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鱼类(包括甲壳类等其它投饵养殖的水产动物,下同)对饲料营养成份的利用效率,必须要深入研究鱼类的营养需要,并要弄清鱼类摄食与营养成份消化吸收的关系,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要合理地经营养鱼业,忽视鱼类对饲料的嗜好性也是饲料问题的一大缺陷。因此,日本、美国、苏联等一些先进的国家在对鱼用配合饲料的研究过程中,既注重研究饲养对象的营养生理,  相似文献   

2.
第二讲 配合饲料中常用原料从上一讲中可见,鱼类要求饲料中提供的东西很多。从现有资料来看,自然界中尚无一种饲料能完全满足其对于营养物质在种类和数量上的需要的。以鱼类营养物质需要量为依据,将多种饲料混合在一起,配制成一种完全能够满足所养鱼类营养需要的新型...  相似文献   

3.
鱼类在生长、繁殖、代谢的过程中,都离不开从饲料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以满足其自身需要。然而,鱼类饲料中可能受天然的营养抬抗物或人为因素的污染,这些物质在词料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鱼类生长、饲料的利用率有影响,甚至改变鱼类原有品质,危害人体健康。在用饲料喂鱼时,我们必须清楚认识饲料的营养价值,还要了解饲料中的营养抬抗因子,尽量避免营养括抗因子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以发挥饲料营养价值的潜力,达到最低的饲料成本换回最大鱼产力,提高渔业经济效益。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黄豆等豆科籽实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是一种结…  相似文献   

4.
鲤鱼的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铭勇 《内陆水产》2004,29(7):31-32
鲤鱼是世界上养殖最为广泛的鱼类,其产量约占世界养殖鱼类总产量的40%。在我国鲤鱼也是传统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2000年的养殖产量为212万t,仅居鲢、鳙、草鱼之后。关于鲤鱼的营养需要,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鲤鱼营养研究的结果和生产实践,就鲤鱼营养需要和饲料配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日本从1959年起开发了淡水鱼的配合饲料,有关部门在参考美国东部和西部鱼类营养研究的基础上,对虹鳟鱼营养开展了研究,并首获成功。尔后又对日本主要养殖鱼类,如鲤鱼、鳗鱼和香鱼等进行了营养研究,分别研制成各自的配合饲料,并弄清了各养鱼场中鱼类某些营养性疾病的原因,因此,注意了营养性配合饲料的开发,满足了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鱼类营养的目的,在于了解鱼类健康成长所需的饲料量及其营养组成。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因此,鱼类营养学的研究比起哺乳动物要晚且困难得多。  相似文献   

7.
一、水产动物营养饲料研究的发展 水产动物营养饲料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学者对大麻哈鱼的营养需求及试验饲料研究。50年代美国学者的鱼类营养研究对日本学者影响较大,在60~70年代日本人对鲤鱼营养进行研究,然后把研究对象扩展到虹鳟、鳗鱼、鳝鱼、罗非鱼、鲫鱼、观赏鱼等。80年代由淡水鱼扩展到海水水产动物,  相似文献   

8.
答:我国对于鱼类营养科学的研究还刚起步。鱼类饲料的主要营养要求为:蛋白质、醣类、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要求能满足鱼类生长发育的需要。其中,蛋白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鱼类营养与配合饲料第四讲饲料配方计算有了前面介绍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计算,即可以选择出供生产鱼类食用的颗粒饲料配方。一、选购饲料原料的最佳方法在选购饲料原料时是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可以满足某种营养需要的原料有多种,如我们要配合某种鱼饲料时,可以...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营养学的研究,大都是围绕着粗放式养鱼池的饲料补充,营养要求方面则很少。然而,研究鱼类的营养要求即饲料中必要营养素种类与含量,是准确设计配合饲料的关键。养鱼饲料的蛋白质,系高价饲料成分而且配合比例高,从成本方面考虑,鱼类蛋白质要求量亦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尚无河Tun养殖专用的全价饲料,河Tun养殖过程中主要结合河Tun的食性,以及鱼类的营养需求共性,寻找替代饲料,用得较多的替代饲料是鳗鱼的成鱼饲料,下面介绍对河Tun营养需要的已有研究成果,以期为河Tun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鱼类配合饲料的研究中,不仅需要以饲料系数,生长增重率及养殖效果等生长指标来评定饲料的生产能力,而且还需借助消化生理的研究方法,了解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状况,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评价配方的营养水平,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因此,测定团头鲂对配合饲料的消化率,对制定完善的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进一步研究鱼类的营养需要,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鱼类营养的研究(起初主要研究虹鳟的营养需求)始自30年代。世界各地的许多科学家探讨了许多种鱼类营养指标,并将之用于鱼类养殖与渔业生产中预测能促使养殖鱼类获得最高生长率的饲料。  相似文献   

