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给乌兰布和风沙区幼苗培育、树种选择以及植被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盆栽条件下采取控水方式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引自澳大利亚Hopetoun、Murray Bridge和Port Lincoln3个地区的比拉底白刺和中国唐古特白刺的水分生理,并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不同种源比拉底白刺和唐古特白刺幼苗叶片含水量均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而降低,方差分析表明,Port Lincoln和Murray Bridge地区的比拉底白刺差异不显著,与Hopetoun比拉底白刺和中国唐古特白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Murray Bridge比拉底白刺叶片含水量最高,唐古特白刺叶片含水量最低;随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比拉底白刺和唐古特白刺的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和叶片水分饱和亏缺均逐渐上升,同一胁迫条件下,Murray Bridge比拉底白刺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和叶片水分饱和亏缺分别达到最高和最低;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Murray Bridge白刺失水最慢,方差分析显示与其他白刺呈显著性差异。各种原地白刺叶片含水量与失水速率、水分饱和亏缺呈极显著负相关;水分饱和亏缺与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失水速率显著相关。根据抗旱隶属值,比拉底白刺和唐古特白刺的抗旱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urray Bridge比拉底白刺Port Lincoln比拉底白刺Hopetoun比拉底白刺唐古特白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5种典型荒漠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为荒漠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5种典型群落,利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研究荒漠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结果]5个群落的丰富度指数(Ma)从大到小依次为白梭梭、白刺、柽柳、沙拐枣、梭梭;优势度指数(C)从大到小依次为沙拐枣、梭梭、白刺、柽柳、白梭梭;群落多样性指数(D)从大到小依次为白梭梭、柽柳、白刺、梭梭、沙拐枣;均匀度指数(Jsw)从大到小依次为梭梭、沙拐枣、柽柳、白刺、白梭梭。[结论]同时提高荒漠植物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可以提高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固沙植被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是干旱区固沙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了解其时空分布特征对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于2015年雨季前、雨季后对甘肃临泽县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3种典型固沙植被0~120cm深度剖面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雨季前和雨季后,泡泡刺、沙拐枣和梭梭灌丛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基本呈上升趋势,土壤含水量均是表层低、深层高,雨季对泡泡刺、沙拐枣和梭梭灌丛土壤水分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水分活跃层;2)雨季前,3种灌丛在不同水平距离处(0、1、2m与5m)土壤含水量的大小规律是泡刺灌丛沙拐枣灌丛梭梭灌丛;雨季后,3种灌丛在不同水平距离处土壤含水量无明显规律;3)雨季前和雨季后,泡泡刺灌丛和沙拐枣灌丛土壤含水量空间特征表现为灌丛边缘大于灌丛内部,梭梭灌丛表现为灌丛内部大于灌丛边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适宜水分、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3种分布广泛的优势种白花草木樨 (Melilotus albus)、沙柳(Salix cheilophila)和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对土壤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加剧,3种植物相对含水量和离体叶片保水力均下降;SOD、CAT、POD活性及MDA、超氧阴离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升高。3种植物的抗旱性顺序为花棒>沙柳>白花草木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 10种荒漠植物叶片超氧物歧化酶 (SOD)活性 ,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梭梭、霸王、泡泡刺、珍珠、白刺、狭叶锦鸡儿、沙拐枣、籽蒿、锦鸡儿、红沙。研究表明 ,超氧物歧化酶活性高低与植物所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植物体内超氧物歧化酶的活性越高 ,其抗旱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干旱区荒漠典型不同生活型植物对凝结水的吸收,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和对节刺(Horaninowia ulicina)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凝结水模拟试验,综合分析不同生活型植物光合器官的水分变化及荧光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梭梭、沙拐枣和对节刺这3种植物都具有吸收凝结水的能力,逆向水势梯度正是其吸收凝结水的物质基础。对于利用深层土壤水或地下水的中深根系植物梭梭、沙拐枣与利用浅层土壤水的浅根系植物对节刺而言,吸收冠层凝结水的现象证明部分荒漠植物已经进化出了"多面下注"的水分利用策略。CK处理下,3种植物在暗适应下沙拐枣与对节刺初始的荧光(F_o)差异显著(P0.05);ZG1处理下,光适应与暗适应下3种植物的F_o′、F_m′、F_s差异性一致,且具体表现为梭梭分别与对节刺、沙拐枣差异显著(P0.05);ZG2处理下,梭梭的F_o′与沙拐枣、对节刺均有显著差异,而对于F_m′与F_s值,3种植物并无显著差异。梭梭ZG1处理下植株的F_o和F_m较CK植株降低,而ZG2植株则显著提高(P0.05),沙拐枣ZG2植株的Φ_(PSⅡ)显著低于CK植株(P0.05),对节刺在光适应下各荧光参数如F_o′、F_m′、F_s差异性变化规律一致,具体表现为CK植株与ZG1和ZG2均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乌兰布和沙漠地区9种灌木的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乌兰布和沙漠地区9种灌木品种的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值法对9种灌木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柠条的水分饱和亏、束缚水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高于其它灌木;通过聚类分析将9个灌木试验材料聚为3类,强抗旱灌木为沙木蓼、柽柳、柠条;中抗旱灌木为沙拐枣、白刺、花棒;弱抗旱灌木为籽篙、乌柳、河柳;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9种灌木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其9种灌木的抗旱性由强到弱顺序依次为:柠条>柽柳>沙木蓼>沙拐枣>花棒>白刺>籽蒿>乌柳>河柳.  相似文献   

