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种化学药剂防治鼢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3种化学药剂防治鼢鼠的试验表明:磷化锌灭鼠率为88.8%,氟乙酰胺灭鼠率为92.6%,“鼢鼠灵”防治效果为87.5%,灭鼠率为82.5%。  相似文献   

2.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中华鼢鼠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鼢鼠灵(当归)毒饵防治落叶松人工林中中华鼢鼠3a中的防效分别为52.16%、52.99%和53.53%,低于其它地方所做的试验结果,需进一步研究寻找原因。纸壳电雷管炸灭法对中华鼢鼠的防效3a分别为89.74%、90.21%、91.34%,春季一次处理可控制其危害,但要严格执行有关安全使用规定,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3.
针对肃南县草原鼠害发生情况,分别使用不同浓度鼢鼠灵饵粒、D型肉毒素和C型肉毒素,对祁连山区高山草甸草原的中华鼢鼠进行精确用药灭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的不同浓度毒饵中,0.15%D型肉毒素毒饵防治中华鼢鼠的灭效高于90%,与说明推荐量的0.50g鼢鼠灵毒饵的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0.50g和0.60g鼢鼠灵毒饵的灭效相同,在实际使用中按说明的使用量即可,加大使用药量无显著效果。因此,在肃南县高寒地区大面积防治中华鼢鼠,D型肉毒素毒饵可以推广使用,用药浓度以0.15%为好。  相似文献   

4.
唐俊伟  张明  马志贵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144-144,152
探究鼢鼠灵、0.2%C型肉毒杀鼠剂、0.2%D型肉毒杀鼠剂对青海省高原鼢鼠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投饵施药法,鼢鼠灵防治效果达82%以上,明显高于0.2%C型肉毒杀鼠剂、0.2%D型肉毒杀鼠剂防治效果(p〈0.05)。鼢鼠灵杀鼠剂适宜在青海省大面积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武山县洛门镇灭鼠技师汪应善经多年研制的鼢鼠灵,于1991年至1992年进行了防治中华鼢鼠试验示范和田间有效鼠洞选择及投药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鼠灵对中华鼢鼠有显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达80%以上,新食占法比开洞封洞法确定有效鼠洞的度高,插孔法较开洞法投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甘肃鼢鼠对油松危害动态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以油松林、甘肃鼢鼠和防治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分析法,组建了甘肃鼢鼠种群、油松、林价、投饵密度等一系列模型,并以经济指标偶联求得防治甘肃鼢鼠的动态经济阈值模型。结果表明:毒饵单价低时,切封洞法经济阈值最大,插洞法最小;而毒饵单价高时,插洞法最大,切封洞法最小;防治定植1年生油松经济阈值较大,4~5年的最小,定植6年后经济阈值逐渐增加。从林地油松被害数量估测模型得知,油松应营造在甘肃鼢鼠2.4只/hm~2以下的林地,才能保证成林。  相似文献   

7.
高原鼢鼠终年在地下洞道内生活,对其全面防治十分困难。通过实践总结出配制鼢鼠喜食的毒饵及在有效洞内投药是防治鼢鼠的关键,且该防治方法的费效比较高。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安塞县黄土高原林地鼢鼠危害的情况,介绍了其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深坑栽植、药剂蘸浆、植物抗逆袋、生物诱杀、物理空间隔离、毒饵杀灭、物理捕杀等内容,以期为防治鼢鼠、确保森林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退耕还林(草)地工程区设置鼠害防治试验示范小区,对中华鼢鼠运用灭鼠雷、人工地箭及鼢鼠灵防治试验,试验结果鼠药的最佳投放时间应为每年的4~5月份为好,灭鼠雷及人工地箭都堪称为杀灭中华鼢鼠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大山门林场进行了中华鼢鼠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对比试验,通过4种药剂毒饵、新式弓箭、植物趋避、营造混交林等防治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鼠道难毒饵不仅防治效果较好(90%),且属生物制剂以物理方式促使鼠肠道梗阻致脏器衰竭死亡,只针对鼠类,对人、畜、禽无害,无二次中毒,安全无污染,残药可不回收;银恒快速捕鼠器的防治效果为90.0%~96.7%,平均93.3%;植物趋避作用的黄花菜、蓖麻地块内,无鼢鼠危害;营造混交林比油松成林遭受危害轻,都是目前防治中华鼢鼠较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磷化铝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明确磷化铝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经0.1、1mg.g-1和10mg.g-13个浓度磷化铝熏蒸处理后,供试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磷化铝处理土壤后,各个浓度的磷化铝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具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但一段时间后低浓度(0.1mg.g-1)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恢复至对照水平。磷化铝对土壤脲酶表现为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低浓度处理对土壤中的蔗糖酶活性抑制作用不明显,而高浓度(10mg.g-1)处理表现为强烈的抑制作用;各浓度处理初期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表现为抑制或激活作用,但到第30d,恢复至对照水平。这说明,施入常规剂量的磷化铝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12.
试验证明,旱地玉米免耕秸秆覆盖使玉米螟和玉米黑粉病的为害减轻,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为害加重。玉米丝黑穗病、玉米黑粉病和玉米螟的防治策略是尽可能地减少覆盖秸秆中病穗的残存和越冬基数;地下害虫防治应推行种子包衣技术和在为害期撒播毒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影响冬季满洲里地区能见度的天气现象烟幕的成因分析出发,利用1957-2009年烟幕出现的次数进行分析,找出烟幕冬季的月年变化规律。统计发现,满洲里地区烟幕日主要集中在冬季的11月至次年的2月。并通过满洲里地区近10年烟幕资料详细分析,结合烟幕发生时的天气特征,以及烟幕与各种天气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出烟幕现象的气象预报着眼点。发现烟幕日多产生在高压系统控制下,冬季烟尘排放量多于其他季节、风速较小、大气层结稳定(常有逆温层存在)是多烟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沙鼠的防治技术和对策,保护人工梭梭林不受大沙鼠危害。[方法]以0.5%大卫(溴敌隆母液)、克鼠星1号、磷化锌、鼢鼠灵、C型肉毒素为供试药剂,在民勤县人工梭梭林内对大沙鼠进行化学防治试验,采用堵洞法调查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0.5%大卫和磷化锌的防治效果较好,校正灭洞率分别为88.24%和83.39%;克鼠星1号和C型肉毒素的校正灭洞率分别为78.75%和71.24%;鼢鼠灵的防治效果最差,校正灭洞率为9.67%。0.5%大卫与克鼠星1号、C型肉毒素存在显著差异(P<0.05),磷化锌与C型肉毒素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0.5%大卫、磷化锌和C型肉毒素对民勤县人工梭梭林大沙鼠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自主研发的蛇形管毒饵站的使用效果,于2007年7月在哈尔滨市民主乡高玉环屯水稻田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样地中的毒饵站平均毒饵消耗量的下降趋势符合y=5.169 3e-0.0685x,R2=0.984 5;在对照中平均饵料消耗量增长趋势符合y=1.820 7e0.027x,R2=0.966 7。说明在处理样地中的毒饵消耗随着害鼠数量的减少而逐渐减少,对照样地中害鼠对毒饵站中的饵料选择性增加,使饵料的消耗量逐渐增加。夹夜结果为处理平均捕获率为2%,对照平均捕获率为11.33%,防治率为82.35%,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使用毒饵是有效控制红火蚁发生和危害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明确了不同剂量0.045%茚虫威饵剂处理对不同活蚁巢密度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建立了4 个活蚁巢密度、饵剂剂量和防治效果之间的关系方程,获得了防治红火蚁的0.045%茚虫威饵剂的理论使用剂量:单个蚁巢处理饵剂3~6 g、100 m2面积撒施25~30 g。  相似文献   

