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河北农业大学牧医系研究生马洪超利用PAGE、直接电镜及琼脂扩散等方法从患腹泻雏鸡的肠内容物和粪便中首次在国内发现轮状病毒。它与猪腹泻轮状病毒相比较,证明其核酸电泳带较细。从49份肠内容物和11份粪便中检出8份的核酸电泳带均为短型。病毒粒子呈典  相似文献   

2.
最近,河北农业大学牧医系86级研究生马洪超利用 PAGE、直接电镜及琼脂扩散试验等法从患腹泻的雏鸡肠内容物和粪便中,首次在国内发现鸡轮状病毒。与猪及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相比较,证明其核酸电泳略细,各带排列方式为5、2、2、2。从49份肠内容物和11份粪便中检出8份的核酸电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Rotavirus)与多种动物和人的腹泻有关,1977年,美国学者首次报道了在火鸡的水样粪便和肠内容物中发现了与轮状病毒形态极为相似的病毒颗粒。随后英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等国亦都发表了轮状病毒感染家禽的报告。我国用电泳、电镜及琼扩试验从患腹泻的雏鸡肠内容物和粪便中发现了鸡轮状病毒。禽轮状病毒在腹泻中的地位和致病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某猪场发生了一起不明原因的猪腹泻,经采集132份猪腹泻样本(粪便、胃和肠内容物),分别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o R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RTPCR实时荧光进行病毒核酸分析鉴定,结果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阳性率22.7%(30/132)、猪轮状病毒阳性率2.3%(3/132)、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阳性率9.8%(13/132)。确诊此次疫病系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单独或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5.
从新疆4个不同地区7个规模化牛场采集犊牛腹泻粪便样品274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其中有6个牛场检出阳性,各牛场阳性率在25%~50%之间,所有样品平均阳性率37.2%.部分样品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进行了符合性检测,符合率为85.7%,核酸电泳带型均为标准的4:2:3:2排列,进一步明确为A群轮状病毒感染.该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是引起新疆境内犊牛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琼脂扩散试验(ID)、直接电镜(EM)及免疫电镜(IEM)等方法,在国内首次从腹泻雏鸡粪便及肠内容物中检出禽轮状病毒(AVRV)和非典型轮状病毒(aAVRV)。电镜下发现表面光滑,直径为70nm的完整病毒粒子和表面粗糙、直径约53.5nm的不完整病毒粒子,后者在aAVRV中居多。应用PAGE表明,病毒核酸排列呈现多型性,aAVRV核酸排列为5、2、2、2,AVRV核酸排列不规则。ELISA证实,AVRV与犊牛腹泻轮状病毒(NCDV)和婴儿腹泻轮状病毒有共同抗原性,同属A组;aAVRV与之无共同抗原,结合PAGE结果初步确定为D组。并在MA—104细胞上分离到3株AVRV。  相似文献   

7.
仔兔轮状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仔兔轮状病毒性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仔兔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病兔严重腹泻。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兔的肠内容物及粪便中。轮  相似文献   

8.
禽轮状病毒感染路燕(辽宁省铁岭农业学校112001)轮状病毒(Rotavirus)与多种动物和人的腹泻有关,美国学者1977年首次报道了在火鸡的水样粪便和肠内容物中发现与轮状病毒形态极为相似的病毒颗粒,随后英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均先后报道轮状...  相似文献   

