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新疆天山野果林中塞威士苹果Malus sieversii与其林下伴生植物短距凤仙花Impatiens brachycentra两种植物叶斑病病原菌的多样性及同源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ITS序列BLAST同源性比对,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分类,并依据科赫氏法则测定致病性。结果显示,从新疆新源县天山野果林中的塞威士苹果及短距凤仙花病叶上共分离得到18株菌落形态各异的病原菌,分属于2属4种,绝大多数属于半知菌亚门。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为塞威士苹果和短距凤仙花叶斑病病原真菌中的优势菌群。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其中11株病原真菌对塞威士苹果具有致病性,7株病原真菌对短距凤仙花具有致病性;塞威士苹果所有的病原真菌对短距凤仙花均有致病性,而且短距凤仙花所有的病原真菌对塞威士苹果也有致病性。推测2种植物叶斑病可能由相同来源的病原真菌引发,短距凤仙花染病加剧了塞威士苹果叶斑病暴发,可能是野果林退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期的柑橘果实中真菌种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采后真菌病害发生普遍,对柑橘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柑橘体内存在丰富的真菌类群,为了了解柑橘成熟和衰老过程中果实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变化动态,本论文通过MiSeq技术解读真菌ITS区域序列,分别对生长期、成熟期和贮藏期的晚蜜一号果实的果皮和果肉的内生真菌种类进行了分析。发现相比于果肉,果皮中真菌在目和属水平的多样性更为丰富,而成熟期果肉中真菌种类多于果皮。不同生长阶段的两种组织中优势的真菌属也不同,果皮在生长期以Medicopsis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占绝对优势,成熟期为刺盘孢属,贮藏期以葡萄孢属(Botrytis)、Erythrobasidium和Strelitziana较为常见;而果肉中生长期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和枝孢菌属(Cladosporium),约占1/4,成熟期半数以上为葡萄孢属,及至贮藏期约90%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青霉属,其中链格孢属约占2/3。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如枝孢菌属(Cladosporium)、巨座壳属(Magnaporthe)、核盘菌属(Sclerotinia)、葡萄孢属(Botrytis)、白粉菌属(Erysiphe)、青霉属(Penicill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镰孢霉属(Fusarium)等在果肉中的数量高于果皮。果肉中存在较大数量的常见植物病原真菌,不同属真菌在不同样品中呈不同的变化动态,暗示采后病变是多种真菌交互作用的结果,采后病害的防治可以提前至开花期。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引起岗梅Ilex asprella枝枯病的病原,对从广东梅州采集的岗梅枝枯病病部分离的致病菌株Gangmei 2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运用MEGA-X构建了病原菌株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相似,在系统发育树中该菌株与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在同一分支上。因此,初步将岗梅枝枯病病原菌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microspora。  相似文献   

4.
链格孢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农作物生产并危及农产品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是一类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的真菌,该属的一些种可引起多种重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严重危害农作物生产并造成巨大损失。另外,这些链格孢产生的毒素还积聚在农产品中,危及农产品食用安全。为此有必要加强有关链格孢病害的研究和治理。本文介绍了有关链格孢分类研究进展,近些年来链格孢危害农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危害情况,以及世界范围内链格孢毒素所引发的农产品食用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也综述了链格孢病害的主要防控策略和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引起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病原菌的种类,本研究从西宁市城北区、海东市乐都区和贵德县的樱桃上采集有叶斑症状的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原菌,通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EF-1α和Alt a 1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了鉴定,并用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共获得279株病原菌菌株,分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p.,分离频率分别为84.95%、5.02%和10.03%。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离体叶片致病性测定,接种叶片100%发病,说明引起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细极链格孢和刺盘孢属真菌,且链格孢为主要病原菌。该研究结果可为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主棒孢和棒孢叶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广泛,能够侵染530余种植物。由多主棒孢引起的棒孢叶斑病在橡胶、蔬菜等作物上流行性暴发,对农作物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该文简述了多主棒孢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对该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和毒素蛋白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另外,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棒孢叶斑病诊断和防治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多主棒孢病原学及病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白粉寄生孢种群多样性、生物学特性及生防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白粉菌(Erysiphales)的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Ces.ex Schlecht.)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多样性、流行、分类、生防菌种的筛选、生防机制及生物学特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广泛调查采样,从国内外105个地点采集感染白粉菌的样品406份,分别进行了植物种类和真菌种类鉴定。研究表明,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在内的12属42种白粉菌寄生在27科67属77 种植物上;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只寄生于8属15种白粉菌上,寄生率为15.66%,主要发生于菊科和葫芦科植物白粉病菌上。首次发现锥(Castanopsis sp.)、大花金鸡菊 (Coreopsis grandiflora)及山苦荬菜(Ixeris chinensis) 上寄生有白粉寄生孢;白粉寄生孢寄主真菌中,中  相似文献   

8.
