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近年来,枣疯病在我国各枣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尤为严重。在我省内黄枣区,枣疯病严重蔓延,仅1987年就刨除病树13万株,影响了枣区的经济效益。枣疯病的病原是类菌质体(MLO),大量科学研究表明,类菌质体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因此,多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在利用四环素类治疗由类菌质体引起的病害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作为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141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分别进行TCRM、TCRP、TCRE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以上3种电切手术的月经改善率分别为100%、97.6%、94.4%.结论宫腔电切术是去除宫腔良性疾病,有效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一种治疗手段.术后的疗效和预后与术者的手术技能及病例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3.
菠菜中残留的两种农药在几种家庭处理方式中的去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经过家庭处理后菠菜中毒死蜱和三氟氯氰菊酯的残留水平,比较了不同清洗方法、炒制加工过程对农药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清水直接冲洗对两种农药的去除效果都较差,去除率分别为:毒死蜱19.09%、三氟氯氰菊酯9.66%;用清水浸泡10 min对毒死蜱的去除作用高达70%,而三氟氯氰菊酯只有20%左右,延长浸泡时间并不能提高去除效果;多次水浸洗可以增加毒死蜱的去除效果,而对于三氟氯氰菊酯浸洗的次数与去除效果无差异显著性;沸水浸泡1 min对毒死蜱的去除率可达50%以上.对三氟氯氰菊酯也能达到20%;3种洗涤剂的去除效果均不理想.试验结果表明,炒煮加工是最有效的去除途经,对毒死蜱和三氟氯氰菊酯的去除率都在50%以上.根据正常施药条件下两种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状况,联系不同地区人群膳食结构中对蔬菜的摄人量,计算每人每天对农药的可能摄入量,依此评价通过食入被农药污染的蔬菜,可能对人身健康构成的潜在危害.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地区人群每人每天对农药的摄入量是东方国家高于西方国家,中国高于其他国家;就具体农药而言,毒死蜱高于三氟氯氰菊酯.  相似文献   

4.
MLO型基因是植物中特异的一类基因,研究发现大麦、拟南芥、番茄等植物的抗白粉病基因都是编码MLO型抗病蛋白.目前对黄瓜全基因组MLO基因家族的分析还缺乏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黄瓜基因组数据库共鉴定出14个MLO型抗病基因家族成员.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这些基因可以分为5类(Ⅰ、Ⅱ、Ⅲ、Ⅳ和V);推测这些基因在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分化之前就已经出现.染色体定位发现,这些抗病基因分布在黄瓜大多数染色体上,仅7号染色体没有分布,且分布不均衡,较为分散.研究结果为揭示MLO型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开发与白粉病相关的功能性分子标记提供了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5.
枣树脱除类菌原体(MLO)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应用热处理与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相结合等方法,成功地脱除了枣疯病类菌原体(MLO),并筛选出适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在国内外未见报导.同时,首次应用了迪纳氏染色、苯胺蓝染色、DAPI染色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枣疯病类菌原体(MLO),试验证明DAPI染色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枣树苗木的检疫、抗枣疯病品种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组合热处理对柑橘黄龙病的控制效果,为柑橘黄龙病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以12株感染柑橘黄龙病的纽荷尔脐橙为材料,设4个处理(处理1:对照,不作任何处理;处理2:套膜,薄膜中间不打孔;处理3:薄膜中间打10个半径为1.5 cm的孔洞;处理4:薄膜中间打10个半径为3.0 cm的孔洞),每处理4株病树,分别于2017年8月6、12、19、25日和9月2日进行5次热处理试验,热处理时间为温度较高的14:00~15:00,每隔5 min记录一次温度.处理前每组采集样品作为参照组,5次热处理后再次采集样品,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定量分析5次热处理后病菌含量相对其参照组的倍数,分析柑橘黄龙病菌在经过热处理后的变化趋势.