9.
为了调查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试验采用血清抗体检测、细菌分离培养、寄生虫卵镜检和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对腹泻犊牛的血样和粪便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该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抗体阳性率为65.00%,牛轮状病毒抗体阳性率25.00%,牛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15.00%;分离到1 株结肠弯曲杆菌和1 株空肠弯曲杆菌;所检腹泻犊牛粪便和血液样品中,4 份粪便样品和1 份血液样品检出牛冠状病毒,2 份粪便样品检出轮状病毒,1 份粪便样品和1 份血液样品检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同一份粪便样品中同时检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和牛冠状病毒;通过镜检,球虫卵囊检出率77.78%,在1 份粪样中发现蛔虫卵,2 份粪样中发现其他线虫卵。该牛场流行性腹泻的原因可能为夏季高温潮湿引起犊牛免疫力下降导致的多病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0.
1988年4月份,河北省某猪场仔猪发生以排出灰白色稀粪为主的腹泻。我们从腹泻粪便中检出猪轮状病毒,并对其核酸电泳型及抗原性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粪样:自河北省某猪场1月龄左右患腹泻仔猪收集灰白、灰黑及黄白色稀粪16份,于-40℃冰箱内保存备用。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牛流行性腹泻病原—牛轮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牛流行性腹泻病牛的25份(水牛13份、黄牛12份)粪便标本中,用电镜和免疫电镜法检出具有典型牛轮状病毒颗粒的有8份(水牛5份、黄牛3份)粪便标本,在免疫电镜中观察到抗原和抗体形成“架桥”现象。24头牛人工饲喂病牛的无菌粪便过滤液,所发生的临床症状与自然病例是一致的。从试验腹泻的粪便中用电镜法又检出牛轮状病毒颗粒,同时在血清学上也证明是试验牛发病的病原。结果说明1980年福建省发生的牛流行性腹泻的病原是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Rotavirus,RV)属呼肠孤病毒科的成员,是引起婴幼儿和多种幼龄动物急性腹泻的非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目前关于轮状病毒的研究国内外都有大量报道。1973年BISHOP等在澳大利亚从腹泻患儿十二指肠黏膜及粪便中发现的一种新的病毒粒子——轮状病毒。WOODE等在1974年首次从猪分离出轮状病毒。1977年美国学者BERGELAND首先在幼火鸡的水样粪便和肠道内容物中发现了轮状病毒,此后英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相继发表了有关轮状病毒感染家禽或其它鸟类的报告。我国阙玲玲1982年首先在台湾发现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RV),以后江苏、山东等地也相继有报道。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猪场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从5个地区9个规模化猪场采集的腹泻仔猪的粪便和病死猪的肠内容物及肠系膜淋巴结共66份,采用PCR或RT-PCR方法,分别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PEDV、TGEV、RV和PCV-2检出率分别为72.72%、1.52%、12.12%和3.03%;PEDV/PCV-2、PEDV/RV、PEDV/TGEV混合感染率分别为3.03%、15.2%和1.52%,总混合感染率为19.70%,其中5个猪场为PEDV单独感染。结果表明,贵州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发生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为PEDV,其次是TGEV、RV和PCR-2,且存在混合感染,为贵州省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黑龙江省大庆市部分地区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应用RT-PCR技术对随机采取的6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的轮状病毒VP7基因进行扩增,采用多重半套式PCR方法对VP7基因阳性样本进行分型鉴定。结果显示,6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中牛轮状病毒VP7基因均为阳性;VP7基因阳性样本经RT-PCR分型鉴定,均属于G10型。该研究结果表明大庆地区引起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轮状病毒主要为G型,因此需要针对G型轮状病毒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调查新疆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致犊牛腹泻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查明该病毒在致犊牛腹泻中的作用,试验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RT-PCR的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及VP6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以比较其同源性。结果表明:各牛场腹泻犊牛粪便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3.08%~90.91%;在健康犊牛粪便中,仅从石河子某奶牛场检出轮状病毒,检出率为38.89%;RTPCR扩增得到大小为383 bp的片段;8份克隆毒株序列的同源性为97.9%,同源性较高。说明新疆部分地区犊牛感染轮状病毒十分普遍,轮状病毒是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部分健康犊牛带毒但未发病。  相似文献   

16.
应用轮状病毒RNA电泳方法,对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北京、安徽等地共90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在内蒙古和新疆采集的粪样中共检出11份轮状病毒阳性样品,平均阳性率为12%(11/90)。阳性样品经RT-PCR分型鉴定,新疆2份和内蒙古5份样品属于G10型,新疆另一牛场的4份样品属于G6型。对所有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获得1株能在MA104细胞上稳定传代的病毒株,经鉴定该分离株属于G10P[11]型轮状病毒,命名为HM26。G10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7.
从180头腹泻犊牛及36头临床正常而与腹泻犊牛共栖的犊牛采集粪便和鼻拭子,于人直肠腺癌衍生的HRT—18细胞培养物上进行病毒分离。结果从腹泻犊牛的5份粪便样品和56份鼻样品中分离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ROtavirus)是引起婴儿、新生哺乳类及禽类腹泻的重要病原。近几年来,世界各地不断从婴儿及多种动物分离出该病毒。我国在婴儿、牛及猪的粪便中也曾发现轮状病毒或轮状病毒样颗粒,并有病毒在细胞培养物上分离成功的报道。1982年下半年,我们在分离警犬出血性肠炎病原过程中,从临床上严重腹泻的病犬粪液中分出  相似文献   

19.
轮状病毒(rotavirus)与多种动物的腹泻有关,包括人、畜、鸡和鸟类。1977年,美国学者首先在幼火鸡的水样粪便和肠道内容物中发现了与轮状病毒的形态极为相似的病毒颗粒。以后英国、日本、意大利、北爱尔兰、比利时等国相继发表了有关轮状病毒感染家禽或其它鸟类的报告。我国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轮状病毒RNA电泳方法,对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北京、安徽等地共90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在内蒙古和新疆采集的粪样中共检出11份轮状病毒阳性样品,平均阳性率为12%(11/90).阳性样品经RT-PCR分型鉴定,新疆2份和内蒙古5份样品属于G10型,新疆另一牛场的4份样品属于G6型.对所有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获得1株能在MA104细胞上稳定传代的病毒株,经鉴定该分离株属于G10P[11]型轮状病毒,命名为HM26.G10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