14.
鱼类营养与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鱼类营养学的深入研究,以鱼类营养与生物学为基础的全价配合饲料的生产与应用技术,在水产养殖业正日益广泛的普及,这突破了传统养殖的旧格局,使池塘渔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饲料是营养素的载体,含有鱼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它关系鱼的长势、生产成本和对水质的影响。如何获得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最大发挥配合饲料的使用效果,降低成本,减少浪费,使养鱼生产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养鱼户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对鱼用饲料营养原理及营养性疾病、饲料配方及其设计、饲料添加剂在配合饲料中的应用、饲料的加工、投饲的科学技术管理等内容,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的原则,在总结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一些探讨,以更好地发挥配合饲料的使用效果,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池塘养鱼生产中,除了靠水域中的天然饲料供给鱼类的营养需要外,还必须投放人工饲料,以加速鱼类的生长,获得较高的产量。有了质量好的饲料,还要掌握正确的投饲方法,才能收到好的饲养效果,根据多年的养鱼经验,投放饲料必须要做到“四看”和“四定”。  相似文献   

16.
鱼类生长在水中,其生长与饲料、水质、日常管理有关,其中饲料的营养水平与鱼类的生长有密切关系,因而合理配制鱼类的颗粒饲料,是养殖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而配制鱼类的颗粒料,应根据各种养殖鱼类的营养标准以及饲料原料的价格,合理搭配。鉴于目前饲料原料价格大幅度升高,特别是豆粕、花生麸、鱼粉等蛋白质原料,比  相似文献   

17.
鱼类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饲料的合理使用.目前,我国海水鲆类养殖所用的饲料,主要是采用粉料与鲜杂鱼混合加工成不同粒度的湿性颗粒饲料,其营养配比不合理,尤其是养殖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并时常导致病害发生。而使用干颗粒配合饲料,营养全面而均衡,能减轻水质污染,减少病害发生,可谓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针对我国鲆类的实际营养需要特点,开发专用干颗粒配合饲料或环保饲料成为当务之急。对鲆类营养需要量的研究主要涉及蛋白质和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一些非营养性添加物。  相似文献   

18.
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始于70年前并借鉴陆生动物营养研究经验形成了研究范式。在过去70年中,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水产配合饲料技术的进步,为水产饲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做出了贡献。然而,随着全球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对水产饲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表明,根据一些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成果所配方的饲料在养殖生产实践中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应用效果,这意味着在已有范式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有时难以很好地满足现代鱼类养殖产业的需要。本文叙述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两种肉食性鱼类大口黑鲈和大黄鱼配合饲料研发与应用的历程,指出对饲料蛋白需求的低估是限制配合饲料长期未能在大口黑鲈和大黄鱼养殖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原因。早期研究报道大口黑鲈的饲料蛋白需求为400-440 g/kg,大黄鱼的饲料蛋白需求为450-470 g/kg。经过重新评估后将大口黑鲈和大黄鱼的最适饲料蛋白水平分别提高到480-510 g/kg和490-520 g/kg。在适宜的饲料蛋白水平下,投喂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和大黄鱼生长与投喂冰鲜鱼时相当。作者认为对饲料蛋白需求的低估与已有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范式存在的不足有关,其表现为:(1)强调食物对鱼类生长的作用,但忽视了实验鱼遗传背景和食物以外的环境条件对生长和摄食的影响;(2)强调鱼类个体生长对评价营养需求和饲料质量的重要性,但忽视了鱼类个体生长差异并不能完全反映养殖产量和效益的事实;(3)强调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作为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但忽视了养殖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负面影响是限制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4)没有足够重视基础饲料配方在评价营养需求或饲料质量方面的影响,一些研究因基础饲料组成不当而产生没有实际意义的评价结果。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建议从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对已有的范式做如下修改:(1)重视鱼类遗传背景和食物以外的环境条件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明确鱼类营养需求取决于其生长需求;(2)重视食物中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不同饲料原料在实现配方的营养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3)重视对实验鱼种质和种群结构的选择,重视对照组和处理组个体生长差异的幅度对判断饲料处理效应的指示作用,重视饲料配方对渔业资源和环境等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的影响。经过修改后的研究范式更符合养殖生产实际,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也能够更好地指导配合饲料生产,为鱼类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黄鳝是我国重要经济淡水鱼类之一,因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可食部分达65%以上,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黄鳝养殖业也得到了重视,我国的学者通过对黄鳝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的消化酶酶活性和营养需求进行的研究表明,消化酶活性不仅与饲料的种类有关,而且还与饲料的营养组成及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继藻、虾、贝养殖高潮之后,又迎来了海水养殖的第四次高潮,以牙鲆、真鲷、大菱鲆、黑鲷、黑等为主要养殖对象的海水鱼类养殖正在我国蓬勃兴起。饲料是鱼类生存生长的物质基础,而全价优质的饲料又以深入系统的营养学研究为前提,但我国目前海水鱼类营养学研究比较滞后,势必制约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业的发展。为此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主要海水养殖鱼类———鲆鱼、鲷鱼、鲽鱼、石斑鱼等营养与饲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海水鱼类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一、脂类营养研究脂类是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又为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所以脂类营养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