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海勇  华芳 《内陆水产》2005,30(3):26-26
在池塘养鱼中。随着精养化程度的提高,养殖鱼类出现浮头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引发大面积的死亡。一般认为是池塘养殖鱼类密度过大,超过了池塘的负载量;或者是由于水质过肥引起。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仔细观察了池塘养殖鱼类出现浮头的现象。对产生这一现象的不同原因作了认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白遗胜 《淡水渔业》1998,28(3):45-47
概论名优鱼类的养殖问题兼论池塘养鱼系统工程白遗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荆州434000)本文就我国名优鱼类的养殖问题,应用池塘养鱼系统工程原理,探讨其正常发展的途径与方法。1确定名优鱼类养殖对象问题八十年代以来,全国通过各种途径先后引...  相似文献   

3.
沙县位于福建省西北山区,现有池塘养鱼面积近万亩,占全县淡水养殖面积的64.2%。由于地处丘陵山区,大部分池塘多系山垄田、烂泥田和冷锈田改造而成,且日照时间较短,山泉水温低,不少池塘面积小、水浅、生产条件差,群众又缺乏养鱼技术,因而鱼产量低,效益不高。全县1992年池塘平均亩产仅273.1公斤。为了较大幅度提高池塘养鱼单产和经济效益,1993~1994年县水技站承担了衣业部下达的“山区大面积池塘养鱼综合高产高效技术”丰收计划项目,两年推广池塘面积6060亩,平均亩净产421.5公斤,平均亩增产148.4公斤,亩增产值1017元。199…  相似文献   

4.
陶乐农 《内陆水产》1995,21(8):14-14
池塘养鱼的后期管理池塘养鱼,管理很重要,尤其是鱼类生长后期。俗话说:三分养,七分管。鱼类生长是分期的,有“七(长)长,八(长)短”之说。即:大约在8月份以前,鱼类侧重于长长,即长架子,可视为前期生长;从8月份起,鱼类侧重于长重,即长膘,可视为后期生长...  相似文献   

5.
我市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日”的典型山区,只有池塘养鱼面积669.hm~2,平均单产1785kg,远远低于全省2977.5kg的平均水平。为了大力推广池塘模式化养殖技术,结合我市的特点,在怀化市科委、市畜牧水产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山区池塘模式化养殖技术研究》的试验示范,达到了充分挖掘池塘水体的生产潜力,调整渔业内部生产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渔业的目的,并带动了全市渔业的持续发展。试验期1995—1997年平均每公顷达到13191.85kg,纯收入4.19万元,取得了显著…  相似文献   

6.
我国具有悠久的养鱼历史和丰富的传统养鱼经验。解放后,池塘养鱼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从七十年代开始,为了充分发掘池塘水体的生产潜力,研究和推广了配合颗粒饲料养鱼,其特点是突出主体鱼和投喂人工饲料,这无疑是养鱼技术上的一大进展,在我国养鱼史上是一次重大的革新。这种放养结构大体上是主体鱼的产量、配养鱼的产量及肥水鱼产量成  相似文献   

7.
柳富荣 《科学养鱼》1997,(2):30-30,22
一、池塘网箱养鱼的可行性1.池塘具有网箱养鱼所需水体流动的基本条件。池塘虽为静水状态,但目前大部份精养鱼塘具有排灌方便、水系畅通的优势。2.池塘养鱼与池塘设置网箱养鱼王无干扰。池塘网箱养鱼更是一种小范围的笼养,是提高池塘利用率和综合效益的集约化养殖好途径。3.池塘能提供网箱养鱼较佳的生态环境。首先,由于池塘水活、肥,使箱内饵料生物能不断得到补充,较自然水域饵料更丰富。其次,箱内外水体交换频率大,水质保持一致,箱鱼始终生活在与池塘一样的较佳溶氧、较低代谢产物的生态环境中。此外,网箱范围小,降低了鱼类…  相似文献   

8.
浅谈池塘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鱼类发生疾病原因一般来说,鱼患病后活动失常,减少或停止摄食,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大批死亡,致使鱼类发生疾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环境因素1.自然因素(1)水温:鱼类生活在水中,在其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温都有一定的要求,水温突然大幅度变化,将会引起鱼类不能很快适应而影响生长或造成死亡。例如:鱼苗下塘时要求温差不能超过2℃,鱼种则不超过4℃,就是这个原因。(2)池塘水质变化:池塘水质的好坏与鱼类发病密切相关,如果池塘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水体富营养化,氨氮含量过高,各种微生物分解旺盛,不…  相似文献   

