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花卉种植的气候区划及其布局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0℃积温、最冷月平均温度等为主要考核指,计算国内各主要花卉产区的气候相似距并结合年极端最低温度、年降水量和>0℃积温等多种气候因子进行数量分类,对我国花卉种植进行初步区划。本文还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及完善配套、建立多层次的花卉生产基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凉山州花卉种植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多年,野生花卉资源非常丰富。花卉主栽区西昌年平均气温17℃,≥10℃积温5355℃,无霜期273d,日照时数2432h,年降水量1013mm,年太阳辐射总量568480J/cm^2,全年比成都多188100J,比昆明多56012J。因其光热充足、年温差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为凉山州花卉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平均气温7.90-9.30℃,全年≥0℃积温3388~4090℃,≥10℃积温2875—3603℃,无霜期135~177天的灌溉农业区。  相似文献   

4.
对黑龙江省九三地区1954 ̄1996年大豆单产与各年气象因子(包括大豆生育期间5 ̄9月份降水量、各月平均气温、光照、无霜期、≥10℃积温等)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产量与≥10℃积温、无霜期呈高度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17和0.509;另外夏旱与夏涝也影响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5.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年均气温7.90~9.30℃。全年≥0℃积温3388~4090℃,≥10℃积温2875~3603℃,无霜期135~177天的灌溉农业区。  相似文献   

6.
根据民权县气象资料记载,2007年冬季为暖冬年,2006年12月-2007年2月底≥0℃的积温为278.1℃。比常年多87.6℃,尤其是2006年12月≥0℃积温为63℃,比常年高44.5℃,为灰飞虱安全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2007年5月下旬和6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分别为24.8℃和24.1℃,降水分别为68.8mm和0.1mm。这种气候条件适合传毒媒体灰飞虱的繁殖和传毒,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新疆奎屯柳沟垦区近20年积温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用新疆奎屯柳沟垦区1998-2017年的积温资料,通过五日滑动平均法、年际变化曲线、累积距平等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历年平均稳定≥0℃积温为4 200.1℃,持续期为243d。≥0℃积温年际变化存在3~4年的变化周期,≥0℃积温累积距平曲线整体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稳定≥10℃积温平均为3 844.4℃,持续期为184d。≥10℃积温累积距平变化情况与≥0℃积温基本一致,存在约4年的变化周期,累积距平曲线整体呈现出减少的变化趋势。在80%的保证率下,稳定≥0℃积温值为4 116.2℃,稳定≥10℃积温值为3 769.5℃。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石家庄市1955~2012年气象资料分析,明确了年均气温、≥OoC积温呈升高趋势,特别是近20年≥0℃积温升高明显,各季节≥0℃积温增加不均衡,以小麦季(春、秋)增加较多,比常年增加151.9℃,玉米季(夏季)增加较少为58.3℃;近20年该地区小麦冬前10~11月份≥0℃积温比常年增加44.6℃,冬前积温增加不利于其安全越冬,小麦播期应适当做出调整;根据热量资源增加情况与小麦冬前、玉米成熟积温需求,提出应通过小麦-玉米耕作制度优化,重点调整秋季小麦-玉米上下茬热量资源配置,定向减少增量积温资源在小麦上的配置,增加下茬玉米生长季积温资源,使热量资源在小麦一玉米上下茬循环高效利用,实现两季高产。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6,(1):145-146
本文对阿荣旗近56年稳定通过各界限积温分析,得出≥0℃、≥5℃、≥8℃、≥10℃、≥12℃和≥15℃积温逐年代增高,积温初终间日数逐年代增多。积温初日提前,终日推迟。≥0℃、≥5℃、≥8℃、≥10℃、≥12℃和≥15℃积温80%保证天数为193天、163天、140天、127天、113天和85天;80%保证积温为2763.1℃、1609.0℃、2432.4℃、2286.3℃、2088.8℃和1643.4℃。  相似文献   

10.
近50 a陕西苹果果区积温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西29个苹果基地县1961-2010年气象资料,应用线性拟合、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T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陕西苹果果区≥5℃、≥10℃积温、负积温的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0a陕西苹果果区≥5℃、≥10℃积温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初始日期呈提前趋势,终止日期呈推迟趋势,持续天数增加;负积温呈显著减少趋势。积温均具有突变特征,≥5℃积温、≥10℃积温突变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突变年份分别为1999年、1994年,负积温减少突变发生在1986年。  相似文献   

