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毒蛾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和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采用比较频次法和聚集度指标法,测定木毒蛾各虫态的分布型。应用Iwao方法,计算各虫口密度下的林间最低抽样数,分析了中幼林中幼虫序贯抽样。研究表明,木毒蛾各虫态(卵块、幼虫、蛹)在木麻黄防护林中呈聚集分布,幼虫以聚集型扩散。幼虫在中低密度下,以对角线和棋盘式取样最佳,卵块以对用线取样最佳。对木毒蛾的防治应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坚持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其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2.
分月扇舟蛾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分月扇舟蛾越冬代、一代幼虫在幼龄林中的测报技术及防治指标。研究认为,该蛾当杨树花芽长1cm,鳞片稍裂,平均温度达5℃时,越冬幼虫即上树啃食芽苞。3年生树有卵块株率40%以上,每株平均有1.5块卵;5年生树有卵块株率40%以上,株均卵块4块以上时需要防治。当年一代幼虫实施防治指标,3年生以下树及5年生以上树由公式:实施防治指标=防治指标/(1-寄生率)计算。  相似文献   

3.
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美国白蛾发生区,分别在行道树和林地中对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的空间格局为负二项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对其空间分布型指数进行的计算也表明,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在行道树上和林地中均为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出了行道树和林地中的卵块及幼虫网幕在不同虫口密度时的理论抽样数,为防治时调查美国白蛾数量,进而确定释放天敌的数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25%灭幼脲Ⅲ号对分月扇舟蛾越冬幼虫进行了防治,防治面积为8350hm^2,平均虫口减退率为92.3%,防治效果为91%,且不伤害林间天敌,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畜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比较频次法、聚集度指标法研究了松埃尺蛾越冬代蛹和第一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越冬代蛹、第一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呈负二项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并应用Iwao方法分析、检验了不同虫口密度下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列出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6.
印江椭圆叶甲Phalasp.是五倍子林区危害相当严重的食叶害虫,印江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为害,卵块越冬。摘卵、挖蛹、震落幼虫处理法是简单、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印江椭圆叶甲Phalasp.是五倍子林区危害相当严重的食叶害虫,印江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为害,卵块越冬,摘卵,挖蛹,震落幼虫处理法是简单,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1982—1983年在新晃县调查了油桐尺蠖越冬蛹X(39块样地),卵块(30块样地)及小幼虫(30块样地)的分布型资料,用聚集度指标法及频次分布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除少数低密度的蛹样地符合泊松(随机)分布外,其余皆符合聚集分布。根据有蛹(卵块)株率与百株蛹(卵块)量的关系,导出了根据有蛹(卵株率查百株蛹(卵块)数的公式,可在实践中试用。对蛹期防治指标亦作了讨论。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是油桐、油茶及茶叶的重要害虫。1982—1983年作者在湖南新晃县波洲公社红岩油桐林场及大湾罗公社毛溪大队(两地相距50多公里)研究了1982年越冬蛹,1983年第一代卵、2—3龄幼虫的空间分布型。  相似文献   

9.
大避债蛾是常见林木害虫,近几年来徐州地区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我们对此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积累了一些资料。我县1979年对此虫进行了飞机防治,同时也开展了此虫预测预报,为大而积飞机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一、预测预报 1.根据越冬前后林间虫口密度预测1979年第一代虫口数量:1978年11月和1979年3月在林间进行虫情调查,结果表明,越冬幼虫死亡率较低为39.1%,越冬后雌性幼虫和雄性幼虫为1:2.56,越冬后平均虫口密度为8.37头/株,平均每株雌虫为3.41头。根据以往观察资料,越冬后老熟幼虫和蛹期(4—5月份)天敌甚少,其死亡率不会超过50%。  相似文献   

10.
1992年北京市大兴县半壁店和红星两乡部分地区舞毒蛾猖獗,选用仿生农药伏虫隆及灭幼脲Ⅲ号于舞毒蛾幼虫初孵期进行飞机,低容量喷洒,防治面积332、6hm^2。喷药后第6天虫口分别降低87.3%和78.8%;当年越冬卵块数量比早春降低83.6%~91.8%。1993年5月对防治地段进行追踪调查,只发现少量幼虫和蛹,而对照地舞毒蛾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1.
栎褐舟蛾在吉林辉南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树冠中、下部小枝条上越冬。翌年四月末至五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6月中旬幼虫老熟下树在地下作茧开始化蛹。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期,成虫羽化后交尾产卵,准备越冬。采用人工采卵块、幼虫期喷洒杀虫剂和杀虫烟剂防治均可有效地控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12.
林间调查及室内饲养结果表明: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在珠海无瓣海桑上1 a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虫道内越冬,翌年2月下旬开始活动,3月中旬化蛹,3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中旬达羽化高峰,羽化后不久交配产卵。6月中上旬为幼虫孵化高峰期,幼虫孵化后约1个月开始入侵木质部。以4月底至5月初防治成虫,5月中下旬防治幼虫为宜。  相似文献   

