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6,(1):18-22
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对水的依赖程度日益升高,衡量和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分阶段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与模型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探讨当前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历史和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定义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同时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与特性进行分析。同时就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总结与探讨,并讨论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邵金花  刘贤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17-5018,5021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客观地反映了西安市及各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通过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主成分分析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程仲雷  海米提·依米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97-21999,22002
水资源承载力是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活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其平衡与否关系到地区总体规划能否完成。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处理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使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初步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使用效率整体不高,就目前而言仍具备一定的开发潜力,特别是农业灌溉方面的节水潜力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势必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优化水资源配置,采取多种节水措施,降低农业耗水,其水资源承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提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熵权法的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承载力是制约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评价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可以指导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选取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两个方面的指标,通过熵权法对甘肃省2005—2017年和2017年甘肃省各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2005—2016年水资源承载力较低;2017年甘肃省大部分市水资源承载力较低,差别较大,水资源承载力不平衡.甘肃省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鉴于甘肃省水资源比较缺乏的现状,提出了继续提高甘肃省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量、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提高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水资源承载力理论,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AHP-德尔菲综合评价方法,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确定了评价标准并给出了相应的评分值.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郑州市2010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综合评分值为2.8处于轻度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不仅造成了水资源压力增大,而且还伴随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导致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发生变化,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为了探明荆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现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荆州市2009~2016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由2009~2016年荆州市的水资源承载力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2011年产生波动。在保持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荆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是区域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承载力是判断水资源是否满足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许多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区域水资源承载潜力的评估,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与产业布局调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在探讨水资源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利用水资源供需平衡原理,结合东营市水利发展规划,对东营市人口、经济承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人口呈现周期性变化,可承载人口高峰分别在2010年和2030年出现,达到200.48万、169.859万,可承载人口低谷出现在2015年为158.572万;研究时段内,供水保障率为50%时2005~2013年人口、GDP均处于可载状态,其他年份为超载状态;供水保障率为75%时,人口和GDP基本处于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9.
覃玲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1,(16):3451-3456
通过建立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的数学模型,探索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的计算和评价方法;并以崇左市为例,计算崇左市2010现状年和2015年、2020年的自然资源承载力,然后评价自然资源对区域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及发展规模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崇左市水资源对区域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现状及未来均未出现...  相似文献   

10.
周口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周口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进而提出周口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1.
山西吉县2010年水土资源承载力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山西省吉县为研究对象 ,以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区域承载力为研究目标 ,从研究区农业生产的关键性限制因子 (水分、土壤 )入手 ,通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土地适宜性评价 ,进而采用线性规划法对全县 2 0 10年土地利用进行了规划 .采用常规生产潜力计算方法对研究区主要农作物的不同级别生产潜力分别进行了计算 .在此基础上 ,结合人均消费水平对 2 0 10年吉县水土资源承载力做出了预测 .结果表明 ,到 2 0 10年 ,吉县水土资源承载力可达 1314 71人 .  相似文献   

12.
农村河道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恶化的农村河道生态环境做出评价并采取治理对策,是维持良好农村河道生态环境的关键。介绍了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包括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结合溧水县白马岔河的具体特点,在调查分析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南通市水资源承载力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辨析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基础上,结合南通市的水资源问题实际,构建符合实际的水资源承载力量化模型。收集大量资料,以2004年为基础年,预测该市2010、2015、202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和用水量,计算了南通市各规划年的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可利用量。根据预测数据,利用建立的水资源承载力量化模型,运用Lingo软件计算南通市在各规划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南通市水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水平;在污水处理率提高的条件下,无需增加新的供水量,该市的水资源承载力都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了国内外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模型,经过筛选比较,采用交互规划法中的逐步宽容约束法来求解该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北方某缺水城市进行实例研究,计算出该市2010年在不同保证率下的水资源承载力,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郝伟罡  申军  张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46-10348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环境变化对水资源、草地资源及其承载力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阐述了研究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与草地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影响的方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干旱牧区在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省为对象,提出了用于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原理建立了山西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的综合指标-综合主成分,分别选取出了反映自然支持力指标、社会经济技术水平指标和社会生活水平指标的主成分,并用熵值法对其赋权,建立了相应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变化驱动因子的多元线形回归模型,计算出山西各地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得分。对综合主成分进行的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它服从正态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山西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主成分及其评价标准能较全面地反映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盘锦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探讨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辽宁省盘锦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与水资源经济承载力。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建立了盘锦市水资源适度承载力数学模型,并利用研究区的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提出了盘锦市水资源适度人口载量和经济载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宁夏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宁夏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分配及使用等进行分析,给出宁夏各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为宁夏水资源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前人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承载力的新见解,定义了承载力的四要素,并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灌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建立了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该模型计算时考虑了农业水资源的两个特殊性,即各种作物的被承载能力及作物的需水和供水过程。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河南省第三濮清南灌区,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近10年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格局动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  杨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33-13936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通过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重庆市2000~200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格局动态演变。结果表明,近10年来,重庆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人均水资源承载力波动呈下降的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3.50hm2/人下降到2009年的2.64 hm2/人,水资源承载力从2000年的6.05 hm2/人下降到2009年的3.48 hm2/人,并在2001年和2006年达到低谷期。在空间上,重庆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差异较为明显,都市发达经济圈和渝西走廊的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生态足迹较低,其中最突出的为渝中区;三峡库区、渝东南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相对较高,其中城口县和巫溪县最为突出。此外,重庆市40个区县总体上水资源生态足迹基本低于水资源承载力,存在着生态盈余,但部分区县的水资源生态赤字仍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