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场地处东洞庭湖傍,每年冬季水鸟(鱼燕)成群结队侵害鱼种。1981年在鱼种越冬期间,因受水鸟危害,损失十分严重,42万尾越冬鱼种,被水鸟吃掉31万尾,越冬成活率为26.2%,给1982年成鱼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在1982年鱼种越冬期间,我们采取牵拉化学胶丝复盖鱼池,防水鸟侵害鱼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罗非鱼作为热带性鱼类,其最低临界温度为12℃,在北方地区自然水域不能越冬,罗非鱼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山东省兖州市从1982年引进罗非鱼养殖,并利用简易塑料大棚,进行罗非鱼越冬,通过20多年的摸索,逐步掌握了利用简易塑料大棚进行罗非鱼越冬保种技术,并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目前,兖州市已发展罗非鱼越冬温室1万余平方米,年越冬罗非鱼20万kg。笔  相似文献   

3.
长沙市郊区现有养鱼水面22824亩,由于地处城郊,发展渔业生产具有肥、饲料丰富、劳力充足、市场广阔的特点,尤其是养殖罗非鱼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962年以来就从外地引进非洲鲫鱼试养,由于不能在长沙地区水域自然越冬,因此发展速度缓慢,始终未形成生产力。1974-1982年间,通过用电,烧煤加温等方法初步解决了罗非鱼的人工越冬问题,但是,由于耗能大、成本高,未能尽快普及推广。1982年郊区湘湖渔场首先试验利用地下水为热源,使大批罗非鱼人工安全越冬取得成功之后,全郊推广湘湖的经验,大抓越冬温室建设;基本上解决了苗种自给。此  相似文献   

4.
我县昌盛乡鱼种基地场,自1982年建场后,鱼种越冬连年受挫,成活率仅有50~60%。1984年我们在该场推广应用了冰下生物增氧新技术,越冬成活率上升到70%,1986年达到89%。我们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东、黄渤海带鱼的洄游路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兆礼  陈佳杰 《水产学报》2015,39(6):824-835
为了研究带鱼的洄游路线,根据我国10余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1972、1981和1982年带鱼捕捞统计资料,先绘制带鱼鱼群移动影像图,据此进一步研究东、黄渤海近海带鱼的洄游路线图。结果显示,带鱼越冬场、产卵场和索饵场范围广阔,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重叠性。带鱼还有分批越冬、产卵和索饵洄游的特性,不同群体越冬、产卵和索饵洄游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重叠性。北方带鱼群体的越冬场主要在32°00'~36°00'N,124°00'~126°00'E黄海暖流水域。3—7月北上进入海州湾、乳山湾、海洋岛和渤海各湾产卵场;8—9月在产卵场外围宽阔水域索饵;9—11月游出渤海,绕过成山头南下,沿禁渔线外侧,沿途分别汇合海州湾、乳山湾及海洋岛的越冬鱼群,到了34°00'N后折向东南,分批于12月到达越冬场。南方带鱼群体越冬场主要位于浙江中南部禁渔线外侧,其次是济州岛西南海域。每年3—4月起,南部越冬的带鱼鱼群大致以每2个月1个纬度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5—7月,产卵洄游的鱼群到达舟山渔场和长江口渔场产卵;7—8月,产卵后的索饵群体北上黄海南部大沙渔场索饵;9月,索饵群体前锋到达35°00'N禁渔线外侧。10月以后,随着冷空气南下,南部群体带鱼向南越冬洄游,并且在10月回到长江口海域。其中小部分群体游向外海越冬场,大部分群体继续南下回到东海中南部近海的越冬场。台湾暖流和黄海暖流的进退和消长是影响带鱼越冬洄游路线空间和时间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北方地区,目前人工越冬亲虾一般在3月下旬就开始产卵,比捕运山东过路亲虾要提前20天左右。而这批越冬虾早苗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必须在室内较高密度下压池10—20天才能出池。近年来,有些越冬苗生产单位,由于后期仔虾室内高密度暂养技术措施不当,往往到出池时苗量大减,甚至出现泛池,导致所剩无几。我们自1987—1989年连续三年在唐海县十里海养殖场开展了大规模越冬苗生产,每年后期仔虾室内高密度暂养成活率(0.7—1.5cm上下)均能稳定在7.0%左右,平均单  相似文献   

