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葛晓军 《北方园艺》2021,(4):134-138
传统银杏产业结构复杂,但仍然以第一产业为主,各银杏产业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产能结构性失衡。山东省郯城县银杏产业实施了以提质增效、创造品牌、优化"三产"融合为突破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深度挖掘银杏产业多种功能、优化一二三产融合结构、培育发展"第六产业",打造特色银杏小镇、创建银杏产业集群等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邳州市官湖镇银杏产业是全镇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变迁,全镇乃至全市的银杏产业出现大起大伏的发展趋势,对银杏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如何充分利用资源潜力,优化改造途径,保持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全镇基本概况,予以探讨。1全镇银杏资源及产业发展概况官湖镇现有银杏成片林2989.48hm~2,其中结果面积167.85hm~2;四旁植树369248株,其中结果 76884株;银杏苗木总量260万株左右,其中20cm以上有  相似文献   

3.
根据桂林银杏产业现状、历年生产和近20年发展的情况,分析了桂林市银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订保护银杏古树的条例,推广了能够促使百年银杏古树恢复生机、幼树生长旺盛、新建果用银杏林丰产的配套栽培管理技术,提倡合理开发利用银杏古树资源,并对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疆伊犁河谷引种银杏授粉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伊犁河谷伊宁市园艺场引种的银杏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试验,调查坐果率,为伊犁河谷地区种植银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银杏坐果率可达21%,引种银杏在当地可以完成其整个生育周期。建议大量推广银杏引种,发展银杏产业,为当地农民增加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传统名贵树种之一,银杏的用途十分广泛,并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为此,兴平地区应大力倡导发展银杏产业,将其作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在此,本文简要介绍银杏树的栽培种植技术,以推动本地银杏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八五"末、"九五"初,我国银杏产业得到飞速发展,江苏、山东等银杏主产区,面积迅速扩张,银杏苗、银杏叶、银杏果等银杏产品价格高,并出现供不应求局面,许多地区把银杏作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来规划发展,从而兴起了一股银杏热.然而近两年来,像突然"热"一样,银杏又突然"冷"了下来.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银杏果高值化加工技术,实现银杏产业提质增效,分别采用普通热风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和微波-热风组合干燥四种干燥方式对银杏进行干燥处理,将银杏脱毒后加工成银杏粉,然后对银杏粉的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银杏粉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冷冻干燥对粉体色泽保持最好;喷雾干燥粉体的平均粒度最小,粒径分布最均匀,比表面积最大,溶解性指数最大;热风干燥银杏粉堆密度最大、休止角最小,流动性最好,溶解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8.
银杏的高效间套种栽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产业是泰兴市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银杏价格出现低谷,果农的经济效益直接受到冲击,种植银杏积极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的将已发展的银杏林毁掉。针对这种形势.如何巩固我市的绿化成果,急果农之所急.我们探索出一些银杏的高效间套种模式,将银杏的长期效益与经济作物等的短期效益相结合。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实现长短结合,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服务。  相似文献   

9.
正银杏银杏又称白果、公孙树,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叶片扇形,春夏季节为绿色,秋季则为金黄色,其色彩明媚灿烂,在西方被称为"少女的金发"。银杏是我国特有的"活化石"级植物,经过不断的选育,产生了很多的变种,如垂枝银杏、黄叶银杏、深裂叶银杏、大叶银杏、塔形银杏、蝴蝶叶银杏等,根据其名称就可以想象出植株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崔桂梅 《吉林蔬菜》2016,(10):38-39
正银杏(Ginkgo biloba L.),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所以银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称。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等26种。霉烂病、叶枯病、干涸病、银杏大蚕  相似文献   

11.
简述日本垂枝银杏、叶籽银杏、喇叭银杏(我国文献称“筒叶银杏”)、斑叶银杏及雌雄同株银杏实生大树、古树资源概况。查有可靠依据者共有1 1 7株,其中垂枝银杏1 4株、叶籽银杏78株(包括5株雄株)、喇叭银杏1 9株、斑叶银杏4株、雌雄同株银杏2株。部分单株兼具垂枝、叶籽、喇叭、斑叶性状中的2个或5个性状,因此共有1 07株。实际上,该类资源的数量要远多于此。多数单株为各级政府指定的“天然纪念物”,其中国家级指定“天然纪念物”叶籽银杏8株,雌雄同株银杏1株。  相似文献   

