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军需  梁建国  孙福庆  李兴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884-9885,9887
[目的]提高百合繁殖系数,并快速培育健壮百合幼苗。[方法]以兰州百合为试验材料,研究百合鳞片的发育程度、鳞片分割方式和消毒药剂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中层鳞片的扦插成活率较高,繁殖系数也较高,外层与内层鳞片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与完整鳞片相比,横切鳞片和纵切鳞片都会降低鳞片繁殖系数;用0.1%HgCl2处理鳞片,可有效防止鳞片腐烂,提高繁殖系数。[结论]百合鳞片扦插以不分割为好,采用百合中层鳞片,并用0.1%HgCl2处理,可显著提高扦插繁殖率。  相似文献   

2.
苏州野生水仙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鳞片扦插和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比较试验,在组织培养中设置不同激素梯度的培养基,筛选苏州野生水仙的最适繁殖方法及条件,以建立其高效快繁体系.试验结果表明:鳞茎经过4~9 ℃低温预处理4~8周较常温中保存在2种方法中均生长较快,且在组织培养中褐化现象较少;组织培养的繁殖系数大于双鳞片扦插方法,水仙耗材较少.组织培养时,灭菌后剥除外层鳞茎片,再进行灭菌,最后切块的外植体生长情况较好;MS+6-BA 4.5 mg/L+NAA 0.4 mg/L+1 g/L AC培养基诱导小鳞茎的分化效果较好,带鳞茎盘的双鳞片分化情况最佳.  相似文献   

3.
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东方百合Siberia、东方百合Sorbonne、亚洲百合Navona、铁炮百合Snow queen共4个品种分别作了4种基质的鳞片扦插繁殖方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百合品种、基质配比及培育方式对扦插繁殖均有显著影响。百合鳞片扦插的繁殖系数与籽球直径成反比,全锯末和珍珠岩/腐殖土/锯末(1/1/1)这2种基质较适合于鳞片扦插,并可大规模用于生产,两段培育比较适合鳞片扦插。  相似文献   

4.
芽插、根插等方法是目前啤酒花苗木生产中较常用的方法[1],但其繁殖系数较低.采用组织培养技术[2],虽是一项很有效的方法,但又因其成本高、技术要求复杂,多适于种源的繁殖.经试验证明,绿枝扦插技术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扦插材料易取等优点,是一种经济快速有效的繁殖途径[3],但由于在6-8月选用直径1 cm左右枝条扦插,致使成苗周期较长,繁殖系数低,而且必须进行分苗且当年不能栽植.笔者利用日光温室预栽的啤酒花母株上选用直径0.4~0.7 cm的幼嫩枝条进行扦插繁殖,明显缩短了成苗时间,提高了繁殖系数.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百合鳞片不同部位繁殖系数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产中,通常用百合仔鳞茎直接繁殖,每亩需用种350公斤左右,用种量较大,繁殖系数一般为2.5~3。如果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快速繁殖,可以大大提高繁殖系数。但是百合鳞片大小及鳞片不同部位其繁殖系数相差很大。 试验材料为兰州百合,方法是将鳞片剥下,常规消毒后分为大小鳞片。宽度在1厘米以上的为大鳞片,1厘米以下的为小鳞片。把大、小鳞片分切成上、中、下三段,分别接种在MS培养基上,每升  相似文献   

