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agris)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氮磷比对其叶绿素荧光、叶绿素含量和细胞密度的影响,以期找到小球藻生长最适的氮磷比,为小球藻的规模化培养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氮磷比对小球藻的叶绿素荧光、叶绿素含量和细胞密度有显著影响,各处理组均呈上升趋势,其中17. 30∶1处理组的最大光能转化速率F_v/F_m、潜在活力F_v/F_o、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和量子效率Yield、相对电子转化速率ETR均高于其他处理组,34. 60∶1处理组叶绿素含量和细胞密度最高,其值分别为3 231. 81μg/L和1. 07×10~7个/mL。138. 40∶1处理组上升趋势最小,且各处理组的荧光参数指标在试验后8 d开始呈下降趋势。小球藻在氮磷比为17. 30∶1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抗生素和防腐剂对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细胞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抗生素和防腐剂种类及其剂量,为建立小球藻C.sorokiniana无菌培养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HSM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20、40、60、80和100μg/mL抗生素,包括氯霉素、链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以及山梨酸钾(50、100、150和200μg/mL)、乳酸钠(0.5%、1.0%和2.0%)、富马酸二甲酯(0.1、0.5、1.0、5.0、10.0、25.0和50.0μg/mL)等防腐剂,培养3 d后测定小球藻C.sorokiniana的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及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结果]添加10~100μg/mL青霉素或10~80μg/mL头孢噻肟对小球藻C.sorokiniana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和Fv/Fm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下同);添加100μg/mL头孢噻肟会抑制藻细胞生长,抑制率为18.89%,并引起叶绿素含量和Fv/Fm极显著下降(P<0.01,下同).氯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蛋白质合成抑制类抗生素对小球藻C.sorokiniana细胞的毒性较强,高于10μg/mL的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及高于20μg/mL的氯霉素均极显著抑制藻细胞生长,对应的叶绿素含量和Fv/Fm也极显著下降.3种防腐剂中,山梨酸钾对小球藻C.sorokiniana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添加200μg/mL山梨酸钾还会促进细胞叶绿素含量增加;乳酸钠对小球藻C.sorokiniana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其藻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和Fv/Fm随添加浓度增加而降低;添加0.1~10.0μg/mL富马酸二甲酯不影响小球藻C.sorokiniana的细胞密度及叶绿素含量,但Fv/Fm极显著下降.[结论]建立小球藻C.sorokiniana无菌培养体系时宜选用青霉素和头孢噻肟为抗生素、山梨酸钾为防腐剂,其推荐使用浓度分别为青霉素100μg/mL、头孢噻肟80μg/mL、山梨酸钾200μg/mL.  相似文献   

3.
以沉水植物金鱼藻为试验材料,经不同pH值的缓冲液处理后,测定其光合及呼吸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探讨不同pH值对金鱼藻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7~9的范围内金鱼藻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较高,pH值高于10或低于6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即下降。随着pH值的升高,金鱼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m′、Fv/Fo、ΦPSII、ETR以及qP均相应上升,且在pH值为8~9时最大,而pH值过高(10)或过低(7)均会下降,说明金鱼藻生长适宜的pH值为8~9。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不同环境因子对普通小球藻生长及磷利用率的影响,本文对不同盐度、藻密度、磷浓度、p H下普通小球藻的生长、磷利用率、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藻体比生长率、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潜在活力(Fv/F0)、磷吸附效率随着盐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藻体光合活性和磷吸附效率在盐度15时最好。藻体对磷的吸附效率随着藻密度、p H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藻密度为0.75×106个/m L,p H为7时吸附效率最好。藻体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结果显示,吸附起始阶段1 h内,小球藻对磷的吸附效率可达61%,为快速吸附期。因此,普通小球藻在盐度15、p H为7、藻密度为0.75×106个/m L时生长最快,光合活性最强,且磷吸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0、60、180和540μg/mL的硫酸链霉素(STRS),研究STRS作用下蛋白核小球藻SHOU-1002(Chlorella pyrenoidosa SHOU-1002)生长、细胞组成及α-亚麻酸含量。