[结果]处理2和处理3的平均温度均超过38.0℃,最高温度分别为49.3和42.3℃;5次热处理后病树体内病菌含量显著下降(P<0.05,下同);病情指数明显降低,病情明显好转;价值果产量下降较缓,平均损失率分别为17.71%和14.52%;但处理2的温度过高,在治疗的同时易对树体造成伤害,树冠部分出现萎蔫、焦黄等现象.处理4的最高温度仅为37.3℃,未达到治疗柑橘黄龙病的有效温度,其病情指数上升,病情加重,病菌含量也有所上升,价值果平均损失率为41.18%.对照组病情持续加重,树势明显衰退,病菌含量显著升高;价值果产量下降最明显,平均损失率为72.22%.[结论]经过5次热处理后,处理3的柑橘黄龙病树病情指数显著降低,症状明显减轻,树体病菌含量明显下降,树势明显好转,对柑橘黄龙病的治疗效果最佳.在发病严重的柑橘园可通过该方式延长果树的挂果周期,从而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枣疯病类菌原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类菌原体(MLO)至今未能人工培养,又不易提纯,因而以前所制备的多克隆血清效价低、特异性差,在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枣疯病是枣树生产的重要病害,为了对枣疯类菌原体进行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我们利用抗枣疯病 MLO 的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 方法测定病枣树,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本试验所用病枣树样本采自南京中山植物园。病组织在0.05mol/L 碳酸缓冲液  相似文献   

8.
目前,人们已从多种植物中分离并克隆了MLO(mildew resistance locus O)基因,构成了MLO基因家族,该基因家族为植物所特有。MLO基因存在于植物的各个组织中,功能各异,研究较多的是MLO基因能够促进白粉菌(Erysiphe)侵入植物细胞中,为植物感染白粉病(powdery mildew)所需,MLO基因可通过缺失或突变获得等位基因mlo,导致MLO蛋白功能丧失,从而获得具有对白粉菌持久而广谱抗性的mlo突变体植株。传统的抗病基因(resistace gene,简称R)专化性较强,维持抗性的时间短,MLO基因弥补了R基因的这种抗性上的缺陷,因此该基因的研究对培育抗病品种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对MLO基因的发现、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基因的抗病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凋萎病是近年来威胁杨梅产业的最主要病害。本文研究病树与健康树叶片、枝干、根和根际土壤等主要部位磷元素含量的差异,分析病树的磷元素吸收与分配变化规律,比较幼树916.67、1 833.33、2 750.00、3 666.67 g·m-2和成年树458.33、916.67、1 375.00和1 833.33 g·株-1各4个施磷肥水平对杨梅凋萎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病树的叶片、树皮、根皮、根干和枝干的磷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树,增加幅度为46.7%~200.0%,其中病树的根皮增加最多;病树的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比健康树低32.1%,4个施用梯度下杨梅苗木和成年树的凋萎病发生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感染凋萎病的杨梅树,树体主要部位的磷元素含量显著增高,而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外界不同施磷水平对杨梅凋萎病的发生无直接影响。本研究结果将为病树的施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橡胶树褐皮病的病因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褐皮病的症状特点是割线上下皮层有明显的褐斑病灶,排胶减少或不排胶。病树树冠上还往往会发生枝条变扁、畸形、缩节、丛枝,顶部叶片变小成簇的丛枝病。有丛枝病的芽接树,90%会同时发生褐皮病,其余在1/2~1年也会发生褐皮病,两者关系密切。电镜检查,在无性系GT1及RRIM600病树树干韧皮部筛管细胞发现多形态类立克次氏体(RLO),菌体大小分别为100~2400nm和275~1395nm;在GT1根部的RLO为576~825nm;在IAN6645及PB28/59病树树冠上表现有丛枝病症状的病枝里为球形和椭圆形,大小为390~920nm;病树RLO壁厚约20nm。上述健康对照树均没有发现RLO。因而认为树冠的丛枝可能就是橡胶树褐皮病的一种症状。 七年(1979~1986)研究表明,橡胶褐皮病树经注射或环状刮皮涂保01、青霉素及四环素后,胶乳及干胶产量比对照树明显增产,病情减轻,其中以“保01”的效果最好,药剂有效持续期为3~6个月。药物处理对中、轻病树效果较好,对重病树效果较差。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我们认为RLO是橡胶树褐皮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从我院2000年3月至2006年10月收治并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随机抽取300例进行问卷调查回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传统手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症患者各主要症状、体征的明显缓解率为75.2%~95.1%,完全缓解率为14.3%~60.6%.