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贵州省蓝莓病害种类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部分蓝莓种植基地的蓝莓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发现了4种真菌病害,即蓝莓根腐病(Fusarium oxysporum)、蓝莓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蓝莓枝条枯萎病(Phomopsis sp.)和蓝莓叶枯病(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同时发现了2种病毒病(蓝莓枯焦病毒病和蓝莓花叶病毒病)和1种生理性病害(蓝莓红叶病)。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近年蓝莓的种植面积逐年上升,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病虫害也频繁发生,且逐年加重,导致产量低,品质劣。有统计表明仅上海和青岛地区就发现蓝莓病虫害49种,对蓝莓果实的危害造成蓝莓产量品质降低,严重影响商品价值,目前已报道的危害蓝莓果实的病害主要有果腐病,灰霉病及炭疽病;危害果实的主要虫害有果蝇,蚜虫,但在暖棚种植过程中发现对蓝莓果实造成危害的有另一种害虫—尺蠖,现将尺蠖对蓝莓的危害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调查明确了日照地区蓝莓主要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及天敌。鉴定病害有15种,害虫有18种,害虫天敌23种。蓝莓病虫害防控要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蓝莓采后病害病原和采后病害的发生规律。【方法】从辽南地区收集7个蓝莓品种,并对其果实进行室温贮藏。待果实自然发病后,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致病菌并按科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调查不同时间点、不同发病部位有、无果柄贮藏的蓝莓果实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结果】从蓝莓病果中分离得到4种致病菌,分别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它们的带菌率分别为81.85%、77.23%、62.43%和17.19%,致病性验证它们都能使蓝莓果实感病;无果柄贮藏的蓝莓果实比带果柄的采后病害发生严重,其中带果柄贮藏6d平均发病率为2.95%,而无果柄发病率达到了21.81%;不同品种果蒂痕处和果实其他部位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1.52%和5.56%;不同蓝莓品种采后病害进展较快的是‘伯克利’和‘瑞卡’,发病较慢的是‘N5’,而‘蓝丰’‘北陆’‘斯巴坦’和‘蓝鸟’发病进程居中。【结论】辽南地区引起蓝莓采后病害的致病菌分别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蓝莓采后病害的主要发病部位是果蒂痕处;对采后病害较抗病的品种有‘N5’,较感病品种有‘伯克利’和‘蓝丰’,‘瑞卡’‘北陆’‘斯巴坦’和‘蓝鸟’的抗性居中。  相似文献   

5.
贵州蓝莓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方法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了解贵州蓝莓病虫害发生及为害情况,2013—2014年在贵州蓝莓主产区进行系统调查。共发现为害蓝莓的病虫害23种,其中病害11种,虫害12种。在综合分析病虫害为害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贵州蓝莓防治的主要对象是灰霉病、金龟子和果蝇,对这3种重大病虫害的为害和防治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烟台市牟平区蓝莓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2013~2015年,进行了蓝莓种植基地蓝莓病虫害的系统调查。发现病虫害22种,其中害虫15种、侵染性病害5种、生理性病害2种。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葡萄座腔菌科真菌是木本果树及林木上的重要病原菌,其中最主要的种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枝枯病是蓝莓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综述了蓝莓葡萄座腔菌枝枯病(简称蓝莓枝枯病)的症状特点、侵染过程、发生及流行规律以及综合防治研究,从病害宏观流行学角度提出了亟待解决的病害防控问题。  相似文献   

8.
青岛地区蓝莓病虫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2009年,对青岛地区蓝莓种植基地蓝莓病虫害的种类、发生和为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现蓝莓病虫害36种,其中虫害28种、侵染性病害6种、生理性病害2种。为害较大的病虫害为金龟子(蛴螬)、果蝇、灰霉病和冻害,对其发生为害特点和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蓝莓果腐病是蓝莓和蔓越莓种植业的最主要病害,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的检疫性病害之一。随着我国蓝莓引种和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其入侵和发生的风险也在不断升高,有必要对该病传入我国的风险进行分析。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并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蓝莓果腐病菌的入侵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计算综合风险值后确定其入侵的风险等级。蓝莓果腐病菌是对我国蓝莓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潜在威胁的有害生物,其综合风险值R为2.03,属于高风险病原物。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美国不同蓝莓种植区发生的病毒病害,对主要病毒病害的种类、各病毒病害的症状特征和经济危害、流行学特性、防控措施等进行了说明,以期为我国近些年兴起的蓝莓产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灰霉病是蓝莓生产中常见的病害,在露地、设施栽培中均有发生,但发生普遍程度不同,其中尤以冬暖式大棚栽培中灰霉病发生普遍、危害程度重。蓝莓灰霉病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可侵染蓝莓花、果实、叶片、果柄以及枝条等部位,对蓝莓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在长期指导防治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蓝莓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1危害症状  相似文献   