结果表明:前6天,对照组藻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各STRS处理组,第10天对照组生物量及单个细胞干质量均显著大于各STRS处理组。STRS处理组的生物量随培养液中STRS质量浓度的升高不断降低。对照组、20、60和180μg/mL STRS处理组藻细胞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540μg/mL STRS处理组藻细胞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而类胡萝卜素前4天快速下降随后趋于稳定。α-亚麻酸是蛋白核小球藻SHOU-1002细胞脂肪酸组成中的优势脂肪酸,且4天后各STRS处理组藻细胞中α-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0天,180μg/mL STRS处理组藻细胞α-亚麻酸的绝对含量最高(52.09 mg/g),较对照组提升了108.19%;同时180μg/mL STRS处理组的α-亚麻酸产量(35....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芒萁对酸铝胁迫的耐性机制,以玉米为对照,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低pH值(3.5、4.5、5.5)和铝胁迫(0、50、100、400μmol/L)对芒萁和玉米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加铝条件下,随着pH值下降,芒萁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总体均无明显变化,而玉米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qP明显下降,胞间CO_2浓度明显升高。在相同pH值条件下,随铝浓度增加,芒萁和玉米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F_v/F_m和qP均逐渐下降,但玉米下降幅度远大于芒萁。芒萁和玉米NPQ随铝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升高幅度表现为芒萁大于玉米。此外,随铝浓度的增加,芒萁胞间CO_2浓度逐渐下降,玉米则逐渐升高;芒萁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先升高后降低,玉米则总体逐渐下降。综上,芒萁耐酸和耐铝能力强于玉米,铝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大于pH值,但低pH值会加剧铝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典型溴化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重金属Cu2+对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alina)的毒性作用,本研究测定HBCD和Cu2+单独和联合暴露96 h后小球藻的细胞密度、Chla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单独暴露下,HBCD处理组藻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其中500μg·L-1 HBCD处理组抑制率最高(32.99%),Chl a含量和Fv/Fm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Cu2+处理组中,96 h-EC50分别为637μg·L-1(细胞密度)和541μg·L-1(Chl a含量),Chl a含量对Cu2+的敏感性高于细胞密度,海水小球藻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1 260μg·L-1和2 000μg·L-1 Cu2+处理组中Fv/Fm分别显著降低24.24%和32.32%;HBCD和Cu2+<...  相似文献   

8.
氨基多糖对水果萝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水果萝卜紫芽青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氨基多糖处理对萝卜叶片色素含量、光合生理指标以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氨基多糖处理浓度的提高,水果萝卜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_p)和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胞间CO_2浓度趋势相反,并均在100 mL/L氨基多糖处理下达到峰值。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氨基多糖有效提高了水果萝卜叶片中的色素含量,增强了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提高了叶片对光能的高效吸收利用和传递,促进了植株光合作用的高效运行。高浓度的氨基多糖则抑制了植物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提高,降低了光化学量子效率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阻碍了叶片光合活性的上升,导致净光合速率的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美国引进的6个薄壳山核桃品种光合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比较从美国引进的薄壳山核桃幼苗在浙江地区栽培生长的光合生理特性差异,以ML3、ML4、ML6、ML7、ML8和ML9的6个薄壳山核桃单株的三年生嫁接苗为试材,进行了光合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色素含量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ML7的P_(max)和AQY数值相对较高,ML6的LCP值最低,而AQY值较高,表明ML7光能利用效率最高,而ML6则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最强;ML7的F_v/2、F_v/F_m、F_v/F_o、Yield和Fm'5个荧光参数较高,表明ML7的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较高;3种色素在薄壳山核桃中的含量: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叶绿素b。  相似文献   

10.