6.
"索邦"百合鳞片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仁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19-17420
[自的]系统研究“索邦”百合鳞片扦插繁殖技术。[方法]以“索邦”百合一级种球为试验材料,分别从鳞片消毒处理、鳞片层次、扦插时间和激素处理4个方面研究鳞片扦插繁殖的最佳条件。[结果]“索邦”百合种球经冷库(0~3℃)处理3个月后取外层鳞片,用百茵清+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分别消毒20min,经100mg/L的ABTI^#处理2h后扦插,能明显提高小籽球的繁殖数量和质量。[结论]该研究为“索邦”百合种球的国产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梁凤娇  熊浩舰  李玥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17-15118
[目的]对西伯利亚百合的鳞片扦插繁殖体系进行研究.[方法]以西伯利亚百合的鳞片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质、不同酚类物质和植物激素对百合鳞片扦插再生小鳞茎的影响.[结果]用细沙为基质有利于百合鳞片生根及小鳞茎的膨大;酚类物质水杨酸(SA)能促进母鳞片产生小鳞茎,并增加繁殖系数和小鳞茎的直径,同时还可提高母鳞片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为小鳞茎的形成及膨大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植物激素中NAA能促进百合鳞片根的形成,但对小鳞茎的形成无明显促进作用.[结论]该研究为百合鳞片的快速繁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种苗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培养、切块、嫁接和扦插4种繁殖方法,繁育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种苗。结果表明,组织培养、切块繁殖两种方法较其它方法繁殖系数高。但后代植株弱小,培育成标准种苗所需周期较长;嫁接繁殖抽生掌片数量及质量不佳;扦插繁殖简单易行。生产周期短。相对成本低,建议在生产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野生山丹鳞片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野生山丹鳞片扦插繁殖的有效途径,以野生山丹的鳞片为材料,通过扦插繁殖的方法,观察不同基质、鳞茎的内外层鳞片、鳞茎盘和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处理对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鳞片扦插的繁殖系数没有显著影响,以草炭为基质时鳞片产生的籽球生长情况最好,根系发达;外层较内层鳞片易诱导出籽球;带鳞茎盘扦插的鳞片比对照组产生的籽球健壮;经不同浓度NAA溶液处理后发现100mg.L-1 NAA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百合鳞片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以荷兰进口原生产种球鳞片为试材进行了百合鳞片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只有带基部的百合鳞片扦插后可繁殖出小球,而且品种不同,繁殖系数存在显著的差异。繁殖系数高时,繁殖的小球直径小,繁殖系数与繁殖的小球直径成反比。扦插时,高温、高湿可促进百合鳞片繁殖小球。小球形成后应立即移栽于适宜栽培基质,促进生根,以利于小球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4种球根花卉郁金香、风信子、洋水仙及朱顶红的生育特性、园艺学性状及花期调控进行研究。[方法]以不同方法栽培郁金香、风信子、洋水仙及朱顶红球根,观察生育特征;通过冷藏、去皮及赤霉素处理,调控花期。[结果]4种球根花卉品种的生育期差异较大,但在昆明地区种植均表现优良,成花率达98%以上。用2℃低温冷藏盆花,可有效地延迟郁金香、风信子、洋水仙的花期;赤霉素处理和去皮处理,可提早郁金香的花期。[结论]该研究可为郁金香、风信子、洋水仙及朱顶红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仙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 中国水仙是福建特产,驰名中外,其花莹韵清香,茎叶青翠娇嫩,为冬季室内主要观赏花卉,畅销国内外市场。但长期以来,水仙花发展很慢,繁殖系数低,一般一个大鳞茎仅在两侧形成3—4个分生小球。分离小球经过三年培养方可供栽培观赏,其营养期长,不能适应当前生产需要。为此,我们近两年来进行了水仙花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构建洋水仙的组培快繁体系,为洋水仙种球工厂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洋水仙品种Arkle为试验材料,选用其叶片、花茎及鳞茎的不同部位作为外殖体,以MS、1/2MS和1/4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6-苄基腺嘌呤(6-BA)和活性炭(AC),研究不同外植体以及不同培养基对小鳞茎诱导、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以带鳞茎盘的双鳞片作外植体效果较好,鳞片部位以鳞茎外层鳞片的培养效果较好;较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5mg/L+IBA0.2mg/L;较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3mg/L,其诱导率可达668.00%;适宜小鳞茎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1mg/L+1g/LAC,其生根率可达到80%。【结论】鳞片分化小鳞茎存在着部位效应;6-BA和NAA组合对小鳞茎的诱导和增殖有良好效果;1/2MS与一定浓度的NAA和AC组合有利于生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我国沿海岛屿归化的中国水仙的形态变异,探讨中国水仙在地理隔离状态下的遗传及其浙江南麂岛产水仙的分类地位。[方法]采用居群取样法采集8个居群的野生样品和2个居群栽培样品,并对其进行形态测量。然后,使用SPSS Statistics 19.0以及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福建平潭、上海崇明、浙江舟山和南麂4个岛屿8个居群的水仙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它们之间发生了一定的形态变异;南麂列岛上的水仙高矮2个类型是环境差异引起的环境饰变;南麂产水仙仍然属于多花水仙的变种——中国水仙;南麂产的中国水仙具有植株小、花朵大的特点,且其种群规模较小,资源数量极其有限。[结论]南麂产的中国水仙是一种珍稀遗传资源,应当予以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黄瑞香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培养条件。[方法]以黄瑞香幼嫩茎尖为外植体,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统计的方法研究黄瑞香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结果]确定黄瑞香茎尖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培养基为WPM+IBA 0.1 mg/L+KT 0.1mg/L,茎尖诱导芽的适宜培养基为WPM+IBA 0.2 mg/L+6-BA 3 mg/L,幼芽形成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IBA 3.0 mg/L。[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黄瑞香的快速繁殖及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该研究为黄瑞香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二色补血草的组织培养和离体快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海伟  刘冰  李丹  王大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428-11429
[目的]为二色补血草的快速繁殖技术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二色补血草的子叶与胚轴作为外植体,建立快速繁殖体系,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对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以及生根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均能使外植体不同程度地生成愈伤组织及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中只有A、B、H、I组有不定根产生,其余组均无不定根产生。[结论]以子叶为外植体,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最佳诱导培养基分别为:Ms+O.7mg/L6-BA+0.1mg/L NAA、MS+0.5mg/L6-BA+0.1mg/LNAA;以胚轴为外植体,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3mg/L6-BA+0.5mg/LNAA。诱导不定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0。  相似文献   