本组的疗效为优163例、良108例、可27例、差2例,优良率为90.3%(271/300).结论 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其引起的腰腿痛症状有明显的疗效;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下肢麻木症状的缓解程度有联系;行走距离对评价患者的劳动能力、生活质量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有重大意义,其指标设置的方法、分值分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杨梅衰弱病已成为威胁杨梅产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为了有效防治该病害,本研究对设施中种植的荸荠种杨梅进行了生物有机肥与土壤调节剂混施试验,施用量为生物有机肥20 kg·株-1+土壤调理剂0.2 kg·株-1,施用方式为滴水线沟施。常规施肥管理作为对照组(CK)。结果显示,生物有机肥与土壤调节剂混施能够显著改善衰弱病树的树势和果实品质。相较于对照组,该混施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病树的梢长、叶长、叶宽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提高了42.84%、5.23%、5.31%和10.50%;同时,能够显著增加病树果实的单果重、总糖含量、总黄酮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2.58%、2.80百分点、26.79%和29.27%。此外,该混施方法还能够有效抑制果实总酸的生成,减少了40.69%。因此,生物有机肥与土壤调节剂混施能够促进衰弱杨梅复壮,提高果实品质,缓解杨梅衰弱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3.
四种方法治疗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 4种方法治疗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简称 Perthes病 )的疗效。方法 :将 97例 ( 1 0 3髋 )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分为4组进行疗效观察。分组如下 :A组 (保守治疗 ) 32髋 ;B组 (基本手术方法 ,本法主要改善股骨头血循环 ) 2 2髋 ;C组 (基本手术方法 +骨盆截骨术 ) 2 6髋 ;D组 (基本手术方法 +股骨上端内翻截骨术 ) 2 3髋。结果 :经 2~ 1 0 a随访 ,4组的优良率依次为 :C组 92 .3% ,D组 91 .3% ,B组 77.3% ,A组 5 3.1 % ;B、C、D组的疗效均优于 A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H c=1 9.2 61 ,P<0 .0 0 1 ) ;B、C、D组的优良率虽以 C组最高 ,但 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及时改善股骨头血循环是治疗 Perthes病的有效方法 ,在此基础上增加股骨头的包容可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草本缓冲带优化配置对氮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型试验装置模拟缓冲带,选择东北地区草木犀、白三叶、马唐、夏枯草4种常见植物,通过人工配水模拟农田径流水,采用草种不同栽种方式及草皮与其他生物处理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渗流中,草种不同栽种方式和草皮与其他生物处理方式结合的缓冲带,3种混栽方式的NH4+—N、全P的去除效果最高分别为59.80%、56.81%。在径流中,草种不同栽种方式中3种混栽方式的NH4+—N、全P的去除效果最高分别为23.30%、22.30%;草皮与其他生物处理方式结合缓冲带,3种混栽+小沟对全P去除效果最高达27.4%,3种混栽+人工浮床对NH4+—N去除效果最高,达30.1%。在本试验条件下,3种混栽方式对渗流的净化效果较好,而草皮与其他生物处理方式结合的缓冲带对径流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2块结构相同的复合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选用不同的植物组合处理农村富营养化水体,分析2块湿地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2个复合水平流人工湿地对于TN和NH3-N的去除效果差异明显,而对于COD和TP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明显。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种植灯心草—菖蒲和美人蕉—风车草的1号复合湿地分别为29.4%、35.7%、43.6%和65.9%;种植香蒲—美人蕉和美人蕉—风车草的2号复合湿地分别为30.6%、49.2%、58.1%和64.5%;2个湿地通过植物吸收、存储氮量仅占湿地总氮的去除量的8.13%和10.72%,但是植物的存在间接地影响微生物硝化/反硝化,对提高湿地氮去除率具有重要作用。湿地通过植物吸收、存储磷量占湿地总磷的去除量的7.59%和10.25%。湿地脱磷的主要贡献来自基质,而植物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6.
