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州厚唇鱼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温州厚唇鱼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结果表明,成体和幼体雌雄两性个体的体长无显著差异。特定体长的雌性幼体的头长、吻长、眼径、腹鳍基前距和体重大于雄性幼体。特定体长的雌性成体的头高和尾柄高小于雄性成体,腹鳍臀鳍间距大于雄性成体。成体和幼体的两性间其他局部特征不存在显著的两性异形。8个形态特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Eigenvalue≥1)发现,前3个主成分共解释65.6%的变异。头长、吻长和腹鳍基前距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尾柄高和体重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腹鳍臀鳍间距在第三主成分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成幼体和雌雄两性之间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的分值差异显著性,雌性在第一主成分的分值显著大于雄性,在第三主成分的分值显著小于雄性;第一、二主成分的分值2因素的相互作用显著;其余主成分分值的各因素的影响和相互作用不显著。温州厚唇鱼的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偏相关分析表明,怀卵数量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怀卵数量与体长相关不显著。雌性通过个体大小特别是体重的增长来增加个体生育力,提高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测量了兴凯刺鳑鲏成体的体长、体高、头高、头长、头宽、吻长、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尾柄长、尾柄高、尾鳍长、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腹鳍基前距、腹鳍臀鳍间距和体重等17个形态学指标以及雌体的怀卵数量。结果显示,兴凯刺鳑鲏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体长差异不显著,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头长、眼后头长、眼径、尾鳍长和背鳍基长显著小于雄性个体,而体高、尾柄长、腹鳍基前距、腹鳍臀鳍间距和体重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两性间其它局部特征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兴凯刺鳑鲏的怀卵数量与体重和体高呈显著的正相关。雌性主要通过个体体重的增长以及腹腔体积(体高)的增加来提高个体生育力,增加繁殖输出。性选择、生育力选择、生态环境和食物营养状况影响兴凯刺鳑鲏两性异形的进化。  相似文献   

3.
似刺鳊鮈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似刺鳊鮈成体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结果表明,雌性个体的体长显著大干雄性个体。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头长、眼后头长、眼径显著小于雄性个体,眼间距、体高、腹鳍基前距大干雄性个体,其他的局部特征不存在显著的两性异形。成体15个形态特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Eigenvalue≥1)发现,前二个主成分共解释55.4%的变异。头长、头宽和眼后头长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体高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雌雄两性在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分值差异显著。似刺鳊鮈的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雌性通过个体的增长增加其个体生育力。  相似文献   

