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究肥城桃各器官钙素分配及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以11年生肥城桃为试验材料,采用树干注射41Ca同位素及外施钙肥(0.5%氨基酸钙和0.5%硝酸钙溶液,清水为对照)处理,检测各器官41Ca丰度变化及总钙含量。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新梢、叶片钙含量增加均最为明显,分别增加40%~68%、13%~28%;果实中的钙含量在幼果期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多年生枝的钙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片对树体中41Ca的竞争能力远超过果实等组织;成熟期41Ca分配情况为树干最高,占67.78%,叶片、枝条次之,果皮、果肉再次,树干皮及枝条皮最低。综上,在肥城桃果实发育各时期喷施不同形态钙肥能有效提高果实、新梢、叶片等幼嫩器官的钙含量,利用41Ca示踪-加速器质谱技术可较准确的研究钙素在植物体内的运动分布规律。本研究结果为肥城桃科学补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喷钙对红地球葡萄果实钙、果胶含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明确适用于红地球葡萄的补钙钙源、 时期和部位,设计了在葡萄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幼果膨大期和采收前2周)对不同部位(叶片和果实)分别喷施硝酸钙和糖醇钙的田间试验,分析了喷钙后果实钙、 果胶含量和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 外源喷钙显著提高了红地球葡萄叶柄和果实各部位的钙含量。从喷钙时期上看,幼果膨大期喷钙对果实各部位钙含量的提高明显大于采收前2周喷钙;从钙源种类上看,硝酸钙适合叶片喷施,糖醇钙适合果穗喷施;从喷钙部位看,叶片喷糖醇钙对提高果实采收期的叶柄钙含量效果最为明显,喷钙后,在果实各部位中,果皮钙含量增加最多,为对照的6.6~20.3倍。在幼果膨大期和采收前2周两个时期,果穗喷钙对果皮钙含量的影响均明显大于叶片喷钙,叶片喷钙则更有利于果籽中钙含量的提高。幼果膨大期果穗喷糖醇钙处理采收后的果肉钙含量最高,达到3.98 mg/g,DW,是对照的2.84倍。果肉钙含量与果肉原果胶含量、 总果胶含量以及果粒硬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通过喷钙来提高果肉钙含量有助于提高果实的贮运品质。  相似文献   

3.
土壤施钙对芒果果实钾、钙、镁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台农1号"芒果为试材,田间试验研究了花前土施不同用量硝酸钙对芒果果实钾、钙、镁含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施钙相比,土施钙肥可明显提高果实糖酸比,其原因主要是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同时可显著提高果实Vc含量,降低贮藏期果实发病率,在土施钙150 g/株时产量最高,增产率为14.25%。(2)在一定钙用量范围内,土施钙肥可显著提高果肉钙含量,使果皮、果肉与果核的钾、镁含量下降。(3)果皮、果肉及果核钙含量与钙肥用量呈正相关,钾、镁含量与钙肥用量呈负相关。(4)果实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及糖酸比与钙肥用量呈正相关,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失重率、发病率与钙肥用量呈负相关。土壤增施钙肥有利于提高芒果果实品质,提高果实耐贮性。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磷钾施用条件下喷钙对香蕉耐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钙能延迟香蕉的后熟和腐烂,但其效果和合适的浓度与磷钾施用水平有关;~(45)Ca示踪试验表明,喷施的钙主要分布在果皮和果肉的中轴区域,喷钙能提高果皮2%HAcO可溶态钙(HAcO-Ca)含量,HAcO-Ca与果皮的全钙含量、果胶含量密切相关,而2%HAcO可溶态镁与果胶含量相关不显著。因此认为Mg不可能代替钙在果胶酸盐中的作用,试验还测定了各处理对果体K、Ca及水分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喷施钙肥对‘夏黑’葡萄果实糖酸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大田条件下,喷施钙肥对葡萄果实糖酸积累等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葡萄生产上合理补充钙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果实转色期对‘夏黑’葡萄果穗喷施硝酸钙、氨基酸钙两种钙肥,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硝酸钙溶液浓度设置为0.3%、0.5%,氨基酸钙溶液浓度设置为0.1%、0.08%,研究外源喷施钙肥对葡萄果实糖酸积累及其它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喷施0.1%氨基酸钙溶液可促进果实成熟期果糖和葡萄糖的积累,抑制酒石酸和草酸的降解,果实硬度和可溶性糖含量相比对照分别增加35.71%、38.66%,可滴定酸含量较对照下降30.17%。