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锦章  许啯 《海洋渔业》1985,7(3):135-135
<正> 1982年6月,广东南澳县水产部门,把投放人工鱼礁作为重要的科研项目,组织人力物力,在岛东北部北角山外平坦的无礁区海域,首批投放220座人工鱼礁。1983年年底又投放第二批人工鱼礁18座,先后建成一个有  相似文献   

2.
海州湾人工鱼礁养护资源效果初探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20 0 3年 7月至 2 0 0 3年 12月在连云港海州湾投放了第一批人工鱼礁 ,2 5 0个单体大礁 ,75 0个小礁体 ,30只船礁 ,共计 135 30m3 (空方 )。为了探讨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后鱼礁区的渔业资源养护情况 ,对该海区进行 6个航次的调查 ,投礁前调查 3次 ,投礁后调查 3次。调查结果表明 :人工鱼礁投放后鱼礁区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度均有所增加 ;鱼礁区CPUE比投礁前增加 1倍左右 ,其中鱼类的CPUE增加最多。鱼礁区比对照区相对应时期的CPUE要高许多 ;优势资源种类也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7月12日上午8点整,水深16米的南麂岛马祖岙西北海域湛蓝而平静。随着人工鱼礁投放总指挥省海洋与渔业局夏阿国局长红色令旗的挥动,新千年浙江省首批人工鱼礁在平阳南麂海域下水。这批礁体包括废旧钢质渔船和客轮各1条、钢质框架礁2个、轮胎组合礁2个,共计约2400空立方米。其中,两条旧船已预先进行油污清洗,舷体和甲板杖切割出许多窗口,上层建筑加载大量钢质框架结构。钢质礁和轮胎礁采用船载吊机投放,旧船以开启海底阀方式自沉。礁体间有序排放,以发挥最佳组合效果。8点45分,当钢质客轮最后平称地没入海底,投礁工…  相似文献   