4.
沙塘鳢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沙塘鳢繁殖期形态特征包括体长、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后头长、眼径、眼间距、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尾鳍长、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背鳍间距、腹鳍基前距、腹臀间距,体重和去内脏体重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结果表明,繁殖季节雄性个体的数量显著少于雌性个体,雄性个体的体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头长、头宽、头高、眼间距、尾柄高、背鳍基长、去内脏体重显著小于雄性个体,体高、背鳍间距和腹臀间距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两性其他局部特征不存在显著的差异.10个形态特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Eigenvalue≥1)发现,前3个主成分共解释61.6%的变异.头长、头高和躯干重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26.9%变异),背鳍基长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背鳍间距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解释18.3%变异),体高和腹鳍臀鳍间距在第三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16.4%变异).雌性在第一、第二主成分的分值显著小于雄性,在第三主成分的分值显著大于雄性.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偏相关分析表明,怀卵数量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体长呈显著的负相关.雌性通过个体大小特别是体重的增长以及腹腔体积的增加来提高个体生育力,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雌雄藏獒从出生到8月龄体重及各体尺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雌雄藏獒在4月龄前体重、体高差异不显著;雄性藏獒体重从4月龄开始显著大于雌性犬(P<0.05);体高在4月龄以后雄性犬显著大于雌性犬(P<0.05);胸围和管围在3月龄以后雌雄之间差异显著(P<0.05);耳长只在3、4、5月龄时雄性犬显著高于雌性犬(P<0.05);雌雄藏獒的体长、管围指数和尾长在0~8月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管围指数随月龄增加而下降.雌雄犬的体重平均日增长量高峰分别在5月龄和4月龄,体高平均日增长量高峰分别在2月龄和3月龄,体长平均日增长量高峰都在4月龄,胸围平均日增长量高峰分别在4月龄和3月龄,管围平均日增长量高峰分别在2月龄和3月龄,耳长平均日增长量高峰都在2月龄,尾长平均日增长量高峰分别在4月龄和3月龄.本研究建立了雌雄犬日龄与体重及各体尺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日龄可预测雌雄犬的生长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6.
瓯江彩鲤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体重和形态特征等19个参数的两性异形及雌性个体生育力.结果表明:除特定体长1龄雌性个体的体高和体重显著小于雄性个体外,其它17个性状不存在显著的雌雄两性异型.在2龄鱼中,雌性个体的头长、头宽、头高、眼后头长、眼间距、尾鳍长、体重和躯干重显著大于雄性个体,而体高却显著小于雄性个体,其它性状也不存在显著的雌雄两性异型;对这9个差异显著的形态特征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共解释67.6%的变异,体高、体重和躯干重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42.9%变异),头宽和眼间距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24.7%变异).以年龄、性别为固定效应的两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显示,1龄鱼第一主成分的分值显著小于2龄鱼,雌性第二主成分的分值显著大于雄性,其它主成分的年龄、性别间无显著差异,两因素交互作片{对第一、第二主成分的分值亦无显著影响.雌性个体的生育力结果表明,瓯江彩鲤的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偏相关分析表明,雌性怀卵数量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4),而与体长的相关不显著(P=0.502).生育力选择是瓯江彩鲤个体大小和局部特征两性异形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沼蛙的两性异形状况。[方法]从肇庆地区采集67头沼蛙,测量其形态指标,统计雌性沼蛙的怀卵量,研究沼蛙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结果]雄性成体沼蛙的平均体长为(75.07±1.21)mm,雌性的平均体长为(78.67±1.23)mm。雌性沼蛙在体长和体重上与雄蛙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沼蛙体长和体重均存在显著的两性异形。两性异形程度指数为0.05。沼蛙的局部形态指标皆与体长呈正相关。雌蛙的平均怀卵量为4 916粒/只。雌性沼蛙的怀卵量与体长和体重皆呈正相关。[结论]肇庆地区沼蛙存在明显的两性异形。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中华沙鳅两性异形状况,检测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16个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及雌性个体生育力。t检验显示,沙鳅雌性个体体长和体质量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以体长为协变量的One-way ANCOVA和Tukey's检验显示,中华沙鳅的雌性个体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后头长、体高、尾柄高、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腹鳍基前距显著大于雄性个体(P0.05)。对全部样本的16个指标形态特征经标准化后进行主成分分析(Eigenvalue1)发现,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共解释形态变异69.044%。回归分析表明,中华沙鳅的怀卵数量与体长、体质量等特征正相关。对所有测量的形态特征与体长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雌性中华沙鳅局部形态特征的生长速率明显大于雄性。生育能力影响雌性中华沙鳅腹腔容量。  相似文献   

9.
矛尾复虾虎鱼繁殖前营养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三角洲附近海叉设拦网捕繁殖亲鱼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对繁殖前该鱼的怀卵量、形态学指标及各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产卵前矛尾复虾虎鱼的卵径为(1150.41±186.64)μm,个体绝对怀卵量与体重、体长均呈直线相关关系.(2)雌性矛尾复虾虎鱼在性腺从Ⅲ期发育至Ⅳ期的过程中,鱼体的肥满度略有上升,肝体比、脏体比显著下降(P<0.05),成熟系数显著增加(P<0.05);鱼体蛋白质和脂类的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背部肌肉和性腺中蛋白质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脂类含量增加不显著(P>0.05);肝脏中蛋白质和脂类的变化不显著(P>0.05).(3)矛尾复虾虎鱼在性腺发育至Ⅳ期时,雌鱼的肥满度和成熟系数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而雌鱼和雄鱼的脏体比和肝体比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雌鱼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而雌鱼体内水分的含量却显著低于雄鱼(P<0.05);雌鱼和雄鱼肌肉和肝脏内的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研究浙江瓯江鲫鱼胸鳍的波动性不对称、两性异形和生育力。雌雄两性的鳍长、鳍条数的不对称均属波动性不对称。雌雄两性的胸鳍长和鳍条数的不对称指数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个体,特定体长的雄性胸鳍长显著大于雌性,雄性的鳍条数显著大于雌性。鳍长和鳍条数的不对称指数雌雄两性差异不显著,雌雄两性鳍条数对称个体的比例差异不显著。以体长和时间为控制变量,怀卵数量与鳍长和鳍条数的不对称指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与鳍长和鳍条数的相关不显著。以体长和发育时间为控制变量,平均卵重与鳍条数的不对称指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其他变量的相关不显著。分析表明,雄性较大的胸鳍可能与雄性的性选择有关,胸鳍的波动性不对称可能提供了一种发育历程的指示,间接影响雌性生育力。  相似文献   