7.
<正>罗非鱼具有生长快、易饲养、适应性强、肉质细腻鲜美等特点,从而成为世界性养殖鱼类。罗非鱼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产业,也是广西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由于罗非鱼受低水温条件的生存制约,通过搭建罗非鱼越冬大棚安全越冬是一条较好的途径。我们于2007年11月—2013年12月建造了罗非鱼钢丝透光薄膜越冬大棚并开展了越冬大棚标准化养殖试验,掌握了比较成熟的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把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黑龙江省地处北方寒冷地区,封冰期长达150—180d,冰的厚度高达80—100cm,鱼类安全越冬至关重要。2009年由于冬季雪大,2010年春季开冰时间晚,造成鱼类越冬成活率低,全省越冬灾害损失鱼类22115吨,经济损失2.6亿元。为了提高鱼类越冬成功率,下面谈一下加强鱼类安全越冬管理技术问题。一、越冬前的准备1、清理淤泥和杂物过厚大量淤泥会消耗水体氧气,有时还会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危害鱼类,应在鱼类越冬前进行清理。同时除掉池坡上的杂草,以防杂草在越冬期间腐烂,耗氧恶化水质。  相似文献   

9.
前几年,本地区一些养鱼单位和专业户,在罗非鱼的越冬及运往其它地方养殖中,都发生大量死亡,越冬死亡率达30%。我们检查分析了死鱼情况及其原因,主要是有几项工作没做好,即鱼种出塘拉网操作不当,拉得太快,动作过重,碰伤鱼体;运输中装载过密,造成鱼鳍硬棘刺伤鱼体;从池塘、鱼篓到运往其它地方放养,水温差太大,越冬期间水温低于16℃以下;越冬密度过大;管理不善和发生病害等。后来,针对其因改进以后,越冬死亡率显著降低,如临川县温泉越冬场,罗非鱼越冬死亡率已降低到9—10%。  相似文献   

10.
一、越冬鱼体的选择标准越冬鱼类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越冬成活率,所以,要选择体质健壮丰满,规格整齐,无伤无病,体表光滑的个体。用以明年繁殖的亲鱼,尾重2—3两以上;鱼种一般选留4—6厘米的。因在越冬期间,鱼类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除掌握选择标准外,在越冬前的20天左右,要投喂优质精饲料进行强化培育催肥。  相似文献   

11.
江浙一带露天养鳗池,均有长达4个月(11月~翌年3月)的越冬期。如何根据鳗鱼本身的生理特点,加强越冬管理,最大限度避免越冬损失,这对发展下一年的鳗鱼生产十分重要。我场根据以往几年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提前越冬并塘我场一般在十月上旬开始进行鳗鱼越冬并塘,将所有鳗鱼按规格大小作不同处理: 10克以下的新鳗种,体质较弱,越冬成活率较低,因此并塘时将全部迁入塑料大棚内加温继续饲养;100—150克接近出口规格  相似文献   

