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垃圾焚烧灰渣(底渣和飞灰)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后的残余固体废弃物,对其进行固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减少该类固体废弃物占用填埋场资源的重要途径。笔者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固化细粒底渣和飞灰,通过微生物注浆试验研究菌液浓度、胶结液浓度和处理轮数对垃圾焚烧灰渣胶结CaCO3生成量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渣和飞灰都具有一定的水硬性,其水硬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为174.46和381.73 kPa。底渣经微生物注浆处理2~10轮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较水硬固化体分别提高了35.8%~120.0%,飞灰经微生物注浆处理2~10轮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较水硬固化体则分别提高了9.5%~48.8%。随胶结溶液浓度的增大,微生物固化底渣和飞灰中的CaCO3生成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但试样的可注性降低。稀释比1∶50、菌液比1∶100的菌液更利于底渣和飞灰胶结强度的提高,未稀释菌液固化效果差。与微生物固化天然砂土和粉土相比,微生物固化底渣和飞灰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CaCO3含量增加的增幅较缓,微生物固化垃圾焚烧灰渣的胶结效率略低。试验结果证明,微生物固化能有效改善垃圾焚烧灰渣强度的特性,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在垃圾焚烧灰渣固化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固化粉土坡面能够提高粉土边坡的抗侵蚀能力,微生物固化防护层的物理力学特性以及植物的适生性是影响该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采用巴氏芽孢杆菌以及胶结液对粉土进行表层喷洒固化处理,研究高羊茅和披碱草在微生物固化表层的粉土中的出苗生长情况。试验结果显示,提高胶结液浓度能够获得更高的粉土表层固化层强度。采用高浓度胶结液的固化层水稳定性更好。粉土表层经微生物固化后高羊茅和披碱草的出苗率随着固化层贯入阻力的提高而降低,出苗时间延迟4~5 d。固化层贯入阻力低于280 k Pa时,出苗率可达到80%以上。采用菌液和浓度为0.75~1.00 mol/L、喷洒量0.06 m L/cm2的胶结液喷洒3遍处理,可以保证粉土坡面既具有一定防护强度,又能够保证高羊茅正常生长。粉土经微生物固化表层后不适于披碱草的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固化粉土坡面对草本植物具有一定的适生性;植物种类及固化层强度是影响出苗率和出苗速率指数的重要因素。将微生物坡面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粉土坡面防护技术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马伟 《绿色科技》2015,(1):183-185
指出了趋磁性微生物能够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以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产生反硝化反应,进行脱氮处理。趋磁微生物可以利用硫酸盐、硫代硫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硫化反应,去除污水中的硫。趋磁微生物在磁场的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增加污泥的沉淀速度,减少沉淀池的容积及沉淀时间。趋磁微生物处理重金属污水,能够很好地解分选,回收有用的重金属。对趋磁微生物处理污水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近年来,微生物及其相关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选育并开发了大批用于环境治理的微生物菌株及相关菌剂,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基于微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的蓬勃发展,对环境保护领域的微生物技术及相关应用等进行了简要综述,重点阐述了污水的微生物处理、微生物降解土壤污染物、有机废弃物的堆肥等几个方面的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5.
《湖北林业科技》2021,50(1):87-88
为解决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对垃圾污水和垃圾固化物进行了生态净化处理,并将生态净化产物在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垃圾固化物经过处理后制成的复合农家肥,可用于苗圃地和生态林、用材林养护。  相似文献   

6.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对工程菌处理工业污水技术进行开发取得成功。 工程菌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加工出来的新型微生物,具有多功能、高效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在生物法处理工业污水中.目前采用最多的是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自然界的混合微生物群体。由于各种微生物种群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代谢物,使得总体的降解效果不尽人意。所谓工程菌就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将多种微生物的降解性基因从细胞中取出,组装到一个细胞中,使这个菌株集多种微生物的降解性能于一身,因此,工程菌具有多种功能,适应性也强,同时克…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固化稳定化技术是当前处理污染河道底泥中重金属的一种重要方法。综述了目前常用的水泥、石灰、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化学药剂4种固化稳定剂的主要成分、固化稳定化机理、处理效果,对比分析了各种药剂的优缺点。同时,对固化稳定化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修复基础上的资源化利用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以SBR、MBR为处理方式的居民住宅小区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对小区生活污水和处理资源化中试研究,深刻了解了小区污水的特性,确定了最优化的工艺流程,为该技术推向实际应用起到了重要意义。在总结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多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处理水量在3.36~4.32m3/d的位差式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人工配水的中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较强的技术可靠性,完全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污水回用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的污泥处置方式以卫生填埋为主,而污泥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重金属及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等,因此卫生填埋前需经适当的预处理.指出了固化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废物处置技术,对污泥进行固定化处理可以使污泥具有一定抗压强度,并可有效地抑制污泥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潜在危害,有利于污泥进行填埋处理.该技术具...  相似文献   