11.
中华沙鳅个体生殖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岳兴建  谢碧文  颉江  王静  王淯  齐泽民  葛正良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02-2306,2310
为了研究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2009年5~9月从沱江资中段和长江宜宾一南溪段分别收集性腺Ⅳ期中华沙鳅雌鱼32尾和22尾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沱江资中段中华沙鳅产卵群体由2、3龄鱼组成;绝对生殖力(F)为 560~4 401粒,平均1 915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63~458粒/cm,平均217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39~424粒/g,平均230粒/g;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净体重和成熟系数相关性极显著,体重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和成熟系数相关性显著,个体生殖力与肥满度相关性不显著.②长江宜宾一南溪段产卵群体由2、3、4龄鱼组成;绝对生殖力(F)为1 593~14 892粒,平均4 991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168~1 568粒/cm,平均509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49~294粒/g,平均123粒/g;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和体重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净体重、成熟系数和肥满度相关性极显著,与体长和年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沱江资中段中华沙鳅繁殖群体低龄化、小型化,建议加强其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个体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  李皎  丁悦秀  郑剑晖 《安徽农学通报》2012,(11):164-167,171
于2010年3~5月在东江水系采集了47尾性腺处于IV期的黄颡鱼雌性样本,对其个体繁殖力及个体繁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样本的体长范围为9.6~16.6cm,体重范围为21.99~97.15g;绝对繁殖力(F)在864~19967粒,平均为4748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在81~1202粒/cm,平均为386粒/cm;体重相对繁殖力(FW)在38~284粒/g,平均为147粒/g;绝对繁殖力和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重、纯体重及性腺重等生物学指标显著相关,而体重相对繁殖力除与性腺重密切相关外,与其他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西非近海真鲷生物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西非近海海域真鲷Pagrosomus major的基础生物学特性,对2014年5—8月西非近海海域(7°E~11°E、1°S~5°S)3个航次采集的738尾真鲷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航次真鲷体长范围为70~272 mm,平均体长为166 mm,第二航次体长范围为85~275 mm,平均体长为178 mm,第三航次体长范围为103~231 mm,平均体长为155 mm,3个航次真鲷样本的体长组成无显著性差异(F=1.94,P0.05);体长与体质量关系表明,雌性生长速度快于雄性;渔获物中性别组成接近1∶1;雌性个体以性腺成熟度Ⅱ、Ⅲ期为主,对应的优势体长分别为130~150、150~170 mm,不同性腺成熟度雌性个体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个体以性腺成熟度Ⅱ期为主,对应的优势体长分别为110~130、150~170mm,不同性腺成熟度的雄性个体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胃含物摄食等级以2、3级为主,占整个渔获物样本的71%;不同摄食等级的个体体质量间有显著性差异(F=21.747,P0.05)。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里下河地区4—6月兴凯鳑鲏的可量形状指标、肥满度、成熟系数、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自然群体中雌雄鱼体长和体质量差异不显著,雌性体长和体质量符合y=2.634 5x-10.562的线性关系,r2=0.818 8;雄性符合y=0.060 5x2.411 5的幂函数关系,r2=0.808。雄鱼体高、头长、眼径、尾柄宽等均显著小于雌体。5~7 cm雌性个体肥满度、单位质量性腺卵粒数和绝对繁殖力、相对体长繁殖力最高,7 cm以上的雄性个体肥满度最大。体长4.00~4.99 cm的雌性个体成熟系数最高,随着体长的增加有逐渐变小的趋势,而雄性个体成熟系数逐渐增大。结果说明4—6月份,里下河地区4 cm以上兴凯鳑鲏雌体逐渐性成熟,7 cm以上雄性已经性成熟;此时的鳑鲏可能正处于分批成熟分批产卵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对人工孵化的中华花龟幼龟进行了为期60个月的养殖,记录了幼龟生长和发育过程;对中华花龟两性形态特征和个体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雄龟性别形态的区别在于第二性征的出现,即雌性龟腹甲平坦,尾巴短小,肛孔距腹甲后缘近;雄性龟腹甲内凹,尾巴粗壮,肛孔距腹甲后缘远.雌、雄两性个体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在前12个月,雌性生长稍快于雄性,表现为背甲长、背甲宽、体重较大,但两者间差距不太大;在后期中,雌性生长速度则快于雄性.至试验期结束时,雌性个体平均增重量为雄性个体的3.86倍.雌性个体生育力回归分析表明,中华花龟的产卵数量与背甲长和体重的回归关系显著,雌性通过增加个体大小(背甲长和体重)来提高个体生育力.  相似文献   