8.
利用Model1000植物水分压力室,测定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沙漠植物园引种的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当年定植幼苗小枝的水势日变化特征,分析了气象因子对这4种植物水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天中,4种植物最低水势为梭梭<西伯利亚白刺<多枝柽柳<花棒,说明梭梭抗旱性最强,西伯利亚白刺次之,而多枝柽柳和花棒抗旱性较差。多元回归表明:水势相对较高的花棒和多枝柽柳与平均总辐射的相关性最强(p<0.01),而水势较低的西伯利亚白刺和梭梭则与冠层温度的相关性最强(p<0.01)。西伯利亚白刺较适合作为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的更新树种,促进沙漠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75种园林树木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保水力、束缚水含量及束缚水/自由水,采用隶属函数值聚类分析法对其抗旱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75种园林树木分为4类:第Ⅰ类为抗旱性强的树种,包括桑树(Morus alba L.)等12种;第Ⅱ类为抗旱性较强的树种,包括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等15种;第Ⅲ类为抗旱性中等的树种,包括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等20种;第Ⅳ类为抗旱性弱的树种,包括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Hance)Hedl.]等28种。  相似文献   

10.
模糊隶属法在苹果抗旱性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干旱条件下,苹果抗旱系数与叶片相对含水量、离体24小时保水力、比叶重、叶片水势、光合速率呈正相关;与叶片水分饱和亏呈负相关。采用模糊隶属法对红星/山定子、国光/山定子、金冠/山定子、秦冠/山定子、红富士/山定子5个品种的6种抗旱生理生态性状作了综合评价,以平均抗旱隶属值为依据对品种抗旱性强弱进行排序。此法简便有效,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1.
郭树江    王飞    张卫星  王方琳    韩福贵    张裕年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41-46
对民勤4种主要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测定,研究不同荒漠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差异及其季节变化,并探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4种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不同月份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梭梭外,其他3种植物δ13C值生长初期(5月)>生长中后期(6-10月)。4 种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种间差异在5-10月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沙拐枣>梭梭>柠条锦鸡儿>白刺。2)4种主要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受到物种、月份、物种×月份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受物种的影响最大。3)4种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因其物种而异;影响梭梭、沙拐枣、白刺、柠条锦鸡儿叶片/同化枝δ13C值的主要气象因子分别是平均气温、相对湿度、蒸发量。  相似文献   

12.
干旱沙区土壤水分胁迫下四翅滨藜的水分生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沙区不同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观测了叶片水势、叶片水分饱和亏、相对含水量、自由水、束缚水含量以及叶片保水力等四翅滨藜抗旱水分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四翅滨藜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3种景天科植物圆叶佛甲草(Sedum lineare)、西德景天(Gynura segetum)、胭脂红景天(Rhodiola rosea)进行了不同梯度的水分胁迫,通过观察胁迫下植株形态变化,以及测定叶片保水力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有关生理指标变化与景天类植物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程度加深,3种景天类植物的叶片保水力和蒸腾速率随胁迫程度加深都为先下降后平缓的趋势,胭脂红景天变化范围最大。结合3种景天类植物在水分胁迫下形态的变化,分析表明,圆叶佛甲草的抗旱性高于西德景天和胭脂红景天,是大同地区屋顶绿化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14.
以胡杨、多枝柽柳、铃铛刺和黑刺4种天然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植株单株周围风速以及输沙量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胡杨对地表风速和输沙量的防阻作用不明显,多枝柽柳、铃铛刺和黑刺灌丛对地表风速和输沙量的影响较明显;不同灌丛的迎风面2倍树高( TH)处的风速大于迎风面1TH处风速,输沙量大小与风速大小成正比;灌丛两侧1TH处的风速与输沙量大于迎风面1TH和2TH处风速与输沙量;背风面1TH处的风速最小,背风面风速达到一定距离后渐渐恢复原来的风速;背风面输沙量1TH处最小,距离越远越大;这4种植物的防风效益依次为多枝柽柳B1>胡杨A1>多枝柽柳B2>铃铛刺C1>黑刺D1>铃铛刺C2>黑刺D2>胡杨A2。  相似文献   