4.
目前,海上资源日渐枯竭,建设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是恢复海上资源、修复海洋生态系统、建设海上粮仓、营造海底森林的有效措施之一。现有的人工鱼礁多采用废弃结构物,多为一次性投放的小型礁体,投入海中聚鱼效果不好估计,资源利用率较小,经济效果也不甚理想。而且现有人工鱼礁多数需要投放到底质较硬、泥沙淤积少.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山东省长岛县、辽宁省长海县等地根据胡耀邦同志关于人工鱼礁的建设“主要是发动沿海居民自己集资办”的批示,挖掘地方财力和群众集资的潜力,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办法,加速了人工鱼礁的建设。他们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投放人工鱼礁,是改造渔场环境,保护和增殖近海水产资源的一项战略性措施,除有关部门需加强领导以外,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放宽政策,鼓励集体和个人投石造礁,长岛县制定了“谁投谁管,谁投谁捕”的政策,有效地调动了群众集资建礁的积极性;二是水产部门要重视技术指导,帮助群众掌握建礁、投礁的科学技术,以便在礁体制作、选择投放海区等环节上都能按科学办事,提高鱼礁建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于2018年9月通过打捞鱼礁的方式调查了2010、2012、2014、2016和2018年投放礁区礁体附着生物情况。结果显示,虽然不同年份投礁区礁体附着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差异,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均占绝对优势。2018年投礁区由于礁体投放时间较短,尚未形成稳定的附着生物群落,其礁体附着生物的种类数、附着生物数量和重量、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年份。2010年投礁区域礁体附着生物种类和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年份,但在附着生物重量上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人工鱼礁附着生物优势种种类组成受到其所处海域地理位置的影响很大,时间序列对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的影响在投放前期较为明显,当生物量达到一定数值后,其影响明显减弱,但其生物生态环境仍在缓慢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7.
基于侧扫声纳方法的框架式人工鱼礁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应用侧扫声纳技术评估已建人工鱼礁工程建设质量的可行性,于2017年4月应用侧扫声纳技术对已建1年的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区进行现场勘测,随机选取AR1与AR2 2种人工鱼礁各15个,通过分析软件处理侧扫声纳实测数据,可获人工鱼礁的高度、沉降量、礁体布局等状态信息。结果显示,勘测礁区AR1型礁体高度为3.74~4.76 m,平均为4.44 m,沉降率为13.52%~32.20%,平均为19.20%;AR2型礁体礁体高度为2.57~3.45 m,平均为2.85 m,沉降率为13.67%~35.75%,平均为28.66%。截至调查时间为止,2种混凝土礁体结构较完整,个别礁体倾倒,实际礁体布局与预设布局有一定偏差。2种礁体沉降度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种礁体在投放海区的抗沉降能力差异显著,AR1型礁体抗沉降能力优于AR2型礁体。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位于深圳市东部大亚湾海域,共投放礁体2272个。人工鱼礁投建后在该水域逐步形成了自然的、完善的生态结构,生态效益已初步体现。据以往采样统计,人工鱼礁区海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建设人工鱼礁是开发海洋牧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1月29日至31日,在椒江区海洋与渔业局及大陈渔政渔监管理总站、大陈镇等单位共同监督下,试制30只台型钢混礁体和7只大型船礁又陆续投放到大陈洋旗屿人工鱼礁区,该区共已投放各类礁体57只,礁体体积已达到2.78万空m^3。获悉,该礁体长、宽、高均为3.5m,每个礁体自重约5.7t。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人工鱼礁试验组,根据本省投放的鱼礁(三角框架型、台椎型)结构,试制了杠杆式和长方形杠架式两种小型鱼礁起吊器。这种起吊器在鱼礁吊至海底时能自动脱离礁体。鱼礁起吊器的使用,实现鱼礁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人工鱼礁场等建设大多是投放底层鱼礁来改变海底地质地貌,并未利用整个水层。从这一角度出发,设计了浮性人工鱼礁,并介绍了浮性人工鱼礁礁体材料选择以及制作过程和制作细节,对浮性人工鱼礁的礁体和锚绳的基本受力情况进行简单分析,并阐述了浮性人工鱼礁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或有待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根据唐山祥云湾海洋牧场海域具体特点,设计并投放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礁(A1、A2、A3、A4)、岩石礁(B1、B2)和船礁(C1)等三种不同性质的鱼礁.通过对鱼礁抗滑移、抗倾覆参数及集鱼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的人工鱼礁礁型.结果显示:上述几种礁体抗倾覆系数、抗滑移系数均大于1,保证了礁体在海水中的稳定性.几种礁体对渔获量...  相似文献   

13.
投礁前后     
在人工鱼礁建设的漫长十年间,作为主要技术支持单位,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从人工鱼礁区投礁前的生态资源环境本底调查,到礁体的选型及布局建议、投礁后生态资源环境跟踪调查,始终贯穿着项目的整个过程,为广东人工鱼礁建设穿针引线。  相似文献   

14.
10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鲷幼鱼的诱集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解不同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在试验水槽内观察了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实际投放的10种礁体模型对黑鲷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未投放礁体模型时,试验鱼在距离水槽中心40~70 cm的区域出现频次最高,且在试验水槽中分布较为分散。分别将10种礁体模型放入水槽后,对有礁及无礁时试验鱼随距离出现的频次进行曲线趋势回归显示,1-8号礁体模型试验中试验鱼出现频次最大的区域为距离水槽中心20~50 cm,而9号和10号礁为体试验鱼出现频次最大的区域则为距离水槽中心10~40 cm,分别比对照组试验鱼最大出现频次区域向中心点近移了20 cm和30 cm,说明10种礁体模型对试验鱼均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对试验结果做模型礁诱集效率指数显示,模型礁体对试验鱼的诱集效果由强到弱分别为10号礁>9号礁>1号礁>2号礁>7号礁>4号礁>5号礁>6号礁>8号礁>3号礁。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材料类型人工鱼礁建设的经济效益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人工鱼礁造礁材料的成本和投放成本的调查,从经济学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不同造礁材料的人工鱼礁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的测算和分析,进一步阐明不同人工鱼礁造礁材料的优越性,为人工鱼礁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同时对人工鱼礁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也作了简要的阐述。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鱼礁、石料鱼礁可以作为较好的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游钓型鱼礁的建礁材料;工程塑料鱼礁可以作为浮鱼礁的建礁材料;钢制鱼礁可以将其作为石块或混凝土等鱼礁的钢制框架或筋材,做成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以及游钓型鱼礁;旧轮胎鱼礁建议不要作为鱼礁材料使用;木竹制鱼礁不建议大规模选用为建礁材料。  相似文献   

