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实验以花蟾蜍后肢芽期的蝌蚪为材料,研究了氨水及醋酸处理引起皮肤细胞发生类坏死后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与正常皮肤相比,发生类坏死后,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上及细胞间连接复体处的酶活性明显减少;表面细胞与基底细胞及基底细胞间的细胞间隙内,酶活性明显增强,表皮细胞下胶原纤维上的酶活性也显著增加。这些变化在醋酸组稍强于氨水组。笔者认为细胞间隙内及胶原纤维上酶活性的增强可能是皮肤片感受性提高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抗病毒剂VA诱导烟草对TMV的抗性与Ca2+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枯斑三生烟为材料,抗病毒剂VA为诱导剂,用细胞化学沉淀法测定了VA对烟草叶片细胞中Ca^2 分布的影响,并探讨了Ca^2 在植物诱导抗病性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枯斑三生烟健叶中的Ca^2 主要分布于细胞间隙和液泡,喷施VA可以增加健叶细胞间隙中的Ca^2 。接种TMV后,细胞间隙中的Ca^2 逐渐向细胞内转移,在接种后48h,Ca^2 主要分布于过敏性坏死细胞和近坏死区细胞,远坏死区细胞间隙缺Ca^2 ;以后由于枯斑停止发展,远坏死区细胞逐渐恢复钙稳态,VA TMV处理比水 TMV处理恢复钙稳态快,在接种后72h就可恢复,而水 TMV处理的远坏死区要在接种后96h才恢复钙稳态。  相似文献   

3.
对杂交水稻威优35,威优64和常规稻78130强弱势粒ATP酶活性的测定、考种及稻穗不同部位枝梗ATP酶的电镜细胞化学观察表明,水稻灌浆期间籽粒ATP酶活性与灌浆速度呈正相关。ATP酶主要定位于稻穗枝梗筛管细胞质膜和细胞间隙周围的细胞壁表面,并具有较高的活性。灌浆前期,稻穗上部枝梗筛管细胞质膜上的ATP酶活性比下部强;其韧皮组织的胞间连丝比下部多;其韧皮部中可观察到大量物质从伴细胞向细胞间隙转移。在稻穗下部则几乎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0.01%、0.02%、0.03%和0.04%)的DMPT后,异育银鲫空腹至饱食后12 h肠淀粉酶、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异育银鲫肠组织不同部位之间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存在差异,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以中肠最高,后肠最低,而肠脂肪酶活性以后肠为最高,前肠最低;饱食后肠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都出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波浪型动态变化趋势,并于饱食后3 h达到谷值,9 h达到峰值,而肠脂肪酶活性在饱食后3 h无明显变化,后升高,再降低,9 h同样达到峰值,12 h后3种酶活性都恢复至空腹时的状态;饲料中添加DMPT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异育银鲫肠淀粉酶、蛋白酶以及脂肪酶活性,以0.03%的添加水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玉米幼芽提取物(extract of maize plumule,EMP)对长波紫外线(UVA)损伤的小鼠皮肤超微结构、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UVA模型小鼠真皮细胞内出现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嵴减少,粗面内质网和核周间隙扩张;表皮细胞微绒毛减少,细胞固缩,细胞核染色质边集。EMP保护的小鼠皮肤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构基本正常。EMP可显著提高UVA辐射小鼠皮肤组织中的SOD活性(P<0.01)及CAT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5),与VC的抗氧化作用一致。表明EMP能够抵抗UVA对皮肤组织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
应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温州蜜柑叶片的ATP酶活性以及在抗寒锻炼中的变化进行了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ATP酶活性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膜及细胞间隙内,抗寒锻炼后的叶片,ATP酶活性也分布于细胞核内及细胞壁中,认为ATP酶活性的分布与细胞抗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便于研究双子叶植物病害寄主与病原的互作,以番茄为试验材料,探索了一种从双子叶植物叶片细胞中提取及注射细胞间隙液的方法。采用真空渗入离心法从番茄叶片中成功提取了细胞间隙液,并采用注射法将提取的液体从番茄叶背主脉处注射进番茄叶。观察发现,接种灰霉菌的病叶细胞间隙液可以激发叶片细胞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推测具有激发作用的是一种糖蛋白类物质,可能是来源于病原菌的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一种可用于奶牛蹄部感染性疾病研究的皮肤外植体模型,本研究利用气液交界面皮肤组织培养模式离体培养健康奶牛后蹄趾间皮肤,分别于培养0、12、24、36、48和72 h收集皮肤组织并采用HE染色法、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外植体的病理组织变化、组织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与0 h对照组模型相比,培养12、24和36 h的皮肤组织表皮结构完整,真皮层发生不同程度变性;36 h皮肤组织上皮细胞出现变性迹象;48 h皮肤组织上皮细胞发生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并伴有核固缩;72 h皮肤组织表皮脱落、缺失,皮肤附属器官发生不同程度坏死,无法保持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功能。2)皮肤外植体细胞发生不同程度凋亡,Caspase-3蛋白呈阳性表达,且表皮中凋亡细胞数量及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情况高于真皮。与对照组相比,24 h皮肤外植体细胞凋亡情况出现显著差异(P<0.05),36 h皮肤外植体Caspase-3蛋白阳性率出现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构建了一种稳定的奶牛趾间皮肤外植体模型,离体培养24 h仍保持正常的...  相似文献   

