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1荣昌猪荣昌猪因产于重庆市的荣昌和四川省的隆昌而得名。其分布广泛,在永川、泸县、大足、合江、纳溪、铜梁、江津、璧山等地市都有养殖。荣昌猪体形中等,个头适中。一般毛色为白色,也有少数在尾根及体躯出现黑斑的。面部特征:微凹,耳中等大且下垂,从额部皱纹看有头旋。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四肢细致、结实,乳头6~7对。荣昌猪性情温顺,便于养殖。一般公猪4月龄已  相似文献   

2.
<正>1.长白猪长白猪原名兰德瑞斯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品种。1964年由瑞典引入我国,目前是我国引进品种中数量最多的。长白猪全身被毛白色,头狭长,颜面直,耳大向前倾,颈肩较轻,背腰长,体躯长,后躯发达,腿臀丰满,腹线直而不松弛,蹄直紧实,乳头6~7对。长白猪体形较大。成年公猪体重210~250 kg;成年母猪体重180~200 kg。经产母猪产仔数平均为  相似文献   

3.
凹额精灵小蠹(Hapalogenius atakorae (Schedl,1951))是近年来从进口非洲木材中经常截获到的一种外来害虫。本文通过碱解及解剖,观察了凹额精灵小蠹外部形态及雌、雄性生殖器和前胃板的解剖特征,发现其雄虫额部明显下陷成浅坑状,鞘翅斜面上行间1与行间2明显下陷成槽状,下陷区域内行2与行3鳞片毛消失或严重退化;雌虫额部平滑或隆起,鞘翅斜面上在行间1与行间2之间略有下凹,下凹区内行2与行3鳞片毛基本正常。本研究完善了凹额精灵小蠹的形态特征,为凹额精灵小蠹的口岸检疫鉴定提供了更详细和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Hallowell),俗名青蛙,属无尾两栖动物,在江西农田蛙类中属优势种。黑斑蛙是捕食稻田害虫的能手,据了解一只黑斑蛙一年可捕食害虫一万多只。笔者将黑斑蛙的保护利用综述如下:1生物学特性黑斑蛙体长约80~90mm,体重30~409,颜色变异颇大,背面的基色为黄绿色或深绿色或灰棕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背中央有一条宽窄不一的浅色纵脊线,由吻端直到肛门,四肢背面有黑色的横斑。哦料体形大,后肢长4mm,全长达叙~50mm,尾部有斑纹。黑斑蛙主要生活在农区田边、塘边、沟边,在水稻保护田和诱蛾灯附近农田活动量较…  相似文献   

5.
百部提取物抑制几种植物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石油醚提取出百部中的农药活性物质,研究了百部提取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百部提取物醇-乳油溶液对稻胡麻叶斑病菌、立枯丝核菌、稻恶苗病菌、白菜黑斑病菌、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病菌、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病菌、茄科蔬菜青枯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在0.5%以下,并对白菜黑斑病菌孢子萌发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巨须螨属蜱螨亚纲真螨目巨须螨科,为捕食小型节肢动物的螨类,在生物防治上有一定的重要性。巨须螨体细小,体长300~1000微米。菱形,颜色鲜艳或为红色、红褐色。体驱分为颚体和驱体二部分。颚体呈锥状,由一对须肢一对螯肢和下颚体构成。驱体由分颈沟分为前足体与后半体两部分。驱体背面有不同程度骨化的背板,光滑或有条纹。前足体感毛2对,背侧毛3~4对,背中毛6对。腹面基节板4组,每侧2组。生殖瓣不同程度地骨化,生殖毛4对,生殖吸盘2对,肛毛1~2对,肛侧毛1对或无。  相似文献   

7.
在马来西亚进口木材中检出木索实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索实蝇Sophira mantissa Hering,隶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索实蝇属(Sophira)的一种。本种的特征主要是:头部和体肢主要为黄色;颜面具1对大黑斑;触角第3节带褐色;胸部色略带褐红黄,中胸背板上隐约可见暗色纵色条,翅基后各具1暗  相似文献   

8.
盐城地区麦黑斑潜叶蝇发生情况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黑斑潜叶蝇(Cerodonta denticornis Panle)属双翅目,潜蝇科。主要分布于甘肃、台湾等省。射阳县植保植检站2002年发现麦黑斑潜叶蝇为害大、小麦,并对其为害情况作了初步调查。 发生情况:本县麦田有麦黑斑潜叶蝇的占90%,株害率平均为5.18%,其中小麦株害率为2.44%-  相似文献   

