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价睫状前动脉结扎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应用睫状前动脉结扎术治疗45例(45眼)难治性青光眼,随访2~5a.结果 睫状前动脉结扎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率为88.9%.结论 睫状前动脉结扎术对于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白菜花药培养胚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个小白菜杂交种为试材,采用花药培养方法,研究胚状体发生及其再生植株的诱导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小孢子胚状体发生频率有明显差异.有10个基因型诱导得到胚状体.最高的出胚率达到18.31%;适宜浓度的活性炭可以促进胚状体的诱导,培养基中添加谷胺酰氨可以提高胚状体的诱导率;1.0%的琼脂浓度为胚状体继代培养最适宜的浓度,MS 1.0%琼脂为小白菜小孢子植株再生最适宜的培养基.不同透性的封口膜对小白菜生根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苇状羊茅     
苇状羊茅也称苇状狐茅、羊茅. 苇状羊茅原产于欧洲,天然分布于乌克兰、伏尔加河流域、北高加索、西伯利亚等地.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野生种分布,北方暖温带及南方亚热带都有栽培.在欧、美为重要栽培牧草之一.  相似文献   

4.
2012年在江油地区开展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机插与常规毯状秧盘育秧机插对比试验,试验面积115亩,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机插技术平均亩产557.5 kg,比常规毯状秧盘育秧机插增产5.4%.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技术是一项节约、增效的水稻种植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西葫芦离体雌核发育胚状体成苗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西葫芦杂交组合20-3-9×17为供体,进行未受精胚珠的离体培养,诱导离体雌核发育。分析表明,培养基的碳源、外源激素配比对胚状体的形态建成及成苗有显著影响,以30 g.L-1蔗糖或20 g.L-1葡萄糖做为胚状体诱导培养基的碳源、添加4.00 mg.L-12,4-D 0.25 mg.L-1NAA 1.00 mg.L-16-BA或4.00 mg.L-12,4-D 0.5 mg.L-1NAA 1.00 mg.L-16-BA,并以20 g.L-1蔗糖或葡萄糖作为成苗培养基的碳源,可使健全胚状体成苗率达95.0%以上。未受精胚珠取样部位与胚状体转接时期也是影响胚状体成苗的重要因子,取自子房中部的胚珠诱导出的健全胚状体比例与成苗率均较高;胚状体形成后1周内转接有利于成苗。  相似文献   

6.
一、症状 主要为害茎和茎基部及叶柄.被害株外观呈调萎状,患部褐色湿润状或变软腐烂,表面缠绕蛛丝状霉,即菌丝体.后病部表面及茎腔内产生黑褐色鼠状菌核.  相似文献   

7.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的花药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个基因型的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进行了花药培养.结果表明,在Keller培养基上可以直接诱导出胚状体,胚状体的诱导率与基因型、培养基的添加物等有关.基因型不同,胚状体的诱导率也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降低胚状体的诱导率,加入0 1mg·L-1的6 BA和0 1mg·L-1NAA能提高胚状体诱导率.  相似文献   

8.
倒伏在玉米生产田中常有发生.玉米倒伏有三种情况,即茎倒状、根倒状、茎倒折.因此,要加强防治,减轻倒伏,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9.
1.分布于马类眼球的动脈有两条睫状前动脈,两条睫状后长动脈,一条睫状背侧动脈和一至三条睫状后短动脈。依其对眼球的关系位置命名为睫状背侧前动脈,睫状腹侧前动脈,睫状内侧后长动脈,睫状外侧后长动脈,睫状背侧动脈和睫状后短动脈。2.睫状背侧动脈和睫状背侧前动脉分别起源于眼外动脈;睫状腹侧前动脈、睫状外侧后长动脈、睫状内侧后长动脈和睫状后短动脈以一总干——眼球支——起源于眼外动脈。3.睫状腹侧前动脈和睫状背侧前动脈在眼球之腹侧和背侧靠近巩膜缘穿过巩膜时,各分为一内侧支及一外侧支在睫状体与巩膜之间向两侧伸延并分别与睫状内侧后长动脈及睫状外侧后长动脈之侧支吻合构成一动脈环围绕于睫状体之外。由此动脈环分出之侧支分布于睫状休及其附近之脈络膜。此动脈环依其所在之位置命名为睫状体动脈环。4.睫状体动脈环围绕于虹膜大动脈环之外周且与之成同心圆排列。睫状体动脈环血管之口径较虹膜大动脈环者为小。在此二动脈环之间有若干吻合支。  相似文献   