聚孢霉属真菌是一类具有丰富形态学和生态学特征的生物类群,广泛分布于多种环境条件中,尤其是在土壤中。聚孢霉属真菌有着巨大的生防潜力,可通过拮抗、重寄生、促生以及诱导植物抗性等多种机制防控植物病害,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聚孢霉属真菌的系统分类学进展,并对聚孢霉-植物病原菌以及聚孢霉-植物寄主之间的互作机制进行了综述。随后对聚孢霉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从聚孢霉属真菌中挖掘具有优良生防特性的菌株,将推动其在农业应用上的商品化。  相似文献   

9.
野生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挖掘生防新资源,采用组织分离法从21种野生药用植物不同组织部位分离纯化内生真菌,以6种植物病原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菌株,并根据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对菌株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高效拮抗菌株对靶标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分离纯化的478株内生真菌中筛选出11株高活性拮抗菌株,分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平脐蠕孢属Bipolaris、棘壳孢属Pyrenochaeta、镰孢属Fusarium、粒毛盘菌属Lachnum、垫壳孢属Coniella和Neonectria 7个属,其中青霉属占比最高,达36.36%。平皿对峙试验表明, 棘壳孢菌12-R-5对灰葡萄孢表现出高效性和专一性,其对菌丝抑制率达66.67%。含药平皿试验表明,菌株12-R-5发酵滤液10倍稀释液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0%,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菌株12-R-5 10倍发酵滤液处理灰葡萄孢10 h,孢子不萌发;100倍稀释液处理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1.01%。显微镜观察发现,棘壳孢菌使灰葡萄孢菌丝扭曲变形,膨大肿胀及断裂,部分菌丝发生抑缩、消融现象。说明棘壳孢菌12-R-5菌株具有很好的生防潜力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茅属(Stipa Linn.),隶属于禾本科(Poaceae)针茅族(Stipeae Dumort.).针茅属植物是欧亚草原的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其种类丰富、演化程度高、形态高度分化.该属的各个种受温度、水分、土壤等条件影响,沿水平与垂直地理梯度及土壤机制的生境梯度产生了一系列的替代分布,组成了在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广袤的针茅草原.我国针茅属植物种类也非常丰富,以此构成了地理分异和生态分异明显的北方最主要的草原类型.由于针茅属植物形态差异较小,建立在传统的形态、解剖特征基础上的我国针茅属植物在种类鉴定、系统演化与区域分化等研究领域还存在诸多争议,其物种的地理替代与生态替代等空间分异形成机制也尚不清楚.本文系统论述了中国针茅属植物分类、系统发育、生态、地理分布等研究历史、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茅属植物系统发育、地理分异与生态分异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民勤沙区不同稳定性沙丘植被生境条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生境条件测定结果表明:固定沙丘优势种均生长不良,枯梢、死亡普遍,其伴生植物的种类和密度均很小;沙丘水分条件决定了其生境条件,固定沙丘水分条件最差亦即生境条件最差;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表面易形成粘粒、粉粒结皮,其表土层田间持水量大,影响降水下渗;固定沙丘表面田间持水量大是影响降水下渗的关键,其沙丘表土层粘粒、粉粒含量高是导致其田间持水量大的关键。其伴生草本植物密度并不随表土层田间持水量大而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地降水少、气候干燥、表土层土壤水分易蒸发损耗所致。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中下游农户能流分析及生态经济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流分析和分形理论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农户作为“分形元” ,以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 4 0个农户为研究对象 ,在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基础上 ,对不同经营类型农户的生态经济特征进行分形研究 ,结果表明 :(1) 5类农户从总体上都显现生产经营结构单调 ,能量利用和转化链条短 ;牲畜养殖是唯一的次级生产系统 ,能量转化率低 ,增效不明显。 (2 )农田亚系统是农户生产力的主体 ,棉花生产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内仍将是农户的支柱产业。 (3)基于农户分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生态效益高 ,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也高 ,反之亦然。农户生产系统总体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3.
