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寻求综合效益最优的设施农田暗管布局方案,设计不同埋深与间距的暗管处理,探索不同处理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产量、品质、土壤盐分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分析暗管工程的经济效益,并引入熵权系数法和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对不同暗管处理进行优选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暗管处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其中T2处理番茄产量品质综合水平最优;土壤EC与有机质含量以T1处理下降最为明显,降幅分别达到35.66%和18.08%;投影寻踪分类模型计算结果表明,T3为综合效益最佳的处理,投影值(y)与暗管间距(x1)、埋深(x2)的回归模型为y=-2.203x1+0.340x2+0.831,相关系数为0.810,说明在本试验的设计范围内,综合效益(投影值)与暗管间距呈负相关,与暗管埋深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寻求防治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最优暗管布局方案,设计不同暗管埋设排水处理(CK:不埋设暗管,T1:埋深0.6 m、间距4 m,T2:埋深0.8 m、间距4 m,T3:埋深0.6 m、间距6 m,T4:埋深0.8 m、间距6 m),研究不同暗管埋设排水处理对土壤化学性质、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同时引入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对不同暗管埋设排水处理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暗管排水处理对土壤化学性质影响显著,耕层土壤电导率(EC)和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1处理下降幅度最大;T2和T3处理番茄产量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142.58 t/hm2和137.99 t/hm2,两者差异不显著;T4处理番茄的综合品质最优,T2相对较差,而T3和T1差别不大;T3处理综合效益最优,投影值达到1.7475,T4次之,T2最差,投影值仅为0.2518。综上,暗管埋深0.6 m、间距6 m可用作设施农田最优的暗管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含硅土壤调理剂对皖西酸性稻田土壤pH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习惯施肥(T1)、施入75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有机硅功能肥(T2)和1125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有机硅功能肥(T3),研究改良后土壤pH、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并折算其经济效益,为该区域稻田土壤合理施用含硅调理剂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后(T2和T3)土壤pH均出现增加,其中比T1提高0.14-0.15个单位;成熟期水稻产量以T2处理最高,比T1提高7.11%,并达到显著性差异;与T2相比,T3处理的水稻产量出现下降;施用含硅调理剂显著提高水稻的总粒数,降低水稻空秕率,其中T2处理的空秕率显著低于T1处理44.26%;水稻产量分别与水稻株高、空秕率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折算经济效益,施用土壤调理剂显著提高肥料投入成本,降低水稻的经济效益。综上,施用土壤调理剂显著提高土壤pH,同时可能通过增加水稻株高、降低空秕率增加水稻产量,但也要注重土壤调理剂的施用量。另外施用土壤调理剂进行酸性土壤改良时,也要注意投入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盐渍化农田不同埋深暗管排盐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暗管排盐技术与农业灌溉种植方式结合的土壤脱盐效果,为引用该技术改良利用盐碱地以及制定合理灌溉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第三师红旗农场的重度盐渍化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暗管埋深(T1,暗管埋深1.2 m;T2,暗管埋深1.5 m;T3,暗管埋深1.8 m),暗管间距均为25 m,通过2年的暗管排盐实验研究1 m耕层土壤剖面盐分分布特征以及水平方向土壤盐分变化。【结果】暗管埋设2年后,不同埋深暗管水平方向土壤盐分含量均有所下降,但距离暗管各点降幅差异较小;各暗管处理配合地面灌溉均能有效降低1 m耕层土壤盐分含量,T1、T2、T3处理土壤含盐量分别降低了7.88、8.90、8.13 g/kg,T2处理在1 m耕层脱盐率最高为45.79 %,优于T1、T3处理,T1、T3脱盐率差异不大;不同土层脱盐效果存在差异,3个处理在40~60 cm土层脱盐率均超过50%达到最大值,但整体表现为上层高于下层。【结论】暗管排盐技术结合地面灌溉对降低土壤耕层盐分具有明显的作用,依据实际情况可降低灌溉量或增加暗管铺设间距。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盐碱地不同砂滤料暗管排水对水稻生长和土壤盐分的影响,以水稻秋优88为试验材料,设细砂粒(F1)、细砂粒和细碎石1∶2(质量比)混合(F2)、细碎石(F3)3种暗管砂滤料,分析不同暗管砂滤料处理对水稻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肥料偏生产力及土壤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2处理有利于0~60.0 cm土壤排盐,改善水稻根系环境,对水稻生长及产量促进效果最为明显。