17.
海南龙血树离体快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梅  莫饶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968-968,1068
[目的]加强龙血树组织培养的再生体系,为其迅速繁殖及大规模工厂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以龙血树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用9种6-BA、NAA不同浓度配比的诱导培养基和NAA不同浓度的生根培养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海南龙血树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结果]龙血树幼嫩茎段的诱导和生长与6-BA、NAA有关系,两者的配比直接影响茎段的再生频率。6-BA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影响极为显著,NAA的影响不是很明显。MS+0.3 mg/L NAA的生根时间最短,15 d左右生根,根数多,根系良好,移栽成活率高达95%。[结论]龙血树幼嫩茎段的诱导和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0 mg/L 6-BA+0.5 mg/L NAA,增殖系数达10以上,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0.3 mg/L NA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更新伊犁地区的椒样薄荷品种,对伊犁地区椒样薄荷进行提纯及复壮。[方法]采用组培技术对椒样薄荷品种进行茎尖脱毒、离体快繁及大规模生产。以椒样5号为材料,研究大规模生产下椒样薄荷茎尖分化、增殖、生根的最适激素浓度。[结果]可使用白砂糖和琼脂条代替蔗糖、琼脂,降低经济成本;大规模生产时,最适椒样薄荷增殖培养基为1/2 MS+0.5 mg/L 6-BA+0.01 mg/L NA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0 mg/L NAA。[结论]大规模组培不同阶段所使用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组合也不同,大规模生产时以经济节约为主;利用茎尖快繁技术可快速更新换代椒样薄荷品种。  相似文献   

19.
潘理云  张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748-5750
[目的]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宜兴百合(Lilium lancifoium Thumb)进行扩大繁殖研究。[方法]以宜兴百合鳞茎为外植体,在其不同的组织培养阶段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比,观察培养效果,以建立宜兴百合的组培快繁体系。[结果]宜兴百合鳞茎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5 mg/L NAA,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1 mg/L NAA,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5 mg/L IBA。[结论]为提高宜兴百合的繁殖系数和加快其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悬铃木的组织培养进行研究,为实现其优良品系的大量繁殖和保存提供指导方法。[方法]以4个优良家系的悬铃木单株为试验材料,探讨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增殖情况,筛选出各自适合的增殖培养基。[结果]在芽增殖上,4个无性系间、培养基间及无性系与培养基间的交互作用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通过对增殖培养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筛选出了SX4、SX12、SJ28和DY18 4个无性系的最适增殖培养基分别为A4、A2、A2和A4,其中以SX4的增殖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悬铃木的组培提供了指导方法,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