外源喷施0.5%硝酸钙溶液可促进果实成熟期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积累,促进酒石酸、柠檬酸的降解,增加草酸的积累,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47.74%、7.99%和43.34%,可滴定酸含量相比对照下降28.89%。综合糖酸含量和其他果实品质来看,‘夏黑’葡萄果实转色期喷施0.5%硝酸钙溶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采前、 采后钙处理对葡萄柚果实细胞壁组分、 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变化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可为了解钙与果实细胞壁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揭示钙对果实软化的作用机理,为调控葡萄柚果实膳食纤维含量,提高果实质地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1年2月至11月在云南省玉溪市葡萄柚果园进行,供试品种为‘里约红’葡萄柚,该品种于2005年嫁接于当地砧木,株行距为3 m×3 m。试验由采前和采后钙处理两部分组成。采前钙处理在幼果初期、 幼果末期、 膨大初期、 膨大末期、 转色期,叶面喷施2% CaCl2; 采后钙处理在果实成熟采后浸于2% CaCl2溶液5 min, 室温贮藏。之后每15天取样一次,每次取10个果实,测定葡萄柚果肉细胞壁组分、 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结果】随葡萄柚果实后熟软化,紧密结合型果胶(共价结合型果胶)解聚为松散结合型果胶(水溶性果胶、 离子结合型果胶),紧密结合型半纤维素(24% KOH可溶性半纤维素)解聚使其含量下降,而松散结合型半纤维素含量增加(4%KOH可溶性半纤维素)。果实PG、 PME、 Cx、 α-L-Af和β-Gal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均随果实软化呈不同程度增加。PME活性在果实采收后表现出较高含量,而PG活性在果实贮藏前期急剧增加,其酶基因的表达量与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x、 α-L-Af和β-Gal活性在贮藏中、 后期上升较快,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亦明显增加。钙处理显著地降低果实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其中采后钙处理对α-L-Af和β-Gal活性和基因表达在贮藏中、 后期的调控作用较显著,酶活性和基因表达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外源钙处理降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抑制了细胞壁物质的解聚,采后钙处理对细胞壁物质代谢的调控效果优于采前钙处理。外源钙处理抑制了细胞壁降解酶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了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减缓了果胶、 半纤维素的解聚,从而达到调控果实膳食纤维含量、 维持果实质地品质、 延长果实货架期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叶面喷施钙肥对金丝小枣钙素营养、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以20年生乐陵金丝小枣为试材,以喷清水为对照,进行叶面喷施有机钙(柠檬酸钙,0.2%)和无机钙(硝酸钙,0.2%)试验,生长期间分4次测量果实生长指标以及叶片、果实中钙含量,收获期对一些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有机钙和无机钙均可提高金丝小枣果实和叶片的Ca含量、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单果重、果形指数。喷施两种钙肥还可显著提高叶片SPAD值,改善叶片氮素营养。喷施柠檬酸钙可显著提高果实优质果比例,并降低劣质果比例。两种钙肥均可改善金丝小枣营养状况,促进金丝小枣果实发育,并且柠檬酸钙的效果优于硝酸钙。  相似文献   

8.
