )的F1和黄牛 (延边牛 )公牛各 5头 ,进行了 10 0天育肥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夏黄牛 (13 3 4g)、西黄牛(13 0 9g)和皮黄牛 (112 1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黄牛 (82 7g ,P <0 0 5 ) ,西黄牛和夏黄牛平均日增重也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 ,而西黄牛和夏黄牛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夏黄牛 (61 3 % )、西黄牛 (60 8% )和皮黄牛 (5 8 2 % )屠宰率均显著高于黄牛 (5 1 2 % ,P <0 0 5 ) ,杂交组肉牛屠宰率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个杂交组肉牛净肉率均显著高于黄牛 (P <0 0 5 ) ,虽然西黄和夏黄净肉率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但是却分别显著高于皮黄。三个杂交组肉牛眼肌面积均比黄牛大 ,而杂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西黄和皮黄大理石纹状度较好 ,夏黄牛肉嫩度均不如西黄牛、皮黄牛和黄牛。四个组之间牛肉的PH和灰分指标没有差异 ,但是黄牛肉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高于三个杂交组牛 ,皮黄牛肉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组牛。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利用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杂交牛作为试验牛种,按营养水平分为高、中营养水平组,进行育肥、屠宰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以安格斯杂交牛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脂肪酸含量较高;粗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以夏洛来牛含量较高。但组间和组内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