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六、乌塘鳢 乌塘鳢(见图),广东俗称乌鱼,广西俗称文鱼,在分类上隶属鲈形目、塘鳢科。乌塘鳢为暖水性的小型经济鱼类,常见个体重50~200克,身体延长,体色乌黑,鳞片极细。但体肥厚,肉鲜美,营养价值高,被视为滋补品,是名贵食用鱼类之一。乌塘鳢分布于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大洋洲、菲律宾等地,我国产于南海、台湾  相似文献   

2.
乌鳢(Ophicephalus argus)属鲈形目、鳢科、乌鳢属,又称乌鱼、黑鱼、生鱼、才鱼、斑鱼等,是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其骨刺少,含肉率高,营养丰富,每100g乌鳢肉含蛋白质19.80g,脂肪1.49g,碳水化合物1.20g,并富含人体所需的钙、磷、铁、锌等营养元素。另外,  相似文献   

3.
月鳢[Channa asiatica(Linnaeus)],俗称七星鱼、点星鱼、点秤鱼等,属鲈形目、鳢科、月鳢属,是一种优质小型淡水野生鱼类。月鳢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1.8%~22.5%,粗脂肪2.3%~2.7%,肉嫩少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食率达76%,且具有滋补生肌、活血去湿等多种药用功效,因而深受广大  相似文献   

4.
(一)月鳢的生物学特性 月鳢属小型鱼类,成熟个体重150~500克,无腹鳍。与其它鳢科鱼类在形态上的区别主要是身上花纹不同,月鳢尾鳍基部有个黑色眼状圆斑,体侧有7~9条“〈”形斑纹,排成一横线指向前方,全身满布银白色芝麻大小的斑点,放射出珠光,雄鱼更是星光闪烁,非常美丽。有  相似文献   

5.
中华乌塘鳢池塘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乌塘鳢俗称乌鱼、泥鱼、鲲鱼,隶属于鲈形目、塘鳢科、乌塘鳢属,属暖水性鱼类,主要分布于东海、南海一带的河口、滩涂和港湾,栖息泥孔或洞穴中。最适盐度5‰~15‰,最适水温20~30℃,致死水温8℃以下。中华乌塘鳢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并具有使伤口加快愈合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广东饲料》2017,26(4)
<正>生鱼也称黑鱼,是对斑鳢、乌鳢等鳢科鱼类的俗称,目前主要的养殖品种有乌鳢、斑鳢及其杂交种。广东省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顺德地区率先开始养殖生鱼,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由于广东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环境,已然成为全国最大的主产区和大型集散地。据了解,目前广东生鱼养殖面积为6.8万亩左右,产量达22万吨,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40%,其中大部分销往外省,本省消费仅占10%,是一条典型  相似文献   

7.
乌鱼是鳢鱼类的总称。地方名有:黑鱼、财鱼、斑鳢、厉鱼、雷鱼、生鱼、乌棒、父鱼、七星鱼等。乌鱼为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是一种营养全面、肉味鲜美的高级保健品,一向被视为病后康复和老幼体虚者的滋补珍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由于乌鱼对生活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对于水质下降、水温变化、缺氧等等环境恶化都能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力。而且乌鱼繁殖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月鳢[Channaasiatica(Linnaeus)],俗称七星鱼、点星鱼、点秤鱼等,属鲈形目、鳢科、月鳢属,是一种优质小型淡水野生鱼类。月鳢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1.8%~22.5%,粗脂肪含量为2.3%~2.7%,肉嫩少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食率达76%,且具有滋补生肌、活血去湿等多种药用功效,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开发价值较高。1月鳢的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月鳢体直长,呈棒状,尾部侧扁,尾柄短而高,头部宽扁,头、体均被鳞片,头顶、头侧鳞片大。背鳍、臀鳍长,没有腹鳍,尾鳍圆形。侧线完全,体侧分布许多黄绿色亮点,背鳍和臀鳍常有亮绿小斑点。体…  相似文献   

9.
十一、斑鳠 斑鳠(见图)俗称(鱼甘)鱼、芝麻(鱼甘),是珠江“四大名鱼”(鲈、嘉、鳜、(鱼甘))之一。斑鳠身长无鳞,皮滑肉爽,味美而浓。“蒜子焖(鱼甘)鱼”是广东名菜,(鱼甘)鱼腩既可油泡,也可生炒,也是河鲜佳肴。因此,斑鳠价格一直很高,市场销路很好。 斑鳠在分类上隶属鲶形目鲿科鳠属,是江河中的名贵经济鱼类,以珠江水系较常见。斑鳠在天然水域中喜栖息于水较深的岩石洞穴里,多在黄昏和夜间外出觅食。为底层温和肉食性鱼类,食物范围较广,以底栖性的甲壳类和各类水生昆虫占优势,也  相似文献   

10.
乌鳢属鳢形目、鳢科、鳢属,俗称黑鱼,在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大部分省、市都有分布,但在自然环境中生长不快,产量不高。乌鳢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乌鳢还具有强身健体,补血收敛,利湿去瘀的功效,病后、手术后食用,有生肌补血,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前言中华乌塘鳢,俗称鱼,是一种温水性浅海鱼类。它主要分布在我国两广沿海泥质潮间带海域,肉嫩味美,营养价值极高,是一种名贵的海产鱼类品种。天然中华乌塘鳢为肉食性动物,主要以各种小鱼、虾、蟹为食,特别喜食小虾、小蟹。这种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耐缺氧...  相似文献   