9.
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中过氧化物酶的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细胞水平上研究过氧化物酶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过程中的作用、过氧化物酶在细胞器中的定位与活性变化,以及过氧化物酶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中的机制,该文以抗性不同的毛白杨(高抗种)和北京杨(高感种)为研究材料接种溃疡病菌葡萄座腔菌,利用DAB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研究过氧化物酶在细胞中的分布及活性。通过分析酶活性区域的电子密度发现:无论抗病种还是感病种,接种后均发现细胞中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反应;抗病种过氧化物酶活性不仅明显高于该种未接种的对照,也明显高于接种处理后的感病种,并且定位更广泛,在细胞壁、细胞间隙、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及质膜上均有大量定位;感病种酶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上,在质膜、局部核膜上有少量定位,且定位范围及强度均小于抗病种。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牛蛙腐皮病的病理形态和发病的机理,采用透射电镜对病蛙不同病期的病变皮肤进行了观察,皮肤病变早期可见角化层脱落,状上皮细胞连接疏松,桥粒减少,随着病情发展细胞间隙增宽,桥粒进一步减少,细胞核固缩、溶解,细胞裂解;病变后期,表皮层崩解,真皮层胶原纤维溶解,炎症区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可见吞噬了细菌的单核与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发育期的牛蛙蝌蚪消化道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不同发育期牛蛙蝌蚪通过解剖和切片观察可以看出,牛蛙蝌蚪消化道组织由不发达慢慢发育完全,表现为浆膜层逐渐明显,肌肉层由不成层平滑肌细胞逐渐发育成层、增厚;粘膜层、食道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向复层扁平上皮演变,固有层在后期出现食道腺,胃肠道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各级消化道结构在变态时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12.
关于碱性磷酸酶的研究虽已进行了多年,但迄今未能阐明它的生理功能。不过从最近的一篇综述中可以看出,大家趋于认为它与物质的转运过程或磷酸的可利用性有关系。动物体内的许多组织中都含有碱性磷酸酶。不同组织的碱性磷酸酶的具体生理功能可能不同。1966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栽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均比露地栽培高,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栽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全磷含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且不同种植年限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则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土壤有效磷含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设施栽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因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全磷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它土壤主要养分因子相关性都不显著。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正效应,土壤全氮对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负效应,土壤有效磷对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正效应,土壤全磷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都主要表现在间接影响上。  相似文献   

14.
Exchange of small molecules between cells through intercellular junctions is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implicated in many physiological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This type of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can restore the activity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receptors in mammalian cells that are deficient in the enzyme UDP-Gal/UDP-GalNAc 4-epimerase. Pure cultures of the 4-epimerase mutant are unable to synthesize normal carbohydrate chains on LDL receptors and many other glycoproteins and therefore do not express LDL receptor activity. When these cells are cocultivated with cells expressing normal 4-epimerase activity,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LDL receptors are restored to normal by the transfer of this enzyme's products through intercellular junctions. The formation of functional junctions does not require normal glycosylation of membrane proteins. Because many convenient assays and selections for LDL receptor activity are available, this mutant can provide a powerful new tool for biochemical and genetic studies of intercellular junction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主要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6.
不同肥料对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对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尿素、鸡粪、秸秆在Ⅰ施肥水平上,使土壤脲酶活性分别增加15.38%、55.94%、27.97%,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31%、16.20%、10.42%;在Ⅱ施肥水平上使土壤脲酶活性分别增加24.48%,67.83%,46.15%,使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9.72%、28.01%和37.04%。在Ⅲ施肥水平上使土壤脲酶分别增加37.76%、86.71%、62.24%,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8.47%、65.74%和58.10%。3种不同施肥水平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顺序依次是鸡粪、秸秆、尿素。在Ⅱ施肥水平上,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大小依次是鸡粪、秸秆、尿素。在Ⅰ、Ⅲ施肥水平上是秸秆、鸡粪、尿素。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在石灰性褐土上用不同浓度的三氯乙醛溶液灌溉盆栽小麦幼苗,处理后24小时和72小时分别进行观察和测试,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三氯乙醛浓度越大,对小麦幼苗毒害作用越强;处理后72小时所测pH值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处理后72小时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A distinct alkaline phosphatase (phosphatase N) was demonstrated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atic leukemia, chronic lymphatic leukemia, and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This enzyme closely resembles that extracted from the thymus of mice with lymphoma or lymphatic leukemia, both in its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and its substrate specificity. The phosphatase N activity was related to the clinical state of patients with lymphatic leukemia and disappeared with recovery from infectious mnononucleosis.  相似文献   

19.
鲤鱼消化道粘液物质及碱性磷酸酶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鲤鱼食道、肠粘液物质及碱性磷酸酶进行了研究。食道、肠杯状细胞均含中性粘液和延粘液,肠部分杯状细胞还含有硫酸粘液。含硫酸粘液的杯状细胞随前、中、后肠逐渐增多,其中硫酸粘液的含量在后肠杯状细胞中最高。前、中、后肠吸收细胞核上方胞质和纹状缘含有发达的碱性磷酸酶。肠上皮中有嗜酸性颗粒细胞,其颗粒含有中性粘液和碱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