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坤太 《蚕业科学》1989,15(3):160-161
<正> 阳城县是山西省重点蚕茧生产基地,产茧量占全省蚕茧总产量的60%。自1982年发现桑赤锈病以来,危害面积逐年扩大,几乎延及全县,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的发展。为了摸清该病发生规律,找出防治对策,我们采取了定点观察记载,实地调查病情,组织防治试验的方法,对桑赤锈病进行了综合治理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具有"中国蚕桑之乡"称号的宁南,以前桑树病虫少之又少,特别是桑树赤锈病更是罕见。然而在2016年后,桑赤锈病在不同乡镇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桑赤锈病可以在短短2-3d时间内把全县喂几万张蚕种的桑叶全部危害,严重威胁了宁南蚕业发展,为了减少赤锈病对我县蚕业的影响,加强对赤锈病了解和防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桑赤锈病防治研究——剥除初次侵染病芽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春季剥除病芽防治桑赤锈病的方法历见于国内外有关桑赤锈病防治的文献资料。但是,关于剥病芽的方法,时期及其防治效果未见资料报导。因此,春季剥病芽防治并不十分重视,甚至沦为一般清洁措施。近年来,作者等在研究桑赤锈病的侵染循环和发病规律的基础上,在江苏省吴县洞庭公社桑园进行春季剥病芽防治桑赤锈病的试验,探讨剥病芽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现将所得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桑树赤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小忠  何虎林 《蚕业科学》1994,20(4):259-260
桑树赤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张小忠,何虎林(山西省阳城县蚕桑服务中心)阳城县岩山村,近年来因桑树受赤锈病的危害,威胁蚕茧生产。为此,我们以岩山村为基点,进行了防治赤锈病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成效。现报告如下。1桑树受害情况桑赤锈病主要危害桑树嫩芽、嫩...  相似文献   

5.
夏季桑赤锈病暴发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赤锈病又称金桑、金叶,一般在适温多湿的条件下发病严重,当气温高于30℃或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时,发病程度受到抑制,或骤然停顿。我市地处太湖之滨,适宜桑赤锈病发生的气候条件是春季4-5月份,6月份因桑树夏伐无寄主发病,7月份开始气温回升快、空气相对湿度低,抑制了桑赤锈病的发生。因此,桑赤锈病是我市春季危害桑芽的主要病害之一。1999年初夏,我市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给桑赤锈病创造了一个适宜的气候条件,6月下旬天气连降暴雨,7月初开始转为阴天,气温一直维持在20—25℃范围内,空气相…  相似文献   

6.
《四川蚕业》2017,(4):42-44
桑赤锈病近两年在南充市嘉陵区新庙乡部分果桑基地发生为害,造成了一定损失。文章简要介绍了桑赤锈病的症状特点、发生原因和发病规律,提出合理施肥、摘除病芽病叶并烧毁、统一夏伐、适时喷洒药剂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桑赤锈病,又名金桑、黄钉、锈病。是真菌[Aecidium mori(Barcl)Diet]侵染而引起的病害。是我省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每年春,秋两季部分地区大量发生,对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为防治该病,我们采用广州珠江电化厂生产的新农药“灭病威”开展了桑赤锈病防治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浅析桑赤锈病对桑树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赤锈病是危害桑树芽叶病害之一,在河池各地蚕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桑芽、嫩叶、嫩梢。发病时,芽叶上布满金黄色病斑,造成叶片畸形卷缩,黄化脱落。严重时,桑芽不能萌发,已萌发的桑芽盘曲变形,甚至导致整个桑园无一张完整叶,严重影响了桑叶产量和质量,影响到蚕茧的品质。桑赤锈病在河池以秋、冬季为害较重,蚕农在防治过程中存在用药不规...  相似文献   