12.
捕捞和环境变化对渤海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1982年的渤海Ecopath静态模型为起始状态,设置17个功能群,利用CPUE和渔业相对捕捞强度作为时间强制序列,构建渤海Ecosim模型,模拟1982—2008年渤海生态系统发育的动态变化及捕捞的影响;利用气候环境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环境变化对渤海生态系统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发现,1982—2008年间,只有口虾蛄的生物量保持上升趋势,主要经济鱼种小黄鱼、蓝点马鲛、鳀、花鲈、黄鲫等的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虾蟹类、头足类的生物量相对稳定。渤海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在1982—2008年间明显下降,总捕捞产量在1984年之后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FIB指数的变动与捕捞产量的变动保持一致。Q-90多样性指数在1982—1987年间处于波动状态,从1988—1994年间保持增长趋势,在1994年之后迅速下降,由2.5降至0.5附近,渔业生物多样性下降;渤海海表盐度、海表水温、黄河径流量对捕捞产量影响显著。Ecosim模型终止状态(2008年)与起始状态(1982年)的比较表明,系统成熟度降低,生态系统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渔业捕捞是渔业生态系统出现退化的主要原因,降低了生态系统总体的生物量水平;除捕捞因素外,环境变化也是影响渤海生态系统渔业资源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文彬 《水产养殖》2011,32(3):44-45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在我国大多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越冬保种。罗非鱼的越冬分为鱼种越冬和亲本越冬两种。鱼种越冬是将当年繁殖的罗非鱼苗,到10月份左右还未长成商品规格的,通过越冬,留作第2年4—5月份作为放养的鱼种。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北海市水产局与市海水养殖种苗场,在1982年南移中国对虾试养成功的基础上,又对部分健壮亲虾进行人工越冬、强化培育,于今年2月28日首批成熟,至4月7日已放养50  相似文献   

15.
大伙房水库适宜鲤生长的15℃以上水温天数150—160d,网箱生产期(5月4日—10月16日)总积温3200—3300℃.文章介绍了1991年大伙房水库网箱养鲤生产各个环节——网箱育种、网箱越冬鱼种、网箱养殖成鱼、网箱越冬成鱼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海产鱼类的生长快速期一般在第二年。以鱼为例,当年鱼种最大的每尾2—3两,一般只有半两左右,经过越冬饲养到次年秋末,最大的可达一斤上下,—般也有半斤。因此经过越冬饲养两年是提高港养单位产量的主要方法之一。现在北方沿海大部分港养地区已经开始结冰,保证港养鱼类正常越冬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海产鱼类越冬需要那些条件,越冬管理中要采取那些技术措施呢?  相似文献   

17.
<正> 1982—1983年,在倪达书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在湖北省广济县花桥公社罗皮塘大队一片19.3亩的低洼田里进行了稻鱼、鱼轮作的试验。这片低洼田历年来只种一季晚稻,其余时间未作任何利用。1982年,在种  相似文献   

18.
虾的池塘越冬分为幼虾越冬和亲虾越冬两种。幼虾越冬是指8—9月份繁殖的虾苗,到12月份还未长到商品规格的虾,通过越冬,留待翌年3—4月份作为放养的小虾;而亲虾越冬,则是对选留下来待来年繁殖用的亲虾,对其进行强化培育,达到产卵繁殖的要求。因此,养殖户搞好青虾越冬是来年养殖的重要基础。其越冬技术要点如下: 1、池塘的选择与准备 池塘要选比较规则,避风向阳,水深1.5米以上,且水草较多的池塘。青虾的越冬自头年12月开始翌年3月份结束,时间长达4个月。越冬期间,青虾一般潜伏在池底的水草丛中,很少活动。为了给青虾提供一个良好的保暖越冬环境,还应在越冬池内放一些水花生等水  相似文献   

19.
1987—1988年在山东省平度县大泽山水库进行了鲤鱼种网箱安全越冬措施及影响因子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鲤鱼种沉箱越冬安全的制约因素是鱼体健壮程度和网箱位置的稳定。只要越冬前坚持饲喂,越冬期间网箱不位移,保持环境稳定,避免非正常能量消耗和死伤逃亡,即可保证较高的越冬成活率。1988年越冬成活率达92.53%(按重量计算88.53%).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2月—2011年3月对南京地区杂交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太湖1号"越冬的成活率及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越冬后,"太湖1号"青虾的产量与规格均比放养时明显提升(P<0.05),平均成活率为(84±9.17)%,成活率较高。各次采样的体长(x,cm)体重(y,g)方程分别为:y=0.024x2.808,R2=0.958;y=0.039x2.519,R2=0.857;y=0.016x3.085,R2=0.956;y=0.021x2.917,R2=0.923;y=0.015x3.120,R2=0.882。越冬前期为负异速增长(b<3),越冬中期为等速增长(b≈3),越冬结束后为正异速增长(b>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