10.
99121340.8专利技术 为了处理城市污水和池塘、湖泊污水问题,科学家们除了采用物理法或化学法处理外,近年来也研究了许多新的方法,微生物处理法就是一种新的尝试,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来用细菌法、酵母法处理污水取得一些成效。但是,这些污水处理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微生物培养所需条件苛刻,应用不广泛,设备投资大,成本高,特别是不能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和池塘、湖泊及饲养水生动物的水池、观赏鱼池等污水污泥的处理。 用微生物处理污水污泥的方法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和科学试验中,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我们观察…  相似文献   

11.
《技术与市场》2007,(5):13-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在污水生态处理工程中,主要采用地下渗透和人工湿地技术,缺陷是土壤中微生物种群单一,工艺启动周期漫长,处理负荷和去除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市政污水处于逐渐增多的状态中,应对市政污水具有较高的重视程度,使污水得到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利用效率获得显著的提高。对进出水水质的原水水质与出水水质进行分析,并剖析了水处理工艺的工艺流程与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多介质过滤器、超滤装置、反渗透装置,同时,研究了最终的实践效果。在此基础上,为市政污水回用深度处理提供一些借鉴性建议,运用双膜法对污水进行回收处理,以期推动使双膜法的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PVA-硼酸法)对生活污水进行污染物降解处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固定化后,活性污泥对温度和pH值的适应范围变宽;在优选条件下连续运行,CODcr的去除率都能保持在85%以上,最高可达到92%,说明固定化细胞对有机负荷的冲击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君山区为例,分析了洞庭湖区乡村生活污水的类型、分布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包括分散处理模式、集中处理模式、组合处理模式在内的三种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以及家庭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小型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等四种具体的处理技术体系,以期为洞庭湖区乡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最终炭化温度(300~700℃)的竹炭进行比表面的测定,结果表明炭化温度为700℃的竹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385m2/g)。将炭化温度为700℃的竹炭进行生物改性处理,利用竹炭本身的吸附能力及微生物菌群的生物降解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生物改性竹炭对污水中COD去除率达到94.00%,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6.67%,色度去除率达到88.73%,浊度去除率达到92.56%。通过扫描电镜分析生物改性竹炭,观察到竹炭的表面和内部孔隙均分布着丰富的微生物菌群。可见,以竹炭作为载体,为微生物聚集、繁殖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在适当的温度及营养条件下,能够同时发挥竹炭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使水质得到净化。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微生物处理技术是餐厨垃圾处理的一项新技术,其具有污染率低、处理方法简单等特点,基于微生物处理技术在餐厨垃圾中应用,对其目前国内好氧堆肥、厌氧消化、蚯蚓堆肥处理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外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进行了阐述,旨在分析微生物技术原理及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餐厨垃圾的处理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维注浆方式对50 cm长柱状粉土试样进行微生物固化试验,通过测定孔隙液中细菌数量、NH+4浓度和pH、及固化土体中的胶结CaCO_3生成量等参量,分析注浆菌液配比和胶结液浓度对细菌与反应产物沿程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注入浓度为1.223×108 CFU/mL的原菌液时,固定菌与游离菌沿柱状试样渗流方向沿程衰减显著,细菌主要分布于注浆端25 cm以内,提高胶结液浓度对试样碳酸钙生成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注浆端5 cm以内区域。当注入用营养液稀释的菌液(浓度8.20×106 CFU/mL)或用营养液稀释的上清液(浓度1.80×106 CFU/mL)时,孔隙液中细菌能快速繁殖增长且分布较为均匀,吸附菌和被拦截的游离菌共同组成固定菌,对土中碳酸钙的生成量产生影响,胶结液浓度的变化对碳酸钙生成量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注浆加固粉土的均匀性主要受固定菌分布的均匀性控制,将菌液或上清液稀释后注入粉土能够使固定菌沿程分布均匀,可较好地改善固化土体均匀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效微生物群(简称EM)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EM能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且在水温为25℃,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h,台液加入量(VEM/V污水)为1/104,曝气时间为HRT/3,进水PH值为8.0时处理效果最佳.在此最佳处理条件下,测定了污水中BOD5,CODcr随时问的变化情况,并与不加EM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加EM的污水中有机物去除率大大增加,2d后接近最高值并趋于稳定.EM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的优势是:较少或不产生污泥,曝气时间短,但如果要较好地应用于生活污水治理,必须提高污水中的EM浓度.  相似文献   

19.
彭骊 《绿色大世界》2012,(4):182-183
指出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排放给水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对其处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来源,分析了近年来比较广泛使用的厌氧处理技术,探讨了这项技术在高浓度有机污水资源化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垃圾焚烧飞灰属危险固废,必须无害化处理后再利用。利用高炉矿渣-偏高岭土制备聚合物固化垃圾焚烧飞灰,在正交试验基础上得到地聚物最佳制备参数,用该参数制备出的BKG按比例掺入飞灰制备地聚物固化体;与原始飞灰相比,28 d养护后,20%~60%BKG掺量的固化体抗压强度均满足相关要求;掺入50%和60%地聚物的固化体Cr浸出浓度均下降了约97%,远高于水泥固化体;通过微观试验分析证明:BKG对垃圾焚烧飞灰进行固化稳定化,实现了对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