16.
对长白山北方条鳅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和繁殖力等进行了研究.样本体长4.9~16.5 cm,体质量1.33~47.62 g,雌性体长和体质量明显大于雄性.鱼体肥满度雌性平均为1.09,雄性平均为1.02.主要以底栖的水生昆虫幼虫和钩虾等为食.雌性最小成熟个体体长6.6 cm,体质量3.48 g.繁殖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绝对繁殖力为3 039~19 793粒/尾.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洞庭湖113尾产卵前雌性泥鳅的个体绝对生殖力(r),个体相对生殖力(r/L,r/W)与雌鱼一些形态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泥鳅的个体生殖力不但与体长,体重呈正相关,而且还不同程度地与年龄、成熟系数、肥满度成正相关关系,泥鳅的怀卵量波动在325~63840粒之间,平均为8564粒。  相似文献   

18.
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nitidus)是淀山湖重要的优势种之一,也是渔民重要的捕捞对象。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淀山湖采集780尾光泽黄颡鱼样本,按肉眼观察选取体态完整的238尾进行体长分布、体重分布、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性比、食性、性腺成熟度和性腺指数等方面的生物学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光泽黄颡鱼体长范围为4.7~16.0 cm,优势组为8.0~12.0 cm;体重范围为1.3~28.4 g,优势组为5.0~15.0 g;(2)雌、雄样本平均体长分别为10.9cm和11.4 cm,平均体重分别为15.1 g和15.9 g;(3)雌雄样本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041×L2.533,W♂=0.037×L2.557,呈显著差异;(4)雌性光泽黄颡鱼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为8.6 cm,体重为6.9 g;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为9.4 cm,体重为8.9 g;(5)雌、雄性腺指数具有差异性,雌性性腺指数大于雄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大于未成熟个体,雌性性未成熟个体性腺指数随着鱼体增大而增大,而雌性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却随着鱼体增大而减小;(6)胃含物以虾为主,摄食等级以2~3级为主,占57.66%。  相似文献   

19.
中间球海胆繁殖前后性腺中脂类和脂肪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繁殖前后性腺中脂类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排精/卵前后的中间球海胆性腺中脂类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中间球海胆排精/卵前,雌、雄个体在性腺指数和性腺含水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性个体性腺中脂类含量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0.05);排精/卵前后,海胆性腺中磷脂含量均较高,是海胆脂类的重要组分,排精/卵后,海胆性腺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显著下降(P0.05),胆固醇在雌性性腺中出现了显著升高(P0.05);雌、雄海胆性腺中脂肪酸组成种类基本相同,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其中C_(20∶4(n-6))和C_(20∶5(n-3))是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组分,排精/卵后,雄性个体性腺中C_(18∶1(n-9))含量显著升高(P0.05),雌性个体C_(18∶0)含量显著升高(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海胆亲本营养繁殖学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定KM小鼠体质量、主要脏器质量、体长、耳长、尾长、食管长,获得KM小鼠的部分生物学数据。方法随机选取1~8周龄的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级KM小鼠,每周龄20只,雌雄各半,共160只,测定并计算小鼠脏器系数及相关生长指标。结果①影响KM小鼠主要脏器质量、脏器系数的因素是性别及周龄,成对脏器的左右无明显差异(P0.05)。②雄性KM小鼠的主要脏器质量大于同龄的雌性KM小鼠,肝与肾的脏器系数有明显性别差异(P0.05)。雌雄小鼠的体、尾、耳、食管长度及尾/体长比值、耳/体长比值、食管/体长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脏器质量随周龄增加均有所增长,脏器系数变化明显(P0.05),体、尾、耳、食管长度随周龄增加均有一定时段的显著增长(P0.05),尾/体长比值与食管/体长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体长比值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本实验为SPF级KM小鼠生物学特性的标准化探索提供相关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