黄人鑫  姜婷 《干旱区研究》2004,21(4):430-433
从新疆巩留县往西的察布查尔县境内,约2 000 km2的伊犁河南岸荒漠是未来灌区项目建设的所在地。2002年8月,对该地及其南缘和北缘地带的昆虫区系进行了调查,查明计有291种昆虫,隶属于15目87科239属,并对未来灌区建设对昆虫区系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杨肖艳  #  刘红斌#  李铷  傅杨  汤东生 《植物保护》2020,46(6):264-269
为筛选能有效防除云南麦田入侵杂草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的除草剂, 采用温室盆栽法分别测定了麦田常用7种茎叶处理剂各7个梯度剂量对小籽虉草的毒力?结果表明, 在推荐剂量下, 50%异丙隆WP?5%唑啉草酯EC?15%炔草酯WP?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7.5%啶磺草胺WG?30 g/L甲基二磺隆OD和70%氟唑磺隆WG对小籽虉草药后30 d的株防效分别为99.34%?99.43%?87.50%?75.00%?34.50%?37.50%, 54.17%, 药后30 d的鲜重防效分别为87.92%?92.66%?56.09%?74.43%?57.17%?45.61%?44.67%?所有除草剂中, 唑啉草酯的GR90接近推荐使用剂量的90%?异丙隆的GR90略高于推荐剂量, 其他除草剂的GR90远高于麦田推荐使用剂量?以上结果表明, 防治麦田杂草小籽虉草的首选除草剂为唑啉草酯, 备选除草剂种类少?  相似文献   

15.
宁夏近40多年积温及不同积温期降水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宁夏22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计算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期间的积温,结果表明:随着气候的变暖,宁夏各地≥0℃和≥10℃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近19 a增加显著;≥10℃积温不同等值线明显向地势较高地区移动,喜温作物面积扩大;积温持续日数明显增加,有利于作物的成熟;≥0℃和≥10℃积温期间降水量主要在部分干旱地带增加,这有利于干旱地带农牧业生产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特点及衰败成因分析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近50年来塔木河上中游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下游地区的来水骤减并中断有近30年的历史,从而引发了下游绿色走廓的逐步走向衰败、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塔河下游绿色走廓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和特点,认为绿色走廓衰败主要有5个主要因素:绿色走廓自然生命过程的衰退;新生幼林发生和发育原生机制的中断;土壤盐分的累积和增加;水分条件持续恶化;人类开垦荒地、滥伐、滥控等行为。通过成因分析认为,只有充分考虑到下游绿色走廓的特点及其衰败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下游绿色走廓衰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含量为11.42±2.84mg/kg,高于中国湖泊底泥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沉积物中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远大于其它重金属,高达2346.57,具有极强的生态危害性;而Zn、Cr和Cu只显示出轻微的生态危害性,故Cd是导致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增强的主要贡献者。室内模拟沉积物经历好氧和厌氧等环境条件下,并用EDTA铵盐溶液单一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分别研究了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Zn、Cr和Cu等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Cd的形态分布特征变化最为明显,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Cd含量所占总量的比例上升至52.15%;用EDTA单一提取法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有效态Cd含量占总量的比例(B/T)在好氧处置后最高,达30.37%;上述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沉积物中Cd具有强烈的潜在生态风险和较高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新疆艾比湖湖面面积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遥感资料和文献,研究艾比湖湖面面积的年际和月际变化。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进行线性回归,寻求湖面变化和降水因子的相关性,得出降水量和湖面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706 43,经显著性检验,并用大量的数据及事实分析了湖面面积和其他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因子的相关性。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大致预测艾比湖湖面的变化趋势,为决策层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河套灌区引用黄河水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套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是灌区可持续发展和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需要。应用河段差法、引排差法、最大蒸发量、作物总需水量方法计算河套灌区引用黄河水量,分别是49.3×108,49.2×108,54.4×108,49.7×108m3。方法相互佐证,引排差法计算结果,49.2×108m3是灌区实测引用黄河水量。引用黄河水量的分析为河套灌区节水改造、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以及黄河干流水资源分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未来粮食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并从影响粮食有效供给的因素出发,讨论了未来30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粮食供给状况。要解决本区粮食的缺口,首先发展粮食生产,努力实现粮食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