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贵州黄连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贵州黄连的挥发性成分,使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匹配度大于80%的可检索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黄连有29个挥发性成分,即29个化合物,包括酯类、萜类、醛类和烃类。其中酯类含量最高,其次是萜类,具体分布是酯类15个(74.89%)、萜类9个(16.40%)、醛类3个(7.62%)、烃类2个(1.09%),酯类中高于1%的11个成分的总含量为72.46%,其中以月桂酸乙酯的含量最高(25.99%),其次是癸酸乙酯(12.12%)、棕榈酸乙酯(10.44%)等。贵州黄连中的酯类是现有文献中没有记载的,属首次报道;环葑烯、α-可巴烯、反式-β-金合欢烯、β-甜没药烯、顺式-α-甜没药烯、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等也是其他地方黄连中所没有,高酯类含量是贵州黄连挥发性成分的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萃取高良姜及大良姜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再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两种药材共检测出128个峰,鉴定出69种成分。从高良姜中检测到61个峰,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1.52%,主要成分有桉叶油醇、1,2,4a,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α-松油醇、塞瑟尔烯、1-石竹烯、β-蒎烯、2-茨酮等。从大良姜中检测到67个峰,鉴定出41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8.29%,主要成分有β-倍半水芹烯、正十五烷、(E)-β-金合欢烯、1-石竹烯等。高良姜和大良姜在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上有很大差异,两者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赣南早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变化规律,明确与纽荷尔脐橙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为早熟脐橙果实风味形成机理、品种与品质鉴定及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赣南早脐橙和纽荷尔脐橙(对照)在开花后110、140、170、200和235 d的果皮挥发性成分,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脐橙果皮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两个脐橙品种果皮共分离出5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烃类、醇类、醛类和酯类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34种.赣南早脐橙果皮中特有挥发性成分4种,分别为正庚醇、榄香醇、乙酸芳樟酯和异丁酸异戊酯,而纽荷尔脐橙果皮中特有挥发性成分15种,主要包括β-柏木烯、金合欢烯、辛醇、香芹酮等.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赣南早脐橙挥发性成分中烃类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高于纽荷尔脐橙,而醇类和酯类物质低于纽荷尔脐橙;其中,赣南早脐橙果皮的烃类物质相对含量在开花后200 d时达最低值(93.925%),醇类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在开花后200 d时达最高值,分别为3.910%和2.119%.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两个脐橙品种果实发育期果皮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有10种,分别为巴伦西亚橘烯、(E)-3,7-二甲基-2,6-辛二烯醇3-甲基丁酸酯、辛醚、诺卜醇、金合欢醇、辛醛、香芹醇、β-石竹烯、荜澄茄烯和马鞭草烯醇.[结论]果实发育过程中,赣南早脐橙和纽荷尔脐橙果皮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差异,且均各具特有成分,这些差异形成了两个品种各自独特的风味,可作为品种鉴定的重要特征,同时为赣南早脐橙挥发性成分的综合利用提供重要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九安古茶树资源香气特性并进一步开发其资源生产特色古茶树红茶产品,依据叶部形态的差异,将久安古茶树资源分为长叶类、大叶类、圆叶类、小叶类、紫叶类5类,统一制备红茶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5类久安古树红茶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5类久安古树红茶检测出8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长叶类60种,大叶类36种,小叶类55种,圆叶类57种,紫叶类39种。共有香气成分21种,占总挥发性物质的56.48%(小叶类)~85.62%(紫叶类)。醇类、醛类和碳氢化合物是久安古树红茶中含量较丰富的挥发性物质类型,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0.99%(紫叶类)~97.58%(大叶类)。芳樟醇、香叶醇、顺式-氧化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金合欢烯、己醛、壬醛、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和异丁醛是久安古树红茶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占总挥发性成分的48.47%(小叶类)~66.75%(大叶类),挥发性物质在茶叶中的差异性分布形成5类红茶各异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5.