糖醇和氨基酸对小白菜钙营养及生长、 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小分子有机物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大多针对其促进作物生长、 改善品质等的营养效果,较少研究其对养分有效性及吸收利用的影响,对中微量元素吸收利用影响的研究更少。本研究选用糖醇和氨基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小分子有机物质对小白菜生长、 品质和养分吸收以及对钙有效性的影响。【方法】以小白菜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试验以喷清水为对照,设置氨基酸(甘氨酸、 谷氨酸), 糖醇(甘露醇和木糖醇)和硝酸钙单独喷施,氨基酸(甘氨酸、 谷氨酸)和糖醇(甘露醇和木糖醇)分别与硝酸钙配合喷施,共计10个处理,每个处理6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中氨基酸喷施浓度为250 mg/L,糖醇喷施浓度为150 mg/L,硝酸钙喷施浓度为Ca2+ 130 mg/L。收获后测定植株生物量和维生素C、 可溶性糖、 硝酸盐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分析植株矿质元素氮、 磷、 钾和钙的吸收量。【结果】 1)叶面喷施糖醇和氨基酸明显促进了小白菜生长和养分吸收,并改善了其品质。与喷施清水(CK)相比,喷施糖醇和氨基酸可使小白菜生物量平均增加9.17%,维生素C、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平均增加20.96%、 50.78%和30.66%,硝酸盐含量平均降低31.07%,氮、 磷、 钾吸收量分别平均增加12.43%、 15.24%和42.16%,钙吸收量增加显著,平均增加25.65%; 2)糖醇和氨基酸分别与硝酸钙混合施用可有效促进钙的吸收,提高硝酸钙在小白菜上的应用效果。与单独喷施硝酸钙相比,糖醇和氨基酸与硝酸钙混合喷施可使小白菜生物量平均增加17.44%,小白菜维生素C、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平均增加14.23%、 45.27%、 33.43%,对氮、 磷、 钾养分吸收量分别平均提高38.25%、 16.13%、 25.11%,对钙养分的吸收量平均增加27.75%;与单独喷施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和糖醇)相比,糖醇和氨基酸与硝酸钙混合喷施使小白菜生物量平均增加12.04%,对钙养分的吸收量平均增加17.60%。【结论】叶面喷施糖醇和氨基酸能有效增加小白菜生物量、 改善其品质并促进其对养分的吸收,糖醇和氨基酸分别与硝酸钙混合施用可有效促进钙的吸收,提高硝酸钙在小白菜上的应用效果。因此,小分子有机物糖醇和氨基酸可用作钙肥的有效助剂,用以促进作物对钙的吸收利用,提高钙养分的有效性和钙肥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喷硼对梨果硼、钙含量及石细胞形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花梨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幼果期、膨大期和成熟期进行叶面喷施硼酸,研究外源硼对梨果实硼和钙含量、石细胞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叶面喷硼对果实吸收硼的短期效果来看,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叶面喷施硼酸均促进果实对硼的吸收,其各处理的促进效果顺序为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不同时期叶面喷施硼酸均提高了果肉中水溶态硼、半束缚态硼和束缚态硼的含量; 2)幼果期喷硼提高了梨果实的钙含量,而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喷硼降低了果实内的钙含量,但各时期喷硼处理均提高梨果肉细胞壁内的钙含量; 3)不同时期叶面喷施硼酸降低了梨果石细胞含量,果实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也低于对照,且幼果期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探索叶面增钙对芒果果实呼吸、乙烯释放及果实矿质元素的影响,为钙肥在芒果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贵妃"芒果为试材,田间试验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海南省东方岛西林场芒果园进行,试验共设置不喷施叶面肥(0 g·L~(-1))、喷施0.5、1.5、2.5、3.5 g·L~(-1)钙含量肥5个处理,各处理3个重复,肥料选择硝酸钙(化学纯)和果蔬钙(Ca 170 g·L~(-1)),于催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及采收前分别喷施,研究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及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研究发现,不施钙处理芒果的果实跃变峰出现在采摘后第13d,叶面增钙使果实跃变峰的出现滞后。在呼吸峰值出现前硝酸钙降低果实呼吸速率,以1.5 g·L~(-1)处理显著降低,峰后有增强呼吸的趋势,在呼吸峰值出现前果蔬钙有提高果实呼吸速率的趋势,峰值出现后有抑制呼吸速率的作用;喷施硝酸钙推迟采后芒果果实进入乙烯跃变期,使跃变峰的出现比CK滞后2 d,峰值过后各处理乙烯释放速率远高于CK,喷施果蔬钙推迟采后芒果果实进入乙烯跃变期,跃变峰的出现有推迟趋势,0.5 g·L~(-1)处理的跃变峰滞后显著,推迟至第17 d;叶施钙肥有使果实K含量降低趋势,以果蔬钙处理显著降低;叶面喷施硝酸钙、果蔬钙均提高果实Ca含量,硝酸钙降低Mg含量,果蔬钙提高Mg含量;叶施硝酸钙使果实Fe、Cu、Zn含量下降,Mn含量提高;叶施果蔬钙使果实Fe下降、Mn提高,低钙提高果实Cu、Zn含量,高钙降低果实Cu、Zn含量。叶面增钙,影响了芒果果实采后呼吸、乙烯释放速率及推迟跃变峰的出现,影响果实部分矿质元素的含量,提高了果实采后贮藏性。  相似文献   

11.