10.
植物组织培养中胚状体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960年法国的Moyel首次成功地应用组织培养进行兰花快速繁殖,开创了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新时代.其后,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种苗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组织培养进行繁殖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器官发生,二是通过胚状体诱导.采用胚状体诱导繁殖速度快,遗传稳定性高,可直接繁育优良杂种,变异率低.并能克服器官培养所难以避免的问题.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影响胚状体诱导的因素尚不明了,品种间、组织材料间差异很大,产生胚状体的愈伤组织及胚状体的诱导率低而不稳,胚状体常易出现白化苗及发生畸型现象.从而严重影响着胚状体诱导快速繁殖技术的发展.因此,本文试图收集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本人近几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综合分析,以供植物组织培养工作者和有关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1.
1.症状 1.1根染病开始出现淡褐色湿润状斑块.逐渐变黑褐色湿腐状,可引起地上部茎叶萎蔫死亡. 1.2茎染病多在近地面或分又处,先出现暗绿色,湿润状不定形的斑块,后变为黑褐色至黑色病斑.病部常凹陷或缢缩,皮层软化腐烂,致使上端枝叶枯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山东丹参与其近缘种种子状果实的形态特征。[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丹参(Salvia shandongensis)及其同属植物丹参(S.miltiorrhiza)、白花丹参(S.miltiorrhiza f.alba)、南丹参(S.bowleyana)发育良好的成熟种子状果实进行比较观察。[结果]4种丹参种子状果实形态、大小和外壁网状雕纹特征均具有较显著区别:山东丹参种子状果实椭圆形,负网状雕纹,网眼凸起类四边形,具细密丝状横纹,与丹参种子状果实宽椭圆形,网状雕纹,网眼凹陷呈方形,以及与南丹参种子状果实梭形,网状雕纹,网眼中央微凸呈多边形均有明显区别。[结论]该研究首次为山东丹参积累了种子状果实资料,为确立其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和研究其种质提供了种子状果实形态的重要依据;丹参种子状果实形态特征及外壁网状雕纹与前人报道相一致,为揭示山东丹参与丹参之间的亲缘关系及种间分类鉴定提供了种子状果实依据,也为丹参类植物种的鉴别及引种栽培、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花药培养建立辣椒DH纯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试验结果表明 ,基因型是影响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主要因素 ,激素是影响辣椒胚状体诱导率的重要因素 ;0 .1mg/L的 2 ,4-D和 0 .1mg/L的KT配比适合大部分辣椒基因型成功出胚 ,且出胚率较高。在不同的时期接种 ,相同基因型胚状体的诱导率存在显著差异。添加活性炭能提高胚状体的诱导率 ,在 0 .2 5 %~ 0 .5 %的浓度区间内得到的诱胚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孙明  董婧  柴雨  李玉龙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0):3222-3232
白色霞水母是我国近海主要大型灾害水母种类之一,其暴发性增殖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温度(7.5、11、14.5、18、21.5和25℃)和投饵频次(1次/2d、1次/8d和1次/16d)对白色霞水母无性繁殖与螅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白色霞水母足囊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8-25℃,足囊繁殖随温度和投饵频次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对白色霞水母横裂率和横裂次数的影响显著,温度越高,白色霞水母发生横裂生殖的时间越早,横裂生殖速度越快,重复横裂次数越多,释放的碟状体数量也越多.横裂率和横裂次数随投饵频次的增加而递增.白色霞水母螅状体在7.5-25℃范围的成活率均为100%,其生长速度随温度和投饵频次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和投饵频次对白色霞水母螅状体足囊繁殖、横裂率和螅状体生长具有明显的交互效应.螅状体的横裂次数和初生碟状幼体伞径随螅状体柄径增大而递增,呈线性相关.研究表明,温度、投饵频次即营养条件显著影响着白色霞水母的种群数量,说明海水水温上升、富营养化或渔业资源锐减导致的浮游动物量增加均可能诱发白色霞水母暴发性增殖.结论为进一步探索大型水母暴发的生态环境机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岛状皮瓣在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鼻部皮肤缺损多采用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鼻背部或鼻侧部较大缺损(直径在2.5~3.0 cm以上)修复则采用额部滑车上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对于下睑部、眶周、颜面部较大面积缺损的修复则应用额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23例颜面部软组织缺...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蜜蜂螺原体的生长、生殖及致病特点,以分离自患"爬蜂病"蜜蜂体内的螺原体菌株M10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生长曲线,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结果表明:在R-2培养基中,不同生长期的蜜蜂螺原体M10形态差异很大,但其形态变化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延滞期的M10以粗短的形态为主;在对数期和稳定期,M10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如芽状、分支状、串珠状等;到达衰亡期,M10则变得细长,菌体自身及菌体之间极易缠绕并聚集成团.此外,观察到M10具有尖端结构和纤毛状结构,大多数菌体具有"一尖一圆"结构,纤毛状结构长度差异显著.本研究首次描述了不同生长期蜜蜂螺原体的形态变化,发现螺原体纤毛状结构最长可达1 860.5 nm,并首次在人工培养基中发现螺原体具有类似纤毛接合现象.  相似文献   