肖凤艳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389-392,397
对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千里光茎、叶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和分析。千里光叶挥发性化学成分得率为0.503%,从中鉴定了26种化合物,其中主要为α-金合欢烯(13.37%)、正十六烷酸(8.62%)、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6.93%)、石竹烯(5.32%)。千里光茎挥发性化学成分得率0.036%(mL/100g),从中鉴定了36种化合物,其中主要为正十六(烷)酸(24.12%)、石竹烯氧化物(11.16%)、1-甲基-2-戊基-环丙烷(9.55%)、石竹烯(5.78%)。本文为进一步评价千里光质量和开发新药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原天名精全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49个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9.55%。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马鞭烯醇、3,4-二乙氧基苯乙腈、5-甲基-2-烯丙基苯酚、6S-2,3,8,8-四甲基三环[5.2.2.0(1,6)]十一-2-烯、环氧柏木烷、香树烯氧化物(1)、2,3,5,9-四甲基-三环[6.3.0.0(1,5)]十一碳-2-烯-4-酮、植酮。[结论]该研究为高原天名精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白花羊蹄甲化学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白花羊蹄甲花朵在20℃和50℃温度下萃取所产生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温度对白花羊蹄甲花朵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在20℃时,鉴定出34种挥发性成分,在50℃时,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50℃下萃取产生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较20℃的含量高。50℃萃取产生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有愈创木烯(26.96%)、β-榄香烯(7.98%)、β-杜松烯(6.47%)、依兰油烯(5.92%)、β-人参烯(3.98%)、α-芹子烯(2.92%)、2-甲基-呋喃(0.07%)、玫瑰醚(0.03%)、3,7-二甲基-6-辛烯-1-醇(0.11%)、茴香脑(0.03%)、γ-榄香烯(0.08%)和异榄香脂素(0.15%)等。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不同香型烟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河南省内乡和卢氏C3F烟叶为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质联用法分析比较了河南省不同香型烟叶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含量特点。结果表明,2种不同香型的烟叶挥发性香气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从具有典型浓香型香味风格的内乡C3F烟叶中鉴定出挥发性香气成分69种,合计含量为436.26μg/g;其中独有成分17种,主要有3-甲基-2-(2-戊烯基)-环戊醇、2-甲基-5-(1-甲基乙烯基)-环己醇、4(14),11-桉叶二烯、植醇等。从具有清香型香味风格特点的卢氏C3F烟叶中鉴定出挥发性香气成分72种,合计含量为382.55μg/g;其中独有成分20种,主要有甲基庚烯酮、(E,E)-2,4-庚二烯醛、4-甲基-苯甲醛、反-Z-α-红没药烯环氧化物、长叶烯等。  相似文献   

9.
赵丽娟  辛广  张捷莉 《特产研究》2006,28(4):58-59,6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产自河北卢龙地区青蒿中的挥发油,测得青蒿挥发油含量为8.8%;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鉴定和计算机质谱图库检索,鉴定出了23种化学组分,占总挥发性物质总含量76.56%;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主要含有N,N'-双(2,6-二甲基-6-亚硝基)庚-2-烯-4-酮(37.16%)、桉叶油素(11.20%)、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4.49%)、石竹烯(4.43%)、大根香叶烯D(3.35%)等。  相似文献   

10.
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挥发性赋香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的挥发性赋香成分,用固相微萃取法富集黄花蒿种子的赋香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组成.结果:从8个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的挥发性赋香成分中鉴定出13个相对百分含量大于0.50%的共有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90.00%左右.其中(3E,5E)-2,6-二甲基-3,5,7-辛三烯-2-醇(26.17%~29.10%)、β-芳樟醇(13.26%~14.05%)、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32.30%~33.47%)是各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可见,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野棉花根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野棉花根中的药效成分,为开发其药用价值提供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与水蒸气蒸馏法(DSE)提取、测定野棉花根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SPME法提取分离出63个化学成分,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7.52%,其中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醇和3-辛酮等为主要成分,其含量分别为13.69%、11.34%、9.20%和6.37%。DSE法提取分离出18个成分,鉴定出13个成分,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80.67%,其中豆甾-4-烯-3-酮、α-蒎烯、甲氧基-苯基-肟、柠檬烯、豆甾醇等为主要成分,其含量分别为32.09%、13.14%、5.00%、3.68%%和3.32%。这些成分具有杀虫、防腐、抑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未见相同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采用SPME/GC-MS法对4个龙眼品种果实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4个龙眼品种共检测出44种芳香物质,其中烷类11种,烯类18种,酯类10种,醇类3种,酮类1种,炔类1种,它们构成4种龙眼主要的香气成分。4个龙眼品种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有所差异,储良、东良、东丰、石硖中分别含有25种、24种、26种、21种香气成分。其中,4种龙眼共有的香气成分有7种:分别是十七烷、罗勒烯(顺式)、罗勒烯(反式)、别罗勒烯、1,3,8-对-薄荷三烯、α-石竹烯、(E)-β-金合欢烯,但其相对含量都有所差异;此外,各品种也具有自己独特的香气成分,如储良特有的香气成分有9种:包括十六烷、2-甲基-4-亚甲基-5-(2,2-二甲基环丙基)-1-戊烯、5-环丙基戊酸乙酯、二十酸乙酯、棕榈酸乙酯、9-十六碳烯酸乙酯、香叶基芳樟醇、芳樟醇、2,7-二甲基-3-辛烯-5-炔;东丰特有的3种:包括1-碘十一烷、反式,反式-法尼基酸甲酯、2-羟基十二烷酸甲酯;石硖特有的4种:包括十一烷、(-)-异丁香烯、1,3,3-三甲基-2-乙基环己烯、喇叭茶醇;东良没有特有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质联用法(GC-MS)对青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青皮中分离出68个峰,鉴定出56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7.98%,分别有右旋萜二烯(15.06%)、芳樟醇(10.88%)、顺式香芹醇(7.88%)、反式香芹醇(6.49%)、(E,Z)-α-法尼烯(6.26%)、α-松油醇(3.59%)等。首次采用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青皮挥发性成分,旨在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剑  刘纳纳  杨虹傑  杨敬国  满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84-19286