15.
甘蔗割手密无性系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割手密不同无性系为参试材料,研究水分胁迫对割手密伸长期的抗旱性影响,测定苗期植株的叶面积,正常水分和水分胁迫下植株叶片的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质膜透性、含水量、束缚水含量、失水速率、根系活力、根 /冠比,计算各生理生化指标的耐旱系数。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各指标的耐旱系数不同,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对割手密抗旱性进行评价表明割手密不同无性系间的抗旱性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割手密不同无性系间的抗旱性与植株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 (r=-0. 474,P<0.05)。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分是干旱区植被生长的限制因子,研究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根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对抵御沙漠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以荒漠-绿洲过渡带3种典型混交灌木梭梭×泡泡刺(SS×PP)、泡泡刺×沙拐枣(PP×SG)、沙拐枣×梭梭(SG×SS)为研究对象,对3种典型混交灌木根区0~100 cm土层土壤进行连续采样并测定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1)7-9月,3种混交灌木根区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范围依次为:梭梭×泡泡刺0.54%~2.75%、1.06%~2.41%、0.73%~4.72%;沙拐枣×梭梭0.42%~2.59%、0.96%~2.35%、0.57%~3.58%;泡泡刺×沙拐枣0.31%~2.38%、0.56%~2.33%、0.79%~3.71%。3种混交灌木在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60~100 cm土层各类型混交灌木土壤含水率变化逐渐趋于稳定。2)7月,0~100 cm土层混交灌木梭梭×泡泡刺的土壤含水率显著高于沙拐枣×泡泡刺,9月,20~40、60~100 cm土层混交灌木沙拐枣×梭梭的土壤含水率显著低于其他2种混交灌木类型。3)3种混交灌木土壤持水能力大...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对3种白刺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耐盐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综合评价不同种类白刺的耐盐能力,比较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其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绝对发芽率高于小果白刺和泡果白刺。唐古特白刺和泡果白刺在10 g/L NaCl下绝对发芽率最高,小果白刺在5 g/L NaCl下绝对发芽率最高。唐古特白刺相对发芽率最高,小果白刺最低。唐古特白刺活力指数最高,泡果白刺最低;小果白刺种子的活力指数在5~15 g/L NaCl下迅速下降,而唐古特白刺在10~20 g/L NaCl下迅速下降,泡果白刺的活力指数一直较低。高盐胁迫会使种子萌发更晚。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显示:萌发期3种白刺种子的耐盐性为唐古特白刺>小果白刺>泡果白刺。唐古特白刺和小果白刺的耐盐极限浓度为2.71%、2.66%,泡果白刺为2.54%。  相似文献   

18.
5种野生护坡植物的抗旱综合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5种野生护坡植物木豆(Cajanuscajan Millsp.)、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多花木兰(Indigofers amblyatha Craib)、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以及黄荆(Vitex negundo L.)的抗旱形态、生理表现.选择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糖含量、相对水分亏损以及离体叶片保水力作为研究抗旱适应性评价指标,在研究生理指标与抗旱性关系的基础上,采用隶属函数法对5种野生植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抗旱能力为黄荆(多花木兰(盐肤木(木豆(山毛豆,这一结果与5种植物的实际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自然干旱的方法探讨狼尾草、皇竹草、黑麦草和早熟禾4种牧草的抗旱性生理生化响应机理,并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4种牧草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4种牧草的叶片相对含水量、离体叶片保水力、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不同程度升高;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歧化酶表现活性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根据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了7个生理指标,得出4种牧草的抗旱性强弱排序为狼尾草皇竹草早熟禾黑麦草。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叶片性状特征及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荒漠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特别是其叶片在长期缺水条件下的水分利用策略,以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建群树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水分梯度(离河道距离)胡杨叶片总含水量(T_(WC))、干质量含水量(D_(WWC))、干物质质量分数(L_(DMC))、比叶面积(S_(LA))、叶片厚度(L_T)、叶面积(A_R)等叶片性状指标,分析其种内性状分化特征,各性状之间、性状与距河道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胡杨叶片性状值的变异范围为7.05%~39.00%,其中T_(WC)最少(7.05%)、A_R最大(39.00%),表现出较小的种内分化特征;S_(LA)与L_(DMC)和L_T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和显著负相关(P0.05),与T_(W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L_(DMC)与D_(WW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T_(WC)与L_(DM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D_(WW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S_(LA)、L_(DMC)、L_T、T_(WC)、D_(WWC)可以作为反映胡杨适应干旱胁迫的关键叶片性状指标,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加胡杨L_T增厚,L_(DMC)增加,A_R、T_(WC)、D_(WWC)均减少。这反映了荒漠植物为适应干旱水分胁迫而形成的保水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