12.
一、鳜鱼 鳜鱼是指鳜属(Siniperca)的几种鱼类,在分类学上属鲈形目(PERCIFORMES)、(鱼旨)科。鳜鱼又称桂花鱼、桂花鲈、鲈桂,是传统的出口名贵鱼类。鳜鱼属种类较多,有石鳜、斑鳜、暗鳜、波纹鳜等,最常见的是大眼鳜(见附图)、翘嘴鳜(见附图),目前人工养殖的主要是翘嘴鳜。 鳜鱼肉丰厚坚实,洁白细嫩,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探讨九种交配组合鳢的生长、消化酶等指标,试验选取乌鳢、斑鳢及杂交鳢[斑鳢(♀)×乌鳢(♂)]彼此之间交配繁殖的F1代来研究,其中G1代表斑鳢(♀)×斑鳢(♂)的F1代,G2代表斑鳢(♀)×乌鳢(♂)的F1代,G3代表斑鳢(♀)×杂交鳢(♂)的F1代,G4代表乌鳢(♀)×斑鳢(♂)的F1代,G5代表乌鳢(♀)×乌鳢(♂)的F1代,G6代表乌鳢(♀)×杂交鳢(♂)的F1代,G7代表杂交鳢(♀)×斑鳢(♂)的F1代,G8代表杂交鳢(♀)×乌鳢(♂)的F1代,G9代表杂交鳢(♀)×杂交鳢(♂)的F1代。结果显示:成活率以G1最高,G1、G4和G5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但G5的总增重和特定生长率低于其它组;试验分析了前肠、后肠、胃、肝胰脏和幽门盲囊中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在不同的组织中,淀粉酶活力和胰蛋白酶活力较高的组均为G1、G2和G5,胃蛋白酶活性较高的为G1、G2和G5。G1、G2和G5在不同的组织中都有较高的脂肪酶活性。综上所述,G1、G2和G4在本研究条件下有较大的生长和消化性能优势,可以为确定主养品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石斑鱼属名贵鱼类,系鲈形目,鳍科,石斑鱼属,因其鱼身上有花色条纹和异色斑点,故名。石斑鱼分布于越界各国暖水海域的沿岸,为沿海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常栖息于沿海岩礁底质海区。我国主要分布在东海和南海。石斑鱼一般不结成大群,性凶猛,是肉食性鱼类,并有互相残食现象,食物以虾、蟹、鱼类和软体动物等为主。目前,由于池塘养殖石斑鱼具有成本低、水质可控、疾病较少等优点,海南、广东沿海已逐步推广应用。通过对石斑鱼鱼种、  相似文献   

15.
鳢鱼肉质坚实细嫩、肌间刺少、营养丰富,具有去淤生新、生肌补血、滋补调养、加速病人手术伤口愈合之功效,我国南方和港澳地区常作为体弱病人、产妇和儿童的高级滋补食品,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淡水鱼类,素有“鱼中珍品”之美称。我国鳢鱼主要养殖品种有两种:乌鳢[Ophicephalus argus(Cantor)]和斑鳢[Ophicephalus maculatus(Lace-pede)]。  相似文献   

16.
月鳢是一种底栖性的肉食性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多生活于山地溪流或河沟,稻田等浅水水体。月鳢虽个体不大,但肉质细嫩,骨刺少,味道鲜美,加之有生肌补血,加速嫩肉生长,促进伤口愈合之功效,因此有“保健鱼”的美称。目前国内市场零售价为25~35元/斤...  相似文献   

17.
塘鳢俗称虎头鲨、蒲鱼,因含肉量高、肉味鲜美,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市场对塘鳢的需求量增加,苗种供应将成为制约规模养殖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塘鳢的苗种来源,依据塘鳢有多次产卵和雄鱼护卵孵化等特殊习性,我们于2003-2004年进行了池塘塘鳢苗种拟自然繁殖及培育生产性试验。  相似文献   

18.
杂交鳢及其亲本的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杂交鳢(斑鳢♀×乌鳢♂)及其亲本的消化道淀粉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脂肪酶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鳢消化道的淀粉酶活性在肝、十二指肠部位都显著高于其亲本(P<0.05);而肠道是杂交鳢及其亲本分泌淀粉酶的主要器官。乌鳢幽门盲囊、前肠和中肠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斑鳢和杂交鳢(P<0.05),杂交鳢前肠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亲本(P<0.05)。同时,这3种鱼肝脏中的胰蛋白酶活性都比较弱,但在胃、十二指肠和前肠中较高,对蛋白的消化主要在胃中完成。杂交鳢胃、十二指肠、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脂肪酶活性都是最高的,且胃和前肠的脂肪酶活性与斑鳢和乌鳢相比差异显著(P<0.05)。斑鳢分泌脂肪酶的主要部位在胃部,乌鳢在幽门盲囊,而杂交鳢在胃部和幽门盲囊都能大量分泌脂肪酶。综上所述,杂交鳢消化组织中的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相对于它的亲本来说,有一定程度的优势,但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则是乌鳢较高。  相似文献   

19.
斑鳢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患细菌性败血症的斑鳢分离到11株菌,根据直接荧光抗体法鉴定结果,对其中7株菌的菌落特性进行了观察,分析了菌株的生化特性,并测试了其对斑鳢、乌鳢和鲫的致病力。结果证明,斑鳢的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十九、露斯塔野鲮 露斯塔野鲮简称野鲮(见图),在分类学上属鲤科、鲅亚科、野鲮属。野鲮是恒河流域南次大陆国家传统的养殖鱼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产量高和繁殖力强等优点,耐寒力比我国鲮鱼强,而且体大肉多,营养丰富。我国于1978年引进野鲮,首先在广东试养,1981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现在我国南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