F2处理下,水稻拔节期叶片SPAD值较F1、F3处理分别提高10.24%、8.67%,抽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高于F1、F3处理,稻谷产量较F1、F3处理分别提高21.82%、15.29%;在试验末期,F2处理0~60.0 cm各土层电导率均显著低于F1、F3处理,其中F2处理0~20.0、20.1~40.0、40.1~60.0 cm的土壤脱盐率分别为68.72%、58.82%、45.96%,脱盐率显著高于F1、F3处理。所以,在土壤重度盐碱化地区,选用细砂粒和细碎石1∶2(质量比)混合作为暗管排水砂滤料有利于降低土壤盐分,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2 a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稻草还田结合不同耕作方式对直播稻田土壤的紧实度、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及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并增加水稻产量;稻草还田条件相同时,免耕使土壤紧实度和容重有所增加,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于翻耕处理,有一定保肥的作用;免耕虽然对水稻产量极其构成因素影响不显著,但由于节省了翻耕成本,经济效益得到了提升。因此,稻草还田结合免耕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值得在湘西山地稻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辣椒品质、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辣椒品种洋大帅为试验材料,设计8种施肥处理:T1(复合肥)、T2(缓释肥料)、T3(蚯蚓粪)、T4(蚯蚓粪+缓释肥料)、T5(生物炭)、T6(生物炭+缓释肥料)、T7(秸秆)、T8(秸秆+缓释肥料).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的产量增加了25.28%,其他6种处理产量增幅为60.18%~81.44%,其中T4处理的产量最高,且显著提高了辣椒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碱性,缓解盐害,显著增加了土壤磷素和有机质含量.综上,蚯蚓粪结合缓释肥料施用可以培肥地力,改善辣椒生长环境,提高设施辣椒的品质和产量,且能够一次性基施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农业污染.通过综合主成分分析也表明,T4处理最适合宁夏回族自治区设施辣椒优质高产、科学使用.  相似文献   

8.
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速效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养分及产量影响的差异,以当地主栽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双垄垄播(T2)、全膜双垄沟播(T3)、半膜沟垄垄播(T4)、半膜沟垄沟播(T5)6种栽培模式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速效养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土壤铵态氮、速效钾含量下降,而速效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沟垄和覆膜处理土壤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CK,而速效钾含量在前期与后期低于CK;沟垄覆膜种植均能提高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为1.5%~29.8%,其中T2处理产量最高且与CK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另外,与CK相比,沟垄和覆膜处理马铃薯单株结薯数提高了70.8%~87.5%,且以T2和T5处理最高;而单株薯质量提高了37.1%~68.6%,且T3处理与CK间差异显著.沟垄和覆膜处理通过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而提高了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避雨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排模式对土壤水分含量、番茄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番茄生育期间,各处理间的土壤含水量差异逐渐增大,在成熟采收期以灌水量最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低;在整个生育期间,地下水位深度总体上表现为暗管埋深80 cm>暗管埋深60 cm>无暗管埋置;暗管埋置加深可以减少番茄植株的耗水量;在相同暗管埋深下,番茄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适当的水分亏缺可以提高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桐庐县钟山乡翠冠梨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施肥方式,研究不同微生物肥料对梨园土壤理化性状、梨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初始土壤相比较,CK和各微生物肥料处理均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与CK相比较,施用土壤调理剂类型的微生物肥料处理T1和T2能显著提高土壤pH,但土壤调理剂T1处理的土壤全氮及氮、磷、钾等速效养分均要低于对照,而施用微生物菌剂处理T3和T4降低了土壤pH,显著提高了土壤EC值,也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测定梨的产量和品质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类型的微生物肥料处理T1和T2较大的提高了梨产量,其中T1处理产量最大,平均单株产量达到50.38 