13.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锈色粒肩天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室内在器皿内和半自然条件下,利用花绒寄甲对锈色粒肩天牛进行寄生性试验,最佳效果分别达80%和86.67%。林间在山东泰安、聊城等地选取5处被锈色粒肩天牛危害的国槐行道树作为试验地,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块对锈色粒肩天牛幼虫进行生物防治试验。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虫口数为依据,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林间各处理最佳防治效果为:单纯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块后,株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2.23%和71.67%,同时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及卵块时,其株虫口减退率为82.64%。但3者间差异不显著。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块,对锈色粒肩天牛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1992年北京市大兴县半壁店和红星两乡部分地区舞毒蛾猖獗,选用仿生农药伏虫隆及灭幼脲Ⅲ号于舞毒蛾幼虫初孵期进行飞机低容量喷酒,防治面积332.6hm2。喷药后第6天虫口分别降低87.3%和78.8%;当年越冬卵块数量比早春降低83.6%~91.8%。1993年5月对防治地段进行追踪调查,只发现少量幼虫和蛹,而对照地舞毒蛾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5.
花布灯蛾在吉林省辉南县1a发生1代.3龄幼虫秋末开始下树,群集在树干基部附近地表落叶层下结虫包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出蛰上树,进入5月上旬大量取食柞树芽苞和嫩叶.6月上中旬幼虫老熟下树作茧化蛹,于7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产卵,7月下旬至8月上旬孵化为幼虫继续取食柞树树叶.采取春、秋两季幼虫下树越冬收捡花布灯蛾虫苞、黑光灯诱杀怀卵成虫、林间释放苦参烟碱烟剂熏杀初孵幼虫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对该害虫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栗山天牛是危害我国东北柞树天然林的重要蛀干害虫,长期营隐蔽性生活,3 a发生1代,自然条件下栗山天牛世代发生非常整齐而且高度同步,幼虫共6龄,经历3次越冬。该文通过对栗山天牛幼虫期在林间的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方法研究,利用聚集指标I、C、CA指标和Iwao的方法,测定空间分布型,确定最佳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方案,旨在进一步明确了栗山天牛幼虫期的生物学特性,为生产上更有效地防治害虫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室内及林间寄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寄生效果,采用松褐天牛幼虫接种花绒寄甲幼虫、卵块,以及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卡的方法,研究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室内及林间寄生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每头松褐天牛幼虫接种6头花绒寄甲幼虫,平均校正寄生率为(85.39±4.61)%;每头松褐天牛幼虫接种花绒寄甲卵30粒,平均校正寄生率为(90.00±0.00)%。林间在松褐天牛危害的马尾松虫害木上,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卡,总校正寄生率分别为65.90%和54.74%。在室内条件下,花绒寄甲幼虫对于近距离处的寄主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而在林间,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寄生作用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本文采用K值法、扩散指标法、平均拥挤度m~*法,Tay lor幂指数法,Iwao的平均拥挤度m~*对平均数m的回归分析法,测定了赤松毛虫2龄幼虫、4龄幼虫、茧、卵块的空间分布型,并对其抽样技术进行了探讨。赤松毛虫2龄幼虫、4龄幼虫、茧在油松天然林中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卵块的分布,在0.70块/株以下时为聚集分布,在0.7块/株时为随机分布,在0.70块/株以上时为均匀分布。在测定了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计算了2龄幼虫,4龄幼虫,茧,卵块在各密度下的最  相似文献   

19.
绒刺蛾种群发生规律林间分布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桐绒刺蛾(Phocoderma velutina Kollar)在贵州麻江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于五月份用2.5%溴氰菊脂乳油1000倍;敌杀死乳油5000倍;50%敌敌畏乳剂500倍喷杀幼虫,冬季采取人工清除材干周围越冬茧,降低虫口密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7种聚集度指标法测定松针小卷蛾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越冬代幼虫在马尾松人工幼林内呈均匀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用抽样调查方法研究表明,双对角线取样精度最高;并应用 lwaos 方法分析、计算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