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观察苦豆籽粕-两歧双歧杆菌-唾液乳杆菌合生元对早期断奶仔猪不同时期小肠黏膜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绒腺比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21±2)日龄体质量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仔猪。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5%,1.0%,2.0%的合生元,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合生元组可显著提高仔猪小肠绒毛的高度,其中2.0%舍生元组效果较好;对小肠黏膜隐窝深度方面的差异不显著;饲喂合生元可以提高小肠黏膜绒腺比,其中以0.5%合生元组和2.0%合生元组效果明显。在本试验饲养方式下,苦豆籽粕一两歧双歧杆菌一唾液乳杆菌合生元可以改善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尤以2.0%剂量组效果较好,适宜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苦豆籽粕-两歧双歧杆菌合生元对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研究了0.5%、1%、1.5%、2%不同比例液体合生元对鸡白痢沙门杆菌和大肠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豆籽粕-两歧双歧杆菌合生元对鸡肠道致病菌的抑菌作用明显,苦豆籽粕-两歧双歧杆菌合生元对鸡大肠杆菌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极显著(P0.01);苦豆籽粕-两歧双歧杆菌合生元对鸡白痢沙门杆菌的抑制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将420只1日龄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35只,试验期为42d,试验将苦豆籽粕-双歧杆菌合生元混于肉仔鸡饲料中,每周龄末清晨7:00空腹称量体质量,计算平均日增重;结算饲料消耗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根据试验期增重量和耗料量,计算料肉比;分别于7、14、21、28、35、42日龄每组随机抽取10只剖杀,制作小肠各肠段组织切片,测量肠黏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黏膜厚度。结果显示:苦豆籽粕-双歧杆菌合生元能显著提高肠黏膜绒毛高度、黏膜厚度和V/C值(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降低隐窝深度(P0.05)。结果表明:肉鸡饲料中添加苦豆籽粕-双歧杆菌合生元可以改善肉仔鸡的肠道组织结构的形态发育,从而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苦豆籽粕-两歧双歧杆菌-唾液乳杆菌合生元微胶囊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抑制仔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效果优异的猪源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为益生菌,苦豆籽粕为益生素,通过海藻酸钠-壳聚糖包被技术,将益生菌和益生素做成一个微胶囊整体,活菌数达到1.1×109 cfu/g,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处理后的活菌数为2.5×108 cfu/g。浸入5g/L壳聚糖溶液中常温保存,120d后活菌数为1.6×107 cfu/g。该结果为防治仔猪早期断奶腹泻、仔猪黄白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制苦豆籽粕-双歧杆菌合生元并寻求二者的最佳配比,试验采用2%、4%、6%、8%苦豆籽粕液体培养基分别进行了两歧双歧杆菌、鸡白痢沙门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了体外生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苦豆籽粕对两歧双歧杆菌的增殖作用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2%、4%、6%苦豆籽粕对鸡白痢沙门杆菌生长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8%苦豆籽粕对鸡白痢沙门杆菌生长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以抑制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效果优异的猪源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为益生菌和苦豆籽粕为益生素,通过海藻酸钠-壳聚糖包被技术将益生菌和益生素做成1个微胶囊整体.工艺1和工艺3制作的产品活菌数分别达到1.1×10 9和5,2×107 CFU/g,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处理后的活菌数分别为2.5×108和1.9×107 CFU/g,常温保存90 d后活菌数分别为3.7×107和1.2×106 CFU/g.该结果为防治仔猪早期断奶腹泻、仔猪黄白痢的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验随机选择体重相近、性别相同的断奶獭兔1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用25%、50%、75%的水飞蓟粕替代豆粕。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盲肠内环境中p H值有所降低,TVFA的含量有所增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含量有所增加,大肠杆菌数量有所降低,NH3-N浓度虽有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小肠黏膜形态中绒毛高度均有所增加,隐窝深度有所降低,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增加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综上,C组的水飞蓟粕添加水平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长表现、微生物区系和小肠黏膜绒毛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7kg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仔猪112头,按体重、性别、窝别分至如下7个处理组(1)对照组(不添加益生菌);(2)200×10-6肠球菌制剂组;(3)1 000×10-6肠球菌制剂组;(4)200×10-6乳杆菌制剂组;(5)1 000×10-6乳杆菌制剂组;(6)200×10-6肠球菌与乳杆菌的混合菌制剂组;(7)1 000×10-6肠球菌与乳杆菌的混合菌制剂组.