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瑞明 《淡水渔业》1999,29(10):28-30
出膜3-7日龄的鳜鱼苗处于开口期,其能否顺利摄食第一口至关重要。在开口期培育中,饵料鱼苗的体高、游泳能力、体型与鳜鱼苗的口裂宽要相适应,以团头鲂或鳊鱼苗作为开口饵料鱼苗最好;同时探讨了开口期培育的培育方式与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2.
目前,12~14厘米以上的团头鲂鱼种大多是二龄鱼种,如果能当年育成12~14厘米的团头鲂鱼种,不但缩短了养殖周期,而且经济周转快。我们还观察到,一龄的12~14厘米团头鲂鱼种,比二龄的12~14厘米团头鲂鱼种生长较快。怎样在当年育成12~14厘米以上的团头鲂鱼种呢?  相似文献   

3.
鳜鱼为肉食性名贵鱼类 ,其苗种培育普遍存在成活率低的难题。笔者从事鳜鱼人工繁殖和规模化育苗十余年 ,体会到要提高鳜鱼育苗成活率 ,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鳜苗开口培育 鳜鱼苗胚胎发育至卵黄囊消失 ,刚一平游就必须捕食适口饵料鱼。因此 ,同步繁殖开口饵料鱼成为育苗成败的关键。一般采用团头鲂作鳜鱼的开口饵料 ,在鳜鱼催产后 1 2h即同步催产团头鲂。这样 ,鳜鱼苗平游时 ,脱膜不久的团头鲂苗恰好成为鳜鱼苗适宜的开口饵料。因鳜鱼苗平游及开口持续 3 0h左右 ,开口饵料的投喂应在环道中进行 2~ 3d ,日饵量为鳜鱼苗的 8~ 1 0倍 ,以增…  相似文献   

4.
长江鳜鱼规模化繁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施“长江鳜鱼规模化繁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共收集长江鳜鱼后备亲本308尾,经专池驯养、培育后进行人工催产,收集受精卵在孵化环道内进行人工孵化,繁殖团头鲂鱼苗作为长江鳜鱼苗种的饵料,共获得体长在3.3cm以上的长江鳜鱼苗种230万尾;推广养殖面积31164亩,生产长江鳜鱼91.53万kg、产值10528.24万元、利润5262.67万元。  相似文献   

5.
鳜鱼,俗称季花鱼、桂花鱼,鳜鱼的饵料鱼配套是发展鳜鱼养殖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一、饵料鱼的品种主要包括鲫鱼、草鱼、鲢鱼、团头鲂和露斯塔野鲮  相似文献   

6.
团头鲂长春鳊杂交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产科技情报》1975,(4):18-19
武昌鱼(学名:团头鲂)自1964年从湖北引进我省后,由于它的肉味鲜美,适宜在一般池塘混养和易于繁殖、种苗容易解决等优点,深受产、销者的欢迎。但是,它的不足之处是成长较慢,一冬龄鱼很难达到商品规格标准,一般要饲养两冬龄上市,才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团头鲂是一种野生的草食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淡水养殖品种。 60年代初我国科技工作者易伯鲁等对团头鲂的繁殖、饲养管理方法等进行了研究,证明团头鲂可以作为新的养殖对象。 80年代已在南方很多省、市大面积推广养殖,并取得了很好的养殖效果。北方地区池塘养殖团头鲂起步晚。 1991年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省科委“池塘主养团头鲂试验研究”科研项目,经过 4年的研究和多年的推广应用,已经摸索出一套适合北方寒冷地区池塘养殖团头鲂的高产技术,并已初具规模。池塘主养 1龄团头鲂鱼种可达 300千克 /667米 2以上,主养 2龄团头鲂鱼种和…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以三氧化二铬为指示剂测定了一冬龄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ocephalaYih)对12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总磷和总能量的表观消化率,首次报道了总磷消化率和可消化能。从表观消化率和可消化能的角度评价了12种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为开发适于团头鲂的人工配合饲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三氧化二铬为指示剂测定了一冬龄团头鲂对12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总磷和总能量的表现消化率,首次报道了总磷消化率和可消化能。从表现消化率和可消化能的角度评价了12种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为开发适用于团头鲂的人工配合饲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鳜鱼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属底层鱼类,终生以活鱼虾为食,是目前养殖比较多的优良品种.鳜鱼性成熟比较早,在我国南方一般雄鱼1冬龄即可成熟,雌鱼为2龄.它们能在江河、湖泊及水库中自然产卵,而且一年可多次产卵,但人工繁殖效果最好.在长江流域一般产卵季节为5~7月份.湖北省英山县国营鱼种场近年在鳜鱼苗种繁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相关技术简述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