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秦川牛产业在陕西畜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按照标准化养殖,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是增强秦川牛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从陕西省秦川牛标准实施模式的现状入手,针对该模式存在着农民缺乏标准化意识、标准体系缺乏完整性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设立秦川牛标准化宣传普及渠道、进一步完善《秦川牛标准综合体》、建立秦川牛标标准化协调组织机构及加强秦川牛标准实施的监督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业标准化的推广与实施,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已经成为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迫切需求。针对文成县农业标准化实施难度大;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力度不够;病虫害发生复杂农民素质跟不上现代化农业要求等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要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的投入力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立农业标准推广示范体系;多形式、多层次的开展农业标准的宣传培训等措施,以加快农业标准化推广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农业标准化既是组织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加工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战略。我国农业标准化仍存在诸多问题,应从构建农业标准新体系、加大标准实施力度、健全标准化监督体系等方面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农业标准化既是组织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加工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重要战略。我国农业标准化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从构建农业标准新体系、加大标准实施力度、健全标准化监督体系等方面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秦川肉牛、荷斯坦牛及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及产肉性能等经济性状。【方法】选择健康的6月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阉牛、母牛(分别简称为秦川公牛、秦川阉牛、秦川母牛)、荷斯坦公牛、阉牛(分别简称为奶牛公牛、奶牛阉牛)和荷斯坦牛与秦川肉牛新品系杂交后代公牛、阉牛、母牛(分别简称为奶秦杂公牛、奶秦杂阉牛、奶秦杂母牛)各5头,共8组,进行18个月的标准化育肥,测定7~24月龄的体质量,每隔90d测定1次,计算平均日增质量;至24月龄屠宰实验牛并进行胴体分割,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及各部位肉质量。【结果】各组试验牛在13~18月龄生长发育速度最快,荷斯坦牛生长发育速度较秦川肉牛和奶秦杂牛快。秦川肉牛的产肉性能明显优于荷斯坦牛,但与奶秦杂牛差异不显著。【结论】杂交改良牛既遗传了秦川肉牛优良肉质性能,也遗传了荷斯坦牛生长速度快的优点;秦川肉牛新品系已具备肉牛品种的基本特征;荷斯坦牛公犊经过育肥,也表现出良好的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标准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向前推进,但仍有很多问题,要想全面实现农业标准化,需要在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的推广与实施、加强农业标准实施的监督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理论研究、加强农业标准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我国农业标准化理论的内涵和意义,回顾了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化实施力度、加强监督管理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五大黄牛之首,秦川牛是我国优良大型役肉兼用品种,经过了历代科研工作者的精心培育。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省每年约有20万头秦川牛被外省调走,这为秦川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推广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改进秦川牛的肉用性能,是秦川牛保护和选育提高的方向,对开发秦川牛的资源优势和充分发挥其市场潜力影响重大。该文以陕西省秦川牛保种场为例,探究保护秦川牛种质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秦川牛因其适应性强、增重快、产肉多,成本低效益高,而被农民朋友广泛饲养.又因其胴体肉质好,而被香港地区饮食业中评为世界第二名优良肉牛品种.在秦川牛的育肥过程中,应抓住秦川牛的品种选择,饲料组成和饲养方法三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秦川牛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分析开放核心群育种方案预期效果,为秦川牛育种方案的优化奠定基础。【方法】设定和分析了秦川牛群体育种学、生物学和经济学等基本参数,采用基因流动法和ZPLAN专用程序对开放核心群育种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秦川牛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呈等级分明的金字塔型结构,其顶部为核心群,中部是育种群,基部是改良群。开放核心群育种方案平均世代间隔为5.26年,投入与产出比为1∶6.64。【结论】秦川牛开放核心群育种方案有很大改进余地,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林业标准的实施者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主体分散,经济实力脆弱,实施林业标准成本高,这些都成为林业标准实施障碍。要促进我国林业标准的实施,就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通过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积极推动,完善市场机制,进行培训与引导,促进林农积极参与,同时通过完善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推动林业标准的实施,推进林业标准化,从而提高我国林业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随机选取14头秦川牛(其中1.5岁的公、母牛各4头,2.0岁的公、母牛各3头),按性别分为两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的水平,并对每头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胸深、尻宽、腰角宽等体尺指标及体重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表明:在1.5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2.0岁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呈下降趋势而胰岛素则呈增加趋势,且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呈差异不显著的负相关(P>0.05)。通过对体尺指数进行分析得出:较1.5岁而言,2.0岁秦川牛体躯发育程度更大,胸围更宽,尻部增幅明显,骨骼等体躯部分生长速度相对减慢,而肌肉等体量部分增长速度则相对加快,符合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秦川牛中、晚熟的特点。将实测体重与经济性能划分标准比较,发现秦川牛仍属于役肉兼用型品种,但经过近几年的选育,体重有了很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标准化的经济效益要靠实施标准来获得,标准实施是农业标准化的关键环节。本文分析了实施应用农业标准的重要性,梳理了我国农业标准实施现状及制约因素,并从进一步加快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健全和完善农业标准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实施应用监督检查力度和加强农业标准化信息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实施应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实施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标准化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协调农产品贸易纠纷.保障人民消费安全和调控农产品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农业标准化在发展中存在标准系统建设滞后.标准检测较混乱.认识不到位。标准难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实施的组织体系建设、社会服务体系发展及加快标准的制订进程等实施。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检测秦川牛CS-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将其与秦川牛胴体和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对485头秦川牛CS-1基因第3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其与部分胴体、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在CS-1基因第3外显子191碱基处发现C→A突变,201碱基处发现C→T突变.检测到A和C两个等住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别位0.1381和0.861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胴体性状方面,AC型个体背部皮下脂肪厚显著高于CC型个体(P<0.05);在肉质性状方面,AC型个体的大理石花纹显著高于CC型个体(P<0.05),AA型和AC型个体的嫩度要显著优于CC型个体(P<0.05);其余性状差异不显著;[结论]揭示可以用该多态性位点(CS-1 Exon3)对秦川牛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6.