9.
柑桔黄蜘蛛是为害柑桔的主要害虫之一。我们在果树病虫害教学备课和实习时,发现国家与省级出版的一些果树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书籍中,对柑桔黄蜘蛛名称及成虫主要形态特征的记述各不相同。如198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果树昆虫学(下册)》第427面记述“柑桔黄蜘蛛又叫始叶螨、柑桔四斑黄蜘蛛,成虫体背有黑褐色斑纹四个”,图版中“成虫体背有四个黑斑”,若虫无黑斑;1980年农业出版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观察的方法,使用万能视频成像装置(LY-WN-HP SUPERCCD),对空心莲草野螟Herpetogramma fuscescens(Warren,1892)各虫态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发现:成虫体小型,灰褐色。卵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块状,外被腊质层。孵化前,部分卵壳分离为白色蜡质外层和棕黄色内层两层。幼虫共5龄,前胸背板骨化,中、后胸背部各具4个圆形斑,排成一列,两侧各具2个圆形斑;腹部各节背部具4个圆形斑,两侧各具3个小圆黑斑,黑斑上均具细长刚毛,气门明显。蛹棕红色,臀刺近锥形,其末端具1分叉短刺。  相似文献   

11.
一、鉴定蛾类仓库害虫幼虫的依据各种蛾类仓库害虫的老熟幼虫个体长度从6.5~30毫米,而个体之间有老熟与幼龄之分,体型均为长筒形的毛虫式(蠋型)彼此极相似。加上体色大多为乳白色,体躯除头外共有13个体节组成,有气门9对,胸部具有3对足,腹部有5对腹足(个别退化),腹足上均有趾钩,体躯在一定位置上生有一定数量的刚毛等等,如图2、7所示。如果仅从体型、大小、和颜色上去鉴别是何种幼虫是比较困难的,鉴别的可靠依据是幼虫形态结构上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1.雌雄两性腹部的腹板均无突,腹板2不凹入,雌雄的鞘翅基部都不呈强烈的粗皱至少雄虫的一个或几个腹部的腹板具隆线、尖瘤、或附有几个齿或刺(有时在sub。。aber种有退化现象),腹板2或凹人或凸出;雌虫鞘翅基部通常粗皱2.从腹面看,由后向前到鞘翅基,各节是逐渐加厚的,腹板2呈倾斜方向,不垂直(图5,6);在落叶树上“.”·“一”一”一”.3 从腹面看,由后向前到鞘翅基,在腹部第二节突然加厚,腹板2呈垂直方向,凹人或凸出;在针叶树和落叶树上均有3。体较小,长度不超过2 .smm;整个鞘翅表面被覆短毛;前胸背板刻点大、深、密,通常在加伞大西部和东部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究食物(人工饲料、豌豆蚜)对异色瓢虫黑化突变体与野生型蛹和成虫的黑化程度及鞘翅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两个表型对食物变化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食物种类对黑化突变体蛹背部黑斑数目无影响,但取食人工饲料时蛹表皮的黑化程度更高;野生型蛹背部黑斑数目及黑化程度均是人工饲料处理显著高于豌豆蚜处理。对雌成虫,取食人工饲料会显著增加黑化突变体与野生型鞘翅黑斑数目及黑化程度;对雄成虫,食物类型对黑化突变体与野生型鞘翅黑斑数目也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突变体的黑化程度。黑化突变体与野生型雌雄成虫取食人工饲料后,鞘翅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于取食豌豆蚜的处理;在取食豌豆蚜的处理中,黑化突变体雌虫鞘翅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上述结果表明,黑化突变体自身及其响应食物变化引起的色素沉积规律较野生型有较大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异色瓢虫的色素沉积规律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对琯溪蜜柚黑斑病菌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分离筛选植物根际土壤放线菌,共分离纯化得到12株能够拮抗蜜柚黑斑病菌Phyllosticta citriasiana的放线菌菌株,其中菌株XG40对蜜柚黑斑病菌的拮抗能力最强,抑菌带宽度为16.3 mm。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recArpoBgyrB序列分析,将菌株XG40确定为小串链霉菌Streptomyces catenulae。抗菌谱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G40的发酵液对番茄叶霉病菌、蜜柚炭疽病菌、蜜柚黑点病菌等12种植物病原真菌和2种植物病原细菌也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抗菌性能广谱高效。菌株XG40对黑斑病菌的抑菌机制表现为受抑制菌丝发生畸变、粗细不均匀、大量断裂,其发酵液能使黑斑病菌孢子内含物消解并产生液泡。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菌株XG40发酵液对室内离体果实黑斑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3.52%和78.87%;对田间果实黑斑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78.91%和71.15%。因此,菌株XG40可作为防治蜜柚黑斑病的生防材料,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豇豆食菌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 ,幼虫取食长豇豆上锈病孢子 ,采地萍乡。 90年代初曾寄请中国科学院动物所赵建铭教授鉴定 ,云可能是一新种 ,过去没有见过。形态描述 (见图 1 ) 成虫 :体长 1 .0~ 1 .5mm,棕红色 ,上有黑色微毛。触角 1 4节 ,黑色 ,串珠状 ,镶有较多长毛 ,各节膨大呈长圆形有细颈 ,雄虫触角稍长 ,第 1 2节比其它节要稍大。复眼黑色 ,顶部愈合。下颚须 4节。翅面密布微毛 ,外缘及后缘有较密的黑色长毛 ,纵脉 3根 ,无横脉 ,R1脉靠近前缘 ,R2 脉在距前缘约 1 / 3处 ,Cu脉完全退化 ,胸部背面及腹部各节生有黑毛。各足第 1跗节最…  相似文献   