12.
叶籽银杏DNA甲基化水平与模式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萌动期与展叶期的叶籽银杏和银杏为试材,采用基于DNA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探究叶籽银杏、银杏不同发育期DNA序列中CCG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化特征。萌动期选用22对引物,在叶籽银杏和银杏中检测到扩增位点为498和384个,甲基化位点为237和165个,其总甲基化率分别为47.6%和42.4%;展叶期选用40对引物,在叶籽银杏有叶生胚珠(YZ2)、无叶生胚珠(YC)及银杏(CK)叶片中检测到扩增位点767、600及367个,甲基化位点分别为370、244及152个,其总甲基化率分别为48.3%、40.5%及41.5%。进一步对不同发育期叶籽银杏、银杏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萌动期、展叶期叶籽银杏与银杏相比均有超过半数的位点(52.1%、54.6%及64.2%)DNA甲基化模式发生多态性变化,萌动期叶籽银杏相对于银杏其变化趋势以超甲基化为主;展叶期叶籽银杏有叶生胚珠相对于叶籽银杏无叶生胚珠及银杏甲基化的变化趋势以超甲基化为主,叶籽银杏有叶生胚珠相对于银杏DNA甲基化模式变异幅度更大,超甲基化水平更高,显示出叶籽银杏基因组独特的DNA甲基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果农之友》2014,(7):45-45
银杏大蚕蛾是危害核桃树树势和产量影响较大的一种主要害虫,严重影响核桃产业的发展。目前将处于卵块孵化高峰期,幼虫孵化后在叶片背面群集危害叶片,随着虫量增加危害逐渐加重。因此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进行防治,发动群众抓住银杏大蚕蛾2龄前幼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对核桃树食叶害虫全面开展1次防治,严重发生的1周后再防1次,确保核桃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4.
刘娇 《北方园艺》2002,(6):29-29
按照有关技术要求,做好银杏的采收、脱皮、分级和贮藏,不仅能提高银杏的产量,而且还能确保银杏的质量,使银杏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现从辽宁省银杏的生产实际出发,介绍一下银杏的采收、脱皮、分级、贮藏操作规程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丽霞 《花卉》2022,(6):1-3
银杏作为具有良好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物种而备受喜爱,由于自身特性等因素影响,银杏生长发育与其他植物相比较为缓慢,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银杏更好生长培育,提高银杏栽培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银杏自身的特点,从幼苗培育、种植方法、后期管理以及有害生物防治方面提出提升银杏栽培成活率和栽培质量的方法,为更好掌握银杏栽培繁...  相似文献   

16.
<正>说起四川开江的特色现代农业,开江人用"两棵树、两只禽、一篮菜"总结。"两棵树"即银杏、油橄榄;"两只禽"指白鹅和麻鸭;"一篮菜"即蔬菜产业。尤其是"两棵树"逐渐成了开江的名片。多年的培育,"两棵树"正成为千家万户奔小康的遮阳大伞。到目前为止,开江县银杏种植面积近8万亩,油橄榄种植面积达7.9万亩。  相似文献   

17.
新书推介     
正《中国银杏志》由南京林业大学曹福亮教授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目的是全方位地反映中国种质资源及其利用的面貌,以及有关的科学研究成果,为科研、生产以及产业化开放利用服务,银杏在我国分布广,地域自然条件差异大,种质资源异常丰富,银杏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扩展。该书展示了当今银杏科研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生产技术。内容科学全面,涵盖了银杏概述,银杏类的起源、演化和分类,银杏的栽培和利用历史,银杏的自然种群与栽培区域,银杏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征,银杏栽培技术,银杏资源  相似文献   

18.
银杏实生苗生长缓慢,结果晚,生产中多培育嫁接苗,可缩短银杏生长周期,促进丰产。从砧木选择、接穗选取、嫁接时间及方法、嫁接后管理等方面阐述了银杏嫁接育苗技术,展望今后银杏嫁接育苗的研究方向,为银杏嫁接提供技术性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1银杏是园林绿化的理想树种银杏是银杏科银杏属的落叶大乔木,别名白果、公孙树,属裸子植物,是现在地球上生存着的最古老的高等植物之一,为历史遗物,亦称为活化石,有"植物界的熊猫"之称。中国不仅是银杏的故乡,而且也是栽培、利用和研究银杏最早、成果最丰富的国家地区之一,人工栽植银杏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银杏一般4~5月开花,种子9~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核果。树皮灰褐色,深纵裂。树冠广卵形,枝有长枝、短枝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银杏的认识不断加深,银杏本身所蕴涵的巨大经济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了解,作为新兴的经济林树种得到了快速发展.辽宁省作为银杏经济栽培的北界,其栽培面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银杏与其他树种相比,其生长缓慢,结果晚,实生银杏树30年才能进入结果期.而我省银杏资源相对缺乏,丰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滞后,造成银杏栽培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发展银杏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