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鸿良 《草业科学》2002,19(12):29-33
我国西北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城内,以各类草地生态系统为特征。农牧业生产应纳入该系统内共同组建草地农业系统,才能兼顾草场整治,抢救生态资产与持久繁荣西北地区经济。近年来,草地农业系统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实地考察,阐述了几个建设的基本模式,并看到了显著的成效与希望。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四子王旗从畜牧业大区转变为畜牧业强区,并且真正实现农区舍饲圈养,牧区以草定畜,冷季舍饲半舍饲,暖季轮牧的生产方式转变这一战略目标。四子王旗应该针对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和实际需要,建立不同类型的人工草地:1.生态经济型人工草地,以发挥草地生态功能为主,防风固沙与建设草牧林业并举,建立农田、草牧场生态屏障,达到防风固沙,防止风沙入侵的目的;2.农区高产高效人工草地,在农区利用平原、丘陵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相对发达的农业栽培技术,建设高效、优质的饲草饲料生产,达到为集约化的养殖业提供物质基础的目的;3.牧区人工草地建设,主要用于解决牧民以草定畜后牲畜冷季舍饲或补饲的饲草料供应,以减轻天然草地压力,提高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西北草地农业系统建设的现状与希望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孙鸿良 《草业科学》2002,19(9):29-33
我国西北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域内,以各类草地生态系统为特征。农牧业生产应纳入该系统内共同组建草地农业系统,才能兼顾草场整治,抢救生态资产与持久繁荣西北地区经济。近年来,草地农业系统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实地考察,阐述了几个建设的基本模式,并看到了显著的成效与希望。  相似文献   

4.
应用草地农业系统理论发展半农半牧区农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杰  宿彦贵 《草业科学》1998,15(4):40-41,44
在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系统的植物生产过程应包含种植生植物和一年生饲料作物两方面,动物生产过程是以草食畜禽为主综合发展的畜牧业生产,把草地农业系统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就是广泛建立生态模式家庭牧场,以期达到增加收入和农牧业持发展的目的。规划固定饲物用地可使耕种农业形成新的三元种植结构。畜牧业的发展和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必将促进农村经济的有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试论江西农区种草与草地农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区种草是发展江西草地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又是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更是一次新的农业技术革命。江西在发展农区种草过程中建立了多种生产模式,这些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对江西草地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江西的土地资源、自然条件和技术力量来看,在江西种草养畜发展草地农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6.
四川农区高效草地农业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张新跃 《草业科学》2004,21(12):7-14
以草地农业系统和营养体农业的理论为基础,提出在农区改变传统的种养业结构,建立高效草地农业系统.并对种植业结构优化,饲用玉米-黑麦草种植系统,不同牲畜对牧草的转化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我国发展农区高效草地农业系统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长期以来高度关注粮食安全,导致过分倚重耕地农业,不仅加重了耕地的负担,而且过度扩大耕地面积导致生态遭到破坏,对农业整体资源缺乏统筹利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就意味着我国人民的膳食营养结构和消费方向发生变化。针对我国人民饮食结构升级的现实,提出施行草地农业,将牧草作为植物生产的重要组分纳入农业土地利用,并突出草食家畜生产,实现农区与牧区的系统耦合,将在食物安全上引起一系列"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4年7月30日~8月13日对西藏农区、半农半牧区和牧区的调查研究,认为引草入田建立人工草地是西藏畜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潜力所在,也是进一步提升西藏农业生产水平的经济有效措施。故施行草地农业是推进西藏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施行草地农业推进西藏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4年7月30日~8月13日对西藏农区、半农半牧区和牧区的调查研究,认为引草入田建立人工草地是西藏畜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潜力所在,也是进一步提升西藏农业生产水平的经济有效措施。故施行草地农业是推进西藏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介绍了呼伦贝尔市草原生态现状及建设现状。从呼伦贝尔市的实际出发,论述了退化沙化草地治理对策,在牧区坚持走保护与建设并重的路子,大力推广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和节水型建设工程;在农区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人工种草比例。因地制宜,调整畜种结构,发展生态畜牧业。  相似文献   

11.
用生态农业的观点试论林区草地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球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人口“三大危机”的概述,表明了生态农业在林草业开发中的重要性。并从生态学和宏观发展战略角度论述了林草业开发利用的价值、途径、前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实行草原有偿承包制度,是草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本文在总结草原有偿承包制度产生与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阐明草原有偿承包制度的基本内容,阐述了建立草原有偿承包制度之理论、法律、现实和实践根据及其在草地畜牧业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初步评价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对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调查,重点估算了新疆草地生态系统不同服务功能和类型的生态价值。计算结果显示,新疆草地生态系统2003年提供的总服务价值为71.32×108美元。从草地各类功能价值看,草地的经济功能价值仅为21.26%,远低于草地的生态价值。从新疆草地类型看,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荒漠和低平地草甸是新疆草地的主体类型,占58%以上,而其贡献率为43.17%;低平地草甸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最高,占30.20%;沼泽和温性草甸草原虽然单位面积服务价值很高,但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所占的地位很低。这些结论体现了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及开发和保护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广西草地农业实施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蒋建生 《草业科学》2002,19(4):50-55
在阐述了草地农业的概念与特征及分析了广西农业的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决定农业系统分布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建设广西草地农业的战略及意义,并从调整农耕制度、草地改良、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在饲料消耗量中提高饲草比例、粗饲料调制、制订草地农业产业政策等方面,就实施草地农业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基本草原划定与保护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重大意义,基本草原的概念、划定的原则与程序、保护的范围与重点、基本的保护制度,加快建设、促进基本草原保护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与对策,国外草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传统农业养地观与生态农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分析了我国传统农业的养地观及方法.其集约思想,高效用地,重视养地,保持肥力,精耕细作,熟土保墒等均能达到既养地又高效用地的目的,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灵魂和精髓,它对生态农业有重要启示.同时分析了有机肥料的保肥、保产及来源问题后,提出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降低用肥风险以达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行的,并对生态农业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内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介绍了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从生态恢复的定义、退化生态系统的指标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点对国内在恢复生态学方面的进展做了介绍。对当前的人工草地、草地农业的研究情况做了一些概述。  相似文献   

18.
草地生态资产受损致因及重建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考察了西北部分地区草地生态资产受损状况,分析了长期以来人为因素为主要的破坏因素.过去向草地生态资产无限索取换来表面的经济繁荣,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今后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常规经济模式为生态经济模式,才能有效地抢救生态资产,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海南州高寒草地生态畜牧业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青海省海南州高寒草地长期以来存在人、草、畜矛盾突出,草地建设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畜群结构不合理,品种退化严重,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品牌战略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了该地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恶化,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的畜牧业发展。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以下对策:以草定畜,建立以“人、草、畜”的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加大有机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对农牧民培训转移;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实施品牌战略;调整畜群和畜种结构,发展羔羊经济和幼年牛早期育肥;因地制宜,实施划区轮牧和禁牧;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草产业;实施良种工程;强化科技服务。通过以上措施实现高寒草地生态平衡和草地畜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青海湖地区草地绿期预报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草地生态景观是青海湖地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绿期的开始与结束依赖于天然牧草的生长发育状况,而其与气象条件的变化紧密关联。为此,利用多年的牧草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界定了青海湖地区草地绿期开始和结束时间,并建立了绿期开始和结束的预报模式,经比较分析,拟合结果较好,建立的模式能定性的预测出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地绿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该结果可为青海湖地区旅游和草原管理部门合理规划利用草地生态旅游资源、安排客源、保护和改善生态以及实现草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