以水果萝卜紫芽青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氨基多糖处理对萝卜叶片色素含量、光合生理指标以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氨基多糖处理浓度的提高,水果萝卜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_p)和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胞间CO_2浓度趋势相反,并均在100 mL/L氨基多糖处理下达到峰值。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氨基多糖有效提高了水果萝卜叶片中的色素含量,增强了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提高了叶片对光能的高效吸收利用和传递,促进了植株光合作用的高效运行。高浓度的氨基多糖则抑制了植物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提高,降低了光化学量子效率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阻碍了叶片光合活性的上升,导致净光合速率的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南海慢原甲藻(Prorocentrum rhathymum)在f/2、f、K、2K、ES、2ES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对其进行了小白鼠毒性、溶血活性以及腹泻性贝毒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5℃、盐度35‰、光照67.5μmol/(m2·s)、起始密度500 cells/mL条件下,南海慢原甲藻在f培养基中生长最好,细胞密度最大,为7.2× 104 cells/mL,生长率也最高,为0.647 division/d.南海慢原甲藻具有溶血活性,单位细胞溶血活性为4.8× 10-7 HU/cell.胞内和胞外培养液均检测出腹泻性贝毒大田软海绵酸(OA),单位体积胞外OA含量为0.028 1~0.038 4μg/mL,单位体积胞内OA含量稳定期最高,为1 690 pg/mL,单位细胞OA含量指数期最高,为29.0 fg/cell.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方法培养小球藻的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系采用不同方法培养小球藻观察其生长情况。小球藻在水泥地中培养,最高密度是40.0cm组的2880.0×104cells/mL,但培养液深度在20.0~60.0cm范围内生长无显著差异;在三角烧瓶中培养指数生长末期的最高密度达8000.0×104cells/mL;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一次性培养指数生长期末期的最高密度达13000.0×104cells/mL,半连续培养时适宜的起始密度为4500.0×104cells/mL,每天可以采收1/3藻液,密度约为6800.0×104cells/mL,这样每天就有较高的、稳定的收获量。结果表明小球藻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其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环境相关浓度微囊藻毒素-LR(MC-LR)慢性胁迫对水雍菜(Ipomoea aquatica)叶片光合系统的影响,为阐明低质量浓度MC-LR慢性暴露对水雍菜生长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含不同质量浓度(0(CK),1,10,30μg/L)MC-LR的营养液培养水雍菜30 d,通过小雍菜叶片叶绿素SPAD值、叶绿素荧光参数、H_2O_2含量、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及Rubisco活化酶(RCA)活性的变化,分析MC-LR慢性暴露对水雍菜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MC-LR慢性暴露30 d后,与对照组相比,1μg/L MC-LR处理组水雍菜叶片的光合参数均无显著变化;10μg/L MC-LR处理组中,Rubisco及RCA活性显著降低,H_2O_2含量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上升,而叶绿素SPAD值、光系统Ⅱ(PSⅡ)最大量子产量(F_v/F_m)和PSⅡ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无显著变化;30μg/L MC-LR处理组中,H_2O_2含量显著上升,而叶绿素SPAD值、F_v/F_m、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及Rubisco、RCA活性均显著降低。【结论】1μg/L MC-LR暴露对水雍菜叶片光合生理无显著影响;10μg/L MC-LR暴露下,叶片通过增加热耗散来保护光合机构,但MC-LR对光合酶活性产生抑制从而对叶片光合活性产生影响;30μg/L MC-LR暴露会抑制叶片光合系统对光能的转化效率、降低了叶片的光合酶活性,从而对水雍菜的光合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品-藻类生长抑制试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鲎素和硫酸多黏菌素B作用小球藻96 h对其细胞数、叶绿素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鲎素各处理浓度依次为0、4、6、8、10、12 μg/mL;硫酸多黏菌素B各处理组浓度依次为0、250、350、450、550、650μg/mL.研究结果表明,鲎素和硫酸多黏菌素B可抑制小球藻细胞数和叶绿素a含量,POD和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而SOD活性不断降低.小球藻细胞数和叶绿素a含量的降低可能是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引发或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造成细胞膜系统损伤的结果,其作用靶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5.