每处理2个重复(栏),每重复8头猪.测定断奶后两周和试验全期仔猪的生长表现,以及断奶两周末仔猪胃内容物pH、回肠内容物微生物区系、小肠黏膜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结果表明,1)在断奶后两周内,益生菌极显著增加仔猪日采食量与料重比,各试验组均值分别较对照组高14%和10%(P<0.01),益生菌有提高仔猪日增重的趋势(P=0.090 1),其中,1 000×1-6乳杆菌制剂组仔猪日增重较对照组增加20.6%(P<0.05);在试验全期(7~19kg),益生菌降低仔猪采食量(P<0.05),而对日增重与料重比没有影响(P>0.05).2)益生菌对断奶后两周末仔猪胃内容物pH(P=0.841 8)、回肠大肠杆菌(P=0.503 9)及乳酸杆菌数量(P=0.139 7)均无显著影响.3)益生菌对仔猪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影响显著,各试验组均值较对照组增加17.7%(P=0.023 8),并有增加小肠黏膜绒毛高度的趋势,试验组小肠黏膜绒毛高度均值较对照组高12.8%P=0.053 8),但对仔猪小肠黏膜隐窝深度没有影响(P>0.05).以上结果提示,益生菌能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表现,改善小肠黏膜结构,不失为抗断奶应激添加剂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探讨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仔猪肠道形态结构及空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遗传背景、胎次和体重相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48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对照组仔猪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Ⅰ组仔猪饲喂奶粉饲粮(由某公司提供),试验Ⅱ组仔猪饲喂用发酵豆粕代替10.0%普通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Ⅲ组饲粮是在试验Ⅱ组基础上用嗜酸乳杆菌培养物代替3.0%原有原料,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1饲粮中用发酵豆粕代替10%普通豆粕显著提高35日龄仔猪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降低35日龄仔猪隐窝深度,提高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P0.05)。2饲粮添加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显著提高了35日龄仔猪各段小肠的绒毛高度,降低35日龄仔猪各段小肠隐窝深度,提高42日龄各段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3通过透射电镜发现,对照组空肠微绒毛稀疏、短小、排列不整齐;试验组仔猪空肠微绒毛较长、整齐、密集,尤其是添加嗜酸乳杆菌组效果最好。4饲粮中用发酵豆粕代替10%普通豆粕显著提高了35日龄仔猪空肠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P0.05),提高42日龄仔猪麦芽糖酶活性(P0.05),提高42日龄仔猪麦芽糖酶活性。5饲粮添加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与只添加发酵豆粕相比,仔猪空肠二糖酶、Ca2+/Mg2+-ATP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35日龄时Na+/K+-ATP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发酵豆粕可改善仔猪空肠微绒毛结构,减缓断奶应激引起的乳糖酶急剧下降,提高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用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替代原有原料3%后各指标效果更好,替代后其效果与奶粉饲粮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长表现、微生物区系和小肠黏膜绒毛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7kg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仔猪112头,按体重、性别、窝别分至如下7个处理组:(1)对照组(不添加益生菌);(2)200×10-6肠球菌制剂组;(3)1000×10-6肠球菌制剂组;(4)200×10-6乳杆菌制剂组;(5)1000×10-6乳杆菌制剂组;(6)200×10-6肠球菌与乳杆菌的混合菌制剂组;(7)1000×10-6肠球菌与乳杆菌的混合菌制剂组。每处理2个重复(栏),每重复8头猪。测定断奶后两周和试验全期仔猪的生长表现,以及断奶两周末仔猪胃内容物pH、回肠内容物微生物区系、小肠黏膜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结果表明,1)在断奶后两周内,益生菌极显著增加仔猪日采食量与料重比,各试验组均值分别较对照组高14%和10%(P<0.01),益生菌有提高仔猪日增重的趋势(P=0.0901),其中,1000×10-6乳杆菌制剂组仔猪日增重较对照组增加20.6%(P<0.05);在试验全期(7~19kg),益生菌降低仔猪采食量(P<0.05),而对日增重与料重比没有影响(P>0.05)。2)益生菌对断奶后两周末仔猪胃内容物pH(P=0.8418)、回肠大肠杆菌(P=0.5039)及乳酸杆菌数量(P=0.1397)均无显著影响。3)益生菌对仔猪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影响显著,各试验组均值较对照组增加17.7%(P=0.0238),并有增加小肠黏膜绒毛高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