9.
春伐桑夏季剪梢防治桑赤锈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春伐桑在夏季不同时间进行剪梢处理,考察了其防治桑赤锈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春伐桑在6月初剪梢后对防治赤锈病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桑赤锈病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提出采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为桑园病害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病芽的不同处理对桑赤锈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全开放的自然环境中,桑赤锈病发病初期病芽的两种不同处理,对桑赤锈病流行趋势的影响是不同的,不剥除病芽处理区病情呈快速增长状态,拟合方程为:Y=5.82654-1.18242X 0.24296X2;剥除病芽处理区,病情稳定在较低水平,拟合方程为:Y=5.08598-2.6384X 0.4225X2-0.01865X3;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二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分别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水平.说明剥除发病初期病芽对控制桑赤锈病流行效果显著,也可实现对桑赤锈病的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2.
桑赤锈病在环江县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一年来对环江县桑园发生的桑赤锈病的调查,摸清了此病发生的一些规律,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山西蚕区桑赤锈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赤锈病是一种为害嫩芽、叶片、叶柄、新梢及花椹等绿色组织的真菌病害。病叶饲蚕无中毒现象,但感病芽叶畸形卷缩、布满金黄色病斑,造成叶质低劣、产量下降,从而导致蚕茧欠收。我省8、9月份是桑赤锈病的大发生期,每年秋季均因本病暴发造成桑叶变黄老化、大面积桑园有产量无收成、桑叶大大浪费,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改变重蚕轻桑的观念,加强桑园管理和桑赤锈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桑赤锈病最早记载于我国北宋末代温革著《琐碎录》,称为金叶,此书距今约900多年;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称为金桑。现通常称桑赤锈病,也有称赤粉病、金桑、金吊叶、黄疸,是桑树常见芽、叶病  相似文献   

15.
桑赤锈病是我省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我们于85年和86年春进行应用“灭病威”防治桑赤锈病试验,取得一定效果(试验情况已刊于《广东蚕丝通讯》86年第2期)。86年10月,我们再次在大田进行示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一、试验材料及方法1.供试药物及浓度灭病威(40%多-硫胶悬剂,广州珠江电化厂生产)400倍、600倍;清水对照(CK)。  相似文献   

16.
桑赤锈病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赤锈病是一种分布广、为害较严重的病害。潜育期短,病菌侵染力强,传播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形成病害大暴发,影响养蚕生产,桑叶损失率可达20%左右。为探求有效药剂和防治方法,在总结国内外药剂防治经验的基础上,对20多种杀菌剂进行了筛选试验,得出粉锈宁和拌种灵两种有效药剂。通过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为85—99%;用40%拌种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为77—95%。并根据药剂特性和桑赤锈病侵染循环的规律,提出了防治方法。经在山东省病区进行较大面积的中间试验表明,防治效果显著。粉锈宁具内吸、内疗和保护作用,对家蚕无毒害影响;拌种灵具同样作用,对家蚕残毒期为7—10天。  相似文献   

17.
桑赤锈病俗称赤粉病、金桑,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桑树嫩芽、幼叶、新梢等,导致桑树生长不良,桑叶减产,还造成桑叶质量变差,蚕茧减产,茧质下降.因近年气候温和,桑赤锈病发病时间早且长,4~10月份均可发生,5~9月份为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18.
桑赤锈病俗称赤粉病、金桑,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桑树嫩芽、幼叶、新梢等,导致桑树生长不良,桑叶减产,还造成桑叶质量变差,蚕茧减产,茧质下降.因近年气候温和,桑赤锈病发病时间早且长,4~10月份均可发生,5~9月份为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19.
<正> 吴堡县地处陕西北部,具有干旱地区气候特点。经多年观察,当地常发性的对桑树为害较严重的病虫害主要是“两虫一病”,即桑小灰象虫、桑尺蠖、桑赤锈病。为了有效地控制其为害,1989年我们进行了详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于此,供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由山东省丝绸总公司和山东省蚕学会联合主持的桑赤锈病药剂防治中间试验座谈会,于1981年9月26~28日在烟台市召开。来自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有关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1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烟台桑蚕原种场和临朐县蚕种场等有关桑赤锈病药剂防治中间试验的报告。与会代表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1980年研究得出的粉锈宁、拌种灵两种农药,在山东烟台地区发病严重桑园进行中间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审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