9.
鱼、蚌、猪综合配套养殖技术总结丹徒县林副业局钱祖武丹徒县江心乡多经站张锦州为了充分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提高池塘养鱼综合经济效益,我们于1990—1992年在江心乡五墩村养鱼专业户薛兴发一口池扩连续三年开展鱼、蚌、猪立体综合配套养殖试验,三年累计总产值...  相似文献   

10.
正确地确定混养类型和放养密度,对合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生物资源及提高池塘的鱼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1、混养类型的确定 一般地,成鱼池塘中应选择5—6种到7—8种鱼类混养。其中要选定一种或两种作主养鱼,其余的作配养鱼。 1.1.主养鱼的选定。主养鱼的选择应根据鱼种  相似文献   

11.
池塘养鱼是鱼类养殖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池塘养鱼就狭义而言,要经过人工开挖,整理,形状规格整齐,易于进行人工控制生产的小水体称做池塘;就广义而讲,天然形成的和加工改造的半人工水面,如拦截溪河、湖汊、沟渠以及由于建造堤坝所形成的水体,有的地方称之为“堰”的,殆无不可以称做池塘。池塘的共同特点是面积较小,一般仅一至两亩,十几亩至几十亩的不等,通常是指100亩以下的小水面。这种水  相似文献   

12.
提高池塘养鱼效益的几点措施高雅艳朱清贤(辽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辽宁省水产局增养殖管理站沈阳)关键词:池塘,养鱼,效益近几年,池塘养殖技术明显提高,单产不断增加,但由于养鱼成本的提高,整体效益不如前几年。就此,笔者根据广大渔工、渔农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饲料原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驯化养鱼成本不断增加,利润日益下降,甚至亏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水产养殖科研和生产的实践经验,在进行高产池塘的驯化饲养时,采取以下措施,不仅提高了池塘鱼产量,而且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提高了驯化养鱼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1增加养殖品种与我国传统养鱼相比,驯化养鱼有养殖品种较少的缺点,导致以下两方面的不足:在池塘水体空间利用方面,鲤鱼栖息于池塘水体底部,鲢、鳙鱼栖息于池塘水体上层,缺少栖息手池塘水体中层的鱼,便池塘水体空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在鱼类生存的池塘环境中,水质的好坏无不与养殖鱼类的生长及产量密切相关。本监测选择的池塘是根据“5000亩连片池塘养鱼高产试验示范”课题设计的亩产500、400、300公斤三个产量级模式的实施方案要求,在南宁市郊参试四个乡的404口池塘中,选择较有代表性的津头乡新兴村鱼苗场3号塘,琅西村新挖1号塘,  相似文献   

15.
国外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玉吉 《淡水渔业》1979,(C00):1-29
本文就国外淡水渔业的概况、池塘渔业、湖泊渔业、水库渔业、网箱养鱼、工厂化养鱼、鱼类饲料、鱼类品种改良、鱼类养殖业中采用的机械、仪器、仪表,以及国外淡水渔业的展望作一概述,提出一些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16.
吴孟威 《海鲜世界》1992,(3):13-13,32
根据北京地区池塘养鱼的实际需要和本地区的池塘条件及鱼类生长等特点,我们于一九九一年在西郊农场三分场福利养殖场进行了吃食鱼与滤食鱼并重的养殖模式探讨,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池塘养鱼经济效益,力争产量与效益同步增长,1992年沅江市鱼类良种繁育场开展了以提高池塘养鱼经济效益为主的养殖试验,全场154亩成鱼精养水面,获得了亩净产494.2kg.亩利润803.9元的效益,达到了产量与效益同步增长的目的。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池塘养鱼施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池塘养鱼生产实践中,施肥是夺取池塘稳产高产的有效措施之一。施肥的目的:就是要增加池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培育浮游生物,从而增加鱼类天然食物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池塘生产力。但是,许多农村群众由于不懂得池塘施肥...  相似文献   

19.
不良养殖水体主要指养殖池塘中的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毒性含量超标,对鱼类产生了严重危害的水体。若不及时对不良水体加以调节处理,鱼类受其影响不仅不能正常生长,还会导致大量死亡,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0.
池塘养鱼亩产超两吨放养技术广东阳春县潭水镇农户刘光宇,承包一口面积8亩的池塘。在水产科技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科学放养,精心管理,结果1993年池塘总净产17084公斤,亩产2135.5公斤,首次突破亩产超两吨记录,总收入5.4万元,纯收3.4万元,亩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