17.
黄瓜未授粉子房的胚状体诱导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3个黄瓜品种未授粉子房的胚状体诱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品种、采样时期、培养基附加物和处理温度都能影响胚状体的诱导率和诱导效果.鲁黄瓜9号开花前一天取样胚状体诱导效果最佳;培养基附加40 g/L蔗糖,0.06 mg/LTDZ,35 C黑暗处理4 d,胚状体诱导率最高;附加0.1 mg/LNAA、0.8 mg/L6-BA、40 g/L蔗糖,在25 C、4 500 lx、16 h/d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胚状体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8.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解决了普通塑料盘毯状秧苗插秧植伤重、秧苗本田缓苗期长、返青分蘖慢的技术缺陷.通过对该技术的引进、研究、示范与推广,总结出了江汉平原水稻生产应用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了解蜜蜂螺原体的生长、生殖及致病特点,以分离自患“爬蜂病“蜜蜂体内的螺原体菌株M10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生长曲线,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结果表明:在R-2培养基中,不同生长期的蜜蜂螺原体M10形态差异很大,但其形态变化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延滞期的M10以粗短的形态为主;在对数期和稳定期,M10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如芽状、分支状、串珠状等;到达衰亡期,M10则变得细长,菌体自身及菌体之间极易缠绕并聚集成团.此外,观察到M10具有尖端结构和纤毛状结构,大多数菌体具有“一尖一圆“结构,纤毛状结构长度差异显著.本研究首次描述了不同生长期蜜蜂螺原体的形态变化,发现螺原体纤毛状结构最长可达1 860.5 nm,并首次在人工培养基中发现螺原体具有类似纤毛接合现象.  相似文献   

20.
1 大豆菌核病的防治技术 1.1 症状: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状.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浸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表皮撕裂状.叶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初叶面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后扩展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褐色,四周暗褐色,外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亦生白色菌丝,叶片腐烂脱落.茎秆染病多从主茎中下部分分叉处开始,病部水浸状,后褪为浅褐色至近白色,病斑形状不规则,常环绕茎部向上下扩展,致病部以上枯死或倒折,湿度大时,茎髓部变空,菌核充塞其中.以菌核在土壤里或混在种子里越冬.阴雨连绵、地势低洼、施氮过多、去年发生过菌核病和重茬地或向日葵地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