秦川牛A-FABP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秦川牛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研究A-FABP基因与秦川牛肉质性状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以秦川牛脂肪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对牛A-FABP基因进行克隆。使用DNAMAN、NCBI等一系列在线软件及工具,对所得到的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特性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秦川牛A-FABP基因含有15个酶切位点,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为14.7 ku,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不规则盘绕和延伸链为结构元件,含132个氨基酸,其中强碱性氨基酸18个,强酸性氨基酸19个,疏水氨基酸45个,不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32个;含有6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3个肉豆蔻酰基化位点,1个FABP结合域;含有4个Ser、6个Thr和1个Tyres,这11个氨基酸均可能成为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结论】秦川牛A-FABP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人、鸡、小鼠、大鼠、野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4.09%,85.61%,71.97%,88.33%,81.82%,表明在进化关系上,A-FABP氨基酸序列有较好的保守性;此蛋白序列具有脂钙蛋白结合域,没有信号肽;无明显跨膜区,不含有二硫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秦川牛Chemerin基因第2和第6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并研究其与秦川牛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直接测序技术并结合PCR-SSCP方法,对324头2~3岁秦川牛Chemerin基因第2和第6外显子进行多态性分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对Chemerin基因不同基因型与秦川牛肉质性状(宰前活质...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秦川牛(151头)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后转铁蛋白(PTf)、血清白蛋白(Alb)和后白蛋白(Pa)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证明秦川牛Hb位点受3个等显性基因支配;Tf位点受4个等显性基因支配;严PTf位点受2个等位基因支配;Alb位点受3个等显性基因支配;Pa位点受2个等位基因支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秦川牛生长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HbAA型秦川母牛12月龄体重、24月龄体重显著高于HbAB型母牛(P<0.05)。PTfFF型母牛12月龄体重、18月龄体重、24月龄体重显著高于PTfSS型母牛(P<0.05)。AlbBB型母牛12月龄体重、18月龄体重显著高于AlbAA型母牛(P<0.05)。而且血红蛋白与运铁蛋白组合基因型以HbAA/TfDD型母牛的初生重大,HbAB/TfDD型母牛的12月龄体重、18月龄体重、24月龄体重大。AlbB基因对A基因的替代平均效应值为12月龄体重3.9510kg,18月龄体重1.3786kg。说明秦川牛HbAA型母牛的AFS、AFC极显著早于其它表现型母牛,HbA频率为0.838;这与一些早熟品种,短角牛HbA1.000,日本黑牛HbA0.975,朝鲜牛HbA0.895B频率高相一致.此种现象可能系秦川牛早熟性的遗传背景。最后,制定出各位点优势基因对基因型育种值的回归方程。说明秦川牛中Hb、Tf、PTf、Alb位点的不同表现型生长性  相似文献   

19.
实施农业标准化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生态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农业标准化面临诸多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农业标准化完善和普及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监管管理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理论与技术研究和农产品监测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利用SSCP分子标记对秦川牛和中国荷斯坦奶牛的FSHβ基因5’侧翼区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秦川牛中检测的FSHβ基因5’侧翼区有AA型、BB型和AB型三种基因型,在中国荷斯坦奶牛中只有AA型。秦川牛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为0.395,BB基因型的频率为0.026,AB基因型的频率为0.579,中国荷斯坦奶牛的AA型的频率为1。秦川牛中A的基因频率为0.6842,B的基因频率为0.3158,中国荷斯坦奶牛A的基因频率为1.0。秦川牛群体中多态信息含量为0.3389,多态性高,遗传变异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