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产抗病大豆品种淮豆11由18个亲本经4轮杂交而成,其中包含5个骨干亲本。对淮豆11系谱亲本的遗传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今后大豆高产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使用筛选出的分布于大豆基因组的46个SSR引物,并结合系谱分析数据研究淮豆11系谱亲本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细胞核基因主要来自于2份美国品种(Mamotan和Williams)和2份育成品种(58-161和徐豆1号),其中徐豆1号核遗传贡献率最大(37.5%);细胞质基因来自于南农493-1。采用SSR标记分析淮豆11与系谱亲本间的亲缘关系,大部分材料间的遗传变异较小,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幅为0.5781~0.9609,SSR标记遗传距离为0.0391~0.3125,平均0.2305。  相似文献   

2.
苏种 《农家致富》2013,(8):24-25
一、淮豆11审定编号:苏审豆201104。品种来源与类型:原名"淮03-03",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豆4号/泗95132,于2007年育成,属淮北中晚熟夏大豆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97.5公斤,较对照徐豆13增产6.0%,两年增产均极显著。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0.4公斤,较对照增产5.9%。出苗势强,叶片卵圆形。植株直  相似文献   

3.
<正>徐豆22是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徐豆9号/泗豆288杂交育成,属淮北中熟夏大豆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品种审定编号:苏审豆201604。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13~2014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试,两年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206.9千克,比对照徐豆13增产7.8%,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222.9千克,比对照徐豆13增产8%。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适宜黄泛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方法]以豫豆22(CK1)、周豆12(CK2)为对照,研究了13个大豆品种的田间表现与产量性状。[结果]徐豆9号的生育期最短,为107 d,06B3、06B8、06B9、郑98120最长,为122 d。泛豆5号、06B3、06B8、郑98120最为抗倒。06B3株高最高,徐豆9号最低;泛豆9号的结荚高度最高,为37.7 cm,徐豆9号最低,为19.0 cm;节数以06B3最多,为22.1节,徐豆9号最少,为15.0节;分枝数以泛豆9号最多,06B9最少;株荚数以泛豆3号最多,06B9最少;株秕荚数以泛豆9号最多,郑98120最少。13个品种产量变化幅度在2 847~3 565.5 kg/hm2,06B8较CK1、CK2增产显著,泛豆5号较CK1增产显著。[结论]06B8和泛豆5号可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苏种 《农家致富》2015,(3):24-25
一、淮豆12审定编号:苏审豆20140404。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0年育成,属淮北中熟夏大豆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量204.6公斤,较对照徐豆13亩增产8.1%,两年增产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204.3公斤,较对照徐豆13亩增产6.9%。幼茎基部紫色,植株直立,亚有限结荚习性,抗倒伏性较好。叶片卵圆形,紫花,灰毛。成熟时荚灰褐  相似文献   

6.
淮豆11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2008-2009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961.75 kg/hm2,比对照增产5.95%;2010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05.85 kg/hm2,比对照徐豆13增产5.92%.该品种蛋白质含量44.55%,脂肪含量19.23%.SMV抗性经接种鉴定,中抗大豆流行株系SC3,抗大豆流行株系SC7.田间花叶病毒抗性0~1级,为中抗.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子叶黄色,种脐淡褐色,百粒重22 g.201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7.
季春梅 《农家致富》2013,(12):28-29
一、优选品种作为高产栽培的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应该为:植株高度中等、有限结荚习性、百粒重20克左右、抗倒伏性强、抗病性好,具有亩产250公斤以上的生产潜力。推荐使用徐豆14、徐豆16、淮豆9号、淮豆11、灌豆2号、通豆7号、通豆8号、南农31、南农34等品种。其中通豆系列和南农  相似文献   

8.
早熟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用滇86-5号作对照与7个大豆有性杂交系选高代材料和黔豆2号进行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比对照早熟,产量均高于对照,比对照增产43.33%~116.66%;成8307×88-5027-2、90-5003×黔豆2号、90-12×86-6较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但百粒重低,故建议作粮用大豆推广种植;(89-105×89-50)×86-2、88-5027×吉林22的生育期短,单株粒数和粒重相对适中,百粒重较高,建议作鲜食大豆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徐豆7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在1974年用徐豆1号作母本,美国品种克拉克63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1986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确定为淮北地区夏大豆推广良种。 (一)产量表现 1979~1982年所内连续四年鉴定结果,亩产149.5~168.8公斤,平均157.9公斤,比对照徐豆1号增产13.1~46.6%,平均24%,每年均居首位。  相似文献   

10.
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通豆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通豆1号'为母本,‘苏豆4号’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高产优质淮南夏大豆新品种‘通豆8号'.2006-2009年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中,‘通豆8号’平均产量2 586.4 kg/hm2,较对照‘南农88-31’增产8.36%;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35.1 kg/hm2,较对照‘南农88-31’增产5.26%;该品种生育期117 d,有效分枝3.4个,单株结荚60.8个,每荚1.7粒,百粒重19.9 g,粗蛋白含量40.90%,粗脂肪含量16.70%,抗倒伏性强,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地区及周边相似生态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1.
淮阴市是我省夏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面积约80~100万亩。苏豆1号是淮南推广多年的夏大豆,曾对提高淮南大豆产量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它生育期长成熟晚,影响下作生产,且混杂退化严重,丰产性能下降。因此,急需培育一个较苏豆1号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籽粒商品性好和适应性较广的夏大豆新品种,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淮豆2号的选育就是基于上述目的进行的。 选育经过 淮豆2号原组合为[(浦东大黄豆×雷公)×62-10-4],系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配制。1974年春灌南县农科所从灌云县大豆原种场引入二代材料,1974~1976年进行单株选择,  相似文献   