11.
种子春化与光周期处理对大白菜花芽分化和抽薹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白菜在进行种子春化处理时.不同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植株的花芽分化和抽薹过程影响很大.8℃的经比3,13℃下植株的花芽分化开始得早,分化速度快,抽薹时间早.抽薹期早晚不同的大白菜品种在花芽分化和抽薹上存在着大的遗传差异性,春化15d时,3℃和13℃的处理温度,均不能使晚抽薹材料S-1和YC完成花芽分化并引起植株的抽薹;13℃下春化时间达到30d时,YC也不能分化完全的花芽和发生抽薹.在低温处理基础上,长日条件对植株的花芽分化和抽薹过程均有促进效应,但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李永强  陈文荣  辛德东  李志军  郭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04-17608,17631
[目的]研究温度对中国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花芽萌发的影响。[方法]在相同夜温条件下,通过设置6个不同的昼温度处理,研究了不同温度对中国樱桃花芽萌发过程中花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温度对樱桃花芽萌发的形态和生理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花芽发育越快,开花越早。在35/10℃处理条件下,绝大多数花芽到达花序可见期便停止生长。不能正常开花而脱落;30/10℃处理极显著抑制了花冠、雄蕊及雌蕊的发育,花药不能正常开裂散粉。在进行温度处理前,花药已发育到小孢子母细胞阶段。昼温30℃以上处理15d,小孢子母细胞不能进行正常减数分裂而导致雄性败育;25/10℃处理能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但形成的花粉粒部分败育。35/10、30/10、25/10℃处理下,MDA含量均是在花序可见期后开始升高;20/10、15/10、10/10℃3个处理相对稳定,表明昼温高于25℃造成了膜脂过氧化伤害。[结论]该研究为科学制定设施栽培中花期温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问、液料比、乙醇浓度时玫瑰茄干花萼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多酚较优提取范围.结果表明.通过贡献率法计算出在试验范围内各因子对多酚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用频率分析法得到多酚提取率高于1.01%的优化条件是:温度71.82~75.56℃,时间1.508~1.704 5 h,液料比26.095~27.645倍,乙醇浓度44.24%~51.12%,提取率是1.22%.  相似文献   

14.
刘军  程晓辉  黄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55-2256
[目的]分析1954~2010年邢台市气候特征。[方法]根据邢台市1954~2010年的气候资料,利用折线图、趋势图、气候变率及统计图表,对邢台市57年来气候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果]1954~2010年邢台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速率最慢,年平均气温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速率最快。年平均降雨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均呈现出逐步降低趋势;年平均总云量呈增加趋势。1954~2010年邢台市0、5、10、15和20 cm的年平均地温分别为15.6、15.7、15.8、15.8和15.8℃。1981~2010年邢台市40和80 cm、1.6和3.2 m的年平均地温分别为15.2、15.2、15.4和15.4℃。可见,深层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该研究为指导邢台市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探讨河北省棉花生产中气候风险的时空分布规律,利用河北省21个棉花种植县1970—2011年气象和棉花产量数据,对棉花各个发育期气温、降水、日照及气候风险度及其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各气候要素风险度降水最大,为0.138~0.267;其次为温度,为0.007~0.173;日照最小,为0.019~0.04。各个发育时期中各气候要素风险度不同,风险度时空变化趋势也有很大差别;风险度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南部棉区高于中北部棉区,从历史变化趋势看降水风险度苗期和花铃期上升,其它发育期下降,其中蕾期、吐絮期下降比较明显;气温风险度除花铃期略上升外,其它略有下降;日照风险度除播种期外,均有上升趋势。该研究结果对于河北省棉花生产布局与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50年来锦州地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滑动平均、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锦州地区1956~2006年气温、降水、≥10℃积温、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日数等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锦州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28℃/10年速度递增;≥10℃积温逐年增多;无霜期延长;初霜日提前;终霜日变化不大;降水以13.9 mm/10年速度递减;气候变化使锦州地区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张百战  吕翔  朱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71-17172,17282
利用详实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徐州市1950~2008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夏季降雨量增多23%,冬春季温度分别升高了1.9和2.5℃,说明徐州地区的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夏季降雨量增多,导致夏季涝渍灾害加剧,秋熟旱作严重减产;冬季变暖,导致小麦苗期旺长,抗冻能力降低,春季易脱肥早衰,从而影响高产稳产。这些都直接威胁到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通过小麦适播期的变化和水稻、玉米等旱作产量的对比分析,论证了调整作物品种、播期和布局的必要性,据此给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并分析了该措施可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Lanelate脐橙花芽分化规律,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其花芽的形态发生和结构发育过程,对各分化时期的特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广西桂林地区气候条件下,Lanelate脐橙花芽分化从11月初花原基分化开始至次年3月雌雄蕊形成历时约5个月.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历时长,分化较慢,其它时期历时短,分化较快.大部分花原基是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旬平均温度为10.1~9.7 ℃时形成;萼片原基主要在次年1月下旬,旬平均温度为1.4 ℃时形成;花瓣、雄蕊及雌蕊则在次年2~3月,月平均温度高于11.23 ℃时形成.  相似文献   

19.
闽楠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闽楠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珍贵用材树种与优良观赏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观赏价值,在研究中,通过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闽楠的天然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分析天然分布区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闽楠主要分布在24.18°~30.29°N,106.2°~121.51°E,海拔在40~1 220 m,分布区的气候特征为年平均温度最适范围为16.45~20.55℃,平均值为18.50℃;最高月均温最适范围为26.56~30.04℃,平均值为28.30℃;最低月均温最适范围为4.88~10.55℃;温暖指数最适范围为140.42~184.91℃;寒冷指数最佳范围为-1.96~0.23℃。年降水量平均值为1 505.65 mm,年蒸腾量平均值为979.57 mm,湿润指数为9.31,属于湿润、潮湿的范围,闽楠生境条件温暖而湿润。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了影响闽楠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各因子按照影响大小的排列次序依次为:热量因子、降水因子、低温因子、高温因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桑蚕生产及那坡县的气候特征分析,从气温、降水、日照及不利气候因素等对桑蚕生产的影响分析,探讨那坡县桑蚕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结果发现,那坡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水分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为18.8℃,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桑蚕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表明那坡县发展种桑养蚕具有明显的气候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