kg,而且提高了果实品质,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分别达到8.0%、10.0%和17.02,高于CK和其他处理,而施用微生物菌剂处理T3和T4对于梨产量无显著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的栽培条件下,每株施用7.5 kg土壤调理剂类型的微生物肥料并与复合肥配施更有利于提高梨树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甘肃省庆阳市果园进行试验,研究了2种不同表层土壤管理方式对土壤氮素矿化细菌、温度及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T2)与覆草处理(T3)土壤氨化细菌及亚硝化细菌数量均高于裸地(T1),且T3处理增加显著.全生育期内T2、T3处理土壤氨化细菌数量较T1处理分别增加7.74%~24.20%和29.31%~57.60%;T2、T3处理土壤亚硝化细菌数量分别较T1处理增加2.64%~142.07%和76.15%~215.15%.全期土壤温度整体呈现为单峰曲线,先升高后降低,但T2与T3处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不同,其中T2处理全生育期较T1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且早春期间升温幅度明显,T3处理在4~6月土温不及T1处理,7月后与T1处理差异不明显.覆盖显著提高了0~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其中4~5月土壤含水量表现为T3>T2>T1,6月后表现为T2>T3>T1,但对60~100cm土层含水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通过避雨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排模式对土壤水分含量、番茄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番茄生育期间,各处理间的土壤含水量差异逐渐增大,在成熟采收期以灌水量最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低;在整个生育期间,地下水位深度总体上表现为暗管埋深80 cm暗管埋深60 cm无暗管埋置;暗管埋置加深可以减少番茄植株的耗水量;在相同暗管埋深下,番茄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适当的水分亏缺可以提高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以芦笋种植前的裸沙地为对照(CK),设计了行距1.0m,株距分别为0.25m(T1),0.50m(T2),0.75m(T3),1.0m(T4)4个处理,测定了芦笋田间防风固沙效果和定植第3年的产量。结果表明,1)各处理的风速均显著低于CK,防风效果(2012年,100cm处)为32.5%~41.0%;地面粗糙度显著高于CK,输沙量显著低于CK,阻沙系数(2012年)为0.59~0.68;芦笋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均显著高于CK。2)不同处理间,T1处理防风效果最好、产量最高,T4处理防风效果和产量显著低于T1处理,T2和T3处理的防风效果和产量介于T1和T4之间,均显著低于T1处理,均与T4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芦笋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在2011年有所差异,2012年差异不显著; 3)T1处理产量为3120kg/hm2,T4处理产量比T1处理显著降低,T2和T3处理产量介于T1和T4之间。因此,各处理都可达到较好的防风固沙效果,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以T1处理效果最为理想;荒芜土地以生态效益为主,采用T4处理的种植模式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设施盐渍土壤不同暗管布局方案对耕层土壤盐分质量分数、番茄产量、番茄品质及暗管建设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暗管布局越密,耕层土壤盐分降幅越大。在暗管间距6 m、埋设深度0.4 m方案下番茄的综合品质最佳。基于PCA-PP模型的评价结果显示,暗管间距6 m、埋深0.6 m为综合效益最优的暗管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PCA-PP模型的暗管布局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设施盐渍土壤不同暗管布局方案对耕层土壤盐分质量分数、番茄产量、番茄品质及暗管建设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暗管布局越密,耕层土壤盐分降幅越大。在暗管间距6 m、埋设深度0.4 m方案下番茄的综合品质最佳。基于PCA-PP模型的评价结果显示,暗管间距6 m、埋深0.6 m为综合效益最优的暗管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大田条件下,试验设5 个处理:T1 不施氮肥、T2 常规施肥、T3 控释尿素100%、T4 控释尿素90%、T5 控释尿素80%。