12.
2014年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白银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有8个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其中6个表现较好,达到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的增产要求。以汾豆92折合产量最高,为2 283.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72.2 kg/hm2,增产率8.16%;其次是汾豆93,折合产量为2 277.8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66.7 kg/hm2,增产率7.90%;0331位居第3,为2 272.2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61.1 kg/hm2,增产率7.63%;陇黄2号、GZ11-277均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5.26%;中黄4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4.21%。以上6个品种抗倒伏、抗病、综合性状优良,建议继续进行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大豆新品种皖豆24的推广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新品种皖豆24为试验对象,将多项实用大豆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应用于皖豆24的试验示范与推广中。[结果]在2006年的生产示范试验中,怀远龙亢农场的皖豆24的平均产量为2904.0kg/hm^2,比对照品种徐豆9号增产6.5%,最高单产达3507.0kg/hm^2;风台东风湖农场的皖豆24的平均产量为2737.5kg/hm^2,比对照品种徐豆9号增产7.7%,最高单产达3699.0kg/hm^2。皖豆24的适播期为6月上中旬。苗期每公顷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90~120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300g兑水450~750k喷雾防治蚜虫。鼓粒期每公顷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600ml喷雾防治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结论]在安徽省皖北地区推广种植皖豆24能切实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4.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淮豆9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豆9号(原名淮03-18)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育成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2005~2006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69.62 kg/667m2,比对照泗豆11增产8.20%;2007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9.53 kg/667m2,比对照泗豆11增产8.67%。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籽粒蛋白质含量40.6%,脂肪含量19.9%。经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病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对流行株系SC7中感。田间花叶病毒病抗性0~1级,为中抗。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种脐褐色,百粒重22 g,外观商品性好,适宜在江苏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5.
淮豆10号(原名03-16)是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以淮青1号与高雄1号杂交选育而成的夏播中熟鲜食菜用大豆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6.
大豆生育期受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的直接调控,生育期性状直接决定大豆品种的适应范围。进行了阜阳地区大豆主栽品种、新选育的品种生育期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当地品种对应的生育期组:冀豆12、中黄13、中豆20、中黄39为Ⅱ期;阜9501、阜豆9765、阜豆9号、菏豆12、临豆10号、山宁16、睢科928、睢科998、徐豆13、徐豆14、徐豆9号、豫豆22、郑92116、中黄37、周豆11、周豆19为Ⅲ期;高丰1号、蒙9793-1、皖宿01-15、徐豆16为Ⅳ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涡豆5号大豆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涡豆5号的选育经过、植物学特性、品质和产量表现等,并探讨了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技术.[结果]涡豆5号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粗蛋白(干基)含量45.33%,粗脂肪(干基)含量19.12%,属高蛋白大豆品种,品质优良;对大豆花叶病毒病SVC3中感,抗裂荚,抗病,高抗倒伏;2005、2006年安徽省夏大豆区试中,涡豆5号平均产量为2 346 kg/hm2,比对照增产1.06%;2007年安徽省夏大豆生产试验中,涡豆5号表现良好,平均产量2 502 kg/hm2.[结论]涡豆5号产量较高,具有地域性强、适应性窄等特点,最佳适应区域是沿淮淮北地区.  相似文献   

18.
邯豆六号(原邯1-62)是以豫豆8号为母本、观18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倒的特点。河北省夏播大豆区试,2 a平均产量为2 867.3 kg/hm2,较对照冀豆七号增产10.89%。河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968.4 kg/hm2,较对照冀豆七号增产9.48%。2006年通过河北省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9.
高油夏大豆徐豆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豆11号是高油、高产、适应性广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子粒含油率为22.7%,比目前江苏省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徐豆9号和泗阳288分别高6.3和5.1个百分点,增幅分别为38.41%和28.61%。该品种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试,两年试验结果平均产量3039.6kg/hm^2,比对照泗阳288增产2.44%,试点中最高产量达3802.5kg/hm^2。  相似文献   

20.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皖豆24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皖豆 2 4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以 (山东 85 0 2×南 88-2 17)× (蒙 84-2 0×阜 812 8-1)通过有性复合杂交选育的高产、大粒、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 2 0 0 1~ 2 0 0 2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2年平均产量 3 0 44 .1kg/hm2 ,比中豆 2 0 (CK)增产 7.17%。2 0 0 2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2 992 .2 0kg/hm2 ,比中豆 2 0 (CK)增产 9.5 5 %。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 ,蛋白质含量 46.2 0 % ,脂肪含量 2 1.2 2 % ,生育期 10 3d ,籽粒大 ,商品性好。 2 0 0 3年 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豆 2 4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