钙、硼营养对黄冠梨品质和果面褐斑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钙、硼营养对黄冠梨品质和褐斑病的影响,于幼果套袋之前进行叶面喷施0.3% H3BO4 (B)、0.5% CaCl2(Ca)、0.3% H3BO4+0.5% CaCl2 (B+Ca) 3次,每次间隔7d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果实贮藏前期果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冷藏期间果皮褐斑指数;其中B+Ca处理效果最明显,并显著提高采收时单果重、果皮中Ca含量、Ca/Mg和Ca/K;Ca、B+Ca处理能降低果皮中可溶性酚含量;B处理显著提高果皮和果肉中的硼含量。这说明B+Ca处理能明显改善黄冠梨果实采收品质和贮藏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不同钾氮配比对荔枝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及其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广东省惠州市荔枝主产区,于2009 2012年连续3年研究不同钾氮养分比例对荔枝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耐贮性的关系,以期为荔枝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与耐贮增值的科学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1995年嫁接苗种植的国内主栽品种妃子笑为试材,设钾氮不同施用比例(K2O/N分别为0.6、0.8、1.0、1.2和1.4)5个处理,分别用K0.6N、K0.8N、K1.0N、K1.2N、K1.4N表示。在荔枝收获期测定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并进行室温(25±1°C)自然贮藏试验,每2d采样测定相关贮藏指标。【结果】1)随着K2O/N比的提高,荔枝外果皮钾(K)、硼(B)含量呈下降趋势,内果皮K含量呈先下降后增加,果肉K、内外果皮和果肉钙(Ca)、内果皮B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果核Ca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2)随着K2O/N比的提高,内外果皮K/Ca、Mg/Ca、(Mg+K)/Ca、K/B比均呈先下降后增加,外果皮Ca/B比呈增加的趋势。3)内果皮K含量与果实好果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外果皮Ca、内果皮B含量与果实好果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内、外果皮K含量与果皮细胞膜透性呈显著正相关,外果皮Ca含量与果皮细胞膜透性呈显著负相关。内、外果皮K含量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内、外果皮Ca含量则与两种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4)内、外果皮K/Ca、Mg/Ca、(Mg+K)/Ca和K/B比与果实好果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果皮细胞膜透性、PPO和POD活性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Ca/B比则完全相反。【结论】荔枝生产中合理调控钾、氮养分施用比例(K2O/N),不仅可以提高内、外果皮的Ca/B比值,还有利于降低内、外果皮K/Ca、Mg/Ca、(Mg+K)/Ca和K/B的比值,对提高果实耐贮性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条件和施肥方法下,K2O/N的施用比例以1.2∶1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优良耐贮性能适宜的养分含量及比例。  相似文献   

13.
施氮水平对富士苹果果实钙形态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钙是影响苹果果实品质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施氮量影响树体对钙的吸收.探究不同施氮量对果实品质、钙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影响,以期为通过科学施肥改善苹果果实品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择5年生盆栽富士(基砧为组培山定子,中间砧为SH38)为试材,共设6个施氮水平:0(N0)、50(N50)、100(N100)、2...  相似文献   

14.