17.
红火蚁防治中茚虫威饵剂使用剂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毒饵是有效控制红火蚁发生和危害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明确了不同剂量0.045%茚虫威饵剂处理对不同活蚁巢密度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建立了4个活蚁巢密度、饵剂剂量和防治效果之间的关系方程,获得了防治红火蚁的0.045%茚虫威饵剂的理论使用剂量:单个蚁巢处理饵剂3~6 g、100 m2面积撒施25~30 g.  相似文献   

18.
硒铜镁对黄牛地方性氟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2 头地方性氟病黄牛随机分为4 组, 每组8头。1 组为对照组, 饲喂基础日粮, 2~4 组为试验组, 每天饲料中分别添加0.25 m g/kg 硒; 15 m g/kg 铜和0.25 m g/kg 硒 15 m g/kg 铜 1 m g/kg 镁, 连续饲喂83 d, 观察硒铜镁对地方性高氟黄牛体氟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方性氟病黄牛血硒、血铜含量远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 血氟明显超标。加硒组 (2组) 和加硒铜镁组 (4组) 黄牛血清氟含量第83 天与第0 天以及同期对照组牛相比, 下降极显著 (P< 0.01), 血硒随饲料硒的添加量而上升, 并维持在正常水平, 血铜值反而下降。加铜组 (3 组) 黄牛血清氟含量明显降低 (P< 0.05), 血铜值也随之降低 (P< 0.05), 血硒变化不明显 (P> 0.05)。地方性氟病黄牛添加适量的硒铜镁, 能增加血氟的排出, 提高血硒含量, 但降低了机体的血铜值。揭示硒铜镁能防制动物地方性氟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对污泥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孟德  何国伟  刘灵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34-11435,11442
[目的]研究重金属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污水处理厂好氧池中的絮状活性污泥为材料,配制模拟废水研究铜、锌、铬、铅、汞等5种重金属对活性污泥的毒害效应及重金属中毒活性污泥培养后的活性恢复情况。[结果]5种重金属均可降低活性污泥的COD去除率和污泥系统中微生物脱氢酶的活性,其中铜、汞的影响最明显,这2种重金属浓度为45mg/L时,系统的COD去除率降至50%。活性污泥的SVI值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加入模拟废水曝气培养后,锌、铬、铅等重金属中毒的活性污泥可恢复活性,汞中毒的活性污泥不能恢复活性,铜中毒活性污泥恢复后的活性与铜浓度有关。[结论]重金属可降低污泥系统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红脂大小蠹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立木磷化铝熏蒸、树干喷药、药剂涂环、打孔注药、饵木诱杀等方法,对红脂大小蠹进行了化学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立木磷化铝熏蒸、打孔注药、树干喷药等方法防治效果平均在80以上,林内设置饵木可降低虫口数量28.3,药剂涂环防治效果较差.利用树虫一针净、40久效磷、40氧化乐果打孔注药后第10 d的防治效果均可达到80以上,尤其利用一针净不仅携带方便、药效持久,而且无药液的挥发和流失,在成虫或幼虫盛发期使用每厘米胸径2.5 mL的注入量可有效杀死侵入立木树干及根部的幼虫或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