12.
正在蓝莓种植中,叶片发黄是经常遇到的问题。蓝莓叶片发黄时表明蓝莓树处于"亚健康"状态,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导致蓝莓产量下降以及花芽形成减少。1发黄原因蓝莓叶片或整个树体发黄有很多原因,诸如:土壤pH不合适,蓝莓病害(如:根腐病),虫害(如:蛴螬咬根后),栽培处理措施不当如:在刚刚用锯末改良土壤上移栽蓝莓树,可能由于纤维素分解菌耗氮肥而导致蓝莓树体因缺氮而发  相似文献   

13.
蓝莓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莓属杜鹃花科越桔属,是多年生灌木类落叶或长绿果树,果实中富含花青素、VC、微量元素等成分,其风味独特,抗氧化能力强,营养保健功能好,受到国内外人们的青睐。随着栽培面积和区域的扩大,一些蓝莓园内已发现多种危害较重的病虫害。仅上海和青岛地区就发现蓝莓病虫害49种.其中虫害38种,侵染性病害9种,生理性病害3种。另外,在辽东、大连、上海、杭州、吉林和黑龙江等地区蓝莓园里都发现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危害。本文现将蓝莓栽培中常易发生的病虫害和病毒病的危害症状及其防控技术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蓝莓贮藏期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云南省玉溪市蓝莓采后贮藏期引起果实腐烂的病原真菌种类,以采自澄江地区的蓝莓鲜果贮藏自然发病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经形态学观察和ITS rDNA(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序列测定分析,对相关病原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生病害的蓝莓果实上分离到3株病原真菌,经鉴定3株真菌分别为枝孢菌属(Cladospo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匍柄霉属(Stemphylium);该研究可为澄江地区蓝莓贮藏期腐烂病害的预防和控制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蓝莓是具有极高经济价值及特殊功效的一种新兴小浆果果树[1]。蓝莓设施栽培可提早上市,避免了花期霜冻、采果期遇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蓝莓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设施内蓝莓因湿度大、通风不良和品种抗性差等问题易受灰霉病的危害而造成产量降低,严重时可造成大幅度减产,使灰霉病成为影响设施蓝莓盆栽发生普遍、危害程度重的病害之一。为有效地控制灰霉病的发生危害,现将生产中对灰霉病管理和控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云南省玉溪市蓝莓果实腐烂的病原细菌种类,对玉溪市澄江地区蓝莓果实进行致病细菌分离,对分离的病原细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实验结果表明,从发病腐烂的蓝莓果实上分离出3株病原细菌,初步确定属于沙雷氏菌属(Serrati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研究结果对玉溪澄江地区蓝莓贮藏期腐烂病害的防治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提供一定的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麻江蓝莓采后贮藏病果为试材,采用形态学、rDNA-ITS序列对比的方法,对病原菌的生物学进行鉴定,并通过离体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杀菌剂对蓝莓主要致病菌的室内毒力,以期为麻江蓝莓采后病害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蓝莓采后腐烂病原菌菌株种类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青霉(Penicillium)、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occuli)、香灰菌(Xylaria sp.)、木霉菌(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粪壳菌纲藻(Sordariomycetes sp.),其中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青霉(Penicillium)、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occuli)为主要致病菌。通过对青霉(Penicillium)室内毒力结果表明,10余种杀菌剂中以咪鲜胺对蓝莓采后腐烂病原菌主要致病菌蓝莓采后腐烂病原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其EC_(50)值分别为0.007 9μg·mL~(-1),推荐作为蓝莓田间防控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8.
蓝莓灰霉病是冬暖棚有机蓝莓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 Pers.),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在冬暖棚中以蓝莓败花、干枯的柱头及伤残叶片为最易侵染部位,通过气流传播进行多次侵染。通过选择抗病早熟品种、做好棚室净化、合理施肥、生态防治、清除病源、菌剂防病等措施,来达到避病、高效、实现冬暖棚有机蓝莓生产的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辽宁省蓝莓鲜果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潜伏侵染果实的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研究了真菌的潜伏侵染状况,为指导蓝莓果实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辽宁省蓝莓果实普遍存在真菌潜伏侵染现象,不同品种带菌率存在差异,‘M7’带菌率较高,"布里吉塔""爱国者""奥尼尔"和"南好"带菌率较低。从8个蓝莓品种中共分离鉴定出9种潜伏病原真菌,分别为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芽枝霉属(Cladosporiumsp.)、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茎点霉属(Phomasp.)、毛壳属(Chatetomium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sp.)。其中,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可在多个品种中分离,为蓝莓果实主要潜伏侵染病原真菌。另外,从蓝莓果实中分离到一株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该酵母对互隔交链孢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自20世纪末进行蓝莓商业化栽培以来,经过20多年的种植发展,蓝莓种植范围已遍布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种植面积截止到2020年底已达6.64万公顷。然而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张,蓝莓病虫害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且原本一些零星发生并未引起重要损失的病害,逐渐发展成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