提高苹果品质并抑制苦痘病发生的钙肥最佳施用量和次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索‘长富2’苹果最佳的补钙措施,有效降低苦痘病的发生,为生产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15年生‘长富2’苹果树为试材,进行了土施硝酸钙的田间试验。设钙肥施用量:Ca 0.48、0.72和0.96 kg/株,分别以Ca0.48、Ca0.72和Ca0.96表示;施肥次数设:花前一次施用(1),花前和落花后分两次施用(2),花前、落花后和果实膨大期分3次施用(3),以不施硝酸钙为对照(Ca0),共10个处理。成熟期,测定果实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矿质元素含量、品质以及苦痘病发病率。  【结果】  与不施钙相比,钙肥处理的果实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提高,MAD含量显著降低 (P < 0.05),其中,Ca0.72-3处理的3种酶活性又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a0.96-3、Ca0.96-2、Ca0.96-1、Ca0.72-2、Ca0.72-1、Ca0.48-2和Ca0.48-3之间差异不明显,但均显著高于Ca0.48-1。钙肥处理果实矿质元素N、P、K、Ca、Mg含量与Ca0差异显著。其中,Ca0.72-2和Ca0.96-1处理果实含氮量较高,显著高于除Ca0.48-1之外的所有处理;磷和钾含量在钙肥施用量和施用次数间没有明显规律;钙和镁含量均以Ca0.72-3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a0.72-3处理的果实单果重 (256.67 g)、果形指数 (0.86) 也均大于其他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3.03%) 和总糖含量 (11.38%) 最高,可滴定酸含量 (0.29%) 最低,糖酸比 (38.81) 优于其他处理,苦痘病发病率最低 (19%)。  【结论】  施用硝酸钙肥可显著提高果实中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钾、钙和镁含量,进而有效降低苦痘病发病率,提高了果实品质。在供试土壤和苹果品种条件下,施用方法以土施硝酸钙0.72 kg/株,在花前、落花后和果实膨大期均分3次施于果树根下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During 2004 and 2006,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hat measured the absorption of calcium (Ca) by the fruit and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Ca sprays on the skin and flesh of apples. Frequent (1 spray/month for 2 or 4 months) Ca treatments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Ca in the skin, but not in the flesh of fruit, and several sprays were needed to promote a prolonged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Ca in the skin. Calcium sprays did not influence the concentrations of magnesium (Mg) and potassium (K). Foliar analyses confirmed the absorption of topical Ca by the apple tree following the Ca sprays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Ca in leaves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下钼酸铵缓解桃叶片冻害的生理学和生物学机制,以期为生产中缓解桃树低温胁迫伤害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个叶片的毛桃实生苗为试材进行了钼酸铵适宜喷施浓度盆栽试验。设喷施不同浓度钼酸铵(0%、0.01%、0.04%、0.08%、0.12%),每隔5天喷施一次,每次喷施50 mL,连续喷施三次。之后又进行低温(0℃)处理,在0℃下处理0 h、12 h、24 h、48 h后,测定叶片冻害指数、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抗冻相关指标,筛选出最适钼酸铵浓度。低温生物学响应盆栽试验采用相同叶龄幼苗,钼酸铵喷施浓度为0.04%,同样体积和频次喷施三次后,进行幼苗在常温(20℃)和低温(0℃)处理,处理0 h、24 h、48 h后,取相同叶位功能叶片测定可溶性糖、脯氨酸、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部分样品液氮速冻,–80℃保存,测定LOS5/ABA3、P5CS1及RCI3表达量。【结果】1)钼酸铵喷施浓度试验表明,低温胁迫下,与清水处理相比,0.01%、0.04%、0.08%、0.12%钼酸铵处理的毛桃实生苗叶片冻害指数分别显著降低了23.8%、38.4%、29.6%、24.0%;相对电导率分别显著降低了5.10%、7.19%、3.77%、5.03%;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降低幅度显著减缓;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0.89%、11.7%、8.54%、5.06%;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1.95%、9.64%、6.73%、4.50%。所有处理中以0.04%钼酸铵处理的效果最好。2)生物学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与CK相比,0.04%钼酸铵处理的桃实生苗叶片中LOS5/ABA3、P5CS1及RCI3表达量显著提高,处理24 h后分别提高了2.76倍、2.64倍、1.50倍;处理48 h后分别提高了2.54倍、2.29倍、1.66倍;处理48 h后,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8.27%和8.69%,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1.98%、11.79%、9.1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了10.8%。