杨梅衰弱病病症及病树矿质营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衰弱病是近年来爆发的病害,本文对我国杨梅产区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衰弱病危害重、发生广,同一果园内没有发病中心,没有位置特点。病树整株成熟叶片变黄脱落,顶端有少量叶片暂存,病害逐年加重直至死亡。与健康树相比,叶片50%脱落的病树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明显变差,光合速率降低182.35%,单果重降低60.5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4.75个百分点,病树根围土壤pH值降低0.44,有机质含量降低3.6%;病树土壤内速效氮、有效钙、镁、有效硫、锌、铜、铁、锰、有效硼等元素的含量降低13.56%~197.06%,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5.93%和8.03%;病树叶片内的钙、硫、铁、锰、硼等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9.38%~37.27%,而镁、锌、铜等元素的含量显著增加7.69%~13.10%。本研究结果将有利于指导研发杨梅衰弱病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上海青残留乐果的去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水浸泡、洗洁精浸洗、臭氧处理、光照等不同处理方法对上海青[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L.) Makino]上乐果残留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pH值为11的水中浸泡30 min,乐果残留的去除率为61.43%;用含0.05%完美芦荟蔬果洁净剂的水浸洗30 min,残留去除率为63.22%;通臭氧30 min的水浸泡30 min,去除率达46.28%;100 W高压汞灯照射60 min,去除率达61.55%.各种方法对乐果农药残留都有不同程度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地质样品中Mo同位素测试前处理的方法的比较,对传统的阴、阳离子树脂交换法进行了改进研究。经改进后的方法实用范围较宽,Mo的回收率达到97.49%±0.27%,Mo同位素质谱分析过程中可能的同重干扰元素Zr、Fe、Mn等的去除效果理想,其它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也较理想,且在阴离子交换柱洗脱Mo的过程中总计约需的提取液(盐酸和硝酸)体积只有75 ml,只占文献报道用量的45%,从而减少了试剂对样品,特别是对低含量地质样品可能带来的潜在污染。  相似文献   

19.
关于枣树花叶病及其病原尚未见前人报道。本文对枣树花叶病的叶片和果实的症状作了观察和描述。用病组织提取物制膜、浸渍法制膜和超薄切片、在电镜下都检查到类菌原体(MLO)。健康的对照样品中未见到任何病原物。用四环素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四环素对枣树花叶病有一定治疗效果。经施药后,外观恢复健康的枣树正常开花结果。认为枣树花叶病是由类菌原体(MLO)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亚洲韧皮杆菌(CLas)在纽荷尔脐橙病树的分布情况,为柑橘黄龙病(HLB)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3个枝条表现斑驳黄化叶片症状的纽荷尔脐橙病树为研究对象,对主干发出的5个主枝(A、B、C为斑驳黄化枝条,D、E为无症状枝条)的叶片分别取样,运用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别检测,用2-ΔΔCt法分析树体各部分黄龙病菌含量。对于果树上表现典型HLB病果但叶片无症状的结果枝,分别检测典型病果和相应叶片的感病情况。【结果】PCR对A、B、C、D、E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57%、61.11%、54.17%、6.67%和0,qPCR对A、B、C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00%,对D、E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00%和13.33%;2-ΔΔCt法分析发现,斑驳黄化叶片中病原菌含量更高,病果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相应的无症状叶片样品。【结论】CLas在表现典型斑驳黄化症状的叶片和果实中的含量及阳性检出率均较高,病原菌在病树中分布不均匀。在进行HLB检测时,应选取典型或疑似症状样品,并运用qPCR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树体局部发病,应当整株销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