以2年生红砂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喷施浓度为0.1、1、10、100μmol/L的脱落酸(ABA)溶液,研究外源ABA对红砂幼苗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旨在为荒漠区植被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叶面喷施ABA后,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和净光合速率(P_n)都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好的抑制,但是当ABA喷施浓度为100μmol/L时,P_n下降,G_s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主要与气孔因素有关,说明适度的ABA浓度(100μmol/L)有助于红砂更好地适应逆境,超过此浓度,则不利于红砂进行光合作用。对照的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PSⅡ的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o)、最大荧光/初始荧光(F_m/F_o)、可变荧光(F_v)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F_v/F_m0.8,外施ABA后,F_v/F_m、F_v/F_o、F_m/F_o、F_v均不同程度地降低,随着ABA浓度的变化,各处理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ABA胁迫时间的延长,F_v/F_m、F_v/F_o、F_m/F_o、F_v均低于胁迫初期。外施ABA对红砂光合生理机能的影响表现为多个指标的相互作用,并受ABA胁迫浓度、胁迫时间共同影响。综合分析表明,喷施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可以维持红砂生长季叶片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从而有效控制叶片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下气温对甘蔗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文章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气温对甘蔗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旨在为干旱胁迫下测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田间干旱胁迫试验,以6个甘蔗品种为试验材料,从9:00-19:40时连续测量荧光动力学参数,同时记录气温变化,分析干旱胁迫下气温变化对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下,气温变化对F_v/F_m和F_v/F_o的测量值具有显著影响:9:00-12:00时段(气温相对较低),F_v/F_m和F_v/F_o的测量值显著高于13:00-17:00时段(气温相对较高);随着气温的升高,F_v/F_m和F_v/F_o不仅呈线性关系显著下降,且加剧了F_v/F_m和F_v/F_o的下降幅度。【结论】干旱胁迫下,随着气温的升高,F_v/F_m和F_v/F_o的测量值显著降低。选择适宜的测量时段和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可减少气温变化对测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从而准确反映干旱胁迫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河南省南阳生态条件下,以烤烟(Nicotiana tobacumL.)品种云烟87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质体色素及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留叶数、密度×留叶数互作对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均显著;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在每株留叶22片的处理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0.020 2 mg/g、0.015 7 mg/g、0.035 9 mg/g和0.365 8 mg/g;在种植密度(行株距)为120 cm×55 cm、每株留叶22片的处理中,叶绿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和类胡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均最高,分别为1 071.000 0μg/g和64.17μg/g,占挥发性香气总量的87.54%和5.25%。  相似文献   

18.
以黄瓜品种津优303为试验材料,设低温+灭菌接种物、常温+菌剂、低温+菌剂3个处理,以常温+灭菌接种物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量(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重与干重)、黄瓜幼苗叶片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荧光(F_m)、初光能转换效率(F_v/F_m)、PSII的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0)]均显著CK,严重抑制了黄瓜幼苗的生长;初始荧光(F_0)显著CK,PSII反应中心遭受损害。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处理的黄瓜幼苗生长量以及叶片幼苗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值均显著未接种AMF处理,F_0显著未接种AMF处理,其中,叶绿素含量提高10.24%,F_m、F_v/F_m和F_v/F_0分别提高14.2%、5.9%和31.4%,F0降低8%,明显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对脱毒裂萼草莓的叶绿素含量、生长温度、光强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毒裂萼草莓叶绿素(以鲜重测)含量为2.885 mg/g,较病叶提高了21.58%;在光强为0~2 000μmol/(m2.s)范围内,净光合速率(Pn)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直到光饱和点,最大值为10.5μmol CO2mol/(m2.s);在温度为0~17℃时,Pn随温度增加而升高,17~40℃时,Pn随温度增加而下降,测出其最适生长温度为17℃左右;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20.
土壤pH值对烤烟叶片光合特性和烟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研究了土壤pH值对烤烟叶片光合特性和烟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株的生长发育,不同pH处理的烟叶在光合特性和烟碱含量方面存在差异。从团棵期到现蕾期,pH 4.5~7.5各pH处理的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都随着pH增大而升高,旺长期pH 7.5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最大(1.334 mg/g),现蕾期pH 7.5光合速率最高[23.0μmol/(m2.s)],烟碱含量最低(0.71%)。而团棵期到旺长期,比叶重增加缓慢,平均增加15%;成熟期各pH处理的烟叶内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下降,pH 4.5处理烟叶内叶绿素含量(0.178 mg/g)和光合速率[3.95μmol/(m2.s)]最低,pH 7.5处理叶片比叶重(6.45 mg/cm2)、烟碱含量(1.97%)达到高峰。pH 8.5处理的植株与其它4种处理规律不同,生长后期仍保持较强的生长势,表现为叶绿素含量(1.072 mg/g)、光合速率[11.05μmol/(m2.s)]都最高,比叶重(3.59 mg/cm2)和烟碱含量(0.68%)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