【结论】低温胁迫下,桃实生苗喷施0.04%钼酸铵处理,可显著增加抗冻相关基因LOS5/ABA3、P5CS1及RCI3的表达量,提高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缓解低温胁迫下叶片细胞膜氧化伤害,减轻低温胁迫对桃实生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alcium chloride (CaCl2) and calcium nitrate Ca(NO3)2 on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nd postharvest quality of papaya fruits.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plant stem heigh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Ca(NO3)2 application compared to CaCl2. The calcium content in the peel and pulp for both sources [CaCl2 and Ca(NO3)2] significantly rose with increasing calcium concentrations, bu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tent of calcium in fruit peel and pulp in the CaCl2 treatment. Magnesium and potassium in fruit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alcium concentrations. A reduction in anthracnose lesion diameter in the infected fruit with increasing calcium was observed in both CaCl2 and Ca(NO3)2 treatments. Ethylene production in fruit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alcium concentrations.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only CaCl2 was used as the calcium source, an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lcium content in fruit peel and pul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higher CaCl2 levels, whereas ethylene production, anthracnose lesion diameter, and magnesium content decreased compared to contro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施用氯化钾对脐橙叶片营养、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土壤和植株中氯元素含量与积累状况。  【方法】  以9年生纽荷尔脐橙为试材,于2018—2019年连续进行了两年田间试验。脐橙果园土壤一个为酸性、一个为碱性。氯化钾年施用量处理为250 g/株 (T1)、500 g/株 (T2)、1000 g/株 (T3),以硫酸钾556 g/株为对照 (CK)。在果实成熟期,测定了春梢和秋梢叶片中的N、P、K、Ca、Mg、Cl元素和相对叶绿素含量,测产并取样测定了果实品质及Cl–含量,在施肥后测定了0—20和20—40 cm土壤中的Cl–含量。  【结果】  1) 施用不同量氯化钾后果皮、果肉中氯元素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土壤和叶片中氯元素含量显著增加。T1处理在酸性土中氯元素含量较碱性土中多,与CK相比,T1处理酸性土中氯元素含量平均增加50.20%,而碱性土增加28.02%;T2处理氯元素含量在酸性土与碱性土中相差不大;T3处理氯元素含量在碱性土中大于酸性土中,与CK相比,酸性土增加79.70%,碱性土增加99.36%。2)T1处理下,在酸性土上脐橙春、秋梢叶片氯元素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21.9%和8.0%,在碱性土上分别增加25.5%和12.7%;T2处理下,在酸性土上分别增加51.9%和45.0%,碱性土上分别增加33.3%和19.3%;T3处理下,在碱性土上分别增加109.7%和98.7%,而在酸性土上分别增加63.8%和58.0%。施用氯化钾后叶片中相对叶绿素、氮和钙元素含量没有显著变化,钾和部分磷元素含量随氯化钾施用量的增多呈增加趋势,镁元素含量略有下降。3) 施用氯化钾对果实产量、单果重、亮度、黄色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部分果实红色度在施用氯化钾代替硫酸钾后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随氯化钾浓度的增高有增加趋势。  【结论】  短期施用氯化钾对果实中氯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土壤和叶片中氯元素含量则显著增加,但均处在安全阈值以内。短期施用氯化钾对柑橘果实产量及品质无显著不良影响,叶片营养受影响较小,因此,酸、碱性土壤脐橙园短期内施用适量的氯化钾代替硫酸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梨果肉与种子中钙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明确果肉与种子中钙含量与内源激素间的关系,以黄花梨为材料进行了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原子吸收光度法对果肉与种子中的内源激素及钙含量进行定期检测,结果表明,在梨果实发育进程中,果肉、种子中的钙含量分别呈下降与上升的趋势,果实膨大期为果肉钙迅速下降,而种子钙迅速上升的关键时期,此时果肉与种子中GA3含量达到峰值。相关性分析表明,果肉钙与果肉IAA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77,种子钙与种子IAA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73,果肉钙与果肉ZR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72,果肉钙与果肉ABA含量相关系数为0.77。果肉与种子中钙的积累应该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