16.
人工造礁.改造海洋环境.是我国海洋渔业的新兴事业。辽宁省成立了海洋渔业开发中心,负责人工礁建设的审查工作。山东省成立了人工鱼礁领导小组,拟定了人工鱼礁试验的技术规范,组织有关县市在投放人工鱼礁之前进行巡回检查,交流经验。这两个省的人工造礁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人工鱼礁是实现海洋牧场建设、海域生态调控和海洋生境修复的主要手段之一。人工鱼礁的聚鱼效果主要取决于礁体建造材料、结构造型、流体力学特征及礁体布局等因素。总结了国内外人工鱼礁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我国人工鱼礁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了礁体造型和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现有人工鱼礁礁体材料的优、缺点,新型复合材料应用空间等;主要礁体构型及现有设计方法;采用流体力学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开展礁体水动力学行为研究的进展;人工诱导流场和人工鱼礁布局主要方法。结合我国人工鱼礁现状,提出人工鱼礁设计与应用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人工鱼礁建造和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人工鱼礁设于东山县铜山湾海区.于1984年7月进行本底调查,1985年416月投放钢筋混凝土鱼礁400个(每个重1吨),船礁4个(每艘20吨).投放总体积为1102.7立方米。同年9月第一次启吊出礁体检查附着生物,1986年5月第二次启吊礁体检查附着生物;是年7月进行第一次试捕,9月进行第二次试捕,12月进行第三次试捕,现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不同人工鱼礁造礁材料的成本和投放成本的调查,从经济学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不同造礁材料的人工鱼礁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的测算和分析,进一步阐明不同人工鱼礁造礁材料的优越性,为人工鱼礁建设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对人工鱼礁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作了简要的阐述。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鱼礁、石料鱼礁可以作为较好的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游钓型鱼礁的建礁材料:工程塑料鱼礁可以作为浮鱼礁的建礁材料;钢制鱼礁可以作为石块或混凝土等鱼礁的钢制框架或筋材,做成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以及游钓型鱼礁;建议不要将旧轮胎鱼礁作为鱼礁材料使用;不建议木竹制鱼礁大规模选用为建礁材料。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将农渔废弃物(花生秸秆和海湾扇贝壳)作为鱼礁材料添加物,利用礁体自身碳封存增加人工鱼礁碳汇潜能的可行性,并通过研究礁体附着生物的变化特征,探讨礁体材料添加物对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生物固碳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海区礁体附着生物的优势种为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 Gmelin),添加了花生秸秆和海湾扇贝壳的人工鱼礁并未显著增加褶牡蛎的附着量(P0.05)。通过对添加物礁体自身碳封存量的计算,海湾扇贝壳添加物单位实验礁的最小碳封存量为104.13 kg,最大碳封存量为260.32 kg;花生秸秆添加物单位实验礁的最小碳封存量为296.28 kg,最大碳封存量为740.70 kg;实验礁体添加物的总碳封存量达2802.87 kg。以此估算,如将实验所在的66.67 hm2礁区已投放的圆管型混凝土礁材料加入添加物,以海湾扇贝壳替代率为10%计算,至少可完成52040.00 kg碳的封存,以花生秸秆替代率为25%计算,礁体自身的碳封存量可达370350.00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