16.
郭薇  周忠实  郭建英  马骏   《植物保护》2010,36(5):179-182
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 LeSage)是我国近几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inn.)天敌。鉴于该叶甲在豚草生物防治上的重要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成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介绍了区别雌雄虫的重要外部特征。认为雄虫生殖节端部有倒"V"形的黑斑,而雌虫无"V"形黑斑。这对于进一步深入开展该叶甲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离体条件下测定并比较了10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甘蓝黑斑病菌等5种链格孢属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的链格孢属病菌对同一药剂的敏感性相近;咪鲜胺、啶菌恶唑、苯醚甲环唑、异菌脲、腐霉利等5种杀菌剂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好,其EC50在0.01~1.28 μg/mL之间;百菌清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最高,其次是醚菌酯和嘧菌酯。  相似文献   

18.
斑衣蜡蝉螯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衣蜡蝉螯Dryinus sp.是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 White一、二龄若虫寄生性与捕食性天敌,抑制其为害作用颇为显著。作者于1980年发现此蜂,饲养观察结果如下。形态特征 (一)成虫雌蜂体长6.2~7.0毫米,胸宽1.1~1.5毫米,翅展8.6~9.2毫米。触角10节,着生在唇基上方,支角突、柄节两端、梗节、鞭节1~4节下端及5~8节黄褐色,其余黑色。上颚强大,黄褐色,具四齿,颚体具微毛。下唇下缘具一刻缺,布微毛。复眼突出,黑褐色。单眼褐色呈三角形排列,中侧单眼间距稍大于侧单眼间距。头顶凹陷,黑色,布纵刻皱纹;中央具一纵脊。胸部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马鞍形,具纵刻皱纹,密布银白色长毛。前翅多花斑,横布4块烟褐色斑。翅痣黑色,痣后端斜切;径脉中段粗壮,外段退化为弱脉。与痣后脉在顶角附近相会合。前足基节外侧黑  相似文献   

19.
昆虫精子超微结构在不同类群间变异较大, 在昆虫分类、种群进化研究及系统发育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叶蝉科昆虫精子发生及精子超微结构, 可为叶蝉科及头喙亚目系统发育分析提供更多特征依据。本研究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 观察了琼凹大叶蝉Bothrogonia qiongana Yang et Li的精子发生和精子超微结构。精子形成时期, 精子细胞内高尔基复合体形成精子顶体; 线粒体融合衍变为线粒体衍生物; 中心粒产生轴丝。单层微管结构围绕精子各组成部分, 在精子成熟后消失, 对精子细胞伸长起关键作用。成熟精子细长、线状, 头部顶端由绳状物质连接形成梳状精子束。顶体圆锥状, 具有顶体腔, 末端延伸出2条突起插入细胞核顶端。细胞核近柱状, 末端平截, 侧缘凹陷, 通过片层状中心粒侧体与鞭毛线粒体衍生物连接。尾部鞭毛由1条9+9+2型轴丝, 2条对称线粒体衍生物, 2条较短副体, 2条细小附结构及鞭毛中心物质组成。琼凹大叶蝉副体横切椭圆形、长度较短仅出现在鞭毛起始区, 与角顶叶蝉亚科昆虫差异较大。结合已报道头喙亚目类昆虫, 我们推断副体结构可为叶蝉科及头喙亚目系统发育分析提供有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黑头麦蜡蝉Oliarus apicalis Uhler属麦蜡蝉科(Cixiidae),是水稻害虫之一,为禾本科杂草中的常见种。其成虫体长雄6mm,雌8mm左右。体黑色或淡褐色,头顶前缘突起成角状,后缘凹入,侧缘脊状淡黄褐色,中域凹陷黑色。额与唇基连成一体,略呈菱形,中、侧脊隆起黄褐色。单眼3个,黄色,2个在复眼下方、触角前方,一个在额中脊中央。触角短,基节淡褐色。前胸背板淡黄褐色,两侧近端部黑褐色,后缘凹入呈钝角状。中胸背板黑色,两侧缘及末端黄褐色,有的全为淡褐色,尤其是雌虫更明显。中胸背板中央有5条纵隆线,隆线黄褐色。肩片黄褐色。腹部黑褐色,背腹板后缘黄色。尾器色浅。翅淡黄色,半透明,端缘黑色。翅脉同翅色。翅端横脉黑褐色。足淡黄褐色,有深色条纹。体腹面黑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