研究水稻控释氮肥对寒地水稻植株和土壤氮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整个生育期控释氮肥处理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且铵态氮先下降后升高,抽穗-乳熟期含量最低;硝态氮先升高后下降,抽穗期含量最高。不同氮肥处理植株全氮逐渐升高,成熟期达到最大值,且T3 处理最高。控释氮肥处理产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且T4 处理产量最高,达到7944.44kg/hm2,与T2 处理相比提高7.3%,与T1 处理相比提高19.0%,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控释氮肥的施用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及植株全氮的含量,促进了水稻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确定坐果后克瑞森葡萄适宜的土壤水势范围,为生产实践中灌水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以3年生克瑞森葡萄为试验材料,测定坐果后不同土壤水势对光合性能、果实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提高土壤水势促进克瑞森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P_n),并延缓净光合速率随时间的下降;增加叶片气孔的开放程度和水分的蒸腾,且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T1、T2和T3水分利用率(WUE)随时间先上升后下降,在坐果后40 d达到最高,增加土壤水势可以增加水分利用率,减缓后期水分利用率的下降。提高土壤水势,可以显著增加果实纵横径,增加果实单粒重和单穗重,提高株产和产量,其中T1、T2和T3处理产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20.60%、31.71%和43.02%,T3处理每公顷产量达到了15 045.0 kg;随土壤水势提高,果实干物质重和可溶性固形物有所下降,其中T1、T2和T3处理果实干物质重分别下降了3.85%、10.67%和14.09%,T2和T3处理果实硬度显著下降。【结论】土壤水势在-40~-110 kPa时,既促进坐果后克瑞森葡萄叶片光合作用,提高水分利用率,亦稳定了葡萄果实产量,提高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贵阳烟区的土壤质量,提高烟叶品质,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配施机肥对土壤特性及烤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方面,T2处理(深耕+油枯20 kg+烟草专用有机肥30 kg)相较其他处理提高了土壤可溶性碳含量及烟草生长前期脲酶活性;在植株方面,T1处理(深耕+油枯15 kg+烟草专用有机肥20 kg)有利于烟草茎围生长和叶面积及烟株的株高,同时T1和T2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烟株单株有效叶片数,提高烟叶产量;在烟叶品质方面,T1处理有利于协调烤后烟叶化学组成、致香物质组成,且T1处理的经济性状优于其他处理。综合分析表明,深耕有利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提升,T1处理对植株的生长、烟叶产量和品质及经济效益的效果更佳,更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贵阳烟区的土壤质量,提高烟叶品质,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配施机肥对土壤特性及烤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方面,T2处理(深耕+油枯20 kg+烟草专用有机肥30 kg)相较其他处理提高了土壤可溶性碳含量及烟草生长前期脲酶活性;在植株方面,T1处理(深耕+油枯15 kg+烟草专用有机肥20 kg)有利于烟草茎围生长和叶面积及烟株的株高,同时T1和T2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烟株单株有效叶片数,提高烟叶产量;在烟叶品质方面,T1处理有利于协调烤后烟叶化学组成、致香物质组成,且T1处理的经济性状优于其他处理。综合分析表明,深耕有利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提升,T1处理对植株的生长、烟叶产量和品质及经济效益的效果更佳,更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20.
4种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及稻米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4种不同土壤调理剂施用对2014—2015年度早晚季水稻产量、土壤p H及稻米吸收Cd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酸性土壤调理剂(T2处理)与矿物源土壤调理剂(T3处理)显著增加了2014—2015年度早晚季水稻的产量,提高了土壤p H。此外,酸性土壤调理剂(T2处理)与矿物源土壤调理剂(T3处理)等两个处理组中稻米Cd含量均显著低于未添加土壤调理剂的对照处理组(p0.05)。4种土壤调理剂对稻米Cd含量大小为:T2T3T1T4与CK。由此可知,稻田土壤施加不同类型的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土壤p H及稻米吸收Cd的作用效果差异明显,应首要考虑富含矿物与微量元素的土壤调理剂作为调控技术,进而降低稻田稻米的Cd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