[目的]分析刺楸[Kalopanaxseptemlobus(Thunb.)Koidz.]树根和根皮中挥发性成分,以期为刺楸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刺楸根和根皮中的挥发性成分,用GC-MS分析确定各组分的名称及其相对含量。[结果]从刺楸树根和根皮中分别鉴定出81种和76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47%和96.17%,其主要成分均为γ-榄香烯、反式-β-金合欢烯、α-愈创烯和2-(1-甲基乙基)-5-甲基-苯酚等,且在2种材料中的相对含量差异不大。[结论]该试验确定了刺楸根和根皮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为开发刺楸的药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复序橐吾和全缘橐吾叶片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复序橐吾(Ligularia jaluensis Kom.)和全缘橐吾(L.mongolica(Turcz.)DC.)叶片为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首次从2种橐吾中鉴定22种化合物,复序橐吾15种,全缘橐吾11种,分别占总挥发油的94.75%和87.08%。其中复序橐吾主要化学成分为4-蒈烯(27.09%),其次是金合欢醇乙酸酯,β-蒎烯,D-柠檬烯及顺-2-甲基-5-(1-甲基乙烯基)-2-环己烯-1-醇,其单萜和倍半萜类各4种,占总挥发油的43.80%和10.25%,酯类和醇类分别占16.03%和13.76%;全缘橐吾的主要成分为z-9-十八烷烯醛(23.93%),其次是α-法呢烯,α-金合欢烯,石竹烯,[1aα-[1aα-4aα,7β,7αβ,7bα]]1,1,4,7-四甲基-1H-十氢环丙奥-4-醇及α-杜松醇,其4种倍半萜类占35.8%,醇占22.9%。挥发油中萜类、醇类及酯类决定了2种橐吾食疗价值和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子束和~(60)Co-辐照的方法对红参浸泡酒进行辐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红参酒中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析。分别在原红参酒、电子束辐照酒、~(60)Co-辐照酒中鉴定出24、37、24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萜烯类化合物是3种红参酒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电子束辐照对红参酒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有显著影响。3种红参酒中共同挥发性成分有8种,主要有-古芸烯、-人参烯、-榄香烯、马兜铃烯、香树烯、-芹子烯;电子束辐照酒有15种特有挥发性成分,主要有丁香烯、-古芸烯、1,2,4-三乙苯、异丙基苯甲酰胺;~(60)Co-辐照酒有7种特有挥发性成分,主要有-杜松萜烯、六甲苯、5-羟基-3-甲基-1-茚酮。本研究分析辐照前、后红参酒挥发成分的变化,旨在为红参酒催陈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囊谦杜鹃叶和茎的挥发性成分及异同,采用顶空加热提取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并结合Kovats保留指数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囊谦杜鹃叶中共测定出38种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α-毕澄茄油烯(13.49%)、α-蒎烯(12.20%)、α-金合欢烯(8.61%);囊谦杜鹃茎中鉴定出2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α-蒎烯(8.80%)、α-毕澄茄油烯(6.56%)、左旋-β-蒎烯(6.19%).囊谦杜鹃叶与茎中的挥发油在成分结构上比较相似,但在含量上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生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及酒仙茅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生仙茅中分离出22个峰,鉴定出16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72.73%,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右旋萜二烯,占总挥发性成分的16.22%;从酒仙茅中分离出28个峰,鉴定出24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85.71%,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壬醛,占总挥发性成分的10.09%。仙茅酒制后部分挥发性成分消失,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新的挥发性成分,为仙茅药材开发利用和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龙眼果皮干燥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与GC-MS联用技术对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皮干燥前后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鲜果皮中共鉴定出35种成分,相对含量前5位的有罗勒烯异构体混合物(35.44%)、3-甲基-2-丁烯-1-醇(26.14%)、ɑ-古芸烯(11.33%)、δ-榄香烯(4.54%)、角鲨烯(6.29%);干燥后果皮中共鉴定出34种成分,相对含量前5位的有ɑ-古芸烯(24.54%)、3-甲基-2-丁烯-1-醇(17.21%)、棕榈酸(8.07%)、罗勒烯异构体混合物(5.55%)、δ-榄香烯(4.15%)。龙眼果皮干燥前后共有成分有13种,但含量不同。独有成分新鲜组22种,干燥组21种。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狗舌草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狗舌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到2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1个,占全油的72.41%,占挥发油总量的97.629%。狗舌草挥发油主要成分是(E)-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27.365%)、[3aS-(3aα,3bβ,4β,7α,7aS*)]-八氢-7-甲基-3-亚甲基-4-(1-甲基乙基)-1H-环戊[1,3]环丙[1,2]苯(25.254%)、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庚-2-烯(18.362%)、石竹烯(10.272%)、α-金合欢烯(6.503%)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